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于一项建筑工程的建设来说,作为主体的建设单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对于整个项目具有主要的管理责任。以建设单位为中心,进行一系列的严格把控,面对这些问题进行相应的措施改进,保证整个项目施工的规范,提高整个项目的管理质量。基于此,本文就针对建筑企业中建设单位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建筑企业;中建设单位;施工现场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2
【文献标志码】A
1、建设单位开展项目施工现场管理的职责体现
1.1单位的协调
如果要想提高施工建筑单位管理工作的质量,首先作为建筑单位就必须把很多细节方面的工作做到合理的配置,并且要制定出一个严格的管理方案。在与其他的单位的联合合作上,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选择一个完善的施工方案并把这个方案付诸于实践是一项工程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必须。建设单位在一项工程中发挥着桥梁般的作用,具有协调各工程环节,用以提高实践质量,并且通过各个环节的相互协调和配合,才能够把一项工程更好的完成。
1.2 设定项目计划
建设单位首先应该把建筑项目的管理这一工作加以重视起来,并且要制定出一个科学的实施方案,主要是为了将整个项目的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落实到实处。整个环节包括了项目从一开始的计划到后期的竣工阶段,都应该把各个环节考虑在内,并制定出详细的方案和实践表,只有这样才能够排除一些突发的因素,并能够做出适当和及时的调整,设定项目的计划方案能够为施工的现场管理工作顺利的進行提供一个重要的依据,对于其实践的顺利进行有重要的作用。
1.3强化安全管理
在整个项目进行的过程中,首先也是最应该重视的就是安全工作,强化安全管理是贯穿于整个项目实践的始终的,在项目的安全问题上,是每一个建筑单位都不容忽视的。所以,在参加整个管理的环节中,作为主要责任的建设单位一方,应该制定出一个具体的安全项目细则,并能够应对一些突发性问题。在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应该强化对于安全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及时的将那些危险的因素进行排除,把安全问题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只要这样才能够加强人们的安全意识,从而为避免不必要的危险提供一个有效的避免途径。
2、建设单位施工管理原则分析
第一,实现工程项目使用功能,满足结构安全,节能降耗,达到环境保护要求,最大限度发挥其社会效益。其次,经济效益原则。建设单位现场管理一定要克服只抓进度和质量而不计施工成本和社会效益,从而形成单纯的生产观和进度观。建设管理应在精益求精、降低风险、节约成本等方面下功夫,并同时在施工管理诸要素中,时时处处进行宏观调控,力争少投入多产出,杜绝浪费和降低项目成本。第三,科学合理原则。施工现场参与单位都应当按照既科学又合理的原则办事,以期做到现场管理的科学化,真正符合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还要做到操作方法和作业流程合理,现场资源利用有效,现场布局安全科学,充分激发员工的聪明才智能。最后,标准化规范化原则。标准化、规范化是对施工现场的最基本管理要求。事实上,为了有效协调地进行施工生产活动,施工现场的诸要素都必须坚决服从一个统一的意志,克服主观随意性。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施工现场的生产和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益,从而建立起一个科学而规范的现场作业秩序。
3、提高建筑企业中建设单位施工现场管理的有效策略分析
3.1 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机制
为了保证项目质量的优劣,首先应该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机制,并且从不同的环节和方面入手进行管控,将质量管理做好最好。具体来说可以指定定期的例会制度,每周开一次例会,参与工程的各项单位在例会上进行相应的讨论,对工程建设的每一个阶段能够做到及时的了解和把握。其次可以根据不同部门的发言进行意见的修改,采纳那些对工程建设有利的意见,改进那些不恰当的措施。最后应该严格把控项目建设的材料使用,对于一个项目来说,材料就是基础,是一个项目能否完成的基础。最后应该注重对那些隐蔽性的工程进行全面的验收。一般情况下,因为一些单位的忽视,往往会把隐蔽性的工程的验收忽视了,这就影响了最后全面验收的准确性。因此建立一个严格的质量管理机制是一项工程顺利完成的一项关键。
3.2严格控制施工现场中的质量管理
