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下路中学校位于石柱县下路镇,离县城较近。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使下路的教育科研走在了石柱的前列。新课标实施以来,我努力在教学中推行创新教育。本文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教师;创新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主阵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能力的提高,创新潜能的开发培养主要依赖于课堂教学,依赖于教师创新的教。只有教师创新的教,学生创新的学,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就语文教学中的教师创新谈几点体会。
一、树立创新意识
创新学习的大潮掀起很长时间,但是平时教学中教师真正能创新教学的有几人?最多我不过是在搞创新教学活动的时候,上几节创新学习的课,让上其他老师来“欣赏”而已,而平时还是老一套,按照考纲,按照知识点去照本宜科。课堂虽然有学生提问思考,有讨论,但最终还是引导学生朝老师的既定的方向,既定的答案上走。创新的学习搞形式,走过场。
教师要树立创新教学意识,最重要的要消除名利思想。很多学校考核教师仍然以学生考试成绩为重要标准,很多教师就害怕创新教育而影响自己调资晋级,这样造成了口头上的创新教育,骨子里的应试教育。
搞创新教育影响学生考试成绩,是教师不该有的顾虑。事实上,语文教学中搞真正的创新教育有助于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课堂师生民主、和谐、生动活泼,学生学习语文有兴趣,学生会主动地去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在语文活动中会主动地去组织语言积极发言,从而达到语文教学对于说和写的最终目的。
二、创新使用教材
教学中我们要有教材,但不能唯教材。如果在教学中唯教材,是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同一本教材,上千万的学生使用,是不可能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因此教师可以大胆灵活处理教材,根据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适时、合理的补充删减,对教学目标拔高或降低。
人教社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是四篇科普小品文,教学目标是:了解科普小品文的语言特点,学习筛选信息的方法。我在教学最末一课《这个世界的音乐》时,鉴于学生通过前面三课的学习掌握了科普小品文的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和筛选信息的方法这一情况,只让学生通过勾画筛选信息就罢了,没有再对这一课教学而改成了听音乐写作文的课。课堂上首
先播放二胡曲《空中鸟语》,请学生谈听后的感受,教师适当指点,再反复听两遍,然后边听边写作文,描写音乐所表现的场面。这一堂课,首先通过听音乐激起了学生的兴趣,通过写作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这岂不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就是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跳出教材圈子,把数理化史地生音体美知识应用到课堂中去,提高学生的语言品位,形成能力。
三、创新设计课堂结构
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很多教师都沿袭旧有的模式:引入——解题——作者及背景——分段分析——归纳主旨和写作特点。近几年很多教师也提出了创新教学的课堂模式。我认为教学中不能有固定的模式。“模式”是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从这一概念就可以知道“模式”就不是创新,是依样画葫芦。有模式的教学课堂,天天一个样子,教师死板,学生枯燥乏味,激不起学生的创新思维。
“把简单的问题搞复杂是浪費,把复杂的问题搞简单是贡献。”创新的课堂结构应根据具体的课文,根据学生的认识而定。总的原则是便于学生理解内容,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创新的课堂教学结构,就是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设计便于学生理解,同时能激起学生求知欲的教学过程。
《庄周买水》这篇寓言式的杂文,写作背景是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的“官倒现象”,介绍这一背景,最好是在学生了解了寓言故事情节后,归纳寓意之前才做介绍,而不是在刚上课之时,因为寓意与时代背景联系紧密。
很多时候,教师为了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就通过分段来达到目的。这一做法也是机械死板的,其实有些课文并没有明晰的结构框架。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分析课文内容时,不一定由前到后逐一的进行,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如《读伊索寓言》一文,前三段是作者读《伊索寓言》后的感想评述,难句较多。后面是作者从另外的角度理解《伊索寓言》的九则故事,相对说易理解,教学时就要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从读懂文,中引用的寓言人手,再根据寓意理解作者的评述感想,这样学生理解作者写作目的就要容易得多。
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新之地……”语文教师的创新应是全方面的,还有教学方法的创新、作业设计的创新……不一而足。
