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导致不良反应的原因与应对措施,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提供的门诊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导致药品不良反应的100例报告为回顾性分析对象,分析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原因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我院门诊因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药物导致不良反应的100例报告中涉及抗菌药物高达28种,主要为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青霉素类、喹诺酮类等,其中以头孢菌素类发生的最多;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涉及20类药物,发生78例,口服给药22例,涉及8类抗菌药物,口服给药的安全性高于静脉滴注给药;临床不良反应表现部位以皮肤组织为多见,共54例,其次为消化系统23,原因主要为剂量使用不当、滴速过快、联合用药不当等几方面。结论我院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仍存有一定的隐患,医院应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与控制,强化医德教育,建立处方评估制度,以确保临床抗菌药物安全、有效、规范的使用,尽最大限度避免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世界卫生组织曾警示过:滥用抗菌藥物将使人类重返无抗菌药的时代,而抗菌药物也将从“治病”的角色转向“致病”的罪魁祸首,临床上也不乏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引发的医源性死亡,所以,各大医院应引起抗菌药物使用的警惕性,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药剂科工作经验,据本院近年来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而引发不良反应的案例进行分析与总结,以求从根源上找出引发抗菌药物使用不当的原因、引发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种类、不良反应情况等,以便于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应对措施,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提供的门诊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导致药品不良反应的100例报告为回顾性分析对象,100例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而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中,年龄最小8个月,最大85岁,其中男48例,女52例,所有患者均排除其他类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根据抗菌药物处方中药品名称、使用剂量、给药方法、持续时间等基本信息来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涉及的抗菌药物种类、不良反应表现形式、给药途径等进行分析。参照《新编药物学》与《处方管理办法》来对抗菌药物的处方进行评价,具体的内容包含开具处方日期、诊断情况、药物名称、药物规格、给药剂量、给药途径等,筛选出不合理的处方。
2结果与分析
2.1导致100例病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分布种类见表1。
2.3不良反应的分类及表现部位100例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中,临床不良反应类型最为常见的是皮肤组织,共计54例,占54%,主要为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引发,其次为消化系统23例,占23%,主要由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引发,再者为神经系统9例,占9%,呼吸系统8例,占8%,心血管系统6例,占6%,皮肤组织与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是医院ADRs最为常见的表现形式,该结论与文献报告相符[1]。
2.4分析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表现形式与发生率根据100例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引起的不良反应的病例资料分析得出,不合理用药表现形式为:药液浓度过高发生不良反应44例,药液滴速过快发生不良反应20例,给药时间过长发生不良反应16例,忽略过敏史而引发不良反应8例,联合用药不当发生的不良反应12例。
3讨论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已成为临床用药及待规范的问题,也是社会所关注的焦点,因为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管理与控制,将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也极易导致医患纠纷的发生。以下是笔者对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因素及应对措施所做的具体分析。
3.1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因素
3.1.1药物因素为了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国家先后多次对药品进行限价与降价管理,尤其是抗菌药物。这促使部分药品生产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而将抗菌药物的剂量加大,以维持药品价格的稳定,如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液体类药品的单位剂量已由原本的0.2g增加到现在的0.4g,随着单位剂量的增加,药品浓度也跟着升高,因剂量过大,药品难以贮存,且高浓度、大剂量的药品更易导致临床医师与患者对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增加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3.1.2医院因素在我国,公立医院一直处于盈利与非营利的边界不清的局面,以药养医的局面一时难以彻底改变,医院70%的收入源于药品,而抗菌药物的收入又占据了药品收入的一半左右,也难以维持与保障,从而使医院陷入对抗菌药物控制与不控制的矛盾局面之中。
3.1.3医务人员的因素某些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的适应症、用法、作用机制、不良反应等掌握不全,只是凭经验用药,并未基于药动学的角度来实现合理用药。还存在用药指征不明确,未做药敏试验而盲目应用的现象;有时为了避免医疗纠纷甚至出现盲目将多种抗菌药物同时使用的情况。另外,由于部分医院的药师人员配备不足,缺乏用药知识的相关培训,难以对药品调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审核。医院重医轻药的现象导致药师缺乏审药主动性,往往是盲目地遵医嘱调剂药品。
3.1.4患者自身因素由于患者不清楚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与不良反应,一旦身体发生不适就自主购买抗菌药物进行服用,或主动要求医生开具此类药品,这也导致了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3.2降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有效措施
3.2.1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造成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缺乏足够的了解,所以,医院应定期强化抗菌药物使用知识的培训与指导,不定时开展抗菌药物应用知识的竞赛或考试,并将此与职称、聘用、绩效等挂钩,以杜绝医务人员因素导致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
3.2.2建立处方评估制度[1]加强对抗菌药物处方的点评或评估有助于及时全面地了解本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可及时发现抗菌药使用不合理的处方,并对有关医师作出相应的处罚,对医院的抗菌药物规范使用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3.2.3加强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易造成耐药性的增加,也易导致药源性疾病,因此加强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极有必要。笔者建议将抗菌药物分为特殊级、限制级与非限制级几类。临床医师与住院医师的处方权限为Ⅰ级抗菌药,主治医师的处方权限设为Ⅰ级和Ⅱ级抗菌药,副主任或主任医师处方权限为Ⅰ、Ⅱ、Ⅲ级抗菌药物,如遇紧急情况需超权限开具抗菌药物时,限制为一天用量,且事后要对使用的合理性作出说明。
总而言之,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不仅对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本文通过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出了导致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因素并建设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我院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总体良好,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我院门诊共开具相关处方3756张,其中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而引发的不良反应者100例,占2.66%,这说明我院的抗菌药物使用仍存有不安全性,必须从源头上着手,尽力杜绝一切诱发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可控因素。
参考文献
[1]曾艳丽,帅平.浅析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3):99-100.
