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汶川县紧扣全年脱贫任务,围绕“南林北果·绿色工业+全域旅游(康养)”总体思路,始终坚持继承与创新并蓄、管理与治理相辅、“输血”与“造血”共融、“搭台”与“唱戏”互促,将中央、省州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对接汶川现实,化为具体方案、变成具体措施,以“大小联动、三链拉动、四制齐动”的攻坚之举,通过区域经济发展带动脱贫增收,切实推进基础扶贫向结构扶贫转变、小扶贫向大扶贫转变、单一扶贫向综合扶贫转变、短期扶贫向可持续扶贫转变,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大小联动,科学布局脱贫“总体战”
2017年实现整体脱贫是持续推动“三好两富”小康汶川建设,实现老百姓幸福生活愿景的重要内容。围绕省委、州委关于脱贫攻坚相关决策部署,通过上位统筹和下位执行两个层面的全面布局,在全县形成了集中力量打“总体战”的思想共识,确保了脱贫攻坚“总体战”迅速有力展开。
——坚持大中见小,在上位设计中注重科学全面。我们将“大中见小”的统筹部署作为打赢“总体战”的第一要务。在全面落实各项脱贫攻坚“规定动作”的同时,特别是聚焦省委“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目标,进一步总结经验、查摆问题、明确责任、细化措施,通过区域经济的大发展加快贫困小个体的脱贫步伐。一是更加注重政治领导。将全县各级党组织的行动统一到脱贫攻坚任务上来,确保县、乡(镇)、村三级同步推动脱贫攻坚;二是更加注重思想领导。将脱贫攻坚的政治主张宣传到人,以思想上的一致,汇聚全县脱贫攻坚的合力。三是更加注重方法领导。建立脱贫攻坚“项目包”“资金包”“要素包”,让贫困村脱贫有平台,让帮扶力量助贫有抓手,让贫困户致富有路子。同时,我们编制完成了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总体规划和35个贫困村脱贫规划,完善了10个扶贫专项方案和2016年17个专项计划,保证了各项工作措施的前瞻性、系统性、精确性,形成了“大中见小”的“大扶贫”工作格局。
——坚持小中见大,在下位执行中注重具体细化。我们将执行层面的“小中见大”作为落实县委部署的根本之策。从小处着手,以一家一户的吃、穿、住房、教育、医疗、生活习惯、精神状态等生活细节为切入点,找准病根,综合施策,让贫困群众感觉县委政府和帮扶力量就在身边,以县委政府更大的存在感生成贫困群众更大的幸福感。一是全面摸清底数理清思路。充分发动领导干部深入贫困村开展入户调研,从细节处思考“输血”助贫措施,谋划“造血”脱贫方案。二是全面落实“六个一”要求。建立脱贫攻坚“任务清单”“责任清单”“督导清单”,把挂联责任落实到人,形成了责任联动、督导驱动的“六个一”帮扶格局。三是全面推进阳光扶贫。将贫困户资料在贫困户家中挂牌上墙,对资金使用、项目实施等情况进行常态化公示,确保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做到了以公示公开促进公平公正。四是全面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引导贫困群众强化自力更生意识,用勤劳双手改变落后面貌、创造美好生活。上半年,全县各级领导干部集中走访群众1200余户,帮助贫困户制定帮扶计划634个、帮扶措施1760条,收集意见建议365条,解决民生难题166件。
三链拉动,实施精准脱贫“拔点战”
习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的重要判断,深刻阐释了脱贫攻坚工作的鲜明特点。基于此认识,汶川县委、县政府明确了精准施策,打好脱贫攻坚“拔点战”的工作思路,有效提升了各项攻坚举措的精准度。
——瞄准靶子,形成精准识贫链条。始终将明确“靶子”,精准识别贫困作为开展脱贫攻坚的最重要基础。探索了“群众提,村组议,乡镇核,县上查”的“四层多次”识贫工作法,形成精准识贫链条,最终精准确定了贫困村35个,贫困户1221户3981人(含2015年脱贫408户1446人,2016年第一季度预脱贫179户532人),所有贫困户信息全部录入省“六有”信息平台,为精准扶贫“拔穷根”提供清晰的“靶子”,确保了“识真贫、扶真贫、真扶贫”。
——走对路子,构建产业脱贫链条。把贫困村、贫困户置于汶川的大发展中,构建连接高半山和河坝村、发展先行区域与后进区域的产业脱贫链条,确保脱贫目标可实现,效果管长远。在产业布局方面,按照“南林北果·绿色工业+全域旅游(康养)”的总体思路,在南部片区大力发展林业和特色名优林下产业,带动南部贫困村和贫困户可持续增收;北部片区则大力提升特色水果基地水平,促进农旅文融合,带动北部贫困村和贫困户获取更多产业红利。在要素保障和经营方式创新方面。在硬件基础设施和软件配套方面加强对贫困区域支持,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贫困区域产业发展规模化水平。目前,全县农业经营主体达到592家,入社成员2660个,带动农户14000余户。水干果总面积达到13.5万亩,畜禽饲养量达1000余万头(只),贫困群众脚下的产业脱贫“路子”越走越宽。
