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长期的高校体育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高校在实施快乐体育教学中一是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二是要创新教法,激发大学生的兴趣;三是要因材施教,分层递进,四是要合理搭配教学内容,让大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 任务。
关键词:快乐体育教学 大学生 教学方法
近些年,全国很多高校都在推进体育教育改革,一些趣味性、娱乐性、实效性的项目也被充实到体育教学内容中。在这种形式下,快乐体育教学模式便孕育而生。然而在快乐体育的教学方法方面却不尽相同。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高校实施快乐体育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情感先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大学生喜欢上体育课
体育教师作为教育者和组织者,必须具备良好的、稳定的、最有利于教学的情感品质。情感就是对外界刺激的心理反应,如喜欢、厌恶、愤怒、恐惧、悲伤、忧郁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体育教师的一门教学艺术。加强这门教学艺术的修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有实效。体育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的身心成长。可见情感是维系和协调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和桥梁,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因此,只有师生情感融洽,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学其道”。要获得这种情感氛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情感不但影响自身的教学活动,而且随之直接感染着每个学生。教师良好的情感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认识水平,关心爱护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下,自觉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达到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的目的。
二、创新教法,激发兴趣,让大学生乐学活学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在高校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只有灵活运用教学手段,不断改革创新教法,寻求更适合大学生心理和生理特征的教法进行教学,才能更好地调动大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学方法的选择,既要符合教材特点和大学生实际,又要新颖有趣、易难适度、富于变化,使教学气氛轻松愉快,使大学生乐学、活学。如在准备运动中,运用简单轻松的游戏或器械操等作为课的开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从而使学生尽快进入到运动状态之中。又如在基本部分的练习中,可采用游戏、竞赛、学生自主选择练习方法等方式进行,使练习的形式多样化,学生活学巧练,达到自我锻练、自我体验乐趣的目的。充分发挥大学生各自优势和特长,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再如结束部分的放松整理运动,可引用韵律操或舞蹈等形式进行,让师生在优美的旋律中跳起来、舞起来、笑起来,并在欢快的气氛中调节肌体、放松身心。使学生在欢乐、团结、成功的喜悦中结束课堂教学。这样,整个教学过程都围绕学生进行,使大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和能够享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这样的体育课才是名
符其实的快乐体育课。
三、因材施教,分层递进,让大学生学有所得
因材施教,分层递进,是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快乐体育十分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大学生当中,确实存在着運动水平和从事体育学习的兴趣与动机、追求目标、个性心理、学习的方式方法等差异。教师只有最大限度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积极引导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传统的“一刀切”教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容易造成部分身体素质好的学生 “吃不饱”和部分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因此,在教学中应采用因材施教和分层递进的方法进行教学。具体方法是:将学生按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强弱不同分为男女A、B、C各三个小组,根据学生技能的差异分别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练习要求,实行区别对待、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如在跨栏跑的练习中,不同小组的学生所跨的栏高和栏距都各不相同,技能强、速度快的学生调高栏高和增加栏距,满足他们强烈的学习愿望,技能稍差、速度稍慢的学生降低栏高和缩短栏距,让他们也都能在三步过栏。又如在200m跑的练习中,要求学生按A、B、C三组的顺序分别在第五、三、一跑道上跑。再如在400m跑的练习中,要求学生按A、B、C组的顺序分别在第三、二、一跑道上跑。这样,让素质好、技能强的学生跑外道增加距离和难度,提高要求;让体质和技能稍差的学生跑内道缩短距离,降低要求,使大家几乎同时完成练习任务。通过这样的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自身能够完成的练习内容。同时给予每个学生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施展才能的空间,充分发挥和挖掘大学生的个性潜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都能学有所得并获得更多的成功感。
四、教学内容搭配得当,让大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众所周知,学生对事物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激起求知欲,对符合本人运动水平的活动容易产生兴趣。因此,教材内容的搭配要适合大学生的特点。教材难度过小,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难度过大,会减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同一活动中,常因学生的素质和技能上的差异而造成不同的结果,致使他们产生学习兴趣的程度不一。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密切的联系,符合大学生年龄特征、富有游戏性和竞赛性的教材能激发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单调乏味的教材则会降低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如男生上球类课时,学习兴趣远远超过其它项目,而这项运动对发展学生灵敏、协调、弹跳、速度、力量等各项身体素质和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以及团结协作精神等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材内容的搭配、分析教材和确定教学目标时应考虑的以下四点:(1)教材内容的搭配,要以大纲为主,结合本校实际,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同时强调教材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创新有趣性。(2)从教材的选择到挖掘教材的内涵,不只考虑具体教材的动作本身,而是考虑教材背后所具有的特性和内涵。充分挖掘体育教材所特有的教育功能、社会功能、美育功能、娱乐功能等,强调教材与个体需要、社会需要相结合。(3)教材分析,充分认识和理解教材纵向衔接、横向联系和知识的系统性、层次性。(4)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建立在对教材分析、学生情况分析和具体实际的基础上,强调合理性、具体性、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郑贺,左铁儿.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C].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2]李深.浅析体育教学的必经之路----“快乐体育教学”[OL].中学体育网,2005-9-22
[3]柴松.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OL].中科大本科教育网,1999-6-11