依照具体施工顺序来对施工现场进行有序管理。各项施工工序在开展中,都要等到施工现场中的监理部门签字确认各项施工环节中的施工记录,才能依次进行。施工单位需要将质量管理关键点设立在重要施工部位之中,并委派专业人员实施监督。复查关键项目在重点工序开工前,以此来促使关键施工工序质量得到有效保障;严格审查管理现场材料构配件、施工作业技术交底、施工设备使用状态性能及施工环境质量是否都已满足安全施工要求。例如:施工现场中的安全防护设施、水电供应情况、施工场地空间等;将施工机械设备的技术型号、规格及进场时间等详细监督好,以及施工中涉及到的轨道式龙门吊机、架梁吊机等设备在具体使用期间是否严格的履行审查批准环节通过后再予以使用;监督管理好机械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工作,将老化及损坏的机械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换。通过对各类施工环节质量进行有效监督管理后,其施工现场管理质量才能得以有利保障,促使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得以全面提升。施工单位要将三检制度严格的在施工现场中加以落实,督促作业班组仔细检查所完成的每一道工序质量,随后施工人员、技术人员及安检人员再由项目经理组织实施互检。除此之外,在施工现场中可以将信息反馈系统构建进来,且完善的建立质量动态决策机制,分别由技术人员、质检人员为中心组建其中,在该项决策机构运行期间,可对施工现场中出现的各类突发情况及时的做出反馈,进行施工部署调整,并切实的同信息技术进行有效连接,将全封闭式的信息网在施工现场中建立起来。
结语:
总之,建设单位的施工现场管理在建筑工程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项环节,并且对于建筑工程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加强对于施工建筑中的管理工作,是每一个建设单位都必须面对并且亟待改善自己管理不善的地方的。并且每一个项目的投资方也是有义务对其所投资的工程项目所负责的,因为只有共同进行项目的监督,才能够使整个建筑项目的工程达到最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苏裕荣.建设单位如何做好建筑施工现场工程管理工作[J].住宅与房地产,2016,12:180.
[2]刘家胜.铁路建设工程现场文明施工管理策略分析[J].建设科技,2016,07:128-129.
[3]洪望京.浅谈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策略[J].经营管理者,2017,01:323.
[4]周东升,陈永杰.建设单位与监理机构在项目施工现场管理中职责的界定[J].四川兵工学报,2004,04:41-43.
[5]赵业良.关于建设单位代表在施工现场中的管理职能的探讨[J].价值工程,2013,03:61-62.
【关键词】建筑企业;中建设单位;施工现场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2
【文献标志码】A
1、建设单位开展项目施工现场管理的职责体现
1.1单位的协调
如果要想提高施工建筑单位管理工作的质量,首先作为建筑单位就必须把很多细节方面的工作做到合理的配置,并且要制定出一个严格的管理方案。在与其他的单位的联合合作上,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选择一个完善的施工方案并把这个方案付诸于实践是一项工程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必须。建设单位在一项工程中发挥着桥梁般的作用,具有协调各工程环节,用以提高实践质量,并且通过各个环节的相互协调和配合,才能够把一项工程更好的完成。
1.2 设定项目计划
建设单位首先应该把建筑项目的管理这一工作加以重视起来,并且要制定出一个科学的实施方案,主要是为了将整个项目的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落实到实处。整个环节包括了项目从一开始的计划到后期的竣工阶段,都应该把各个环节考虑在内,并制定出详细的方案和实践表,只有这样才能够排除一些突发的因素,并能够做出适当和及时的调整,设定项目的计划方案能够为施工的现场管理工作顺利的進行提供一个重要的依据,对于其实践的顺利进行有重要的作用。
1.3强化安全管理
在整个项目进行的过程中,首先也是最应该重视的就是安全工作,强化安全管理是贯穿于整个项目实践的始终的,在项目的安全问题上,是每一个建筑单位都不容忽视的。所以,在参加整个管理的环节中,作为主要责任的建设单位一方,应该制定出一个具体的安全项目细则,并能够应对一些突发性问题。在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应该强化对于安全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及时的将那些危险的因素进行排除,把安全问题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只要这样才能够加强人们的安全意识,从而为避免不必要的危险提供一个有效的避免途径。
2、建设单位施工管理原则分析