【关键词】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世界卫生组织曾警示过:滥用抗菌藥物将使人类重返无抗菌药的时代,而抗菌药物也将从“治病”的角色转向“致病”的罪魁祸首,临床上也不乏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引发的医源性死亡,所以,各大医院应引起抗菌药物使用的警惕性,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药剂科工作经验,据本院近年来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而引发不良反应的案例进行分析与总结,以求从根源上找出引发抗菌药物使用不当的原因、引发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种类、不良反应情况等,以便于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应对措施,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提供的门诊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导致药品不良反应的100例报告为回顾性分析对象,100例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而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中,年龄最小8个月,最大85岁,其中男48例,女52例,所有患者均排除其他类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根据抗菌药物处方中药品名称、使用剂量、给药方法、持续时间等基本信息来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涉及的抗菌药物种类、不良反应表现形式、给药途径等进行分析。参照《新编药物学》与《处方管理办法》来对抗菌药物的处方进行评价,具体的内容包含开具处方日期、诊断情况、药物名称、药物规格、给药剂量、给药途径等,筛选出不合理的处方。
2结果与分析
2.1导致100例病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分布种类见表1。
2.3不良反应的分类及表现部位100例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中,临床不良反应类型最为常见的是皮肤组织,共计54例,占54%,主要为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引发,其次为消化系统23例,占23%,主要由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引发,再者为神经系统9例,占9%,呼吸系统8例,占8%,心血管系统6例,占6%,皮肤组织与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是医院ADRs最为常见的表现形式,该结论与文献报告相符[1]。
2.4分析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表现形式与发生率根据100例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引起的不良反应的病例资料分析得出,不合理用药表现形式为:药液浓度过高发生不良反应44例,药液滴速过快发生不良反应20例,给药时间过长发生不良反应16例,忽略过敏史而引发不良反应8例,联合用药不当发生的不良反应12例。
3讨论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已成为临床用药及待规范的问题,也是社会所关注的焦点,因为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管理与控制,将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也极易导致医患纠纷的发生。以下是笔者对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因素及应对措施所做的具体分析。
3.1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因素
3.1.1药物因素为了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国家先后多次对药品进行限价与降价管理,尤其是抗菌药物。这促使部分药品生产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而将抗菌药物的剂量加大,以维持药品价格的稳定,如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液体类药品的单位剂量已由原本的0.2g增加到现在的0.4g,随着单位剂量的增加,药品浓度也跟着升高,因剂量过大,药品难以贮存,且高浓度、大剂量的药品更易导致临床医师与患者对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增加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3.1.2医院因素在我国,公立医院一直处于盈利与非营利的边界不清的局面,以药养医的局面一时难以彻底改变,医院70%的收入源于药品,而抗菌药物的收入又占据了药品收入的一半左右,也难以维持与保障,从而使医院陷入对抗菌药物控制与不控制的矛盾局面之中。
3.1.3医务人员的因素某些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的适应症、用法、作用机制、不良反应等掌握不全,只是凭经验用药,并未基于药动学的角度来实现合理用药。还存在用药指征不明确,未做药敏试验而盲目应用的现象;有时为了避免医疗纠纷甚至出现盲目将多种抗菌药物同时使用的情况。另外,由于部分医院的药师人员配备不足,缺乏用药知识的相关培训,难以对药品调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审核。医院重医轻药的现象导致药师缺乏审药主动性,往往是盲目地遵医嘱调剂药品。
3.1.4患者自身因素由于患者不清楚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与不良反应,一旦身体发生不适就自主购买抗菌药物进行服用,或主动要求医生开具此类药品,这也导致了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3.2降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有效措施
3.2.1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造成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缺乏足够的了解,所以,医院应定期强化抗菌药物使用知识的培训与指导,不定时开展抗菌药物应用知识的竞赛或考试,并将此与职称、聘用、绩效等挂钩,以杜绝医务人员因素导致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
3.2.2建立处方评估制度[1]加强对抗菌药物处方的点评或评估有助于及时全面地了解本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可及时发现抗菌药使用不合理的处方,并对有关医师作出相应的处罚,对医院的抗菌药物规范使用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3.2.3加强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易造成耐药性的增加,也易导致药源性疾病,因此加强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极有必要。笔者建议将抗菌药物分为特殊级、限制级与非限制级几类。临床医师与住院医师的处方权限为Ⅰ级抗菌药,主治医师的处方权限设为Ⅰ级和Ⅱ级抗菌药,副主任或主任医师处方权限为Ⅰ、Ⅱ、Ⅲ级抗菌药物,如遇紧急情况需超权限开具抗菌药物时,限制为一天用量,且事后要对使用的合理性作出说明。
总而言之,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不仅对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本文通过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出了导致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因素并建设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我院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总体良好,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我院门诊共开具相关处方3756张,其中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而引发的不良反应者100例,占2.66%,这说明我院的抗菌药物使用仍存有不安全性,必须从源头上着手,尽力杜绝一切诱发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可控因素。
参考文献
[1]曾艳丽,帅平.浅析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3):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