——筑牢底子,组成金融助贫链条。将金融机构融入全县大扶贫格局,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方式,解决脱贫攻坚资金保障可持续性问题。在信贷方面,加强对5类、40个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示范基地的管理,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实施扶贫小额信贷试点项目,发放扶贫贴息小额信用贷款168万元,充分发挥了金融服务的造血作用。在保险方面,在全省率先启动“两保一户”(五保户、低保户、精准扶贫户)保险综合保障项目,将救助形式由发放现金变为赠送保险,有效破解了财政资金救助僧多粥少、方向单一、效果不彰的问题。在基金方面,设立了涉农贷款风险补偿、特色农业保险奖补等基金,以财政小投入,引导金融机构信贷大投入,让贫困群众心中有了脱贫不返贫的“底子”。
四制齐动,支撑脱贫攻坚“持久战”
要在2017年实现全面脱贫目标,就必须让各项脱贫攻坚举措见实效、管长效。为此,汶川全县上下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在财政、党建、德治、廉政等长效机制的探索上持续发力,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向纵深和未来推进。 ——建立财政资金整合捆绑机制,集中财政之力。按照“整合项目、聚集资金、集中投放、精准扶持”的总体思路,以脱贫规划为引领,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投入新格局。2016年,制定并实施了17个扶贫专项,明确重点扶贫领域,细化项目,通过多方努力,筹措大扶贫资金2.8亿元,直接投入贫困村和贫困户的资金达到4500万元,有力破解了以往各级各类资金“零星分散、投向不一”最终“雨过地皮湿”的问题。
——建立多方力量参与扶贫机制,激发全社会之力。在充分发挥财政扶贫投入主渠道作用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社会扶贫机制,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形成全社会参与扶贫的良好氛围。首先,积极承接上级帮扶单位做好定点扶贫工作。积极对接省林业厅、紫坪铺公司和阿坝师范学院等单位定点帮扶,确保各帮扶单位扶贫资金项目落实落地。其次,积极引导社会力量以多种方式参与扶贫。积极开展“万企帮万村”行动,激发企业积极投身到帮扶贫困村和贫困户的活动中去,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了脱贫攻坚“党政重视、干群支持、社会助力”的生动工作局面。
——建立“文明四风”保障扶贫机制,发挥道德感召之力。把全县正在开展的“家风、民风、校风、政风”建设纳入脱贫攻坚工作,通过道德感召助力脱贫攻坚有力有序开展。对于全县广大干部,将“文明政风”建设、“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脱贫攻坚相结合,增强干部的担当、精准、创新、落实意识。同时,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脱贫攻坚工作的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最终用脱贫攻坚实效检验衡量“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效。对于全县贫困群众,加强道德舆论对不良行为的评议规范作用,不断提高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形成公平正义、诚信知理、崇德友善的好家风、好民风,不但让贫困群众在生活上好起来,也让贫困群众在精神层面站起来。
——建立脱贫攻坚领域廉政建设机制,彰显廉政之力。我们将毫不动摇地把脱贫攻坚领域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工作重点,确保公正扶贫、干净扶贫。首先,深入摸排明确风险。全县对各个环节中可能出现的廉政风险作了全面摸排,确定了全县扶贫领域违纪违规和职务犯罪风险点。其次,惩防并举加强教育。针对摸排出的风险点,明确提出了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中的三个“决不允许”,部署了纪律审查、依法监管、联动监督、公开公示、追责惩处的有关措施,保证了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资金不出现漏洞、项目不出现延误、干部不出现问题。”
