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只有读懂,才能弘扬。穆青在“人民记者”的终生实践中,总结概括出了许多闪光的名言警句。这些名言警句,集中展示了他“人民至上”的赤子情怀,“人格高尚”的道德自律,“连天接地”的新闻专业精神。诸如此类,是他一生新闻思想和新闻实践的总结,也为当代记者提供了生动的精神力量。
【关键词】穆青;人民至上;人格高尚;连天接地;新闻实践
《荀子·荣辱》有云:“与人善言,暖于布帛。”穆青就是这样一个新闻工作者,他在“人民记者”的终生实践中,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总结概括成为许多闪光的名言警句,并身体力行之。这些体现穆青精神的名言,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全国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及新闻界持续推进“走转改”活动的今天,重读穆青作品,重温穆青故事,品味穆青名言,给我们以无限的启迪、无尽的力量。笔者最近再次阅读了张惠芳、王昉所著的新版《人民记者穆青传记》,该书系统翔实地记述了新闻工作者的楷模穆青伟大、精彩的人生。书中穆青的名言警句很多,结合穆青的新闻思想和新闻实践,联系当前的新闻宣传工作,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把握和体会穆青名言的思想精髓。
一、“人民至上”:贯穿一生的赤子情怀
这种“人民至上”的情怀,承载了穆青一生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并在工作中化为贯穿其一生的目标和理想,成为他一切新闻实践活动的评价准则和工作路线。
(一)“勿忘人民”:人民之子的最高信仰
“勿忘人民”[1]305,这是穆青与青年记者交谈或赠言题写最多的一句话。穆青和焦裕禄精神的契合点,就在“人民的儿子”上,正是因为自觉定位于“人民的儿子”,他才会把人民看得“比天还大”,终生不忘。“勿忘人民”不仅是一种人生情怀,更是一种职业信仰,既是情系人民、魂系人民,也是倡导要扎根人民、服务人民。“勿忘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是穆青精神的核心内涵,也是穆青追求终生的“最高信仰”。穆青一生满怀对人民群众的一腔挚爱,从心底发出“勿忘人民”的呼声,并在60余年的新闻实践中力行、阐释和表达着他对“勿忘人民”丰富理念和内涵的理解。
“勿忘人民”是一种人生情怀,是一种职业信仰,也应该成为我们新闻工作者的新闻理念和政治品格。这也是我们解决“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的关键。
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来自人民为了人民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勿忘人民”也是党性的表现。习总书记在2013年8月19日全国新闻思想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党性和人民性从来是一致的、统一的”,“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坚持党性和人民性”。从本质上说,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性,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工作的中心,全心全意依靠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工作方法。坚持党性原则就“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这也是习总书记在“8·19”讲话中提出的要求。
(二)“我们心里有杆秤,秤砣就是老百姓”:自觉履行的评价准则
“勿忘人民”就要情系人民,以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为标准。“我们心里有杆秤,秤砣就是老百姓”[1]301,这是穆青的又一名言。老百姓的利益,老百姓的愿望、要求,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就是衡量一切工作的“秤砣”,是新闻工作的价值准则和评价尺度。正是出于这样一种自觉,穆青曾七访兰考、八下扶沟、十进辉县、两上红旗渠,足迹遍布中原。
我们常说,要把媒体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的沃土之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作为工作的动力源泉,获得成就伟大事业的精神力量。然而,放眼我们的现实,群众的聪明智慧、发明创造、真知灼见、成就业绩太多太多,但通过我们的报道呈现出来的又有多少?我们那么多版面、那么多稿子,又有多少给了这些真正的历史创造者?“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把笔尖和镜头对准群众、聚焦群众、歌颂群众”,我们又真正做到了多少?