[4]匡培梓著.生理心理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作者简介:张志,男,汉族,蚌埠坦克学院管理训练教研室讲师
关键词:快乐体育教学 大学生 教学方法
近些年,全国很多高校都在推进体育教育改革,一些趣味性、娱乐性、实效性的项目也被充实到体育教学内容中。在这种形式下,快乐体育教学模式便孕育而生。然而在快乐体育的教学方法方面却不尽相同。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高校实施快乐体育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情感先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大学生喜欢上体育课
体育教师作为教育者和组织者,必须具备良好的、稳定的、最有利于教学的情感品质。情感就是对外界刺激的心理反应,如喜欢、厌恶、愤怒、恐惧、悲伤、忧郁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体育教师的一门教学艺术。加强这门教学艺术的修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有实效。体育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的身心成长。可见情感是维系和协调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和桥梁,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因此,只有师生情感融洽,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学其道”。要获得这种情感氛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情感不但影响自身的教学活动,而且随之直接感染着每个学生。教师良好的情感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认识水平,关心爱护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下,自觉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达到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的目的。
二、创新教法,激发兴趣,让大学生乐学活学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在高校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只有灵活运用教学手段,不断改革创新教法,寻求更适合大学生心理和生理特征的教法进行教学,才能更好地调动大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学方法的选择,既要符合教材特点和大学生实际,又要新颖有趣、易难适度、富于变化,使教学气氛轻松愉快,使大学生乐学、活学。如在准备运动中,运用简单轻松的游戏或器械操等作为课的开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从而使学生尽快进入到运动状态之中。又如在基本部分的练习中,可采用游戏、竞赛、学生自主选择练习方法等方式进行,使练习的形式多样化,学生活学巧练,达到自我锻练、自我体验乐趣的目的。充分发挥大学生各自优势和特长,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再如结束部分的放松整理运动,可引用韵律操或舞蹈等形式进行,让师生在优美的旋律中跳起来、舞起来、笑起来,并在欢快的气氛中调节肌体、放松身心。使学生在欢乐、团结、成功的喜悦中结束课堂教学。这样,整个教学过程都围绕学生进行,使大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和能够享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这样的体育课才是名
符其实的快乐体育课。
三、因材施教,分层递进,让大学生学有所得
因材施教,分层递进,是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快乐体育十分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大学生当中,确实存在着運动水平和从事体育学习的兴趣与动机、追求目标、个性心理、学习的方式方法等差异。教师只有最大限度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积极引导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传统的“一刀切”教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容易造成部分身体素质好的学生 “吃不饱”和部分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因此,在教学中应采用因材施教和分层递进的方法进行教学。具体方法是:将学生按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强弱不同分为男女A、B、C各三个小组,根据学生技能的差异分别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练习要求,实行区别对待、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如在跨栏跑的练习中,不同小组的学生所跨的栏高和栏距都各不相同,技能强、速度快的学生调高栏高和增加栏距,满足他们强烈的学习愿望,技能稍差、速度稍慢的学生降低栏高和缩短栏距,让他们也都能在三步过栏。又如在200m跑的练习中,要求学生按A、B、C三组的顺序分别在第五、三、一跑道上跑。再如在400m跑的练习中,要求学生按A、B、C组的顺序分别在第三、二、一跑道上跑。这样,让素质好、技能强的学生跑外道增加距离和难度,提高要求;让体质和技能稍差的学生跑内道缩短距离,降低要求,使大家几乎同时完成练习任务。通过这样的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自身能够完成的练习内容。同时给予每个学生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施展才能的空间,充分发挥和挖掘大学生的个性潜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都能学有所得并获得更多的成功感。
四、教学内容搭配得当,让大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众所周知,学生对事物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激起求知欲,对符合本人运动水平的活动容易产生兴趣。因此,教材内容的搭配要适合大学生的特点。教材难度过小,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难度过大,会减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同一活动中,常因学生的素质和技能上的差异而造成不同的结果,致使他们产生学习兴趣的程度不一。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密切的联系,符合大学生年龄特征、富有游戏性和竞赛性的教材能激发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单调乏味的教材则会降低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如男生上球类课时,学习兴趣远远超过其它项目,而这项运动对发展学生灵敏、协调、弹跳、速度、力量等各项身体素质和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以及团结协作精神等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材内容的搭配、分析教材和确定教学目标时应考虑的以下四点:(1)教材内容的搭配,要以大纲为主,结合本校实际,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同时强调教材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创新有趣性。(2)从教材的选择到挖掘教材的内涵,不只考虑具体教材的动作本身,而是考虑教材背后所具有的特性和内涵。充分挖掘体育教材所特有的教育功能、社会功能、美育功能、娱乐功能等,强调教材与个体需要、社会需要相结合。(3)教材分析,充分认识和理解教材纵向衔接、横向联系和知识的系统性、层次性。(4)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建立在对教材分析、学生情况分析和具体实际的基础上,强调合理性、具体性、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郑贺,左铁儿.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C].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2]李深.浅析体育教学的必经之路----“快乐体育教学”[OL].中学体育网,2005-9-22
[3]柴松.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OL].中科大本科教育网,1999-6-11
[4]匡培梓著.生理心理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作者简介:张志,男,汉族,蚌埠坦克学院管理训练教研室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