大小联动,科学布局脱贫“总体战”
2017年实现整体脱贫是持续推动“三好两富”小康汶川建设,实现老百姓幸福生活愿景的重要内容。围绕省委、州委关于脱贫攻坚相关决策部署,通过上位统筹和下位执行两个层面的全面布局,在全县形成了集中力量打“总体战”的思想共识,确保了脱贫攻坚“总体战”迅速有力展开。
——坚持大中见小,在上位设计中注重科学全面。我们将“大中见小”的统筹部署作为打赢“总体战”的第一要务。在全面落实各项脱贫攻坚“规定动作”的同时,特别是聚焦省委“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目标,进一步总结经验、查摆问题、明确责任、细化措施,通过区域经济的大发展加快贫困小个体的脱贫步伐。一是更加注重政治领导。将全县各级党组织的行动统一到脱贫攻坚任务上来,确保县、乡(镇)、村三级同步推动脱贫攻坚;二是更加注重思想领导。将脱贫攻坚的政治主张宣传到人,以思想上的一致,汇聚全县脱贫攻坚的合力。三是更加注重方法领导。建立脱贫攻坚“项目包”“资金包”“要素包”,让贫困村脱贫有平台,让帮扶力量助贫有抓手,让贫困户致富有路子。同时,我们编制完成了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总体规划和35个贫困村脱贫规划,完善了10个扶贫专项方案和2016年17个专项计划,保证了各项工作措施的前瞻性、系统性、精确性,形成了“大中见小”的“大扶贫”工作格局。
——坚持小中见大,在下位执行中注重具体细化。我们将执行层面的“小中见大”作为落实县委部署的根本之策。从小处着手,以一家一户的吃、穿、住房、教育、医疗、生活习惯、精神状态等生活细节为切入点,找准病根,综合施策,让贫困群众感觉县委政府和帮扶力量就在身边,以县委政府更大的存在感生成贫困群众更大的幸福感。一是全面摸清底数理清思路。充分发动领导干部深入贫困村开展入户调研,从细节处思考“输血”助贫措施,谋划“造血”脱贫方案。二是全面落实“六个一”要求。建立脱贫攻坚“任务清单”“责任清单”“督导清单”,把挂联责任落实到人,形成了责任联动、督导驱动的“六个一”帮扶格局。三是全面推进阳光扶贫。将贫困户资料在贫困户家中挂牌上墙,对资金使用、项目实施等情况进行常态化公示,确保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做到了以公示公开促进公平公正。四是全面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引导贫困群众强化自力更生意识,用勤劳双手改变落后面貌、创造美好生活。上半年,全县各级领导干部集中走访群众1200余户,帮助贫困户制定帮扶计划634个、帮扶措施1760条,收集意见建议365条,解决民生难题166件。
三链拉动,实施精准脱贫“拔点战”
习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的重要判断,深刻阐释了脱贫攻坚工作的鲜明特点。基于此认识,汶川县委、县政府明确了精准施策,打好脱贫攻坚“拔点战”的工作思路,有效提升了各项攻坚举措的精准度。
——瞄准靶子,形成精准识贫链条。始终将明确“靶子”,精准识别贫困作为开展脱贫攻坚的最重要基础。探索了“群众提,村组议,乡镇核,县上查”的“四层多次”识贫工作法,形成精准识贫链条,最终精准确定了贫困村35个,贫困户1221户3981人(含2015年脱贫408户1446人,2016年第一季度预脱贫179户532人),所有贫困户信息全部录入省“六有”信息平台,为精准扶贫“拔穷根”提供清晰的“靶子”,确保了“识真贫、扶真贫、真扶贫”。
——走对路子,构建产业脱贫链条。把贫困村、贫困户置于汶川的大发展中,构建连接高半山和河坝村、发展先行区域与后进区域的产业脱贫链条,确保脱贫目标可实现,效果管长远。在产业布局方面,按照“南林北果·绿色工业+全域旅游(康养)”的总体思路,在南部片区大力发展林业和特色名优林下产业,带动南部贫困村和贫困户可持续增收;北部片区则大力提升特色水果基地水平,促进农旅文融合,带动北部贫困村和贫困户获取更多产业红利。在要素保障和经营方式创新方面。在硬件基础设施和软件配套方面加强对贫困区域支持,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贫困区域产业发展规模化水平。目前,全县农业经营主体达到592家,入社成员2660个,带动农户14000余户。水干果总面积达到13.5万亩,畜禽饲养量达1000余万头(只),贫困群众脚下的产业脱贫“路子”越走越宽。