第一,实现工程项目使用功能,满足结构安全,节能降耗,达到环境保护要求,最大限度发挥其社会效益。其次,经济效益原则。建设单位现场管理一定要克服只抓进度和质量而不计施工成本和社会效益,从而形成单纯的生产观和进度观。建设管理应在精益求精、降低风险、节约成本等方面下功夫,并同时在施工管理诸要素中,时时处处进行宏观调控,力争少投入多产出,杜绝浪费和降低项目成本。第三,科学合理原则。施工现场参与单位都应当按照既科学又合理的原则办事,以期做到现场管理的科学化,真正符合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还要做到操作方法和作业流程合理,现场资源利用有效,现场布局安全科学,充分激发员工的聪明才智能。最后,标准化规范化原则。标准化、规范化是对施工现场的最基本管理要求。事实上,为了有效协调地进行施工生产活动,施工现场的诸要素都必须坚决服从一个统一的意志,克服主观随意性。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施工现场的生产和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益,从而建立起一个科学而规范的现场作业秩序。
3、提高建筑企业中建设单位施工现场管理的有效策略分析
3.1 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机制
为了保证项目质量的优劣,首先应该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机制,并且从不同的环节和方面入手进行管控,将质量管理做好最好。具体来说可以指定定期的例会制度,每周开一次例会,参与工程的各项单位在例会上进行相应的讨论,对工程建设的每一个阶段能够做到及时的了解和把握。其次可以根据不同部门的发言进行意见的修改,采纳那些对工程建设有利的意见,改进那些不恰当的措施。最后应该严格把控项目建设的材料使用,对于一个项目来说,材料就是基础,是一个项目能否完成的基础。最后应该注重对那些隐蔽性的工程进行全面的验收。一般情况下,因为一些单位的忽视,往往会把隐蔽性的工程的验收忽视了,这就影响了最后全面验收的准确性。因此建立一个严格的质量管理机制是一项工程顺利完成的一项关键。
3.2严格控制施工现场中的质量管理
依照具体施工顺序来对施工现场进行有序管理。各项施工工序在开展中,都要等到施工现场中的监理部门签字确认各项施工环节中的施工记录,才能依次进行。施工单位需要将质量管理关键点设立在重要施工部位之中,并委派专业人员实施监督。复查关键项目在重点工序开工前,以此来促使关键施工工序质量得到有效保障;严格审查管理现场材料构配件、施工作业技术交底、施工设备使用状态性能及施工环境质量是否都已满足安全施工要求。例如:施工现场中的安全防护设施、水电供应情况、施工场地空间等;将施工机械设备的技术型号、规格及进场时间等详细监督好,以及施工中涉及到的轨道式龙门吊机、架梁吊机等设备在具体使用期间是否严格的履行审查批准环节通过后再予以使用;监督管理好机械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工作,将老化及损坏的机械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换。通过对各类施工环节质量进行有效监督管理后,其施工现场管理质量才能得以有利保障,促使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得以全面提升。施工单位要将三检制度严格的在施工现场中加以落实,督促作业班组仔细检查所完成的每一道工序质量,随后施工人员、技术人员及安检人员再由项目经理组织实施互检。除此之外,在施工现场中可以将信息反馈系统构建进来,且完善的建立质量动态决策机制,分别由技术人员、质检人员为中心组建其中,在该项决策机构运行期间,可对施工现场中出现的各类突发情况及时的做出反馈,进行施工部署调整,并切实的同信息技术进行有效连接,将全封闭式的信息网在施工现场中建立起来。
结语:
总之,建设单位的施工现场管理在建筑工程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项环节,并且对于建筑工程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加强对于施工建筑中的管理工作,是每一个建设单位都必须面对并且亟待改善自己管理不善的地方的。并且每一个项目的投资方也是有义务对其所投资的工程项目所负责的,因为只有共同进行项目的监督,才能够使整个建筑项目的工程达到最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苏裕荣.建设单位如何做好建筑施工现场工程管理工作[J].住宅与房地产,2016,12:180.
[2]刘家胜.铁路建设工程现场文明施工管理策略分析[J].建设科技,2016,07:128-129.
[3]洪望京.浅谈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策略[J].经营管理者,2017,01:323.
[4]周东升,陈永杰.建设单位与监理机构在项目施工现场管理中职责的界定[J].四川兵工学报,2004,04:41-43.
[5]赵业良.关于建设单位代表在施工现场中的管理职能的探讨[J].价值工程,2013,03: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