(三)“八路军的腿,老百姓的嘴”:长期坚持的工作作风
“勿忘人民”就要扎根人民,紧密联系群众,和人民心连心。“八路军的腿,老百姓的嘴”[1]366,这是对穆青深入采访、联系群众、和群众同吃同住等工作作风的生动概括。“八路军的腿”,能跑、能作战,寓其不辞辛苦地深入采访;“老百姓的嘴”,能吃苦、说真话,寓其和百姓同吃同住同心。这是穆青长期新闻采访实践活动的“写真”,也是他一生坚持的工作路线最为直观和生动的描述。
“勿忘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是我们新闻工作者的最高指导原则。习近平同志曾强调,要坚决克服有些宣传报道脱离生活、不接地气、同人民群众接得不够紧的问题,坚决克服一味迎合市场带来的低俗化现象。而现在有一些媒体,扭曲新闻价值的判断标准,为了博取眼球,满足社会上某些人的猎奇心理,对权、钱、色进行大肆渲染,对一夜暴富、精英生活,以及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大篇幅的报道,与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相脱离,与普通人的现实生活形成巨大反差,新闻价值的判断取舍不当,就直接影响到媒体的舆论导向,而媒体这种错误的舆论导向,很容易误导年轻人动摇信念,丧失道德。
二、“人格高尚”:成就事业的道德自律
穆青一生的新闻成就,都源于他高尚的人格,源于他对自身做人、做事的严格要求和道德自律。这种自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一)“成才最基本的东西,就是如何做人”:时时自检的人品修养
穆青说:“如果连做人都不会,谈何成才呢?”因此,他认为:“成才最基本的东西,就是如何做人。”[1]362先做人,后做事;先做人,后做文,正是这样的道德自省和自律,成就了穆青一生的文品和人品。
常言道:“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有什么样的人品,就有什么样的文品,人品和文品是互相融合相得益彰的。因此,从职业的角度来说,做人,就是要做一个什么样的媒体人?我觉得,我们要做一个有担当、负责任的、“顶天立地”的媒体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就要不断加强品性修养,正人先正己,“打铁先要自身硬”,一身正气,心正意坚,才能更好地传播正能量。 (二)“堂堂正正,别无所求”:无私无畏的刚直性格
要做个什么样的人呢?穆青的名言是:“堂堂正正,别无所求”[1]363。穆青以他高尚的人格,以他内心的真善美,树立了一个新闻工作者清正廉洁而又亲切可感、血肉丰满的形象。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反复强调“要有定力”。我深刻感受到,在目前的社会形势下,记者特别需要“定力”。有定力,才能坚守立场,坚持原则,不被表象所惑,不为干扰所动,不为风险所惧。正所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结合习总书记的要求,我觉得只要做到穆青所说堂堂正正,别无所求,记者就会有定力。
记者要有定力,首先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习近平同志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党的新闻工作者更不能“缺钙”。只有在理想信念上坚定不移,才不会在新闻观上迷失坐标,漂移、摇摆,才不会出现“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尴尬局面。
记者要有定力,就要去掉浮躁,抵御诱惑,沉下心来,凝神静气,扎根在人民群众中间;记者要有定力,就要坚守职业操守,坚持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三)“记者应当是精神美的传播者”:浸润无声的道德情操
穆青坚决反对新闻界搞有偿新闻,坚决反对“以笔谋私”“以稿谋私”的不良风气,主张新闻记者应当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所以他一直“秉笔直书”。同时,穆青也注重新闻的建设性,把新闻道德提到弘扬美的高度。他说:“我们新闻记者是美的传播者,要把生活中最美的东西传播给人民,让大家知道世界上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1]383面对当前新闻行业存在的种种问题,穆青的这种道德情操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以“郭美美事件”为例,一个道德低下、价值观极度扭曲的炫富女,居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受到媒体的高度关注,对这样一个搔首弄姿的拜金女,我们的媒体没有批判,而是以欣赏的态度去进行大幅报道,直到最近才给予起底,彻底揭露出来。我们能说媒体的这种舆论生态是健康的吗?造成这样不健康、不正常、不成熟的社会舆论环境,除了那些幕后网络推手推波助澜之外,我们这些职业媒体人又做了些什么?是被动裹挟随波逐流,还是勇于亮剑敢于发声?在社会公众审丑情趣甚于审美之时,我们这些专业媒体人又在做什么?
