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本科后进学生思想转化对策探索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ices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后进生教育转化工作是公有民办本科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所谓后进学生,是指那些道德品行和学业成绩都有比较严重的缺点,在教育的主导影响下表现比较落后的学生。他们的心理特点比较复杂。因此在进行教育转化工作时,高校辅导员应该针对后进生的心理特点,采取适当的策略和方法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公有民办本科;后进生;思想转化
  作者简介:刘畅(1980-),女,上海人,淮阴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助教,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江苏 南京 210046)。(江苏 淮安 223001)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3-0156-01
  
  一、公有民办本科后进生的特点
  民办本科学生大部分来自经济条件较宽裕的家庭,在富足的经济下学生的学习自觉性相对较差,他们有着丰富的爱好,思维异常活跃,能够较快接受新鲜事物,但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尤为突出,缺乏沟通能力,缺乏团队意识,缺乏生活的磨砺。
  所谓的后进学生是指那些道德品行和学业成绩都有比较严重的缺点,在教育的主导影响下表现比较落后的学生。(闫旭宇,2009)后进生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自卑心理
  由于后进生各方面较差,受到父母恨铁不成钢的训斥,受到同学们孩子气式的讽刺、挖苦,再加上某些教师的“另眼相看”,使他们自卑心理加强,感觉低人一等,从而萎靡,情绪低落,自暴自弃。
  2.逆反心理
  由于后进生习惯性处于被歧视状态,形成了破罐子破摔的心理,认为违反纪律是“勇敢”,向老师反映情况是“出卖朋友”,他们平时和同学相处讲义气、重情义。在日常道德行为上,大家认为不对的,他们力争要证明是对的:大家认为对的,他们决然用自己的行为打破,来表示自己的不满及英雄主义精神。后进生的形成固然与社会、家庭及学生个体等因素有关,但与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态度、教育方法有着更直接的关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或男女青年。”(祁欢,2009)
  3.情绪化较强
  这群学生情绪变化快,波动速度大,反复性强,由于以个人为中心,自私心态作祟,他们不懂得谦让,不能接受所谓的不公平,不能承受一点点的压力,在他们看来只要是不合心意则立刻表现出很强的情绪化,同样,遇到高兴的事通常不能控制,高调示众。心态不平衡,喜、怒、哀、乐溢于言表,理智往往无法驾驭,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冷热病。他们的思想波动使得辅导员对其教育呈现前进—后退—再前进的反复过程。
  4.精力充沛,兴趣广泛
  一般说来,民办本科后进学生虽然在学习方面投入的精力较少,学习成绩较差,但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来挖掘自己的兴趣爱好,较按部就班的学生相比,他们的性格更加活泼开朗,活跃于时尚前沿。由于年轻学生精力充沛,他们通常喜欢体育、文娱活动,喜欢接受新鲜事物,如:郊游,做游戏,上网等;同时他们也喜欢做一些冒险或破坏性的事情,较任性,自制力差。
  二、后进生的思想成因
  1.对新的学习环境适应性不强
  从高中到大学的角色转换不成功。高中的教育更侧重老师的领学,大学则是老师教会学习方法,以学生自学为主,这样,学习自觉性高的学生通常就出类拔萃,而另一部分学生由于家长不在身边,辅导员也不可能像高中老师那样面面俱到地督促他们学习,他们没有及时从被老师和家长安排和督促的状态中走出来,从而很难做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学习,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管理方式,在不知不觉中沦为后进生。
  2.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进取心
  有些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认为上了大学终于可以轻松了,产生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的想法,从此失去了努力方向,因此,学习积极性不高,没有了进取心,放任自我,随波逐流。
  3.产生厌学情绪
  由于家庭背景较好,父母平时对学生的溺爱及不恰当语言承诺,加上后进生本身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使得他们产生了厌学情绪,从而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行为上远离学习,一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成绩的好坏并不能影响他们自身未来的规划,家庭的优越感使得他们认为自己依旧会赢在人生的起跑线上。
  三、后进生思想转化的方法