——筑牢底子,组成金融助贫链条。将金融机构融入全县大扶贫格局,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方式,解决脱贫攻坚资金保障可持续性问题。在信贷方面,加强对5类、40个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示范基地的管理,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实施扶贫小额信贷试点项目,发放扶贫贴息小额信用贷款168万元,充分发挥了金融服务的造血作用。在保险方面,在全省率先启动“两保一户”(五保户、低保户、精准扶贫户)保险综合保障项目,将救助形式由发放现金变为赠送保险,有效破解了财政资金救助僧多粥少、方向单一、效果不彰的问题。在基金方面,设立了涉农贷款风险补偿、特色农业保险奖补等基金,以财政小投入,引导金融机构信贷大投入,让贫困群众心中有了脱贫不返贫的“底子”。
四制齐动,支撑脱贫攻坚“持久战”
要在2017年实现全面脱贫目标,就必须让各项脱贫攻坚举措见实效、管长效。为此,汶川全县上下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在财政、党建、德治、廉政等长效机制的探索上持续发力,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向纵深和未来推进。 ——建立财政资金整合捆绑机制,集中财政之力。按照“整合项目、聚集资金、集中投放、精准扶持”的总体思路,以脱贫规划为引领,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投入新格局。2016年,制定并实施了17个扶贫专项,明确重点扶贫领域,细化项目,通过多方努力,筹措大扶贫资金2.8亿元,直接投入贫困村和贫困户的资金达到4500万元,有力破解了以往各级各类资金“零星分散、投向不一”最终“雨过地皮湿”的问题。
——建立多方力量参与扶贫机制,激发全社会之力。在充分发挥财政扶贫投入主渠道作用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社会扶贫机制,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形成全社会参与扶贫的良好氛围。首先,积极承接上级帮扶单位做好定点扶贫工作。积极对接省林业厅、紫坪铺公司和阿坝师范学院等单位定点帮扶,确保各帮扶单位扶贫资金项目落实落地。其次,积极引导社会力量以多种方式参与扶贫。积极开展“万企帮万村”行动,激发企业积极投身到帮扶贫困村和贫困户的活动中去,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了脱贫攻坚“党政重视、干群支持、社会助力”的生动工作局面。
——建立“文明四风”保障扶贫机制,发挥道德感召之力。把全县正在开展的“家风、民风、校风、政风”建设纳入脱贫攻坚工作,通过道德感召助力脱贫攻坚有力有序开展。对于全县广大干部,将“文明政风”建设、“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脱贫攻坚相结合,增强干部的担当、精准、创新、落实意识。同时,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脱贫攻坚工作的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最终用脱贫攻坚实效检验衡量“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效。对于全县贫困群众,加强道德舆论对不良行为的评议规范作用,不断提高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形成公平正义、诚信知理、崇德友善的好家风、好民风,不但让贫困群众在生活上好起来,也让贫困群众在精神层面站起来。
——建立脱贫攻坚领域廉政建设机制,彰显廉政之力。我们将毫不动摇地把脱贫攻坚领域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工作重点,确保公正扶贫、干净扶贫。首先,深入摸排明确风险。全县对各个环节中可能出现的廉政风险作了全面摸排,确定了全县扶贫领域违纪违规和职务犯罪风险点。其次,惩防并举加强教育。针对摸排出的风险点,明确提出了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中的三个“决不允许”,部署了纪律审查、依法监管、联动监督、公开公示、追责惩处的有关措施,保证了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资金不出现漏洞、项目不出现延误、干部不出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