(四)“人民的信赖是对记者的最高奖赏”:朴实无华的职业情感
穆青曾说:“有的人把作品获奖当作最高荣誉,其实,人民的信赖才是对记者的最高奖赏。”[1]417穆青为人民塑造了一个个英雄模范人物,自然受到人民的信赖和感谢。
穆青和群众之间这种良好互信关系的建立,基点在于穆青自身对百姓关心、热爱、认同等朴实无华的情感。正是这种忠于人民的情感的力量,让人民成了他新闻工作的指挥棒。习总书记在“8·19”讲话中提出,新闻媒体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穆青对人民的这种忠诚、美好的情感就是持久温暖人心的“正能量”,也理应成为我们时代的“主旋律”。然而,有的媒体为了追求卖点,争夺受众的“眼球”,大炒花边新闻,使报纸陷入媚俗、低俗、庸俗的误区。
三、“连天接地”:一个新闻大家创新的专业精神和新闻实践
穆青新闻专业精神是创新,创新也是为了更好地报道人民,创新的立足点是“连天接地”。“掌握大局,联系群众,学会做人”[1]6是穆青教给青年记者的成才“秘诀”,也是穆青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生动体现。穆青一生心系国家、情系人民,既表现出危难时刻的大局意识和过人胆识,也表现出扎根基层、细处着眼的职业艺术和实践智慧。
其实,“连天接地”也具有双重含义,不仅指新闻实践、新闻作品,也有如何做人方面的含义,但“做人”前面已经谈过,不再赘述。我理解,掌握大局就是“连天”,就是要在政治上保持清醒,吃透中央精神,与中央保持一致,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领会党中央的意图,更加自觉主动地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联系群众就是“接地”,就是要贴近实际,紧接地气,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奋斗创造和火热生活,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多宣传报道生动鲜活的新生事物,这样才有读者,才有生命力。连天接地,就会知天高地厚,就能使天地对接,天地融合,汇聚和迸发出巨大的正能量!
(一)“新闻工作者必须在任何时候都是大局在怀”:国家至上的大局意识
穆青不断提到要“掌握大局”[1]6,“新闻工作者必须在任何时候都是大局在怀”[2]84,记者要大局在怀,就要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能够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服从大局、服务大局,就不会在风浪和雾霾中迷失方向。
胸怀决定眼界。胸怀大局,体现记者的眼力,是衡量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的问题。记者要观大势谋大事,时刻不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眼力就是一个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这个新闻能不能报,报到什么程度,要看它是否有利于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否有利于安定团结的大局,是否有利于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价值和促进社会公序良俗的建立。
(二)“新闻的主角是群众”:新闻实践的永恒主题
穆青说“为人民是新闻的永恒主题”[1]305,他也曾明确提出“新闻的主角是群众”[2]1。穆青一生塑造了许多英雄人物,如劳动模范植树英雄“老坚决”、爆破能手任羊成、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等,其主体就是普通群众、普通干部,他们构成了穆青新闻作品的主角和永恒主题。
穆青是践行“三贴近”的楷模。也正是因为穆青的新闻作品来自生活、来自最真实的人群,才具有了穿越时空的力量,今天,人们读来仍会感到回味无穷。
在最近云南鲁甸地震报道中出现的“浑水泡面”事件,其实是一些媒体为了提升影响力,把自己当作“新闻的主角”,他们不是把笔触和镜头对准灾民、对准救援官兵,而是对准了自己。这就把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搞颠倒了。 新闻的主角是群众,新闻报道为了群众,群众才会喜闻乐见,新闻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饱满而富有张力,新闻报道才能准确到位,体现报道意图。“人民群众是一切新闻报道的丰富源泉”[2]1,把目光投向人民群众、投向生活、投向基层,新闻作品才有张力,媒体才会有公信力、影响力、渗透力。
(三)“当记者一定要敢于讲真话,写实情”:求真求实的新闻品格
穆青认为“新闻要抓新和实”。[2]122唯其新,才有吸引力,唯其实,才有生命力。穆青一生都在基层行走,发现问题,发现真相,追求真理。范敬宜也曾说过:离基层越近,离真理越近。
“当记者一定要敢于讲真话,写实情”[1]231是穆青的又一名言。扎根基层,深入采访,真实写作,是穆青信奉一生的新闻理念,也成为他树立新闻界一座座丰碑的坚实土壤。这对当前新闻界尤其是年轻的新闻工作者深刻理解和践行“走转改”,无疑具有很好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讲真话,写实情”,就要深入实际、深入生活第一线,就要到新闻现场去。只有到现场,才能“抓活鱼”、有活力。“脚板底下出新闻”,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是写出鲜活新闻的决定性因素。
