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如何预设有效问题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tangk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2-0144-01
  新课程要求教师从“教”走向学生的“学”,倡导“对话”式教学,强调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一种互动过程,课堂答问便成了必然。但是有些问题,不但起不了好的效果,有时还误导学生,甚至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预设有效问题。事实上,由于教师不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发展水平,预设的问题不是太难就是太简单;不研究教材内容,不分析知识与问题之间的关联,预设的问题不能环环相扣、逐步推进,不能揭示知识发生过程;再加上教师不考虑提问的方式方法等等;学生对提出的问题根本不知道怎样思考或怎样回答,严重阻碍了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互动。这样的问题,不但起不了好的效果,有时还误导学生,甚至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预设有效问题。
  一、预设问题要有“障碍”,防止“滑过现象”产生
  “滑过现象”源自于英国学者EdardBeBono关于思维训练中“注意滑过”的一个形象比喻。他说:当我们驱车从A地到B地欣赏美景时,往往由于车速太快,忽略了途中更美的风景C;由A地到B地的路越顺畅,C地被忽略的可能性就越大。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如果教师将教学任务设计得面面俱到、自然流畅,问题坡度太小,没有给学生留下跨越“障碍”的空间,学生无需要多少时间即可一蹴而就,就会使许多有价值的内容在不经意间滑过。
  数学教学过程应当将学生主体的“做数学”摆在突出的位置。教师对一些关键问题、关键环节且慢“说破”,留下“更美的风景C”让学生“欣赏”,使其在探索、思考问题的体验中提升思维和激发兴趣,这是防止“滑过现象”的基本策略。教师的教学智慧不是体现在“先知于学生、胜学生一筹”上,而是体现在“与学生同步”甚至“落后于学生”。“说破”的火候掌握在教师的手里,但取决于学生的需要,所谓“教不越位,学要到位”就是这个道理。
  二、预设问题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研究表明,知识处于“最近发展区”时,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在预设问题时,不考虑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认知发展水平和思维发展水平,预设的问题坡度太大,超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过于复杂,从头到尾受益的学生寥寥无几,提问也只能流于形式、走过场,结果多数情况下教师自问自答。比如说某教师在上九年级(下)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第三课时——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中,先要求学生用已经学过的配方法解两个方程:x2+15=10x;3x2-12x=6,在学生解完这两个方程后,教师说:大家能用配方法来解关于x的方程ax2+bx+c=0吗?结果全班基本没有人解出。教师原本想用配方法解系数为常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来作为解系数为字母的一元二次方程作一个铺垫,但由于教师没有充分考虑到解方程ax2+bx+c=0的复杂性,也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大大超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而没有为解方程ax2+bx+c=0预设引导性的问题,最后教师不得不自己一步一步讲解。
  一堂课中多有几个这样的问题,学生就对这节课失去了信心和兴趣,多有几节这样的课,学生就对这门学科失去了信心和兴趣,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有经验的教师在预设问题时,能把预设问题控制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例如一教师在上七年级(下)数学《分式方程》时,在上课导入时这样预设四个解方程的题目:
  很多听课老师当时就会认为:在学生连分式方程的概念还没有了解教师就给出了分式方程让学生解,这样做不恰当。其实,事实说明,这位教师这样预设问题问题,恰恰把握住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学生在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很容易就解出了第(1)、(2)小题。学生在解第(3)小题时,有的凑出了答案,有很多学生就是两边乘了x解出了方程。其实学生解第(2)小题时利用了去分母解了方程,这无形就为解第(3)小题作好了铺垫,学生只要在理解“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就能利用去分母解第(3)小题。教师就是抓住了这点,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学习过程就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
  三、預设问题要避免低级庸俗,应具有启发引导性
  在新课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改革的浪潮下,有的教师为了体现启发式原则,达到一种双边互动充分、课堂气氛热烈的效果,经常大量设问,于是不由自主地提一些不疼不痒的问题。这种问题缺少启发性,难以引起学生深层次的思考,是不相信学生的能力及其主观能动性,是对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的漠视。“有疑而问”本是天经地义,但这种浅显的问题,往往问而无疑,学生对答如流,表面上互动得轰轰烈烈。但实际效果如何呢?学生从这些问题中得到了什么呢?这种设问除了在形式上给人一种热闹的感觉外,没有什么教学价值。
  有经验的老师设问能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牵一发而动全身,提出的问题恰当、对学生数学思维有适度启发,能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理性思维的基本过程,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一教师在讲三角形三边关系时,让学生带好长度分别为3cm、4cm、7cm、10cm的小木条,预设以下个问题让学生分小组后思考讨论:(1)能拼成几个三角形,三角形的边长分别是什么?(2)哪三根不能拼成三角形?这三根的长度都有什么关系?(3)三根木条符合什么要求才能拼成三角形?教师层层设问、逐步推进,充分突出学生“做数学”的同时,启发引导了学生主动发现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而不是简单的让学生记忆“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小于第三边”的定理。
  新课程改革提出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预设有效的数学问题便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教师教学环节中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互动教学”的必要措施。当然,数学课堂教学中预设有效提问时要注意的不只是以上四个方面。比如说,预设有效问题应当在何处何时用何种方式何种方法进行预设,这些都是数学教师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预设的问题必须和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思维发展水平相一致;必须要吸引学生,用问题驱动学生在互动中的生成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必须启发引导学生“做数学”,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林荣.《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实践研究》[J].《内蒙古教育》,2008年第3期.
