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患者首次静脉滴注唑来膦酸致急性期反应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来源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shunzhaop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骨质疏松患者首次静脉滴注唑来膦酸后发生急性期反应(APR)的危险因素。

方法

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收集首次静脉滴注唑来膦酸致骨质疏松患者APR危险因素的观察性研究,检索时间截至2017年7月。依据纽尔卡斯-渥太华量表(NOS)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效应指标为OR或均数差(MD)及其95%CI

结果

共17篇文献、1 981例首次静脉滴注唑来膦酸的骨质疏松患者纳入Meta分析,其中APR (+)组979例,APR(-)组1 002例。17篇文献NOS评分均≥6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APR(+)组患者年龄低于AP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3.27,95%CI:-4.54~-2.01,P<0.000 01);有口服含氮双膦酸盐(NBP)史者APR发生率显著低于无口服NBP史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27,95%CI:0.17~0.41,P<0.000 01);有骨折史者APR发生率显著高于无骨折史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31,95%CI:1.29 ~4.13,P=0.005);预防性使用解热镇痛药者APR发生率显著低于未预防性使用解热镇痛药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14,95%CI:0.05~0.37,P<0.000 1)。体重指数、内生肌酐清除率、钙剂使用史、骨化三醇使用史和性别与APR的发生均无相关性。

结论

低龄、骨折史是发生APR的危险因素,既往口服NBP、预防性使用解热镇痛药是有助于减少APR的保护性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评估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及后巩膜加固术治疗变性近视黄斑孔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8月该院变性近视黄斑孔进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及后巩膜加固术53例(53眼)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BCVA(Log MAR)为0.78±0.23,术后提高至0.62±0.19(P=0.021)。术前眼轴(29.52±4.67)mm,术后缩短为(27.91±3.87) mm
微囊泡(microvesicles,MVs)是一个小的膜性结构,从细胞膜上脱落而释放的膜性小囊泡。 MVs 含有脂类、蛋白质、mR-NA、microRNA(miRNA)及DNA片段等,这些物质与母细胞膜相似,可能也包括
AIM: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 in eukaryotic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in Caco-2 cells after infection with strains of Escherichia coli and commensal probiotic ba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Origanum compactum essential oils collected at three phenological stages on Escherichia coli
目的 分析探讨奥美拉唑钠肠溶片治疗老年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8年11月时间段门诊的86例老年浅表性胃炎患者,且按照就诊顺序将其分成两组,设为对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早期较为隐匿,导致患者难以发现,一旦发现后疾病会迅速发展,由于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不够了解,且病情种类较多,不断加重了患者恐慌心理,影响患者进一步治
期刊
目的探讨CT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术前侵袭性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GIST患者41例,观察肿瘤大小、形态、密度、边界、生长部位、生长方式及强化程度,比较不同病理危险度GIST的病灶CT影像特征之间的差异。结果CT对诊断胃肠道间质瘤定位、定性的总准确率为95.1%(39/41)及92.6%(38/41)。低危组肿瘤大小显著小于中、高危组,但中危组与高危组的肿瘤大小差异无统
目的比较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湿性AMD 40例(40眼)的临床资料。A组为康柏西普组纳入20例(20眼);B组为雷珠单抗组纳入20例(20眼)。所有患者每月一次分别于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0.05 ml或雷珠单抗0.05 ml,连续注射3次。随访观察3个月。结果注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两组视
目的了解术后使用复方双氯芬酸钠注射液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风险并探讨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非肾脏外科手术后使用复方双氯芬酸钠注射液、用药前肾功能正常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非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将用药后发生AKI的患者纳入病例组,未发生AKI的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术后用药情况和用药前后肾功能情况,分析使用复方双氯芬酸钠注射液后发生AKI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