  后进生学生鲜明的思想、心理特点对公办本科院校的辅导员工作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后进学生作为其中更为突出的一个特殊团体尤为让我们关注,如何能让每一位后进学生及时发现自身不足,又不打消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努力挖掘自身优势、自身价值,从而取长补短,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一直是笔者深思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到“三风”的建设,其教育转化工作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才,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第一,教师是爱的传播载体。充满爱心的教师能够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能够更好地尊重后进生的人格。爱是亘古以来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的细腻情感可以融化学生一颗冰冷的心。后进生外表套有一层硬壳,他们的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信任。当学生真心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期望和情感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醒教师:“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夏克家,2006)
  第二,教师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优点,帮助他们树立转化的信心。每个人的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后进学生也不例外,他们虽然在学习成绩上较差,是老师同学们眼中的“坏孩子”,但他们身上也有很多优点,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把握住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教育契机。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夏克家,2006)要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要积极营造转化的空间,给他们转变的时间。另外,鼓励是孩子成长的摇篮,能力会在批评下萎缩,而在鼓励下绽放花朵。帮助学生重拾自信是转化工作的关键。在平时的工作中有意识地安排,让后进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内在潜力,从而确立起不断进步的信心。
  第三,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持之以恒,反复教育,共同巩固并且加快教育转化工作进程。促进后进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即养成教育。长期以来,在教育后进生问题上,校外与校内配合往往不合拍。一方面,学校在苦口婆心地教育后进生;另一方面,社会上不关心和讽刺后进生的现象比较普遍,从而淡化了学校教育。为此,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又要很好地利用校外因素积极影响力量,同时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做好后进生家长的工作,在三方的共同努力下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第四,辅导员要加强自身理论学习,学习使用过矫正、防范协约、强化暂停、表征性奖励、标榜示范等各种品德矫正的心理策略,要学会合理使用正反两方面材料,合理地使用情绪因素和理智因素,充分地利用“门槛效应”(向学生逐步提出要求)、“南风效应”(和风细雨式教育)、“名片效应”,避免“超限效应”(超过一定限度会产生副作用)等说服学生的心理策略,并学以致用。
  例如:土木专业黄某某同学,自入学之后热情高涨,争做班级团支书,这样的热情持续了半个学期。大一下学期,该生在课堂上时常发呆,自习课经常看小说,出入网吧频繁,与任课老师交流中了解到该生文化课基础极差。第一学期,该生2门课程不及格,并且主动请求辞去团支书职务。作为辅导员,在与其家长的长途通话中感受到,家长和孩子几乎抱有同样的心理:基础差,不过很正常……学生似乎觉得自己的言行得到了家长的认同和理解,对自己的要求更加放松。大二开学,笔者要求他每周汇报学习情况,但效果不大,相反他打游戏更加频繁了。期末考试结束,又有2门挂科。开始该学生非常后悔,并向笔者表示一定会以此为戒,把学习搞上去。可没过多久,又开始沉溺于小说、上网、打游戏,老师的教育使他偶尔会产生压力,但惰性心理会占上风,不能持之以恒,各种消极情绪涌上心头。2007年该生累计未取得学分29.5,面临退学边缘。其父母到校以后,认真了解了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并且和笔者共同制定详细的计划,由于父母都是在职人员,无法实现陪读计划,考虑到孩子目前的实际情况,母亲坚持每天把老师肯定他、鼓励他的留言条传给孩子,让他向规划的目标前进,同时和任课教师商量加强有关学科的个别辅导,帮助他增强信心,提高学习成绩。以前一直生活在母亲“责难”中的他慢慢地感受到亲情,感受到自信,在师生与家长的共同努力下,该生渐渐地主动取消了上网,在重修考试中现只有2门考试成绩在查询中,其他各科成绩均在70分以上。然后笔者帮他计算学位课的学分绩点,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功夫不负有心人,期末考试成绩喜人,他第一次感受成功的喜悦,也找回了久违的自信。事实证明,大学生无心向学、陷入网迷、网恋往往有其深层次原因,他们已属成年人,希望在各方面能找到归属感、成就感,渴望得到自信、理解、渴望自立、受到尊重,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我们必须对该生表示充分地理解和关切,深入了解,肯定他的闪光点,进行细心、耐心的引导。
  后进生的转化是长期性的工作、十分艰苦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辅导员要有满腔的热情和足够的耐心,加强自身理论学习,不断推动辅导员队伍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闫旭宇.论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J].当代教育论坛,2009,(1).