要彰显新闻的活力,就要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研究和掌握新形势下的传播规律,注重提高媒体的传播力、渗透力,增强影响力、生命力。中外实践证明,新闻传播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要向老一辈新闻大家学习,认识规律、掌握规律、遵循规律。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获取的渠道不断拓展,却导致了我们的一些记者,复制粘贴,作风浮漂,懒于实地、面对面采访。一些媒体为网络所裹挟,看到有什么“网络热点”,都要拿过来争相报道,以“报”为派、以“爆”为快,唯恐落于人后,从来不想想报道出来有什么实质意义。还有一些记者把在网络上“复制”“粘贴”的东西,代替自己的采访,以致闹出很多新闻“事故”来。
真正投入到火热的生产生活一线,大家会发现,我们身边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6月份,我和郑州记者站的同志到巩义回郭镇采访,看到处在转型攻坚中的企业家和基层干部,面对市场和资金、技术等诸多困难,坚韧不拔,迎难而上,用心血和汗水在一分钱一分钱地创造着财富、实现着发展。他们朴素的认知、朴实的话语、生动的故事,给了我们极大的震撼和启迪。如今,亿万中原儿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让河南更加出彩的伟大实践,为新闻报道提供了绚烂多彩的素材,河南故事讲不完,河南故事很精彩!我们也更应该把笔墨更多地对准这段值得书写的大历史。说实话,我们相信如果穆青在世,面对河南火热的发展,一定还会有名篇佳作问世。
结 语
时代呼唤穆青式的记者。今天,我们要读懂穆青、弘扬穆青精神,就要深刻把握穆青政治人文精神和新闻专业精神的宝贵价值。穆青精神对我们媒体从业人员来说,不仅不过时,而且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时代的记录者、宣传者、推动者,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不断提高传播影响力,像穆青一样,做一个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新闻工作者。
参考文献:
[1]张惠芳,王昉.人民记者穆青传记[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3.
[2]穆青.穆青论新闻.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作者为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
编校:张红玲
【关键词】穆青;人民至上;人格高尚;连天接地;新闻实践
《荀子·荣辱》有云:“与人善言,暖于布帛。”穆青就是这样一个新闻工作者,他在“人民记者”的终生实践中,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总结概括成为许多闪光的名言警句,并身体力行之。这些体现穆青精神的名言,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全国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及新闻界持续推进“走转改”活动的今天,重读穆青作品,重温穆青故事,品味穆青名言,给我们以无限的启迪、无尽的力量。笔者最近再次阅读了张惠芳、王昉所著的新版《人民记者穆青传记》,该书系统翔实地记述了新闻工作者的楷模穆青伟大、精彩的人生。书中穆青的名言警句很多,结合穆青的新闻思想和新闻实践,联系当前的新闻宣传工作,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把握和体会穆青名言的思想精髓。
一、“人民至上”:贯穿一生的赤子情怀
这种“人民至上”的情怀,承载了穆青一生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并在工作中化为贯穿其一生的目标和理想,成为他一切新闻实践活动的评价准则和工作路线。
(一)“勿忘人民”:人民之子的最高信仰
“勿忘人民”[1]305,这是穆青与青年记者交谈或赠言题写最多的一句话。穆青和焦裕禄精神的契合点,就在“人民的儿子”上,正是因为自觉定位于“人民的儿子”,他才会把人民看得“比天还大”,终生不忘。“勿忘人民”不仅是一种人生情怀,更是一种职业信仰,既是情系人民、魂系人民,也是倡导要扎根人民、服务人民。“勿忘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是穆青精神的核心内涵,也是穆青追求终生的“最高信仰”。穆青一生满怀对人民群众的一腔挚爱,从心底发出“勿忘人民”的呼声,并在60余年的新闻实践中力行、阐释和表达着他对“勿忘人民”丰富理念和内涵的理解。
“勿忘人民”是一种人生情怀,是一种职业信仰,也应该成为我们新闻工作者的新闻理念和政治品格。这也是我们解决“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的关键。
