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进一步缓解农民“贷款难”、银行“难贷款”问题,江苏沭阳农村合作银行(以下简称农合行)自2008年11月至2009年1月在全县农村地区集中开展“逐村连片阳光信贷”惠农工程,对全县476个行政村的39万多农户家庭实施逐户评议,对其中符合条件的20.5万户予以公开授信,授信面达52.56%,授信总额51.67亿元,超出存量贷款28.36亿元。
截至今年3月末,累计组建联保小组2万个,参保农户6.6万户,签约金额21亿元,用信余额16.08亿元;此举不仅缓解了农民融资难题,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而且从源头加强了信贷风险控制,受到上级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规范管理机制 打造诚信环境
江苏沭阳农合行首先统筹安排,做好前期准备。一是成立授信问卷调查组,组长、副组长分别由总行代表和支行长担任,成员由信贷员、总行抽调人员、大学生村官组成。二是确定授信问卷调查对象,问卷对象至少5人,由问卷组长和副组长共同选定,一般包括村组干部、老党员、小商店主、村医等,这几类人员人际交往广泛,对农户家庭情况比较了解,有一定公信力。在确定人选时,特别注重个人品行,避免掺杂主观好恶因素。三是组织自行开发计算机电子档案程序,通过科技手段锁定风险。四是在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配合下采集农户家庭信息,录入计算机电子档案系统。
为确保规范操作,农合行开展逐户授信。通过实施5份“背靠背”问卷调查,对所有农户的家庭资产、经营项目、年收入、可授信额度逐户问卷。通过计算机程序,筛选出“信用观念差、负债过多、丧失劳动能力、服刑、好赌博、放高利贷、有犯罪前科”等15类人员暂不授信,并通过与存量贷款进行比对,将现有不良贷款的借款人、担保人及不良记录超过3次的农户从中剔除,初步确定首批授信对象,并拟定授信限额。
农合行一方面召开村评议组会议,支行依据问卷调查汇总表填制评议表,交评议组评定授信对象、授信额度;然后,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从中评选出10~15户诚信新农户;最后,评议组将确定的首批授信对象、授信额度及诚信新农户名单在村务公开栏张榜公示,接受监督,听取群众意见。
同时,农合行阳光信贷产品也不断加以推广宣传,对惠农宝、富农宝、兴业宝、精英宝、利商宝、优家宝等六大产品开展多层面、立体式宣传。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行贷款种类、对象、条件、额度、期限、利率、程序和评议结果“八公开”,及时跟进服务,引导受信农户自行组建联保小组,签订联保合同,约期2~3年;以后需用款时,经信贷员履行必要的面谈面签手续后,直接到柜面签订借款借据,凭“易贷通”授信卡提取贷款,并在合同期限和授信额度内循环使用贷款,真正实现“办贷款像取存款一样方便”。
在公开授信的基础上,按照阳光信贷服务要求,农合行各支行设立信贷服务窗口,统一服务标准,统一操作流程,实行“一站式”服务,将信贷由幕后推向台前,全程阳光操作;全面推行服务承诺、首问负责、限时办结、责任追究等“四项制度”,将信贷人员姓名、照片、联系方式、服务承诺及监督渠道等予以公布;对评选出的诚信新农户制牌上门悬挂,享受信用贷款、利率优惠政策,积极营造声势。
改善银农关系 初显成效
沭阳是人口大县、农业大县,全县人口达180万,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资金需求量猛增,而该行大多数农村支行信贷人员仅2-3人,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逐户上门调查,进而产生恐贷、惜贷心理,制约了贷款规模进一步扩大。“阳光信贷”这一平台,让银农间信息更加对称,让信贷员敢放,让农户敢贷,从而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授信农户可随时提取贷款,缩短了办贷时间,提高了办贷效率。授信结果公示后,许多农户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到支行申办联保贷款,仅半个小时就办好了所有手续,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同时,通过推行前中后三台分离和尽职免责管理,实现了信贷人员由责任人向管户人转变,打破了长期实行的贷款终身制做法,极大地缓解了信贷人员思想压力,激发了其投放小额农贷的热情。
“阳光信贷”实行“阳光操作”,实现了授信人员团队化、办贷流程“阳光化”和贷款手续“存款化”。受信农户直接到柜面办理用款手续,可从根本上解决少数信贷人员与“黄牛”(专门靠介绍贷款非法谋取私利的中间人)内外勾结吃、拿、卡、要的问题,改善了银农关系。去年下半年,该行对全县阳光信贷用信农户进行了抽样回访,从回访情况看,基本情况较好,主要风险点仅是少数贷款转借他人使用,且借款人代偿能力充足,风险可控。今年一季度,全行累计收回各项贷款13.78亿元,新增逾期仅452万元,而去年同期累计收回10.86亿元,逾期1567万元。
“阳光信贷”服务平台打造了一条简便快捷、优质高效、公开透明的绿色通道,赢得了广大农民一致拥护,带来了良好的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2009年,该行累放农户贷款36.63亿元,较上年度多投放10.08亿元;年末余额32.30亿元,农户贷款覆盖面达53.4%;农村地区贷款余额全年净增6.02亿元,占贷款总增量的58.73%。受益农户资金反哺该行,至今年3月末,各项存款达50.38亿元,比2009年初净增13.93亿元,是开业之初的2.88倍。
