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化学素质教育的探讨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ra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初中化学 教育探讨 逻辑性
  
  一、思维深刻性的培养
  
  思维的深刻性是良好思维品质的基础。对于初中生来说,其化学思维的深刻性往往受到思维具有离散性的影响。从而使化学概念与原理、化学性质与变化、实验操作与手段的本质理解呈孤立、间断的状态或停留在机械记忆的水平上,影响了思维能力的提高。
  
  二、思维逻辑性的培养
  
  这是思维的重要品质,它表现思维的条理性和有序性。由于初中生的思维处在半幼稚半成熟时期,造成了他们思维的无序性。这种无序性还反映在学生不能正确把握有关化学概念及知识间的因果关系,使多步推理的困难。作为描述性为主的初中化学,很有必要以理论为指导,以反应规律为线索,加强推理教学,增强化学知识的条理性、规律性。同时,教师要时刻注意正确引导,进行归纳总结,做到触类旁通。在“无序”变“有序”的过程中,督促学生复习和理解重点知识,记忆有关结论,强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并按类型精选有关习题进行有目的的练习,使所学的知识由“无序”到“有序”,由“会”到“活”,由“活”到“用”。
  
  三、思维精密性的培养
  
  这是思维特殊的品质,化学思维的精密性(或精确性)表现在从量的角度来理解或研究化学概念理论、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它是深刻理解化学知识的需要,也是教学大纲所要求的。但是,初中教学毕竟是以描述性为主的化学定量研究与化学计算,必须恰当地建立在所掌握化学知识的基础上,不能脱离初中化学原理与化学事实去搞偏而怪的空洞的化學计算。教师在精选题型、题量上要使学生在思维的精密上得到训练与加强。为了使思维的精密性得以提高,我们可以运用不同的知识讨论、分析同一问题,加强知识问的联系,这种训练由教师给学生输入一个信息,然后,学生根据这个信息和已掌握的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再输入更多的信息,逐步减少思维的片面性,从而提高思维的精密性。
  
  四、思维敏捷性的培养
  
  敏捷性应以正确性为前提。在教学实践中,因思维定势缘故,思考问题方法总受某种“模式”的束缚而影响思维的敏捷性。如我们讲到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时,学生容易接受“原子分子物质”这种模式,而对于原子、离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却认识不足,由于知识面掌握不全,就谈不上敏捷性。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零碎的化学知识联系成一个整体,使他们学会知识迁移的能力,是克服思维定势的一个方法。
  如何搞好这方面的训练呢?我们总结以下几点:
  (1)变化练习,深化双基;(2)定时练习,训练速度;
  (3)一题多解,训练思路;(4)多题一解,掌握规律;
  (5)设计新情景,培养迁移能力;
  (6)一般题争取一题一得,典型题一题多得(包括知识、思路、方法等)。
  此外,我们还注意到,初中生化学思维品质的培养,离不开化学实验与化学直观教学所具有的鲜明性、形象性、直观性的特点及其使学生产生形象思维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还应高度重视化学实验与化学直观教学。
  
  (作者单位:山东省曹县苏集镇龚楼中学)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儿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2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其中存在的护理问题,对影响儿科护理安全的因素进行分析,并且提出有效的临床对策。结果影响儿科护理安
依诺沙星(enoxacin,ENX)是一种合成的高效、广谱、低毒氟喹酮类(FQN)抗菌药,其抗菌机制主要是与细菌DNA回旋酶相互作用和影响细菌细胞膜的完整性。本文从其所能发挥作用的主要感
近年来,大学生犯罪现象日益严重。大学生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不断加大,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研究与解决大学生犯罪问题,是全社会的职责,它不仅关系到社会的长治久安,关
[摘要]为了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迫切需要,现代教育已经不能仅仅满足于使学生获得知识,而是知道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因此,人们对变革学习活动方式产生了强烈的愿望与迫切需要。“研究性学习”这一学习方式应运而生。它的提出打破了长期以来僵硬呆板的教学格局,即教师偏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传统教学方式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机械操练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的
【摘要】科学探究与物理知识的建构是一个统一的过程。科学探究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内在动机,使学生有效学习物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自我汲取知识的内部能力。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 探究性教学 教学理念    科学探究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内在动机,使学生有效地学习物理。因此教师在新课改的教学中不应是传统授业、解惑,而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其学习方法,培养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