  [2]祁欢.构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长效机制[J].教育探索,2009,(3).
  [3]夏克家.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
  (责任编辑:王祝萍)
其他文献
摘要:为了满足现代化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需要,装卸搬运机械电气控制课程内容迫切需要改革。在教学改革中,把转变教育观念放在首位,把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作为重点,通过对课程的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李春卉(1977-),女,山西运城人,军事交通学院军事物流系,讲师;吴铁庄(1961-),男,河北衡水人,军事交通学院军事物流系,副教授。(天津3
期刊
摘要:基于CDIO工程教育的理念,提出了“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统一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题目,分别在各自授课学期进行设计,但两门课程设计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成为一个较完整、较系统的综合型设计,使之更接近工程实际,以培养学生的工程职业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关键词:CDIO工程教育;课程设计;创新能力;教学改革  作者简
期刊
摘要:实践教学是体现应用型本科教育特色的重要环节,建立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学业成绩考核方式是实践教学改革的重点。从分析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改革的必要性出发,确定专业实践教学评价原则,提出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框架,并对学生专业实践学业成绩评价实施进行设计。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作者简介:吴晓(1957-),女,浙江东阳人,浙
期刊
摘要:本文根据中北大学微电子专业的特点以及MEMS技术的发展需求,对微电子专业的MEMS课程群的设置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从课程体系的整合、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团队与试验基地的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讨论,提出了具有本专业特色的教学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得到了提高。  关键词:MEMS技术;教学改革;微电子专业  作者简介:石云波(1972-)
期刊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取得一定成效,如建立了校园网站、校园BBS、博客、红色论坛等多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但由于网络的自由性和虚拟性以及开展网络教育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等,都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针对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困境,在全面分析网络时代大学生主体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困境  作者简介:张姗姗(1985
期刊
摘要:对笔者所在学校电力技术类专业的技术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回顾和展望,结果表明:此种教改成果颇丰;但在目前工学结合一体化的专业教改大背景下应与时俱进,将技术数学进一步升华为电工数学,使之更适应专业教改要求。  关键词:技术数学;教学改革;回顾;展望;电工数学  作者简介:王家德(1962-),男,湖北洪湖人,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经济贸易系,教授;崔英建(1964-),男,河南郑州人,郑州电力
期刊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和学科化建设的核心问题。从主体间视角“解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得出:“双向适应超越统一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得出这一结论的理论依据是:该规律具有对基本矛盾归纳概括的全面性和科学性,符合了基本规律规定的四大本质特征,概括兼容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大本质属性。  关键词:主体间;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基本规律;双向适应超越统一律  
期刊
摘要:德育是生命的奠基工程,德育工作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针对目前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误区,需要应用现代化的德育教育、教学理论、渗透心理辅导等方法,优化德育工作。只有正视问题,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才能迎来灿烂的明天。  关键词:学校;德育工作;问题  作者简介:王伟(1966-),男,江苏苏州人,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校区学校办公室。(江苏苏州215137)  基金项目:本文系“新形势下创新党员
期刊
摘要:本文以学生的数学意识与综合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为目标,以数学文化与数学艺术的有机渗透为基础,以非线性逻辑思维教学模式为手段,以个性化教学理念为主线,探讨打造全方位的新型立体化大学工科数学教学与实践模式。  关键词:新型立体化;数学文化;非线性逻辑思维;个性化教学  作者简介:李欣越(1977-),男,山东青岛人,山东科技大学理学院,讲师;赵秋兰(1979-),女,山东邹平人,山东科技大学理学院,
期刊
摘要:结合工科专业毕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从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一体化的角度,改革毕业实践教学实施模式,合并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两大教学环节为一门毕业实践课,详细分析了毕业实践课的实施动员、实践单位联系、毕业实习、毕业实习答辩暨毕业设计开题、毕业设计、毕业设计答辩、成绩评定等具体实施问题,并对毕业实践课的实施对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工科专业;毕业实践课;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一体化  作者简介:杜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