  [2]宁连华.《数学探究教学中的“滑过现象”及预防策略》[J].《中学数学教与学》,2007年第2期.
  [3]褚少微.《数学教学中的有效互动探究》[J].《初中数学教与学》,2006年第11期.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在于实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推行有效课堂,使学生不仅学到知识,同时学到为人之道,提高学生学习技能。高中教育在学生学习生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高中实施有效课堂尤为重要,高中语文教学同样如此,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最大优化为目的,探讨高中语文课堂的现状,提出让学生在有效课堂时间内最大程度获取知识的措施。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摘要】幼儿探究性活动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探究性活动,能提高幼儿身体素质,开发幼儿大脑潜力,促进幼儿智力发育,是培养幼儿兴趣爱好的最佳途径。随着教育改革日益深化,幼儿探究性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被家长和教育机构越来越重视,逐渐成为幼儿教育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幼儿探究性活动日趋呈现多样性。本文针对当前幼儿教师在探究性活动中的存在指导策略问题进行剖析,阐述幼儿探究性活动特点,提出
目的:研究Aurora-A激酶对乳腺永生化细胞MCF-10A的恶性转化作用及转移能力的影响,初步探讨Aurora-A对三维培养体系下的乳腺永生化细胞的影响;为深入认识Aurora-A激酶的作用、三
【摘要】随着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项目教学法开始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项目教学法最早的雏形是18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的美国合作教育,经过发展到20世纪中后期逐渐趋于完善。目前已用于欧美等职业教育中。德国作为职业教育先进体系的典范,已经将项目教学法纳入“双元制”高等学校专业教育领域。我国在外语教学转型背景下,应加强研究项目教学法在外语教学中的适用程度,本文也是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论述。 
【摘要】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初中地理教学作为唯一能够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综合学科,对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是十分重要的。但现阶段的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方面仍旧存在诸多问题,为此,本文探讨了地理素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指出当前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此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初中地理;地理素养;存在问题;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
【摘要】虚拟技术在近几年的发展速度飞快,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中。为了保障计算机的正常稳定运行,我们应该认真做好计算机的组装和维护工作,当前的计算机逐渐朝向集成化的方向发展,这样就给计算机的组装和维护工作提出了较大的挑战。虚拟技术本身就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技术,主要是在精度较高的计算机模型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可以给计算机的组装维护带来更加有效的保障。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把虚拟技术融入到计算机组
【摘要】社会实践教学环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体系的重要部分,实践教学的开展有助于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因而成为大学生较为欢迎的教学形式。本文笔者着重探索提升实践教学实效性的方法及途径,以推动高校践行实践育人理念。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实践基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2-0145-01  高校思想政治理
【摘要】生理学课程因逻辑性强,机理复杂等原因而成为一门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课程。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的传统讲授教学,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感受而使教学效果不理想。笔者认为,加强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之中,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是提高生理学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学习方法;生理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
【摘要】信息技术是一门基础学科,但作为小科、副科而视之的做法普遍存在。而英语、计算机是以后学生就业的两个基石,缺一不可。信息素养、处理信息的能力,是学生必备的基本素养。为此,重视信息技术,注重教学方法的探讨,是当务之急。初中信息技术学科肩负着信息素养培养的重任,研究和探讨有效教学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本文主要是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简单论述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性教学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
【摘要】中职语文教育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中不可或缺,但目前,中职语文教育仍然有很多问题,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以航空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语文》基础模块(全一册)第一单元教学为例,对语文教學改革实施进行研究。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改革;《语文》基础模块(全一册)第一单元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2-0148-01  一、中职语文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