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中开展乡土地理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乡土感情,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以及个性的发展。本文总结了开展高中乡土地理教育的意义、特点和方法。
【关键词】乡土地理 乡土地理教育 意义 特点 方法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虽然没有把乡土地理列为教学内容,但是不少内容与活动都建立在乡土地理基础之上,与乡土地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又特别提到:在地理教学中要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可持续发展理论是高中地理教育的主线。在这条主线中,乡土地理是最基础的部分,因而要践行新课标,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仍然需要积极开展乡土地理教育。
一、开展乡土地理教育的意义
乡土地理教育作为地理教育的分支之一,既有地理教育的某些共同意义,也有乡土地理教育所特有的重要意义。
1.乡土地理教育是一个极其生动、具体的思想教育形式。它通过家乡这个“窗口”,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从而萌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教育是中小学生思想教育的核心,乡土地理理所当然地承担了这一教育职责。
2.乡土地理教育能有力地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现代地理所涉及的有关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合理布局工农业生产,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生态以及有关城市、商业、交通、貿易方面的地理内容,为乡土地理教学联系家乡生产建设的实际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使教育可以更好地为本地经济建设服务。
3.乡土地理教育可以彻底改变“封闭式”的传统教育模式,可以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和当地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以学生自主体验式的学习方式,达到新课标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的教学目的,落实新课程的教育理念。
总之,乡土地理教育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个突破,反映了新时期教育思想观念的一个重要改变。特别是基于我国目前的国情,大多数的高中毕业生将在自己家乡从事各行各业的建设,乡土地理教育对于培养学生成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有用人才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高中乡土地理教育的特点
乡土地理作为区域地理的一部分,其教育特点和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教育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现行高中地理教材中,没有统一的乡土地理内容,实际上也无法统一,这就决定了高中乡土地理教育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1.分散性。区域地理是地理学中最精华的部分,乡土地理则是区域地理中最基础的部分。从地域看,乡土地理内容因地而异,具有明显的分散性;从教材看,目前没有统一的乡土地理教材,没有专门的乡土地理章节,故在进行乡土地理教育时,教师一般把乡土地理教育分散穿插于现行教材的各章节中。
2.实践性。乡土地理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指导学生直接参与家乡的建设实践,发挥乡土地理知识服务于当地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功能,因此实践性是乡土地理教育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3.地方性和时代性。乡土地理教学的地方特色决定了乡土地理教学具有地方性的特点。时代在前进,家乡的发展变化日新月异,乡土地理的内容也应不断更新。
4.依赖性。乡土地理内容因时因地而异,能否实现乡土地理教育,取决于授课教师所授的乡土地理知识的广度、深度以及用于实践的手段和方法。
三、乡土地理教育的方法
1.课堂讲授适时渗透。教师应把乡土地理知识渗透到整个地理课堂教学中,适时地用家乡的地理事件进行佐证,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避免空洞说教,并及时更新过时的理论。
2.课外调查、考察。乡土地理课程拥有丰富的、开展学生实践活动的社会资源,新课程标准“提倡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学生可以通过收集身边的资料,运用掌握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进行以环境与发展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实践活动”。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这种有利条件,将乡土地理的课堂扩展到广阔的社会天地中,指导学生走出课堂,开展参观、调查、考察、旅行等活动,在实践中学会观察地理现象、获取地理信息、发现地理问题,以文字或图片形式记录所得、所感、所想,拓展学生的地理视野,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3.综合探究活动。新课标要求,高中地理课每一学期至少要求学生做一次专题研究。每一研究课题,学生可独立完成,也可合作完成;要明确研究目的,拟定研究题目,采取可行的方法和步骤,得出结论,撰写探究报告。乡土地理研究性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如何使探究性活动与教学内容整合得更加科学合理,首先要科学选题。以“选题”为载体,通过收集乡土地理的有关资料,学习查阅文献和网络资料、问卷调查、访谈、答辩等常见研究方法的基本常识,并通过对乡土有关主题的探究,亲身尝试、初步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关键词】乡土地理 乡土地理教育 意义 特点 方法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虽然没有把乡土地理列为教学内容,但是不少内容与活动都建立在乡土地理基础之上,与乡土地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又特别提到:在地理教学中要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可持续发展理论是高中地理教育的主线。在这条主线中,乡土地理是最基础的部分,因而要践行新课标,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仍然需要积极开展乡土地理教育。