截至今年3月末,累计组建联保小组2万个,参保农户6.6万户,签约金额21亿元,用信余额16.08亿元;此举不仅缓解了农民融资难题,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而且从源头加强了信贷风险控制,受到上级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规范管理机制 打造诚信环境
江苏沭阳农合行首先统筹安排,做好前期准备。一是成立授信问卷调查组,组长、副组长分别由总行代表和支行长担任,成员由信贷员、总行抽调人员、大学生村官组成。二是确定授信问卷调查对象,问卷对象至少5人,由问卷组长和副组长共同选定,一般包括村组干部、老党员、小商店主、村医等,这几类人员人际交往广泛,对农户家庭情况比较了解,有一定公信力。在确定人选时,特别注重个人品行,避免掺杂主观好恶因素。三是组织自行开发计算机电子档案程序,通过科技手段锁定风险。四是在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配合下采集农户家庭信息,录入计算机电子档案系统。
为确保规范操作,农合行开展逐户授信。通过实施5份“背靠背”问卷调查,对所有农户的家庭资产、经营项目、年收入、可授信额度逐户问卷。通过计算机程序,筛选出“信用观念差、负债过多、丧失劳动能力、服刑、好赌博、放高利贷、有犯罪前科”等15类人员暂不授信,并通过与存量贷款进行比对,将现有不良贷款的借款人、担保人及不良记录超过3次的农户从中剔除,初步确定首批授信对象,并拟定授信限额。
农合行一方面召开村评议组会议,支行依据问卷调查汇总表填制评议表,交评议组评定授信对象、授信额度;然后,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从中评选出10~15户诚信新农户;最后,评议组将确定的首批授信对象、授信额度及诚信新农户名单在村务公开栏张榜公示,接受监督,听取群众意见。
同时,农合行阳光信贷产品也不断加以推广宣传,对惠农宝、富农宝、兴业宝、精英宝、利商宝、优家宝等六大产品开展多层面、立体式宣传。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行贷款种类、对象、条件、额度、期限、利率、程序和评议结果“八公开”,及时跟进服务,引导受信农户自行组建联保小组,签订联保合同,约期2~3年;以后需用款时,经信贷员履行必要的面谈面签手续后,直接到柜面签订借款借据,凭“易贷通”授信卡提取贷款,并在合同期限和授信额度内循环使用贷款,真正实现“办贷款像取存款一样方便”。
在公开授信的基础上,按照阳光信贷服务要求,农合行各支行设立信贷服务窗口,统一服务标准,统一操作流程,实行“一站式”服务,将信贷由幕后推向台前,全程阳光操作;全面推行服务承诺、首问负责、限时办结、责任追究等“四项制度”,将信贷人员姓名、照片、联系方式、服务承诺及监督渠道等予以公布;对评选出的诚信新农户制牌上门悬挂,享受信用贷款、利率优惠政策,积极营造声势。
改善银农关系 初显成效
沭阳是人口大县、农业大县,全县人口达180万,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资金需求量猛增,而该行大多数农村支行信贷人员仅2-3人,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逐户上门调查,进而产生恐贷、惜贷心理,制约了贷款规模进一步扩大。“阳光信贷”这一平台,让银农间信息更加对称,让信贷员敢放,让农户敢贷,从而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授信农户可随时提取贷款,缩短了办贷时间,提高了办贷效率。授信结果公示后,许多农户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到支行申办联保贷款,仅半个小时就办好了所有手续,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同时,通过推行前中后三台分离和尽职免责管理,实现了信贷人员由责任人向管户人转变,打破了长期实行的贷款终身制做法,极大地缓解了信贷人员思想压力,激发了其投放小额农贷的热情。
“阳光信贷”实行“阳光操作”,实现了授信人员团队化、办贷流程“阳光化”和贷款手续“存款化”。受信农户直接到柜面办理用款手续,可从根本上解决少数信贷人员与“黄牛”(专门靠介绍贷款非法谋取私利的中间人)内外勾结吃、拿、卡、要的问题,改善了银农关系。去年下半年,该行对全县阳光信贷用信农户进行了抽样回访,从回访情况看,基本情况较好,主要风险点仅是少数贷款转借他人使用,且借款人代偿能力充足,风险可控。今年一季度,全行累计收回各项贷款13.78亿元,新增逾期仅452万元,而去年同期累计收回10.86亿元,逾期1567万元。
“阳光信贷”服务平台打造了一条简便快捷、优质高效、公开透明的绿色通道,赢得了广大农民一致拥护,带来了良好的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2009年,该行累放农户贷款36.63亿元,较上年度多投放10.08亿元;年末余额32.30亿元,农户贷款覆盖面达53.4%;农村地区贷款余额全年净增6.02亿元,占贷款总增量的58.73%。受益农户资金反哺该行,至今年3月末,各项存款达50.38亿元,比2009年初净增13.93亿元,是开业之初的2.8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