创新教育关键在于教师观念转变,增强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教育观,教师才可能创新教法,也才能培养出创新的学生。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教师;创新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主阵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能力的提高,创新潜能的开发培养主要依赖于课堂教学,依赖于教师创新的教。只有教师创新的教,学生创新的学,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就语文教学中的教师创新谈几点体会。
一、树立创新意识
创新学习的大潮掀起很长时间,但是平时教学中教师真正能创新教学的有几人?最多我不过是在搞创新教学活动的时候,上几节创新学习的课,让上其他老师来“欣赏”而已,而平时还是老一套,按照考纲,按照知识点去照本宜科。课堂虽然有学生提问思考,有讨论,但最终还是引导学生朝老师的既定的方向,既定的答案上走。创新的学习搞形式,走过场。
教师要树立创新教学意识,最重要的要消除名利思想。很多学校考核教师仍然以学生考试成绩为重要标准,很多教师就害怕创新教育而影响自己调资晋级,这样造成了口头上的创新教育,骨子里的应试教育。
搞创新教育影响学生考试成绩,是教师不该有的顾虑。事实上,语文教学中搞真正的创新教育有助于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课堂师生民主、和谐、生动活泼,学生学习语文有兴趣,学生会主动地去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在语文活动中会主动地去组织语言积极发言,从而达到语文教学对于说和写的最终目的。
二、创新使用教材
教学中我们要有教材,但不能唯教材。如果在教学中唯教材,是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同一本教材,上千万的学生使用,是不可能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因此教师可以大胆灵活处理教材,根据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适时、合理的补充删减,对教学目标拔高或降低。
人教社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是四篇科普小品文,教学目标是:了解科普小品文的语言特点,学习筛选信息的方法。我在教学最末一课《这个世界的音乐》时,鉴于学生通过前面三课的学习掌握了科普小品文的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和筛选信息的方法这一情况,只让学生通过勾画筛选信息就罢了,没有再对这一课教学而改成了听音乐写作文的课。课堂上首
先播放二胡曲《空中鸟语》,请学生谈听后的感受,教师适当指点,再反复听两遍,然后边听边写作文,描写音乐所表现的场面。这一堂课,首先通过听音乐激起了学生的兴趣,通过写作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这岂不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就是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跳出教材圈子,把数理化史地生音体美知识应用到课堂中去,提高学生的语言品位,形成能力。
三、创新设计课堂结构
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很多教师都沿袭旧有的模式:引入——解题——作者及背景——分段分析——归纳主旨和写作特点。近几年很多教师也提出了创新教学的课堂模式。我认为教学中不能有固定的模式。“模式”是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从这一概念就可以知道“模式”就不是创新,是依样画葫芦。有模式的教学课堂,天天一个样子,教师死板,学生枯燥乏味,激不起学生的创新思维。
“把简单的问题搞复杂是浪費,把复杂的问题搞简单是贡献。”创新的课堂结构应根据具体的课文,根据学生的认识而定。总的原则是便于学生理解内容,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创新的课堂教学结构,就是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设计便于学生理解,同时能激起学生求知欲的教学过程。
《庄周买水》这篇寓言式的杂文,写作背景是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的“官倒现象”,介绍这一背景,最好是在学生了解了寓言故事情节后,归纳寓意之前才做介绍,而不是在刚上课之时,因为寓意与时代背景联系紧密。
很多时候,教师为了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就通过分段来达到目的。这一做法也是机械死板的,其实有些课文并没有明晰的结构框架。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分析课文内容时,不一定由前到后逐一的进行,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如《读伊索寓言》一文,前三段是作者读《伊索寓言》后的感想评述,难句较多。后面是作者从另外的角度理解《伊索寓言》的九则故事,相对说易理解,教学时就要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从读懂文,中引用的寓言人手,再根据寓意理解作者的评述感想,这样学生理解作者写作目的就要容易得多。
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新之地……”语文教师的创新应是全方面的,还有教学方法的创新、作业设计的创新……不一而足。
创新教育关键在于教师观念转变,增强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教育观,教师才可能创新教法,也才能培养出创新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