一、开展乡土地理教育的意义
乡土地理教育作为地理教育的分支之一,既有地理教育的某些共同意义,也有乡土地理教育所特有的重要意义。
1.乡土地理教育是一个极其生动、具体的思想教育形式。它通过家乡这个“窗口”,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从而萌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教育是中小学生思想教育的核心,乡土地理理所当然地承担了这一教育职责。
2.乡土地理教育能有力地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现代地理所涉及的有关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合理布局工农业生产,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生态以及有关城市、商业、交通、貿易方面的地理内容,为乡土地理教学联系家乡生产建设的实际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使教育可以更好地为本地经济建设服务。
3.乡土地理教育可以彻底改变“封闭式”的传统教育模式,可以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和当地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以学生自主体验式的学习方式,达到新课标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的教学目的,落实新课程的教育理念。
总之,乡土地理教育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个突破,反映了新时期教育思想观念的一个重要改变。特别是基于我国目前的国情,大多数的高中毕业生将在自己家乡从事各行各业的建设,乡土地理教育对于培养学生成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有用人才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高中乡土地理教育的特点
乡土地理作为区域地理的一部分,其教育特点和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教育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现行高中地理教材中,没有统一的乡土地理内容,实际上也无法统一,这就决定了高中乡土地理教育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1.分散性。区域地理是地理学中最精华的部分,乡土地理则是区域地理中最基础的部分。从地域看,乡土地理内容因地而异,具有明显的分散性;从教材看,目前没有统一的乡土地理教材,没有专门的乡土地理章节,故在进行乡土地理教育时,教师一般把乡土地理教育分散穿插于现行教材的各章节中。
2.实践性。乡土地理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指导学生直接参与家乡的建设实践,发挥乡土地理知识服务于当地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功能,因此实践性是乡土地理教育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3.地方性和时代性。乡土地理教学的地方特色决定了乡土地理教学具有地方性的特点。时代在前进,家乡的发展变化日新月异,乡土地理的内容也应不断更新。
4.依赖性。乡土地理内容因时因地而异,能否实现乡土地理教育,取决于授课教师所授的乡土地理知识的广度、深度以及用于实践的手段和方法。
三、乡土地理教育的方法
1.课堂讲授适时渗透。教师应把乡土地理知识渗透到整个地理课堂教学中,适时地用家乡的地理事件进行佐证,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避免空洞说教,并及时更新过时的理论。
2.课外调查、考察。乡土地理课程拥有丰富的、开展学生实践活动的社会资源,新课程标准“提倡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学生可以通过收集身边的资料,运用掌握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进行以环境与发展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实践活动”。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这种有利条件,将乡土地理的课堂扩展到广阔的社会天地中,指导学生走出课堂,开展参观、调查、考察、旅行等活动,在实践中学会观察地理现象、获取地理信息、发现地理问题,以文字或图片形式记录所得、所感、所想,拓展学生的地理视野,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3.综合探究活动。新课标要求,高中地理课每一学期至少要求学生做一次专题研究。每一研究课题,学生可独立完成,也可合作完成;要明确研究目的,拟定研究题目,采取可行的方法和步骤,得出结论,撰写探究报告。乡土地理研究性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如何使探究性活动与教学内容整合得更加科学合理,首先要科学选题。以“选题”为载体,通过收集乡土地理的有关资料,学习查阅文献和网络资料、问卷调查、访谈、答辩等常见研究方法的基本常识,并通过对乡土有关主题的探究,亲身尝试、初步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