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来自人民为了人民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勿忘人民”也是党性的表现。习总书记在2013年8月19日全国新闻思想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党性和人民性从来是一致的、统一的”,“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坚持党性和人民性”。从本质上说,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性,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工作的中心,全心全意依靠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工作方法。坚持党性原则就“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这也是习总书记在“8·19”讲话中提出的要求。
(二)“我们心里有杆秤,秤砣就是老百姓”:自觉履行的评价准则
“勿忘人民”就要情系人民,以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为标准。“我们心里有杆秤,秤砣就是老百姓”[1]301,这是穆青的又一名言。老百姓的利益,老百姓的愿望、要求,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就是衡量一切工作的“秤砣”,是新闻工作的价值准则和评价尺度。正是出于这样一种自觉,穆青曾七访兰考、八下扶沟、十进辉县、两上红旗渠,足迹遍布中原。
我们常说,要把媒体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的沃土之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作为工作的动力源泉,获得成就伟大事业的精神力量。然而,放眼我们的现实,群众的聪明智慧、发明创造、真知灼见、成就业绩太多太多,但通过我们的报道呈现出来的又有多少?我们那么多版面、那么多稿子,又有多少给了这些真正的历史创造者?“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把笔尖和镜头对准群众、聚焦群众、歌颂群众”,我们又真正做到了多少?
(三)“八路军的腿,老百姓的嘴”:长期坚持的工作作风
“勿忘人民”就要扎根人民,紧密联系群众,和人民心连心。“八路军的腿,老百姓的嘴”[1]366,这是对穆青深入采访、联系群众、和群众同吃同住等工作作风的生动概括。“八路军的腿”,能跑、能作战,寓其不辞辛苦地深入采访;“老百姓的嘴”,能吃苦、说真话,寓其和百姓同吃同住同心。这是穆青长期新闻采访实践活动的“写真”,也是他一生坚持的工作路线最为直观和生动的描述。
“勿忘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是我们新闻工作者的最高指导原则。习近平同志曾强调,要坚决克服有些宣传报道脱离生活、不接地气、同人民群众接得不够紧的问题,坚决克服一味迎合市场带来的低俗化现象。而现在有一些媒体,扭曲新闻价值的判断标准,为了博取眼球,满足社会上某些人的猎奇心理,对权、钱、色进行大肆渲染,对一夜暴富、精英生活,以及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大篇幅的报道,与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相脱离,与普通人的现实生活形成巨大反差,新闻价值的判断取舍不当,就直接影响到媒体的舆论导向,而媒体这种错误的舆论导向,很容易误导年轻人动摇信念,丧失道德。
二、“人格高尚”:成就事业的道德自律
穆青一生的新闻成就,都源于他高尚的人格,源于他对自身做人、做事的严格要求和道德自律。这种自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一)“成才最基本的东西,就是如何做人”:时时自检的人品修养
穆青说:“如果连做人都不会,谈何成才呢?”因此,他认为:“成才最基本的东西,就是如何做人。”[1]362先做人,后做事;先做人,后做文,正是这样的道德自省和自律,成就了穆青一生的文品和人品。
常言道:“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有什么样的人品,就有什么样的文品,人品和文品是互相融合相得益彰的。因此,从职业的角度来说,做人,就是要做一个什么样的媒体人?我觉得,我们要做一个有担当、负责任的、“顶天立地”的媒体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就要不断加强品性修养,正人先正己,“打铁先要自身硬”,一身正气,心正意坚,才能更好地传播正能量。 (二)“堂堂正正,别无所求”:无私无畏的刚直性格
要做个什么样的人呢?穆青的名言是:“堂堂正正,别无所求”[1]363。穆青以他高尚的人格,以他内心的真善美,树立了一个新闻工作者清正廉洁而又亲切可感、血肉丰满的形象。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反复强调“要有定力”。我深刻感受到,在目前的社会形势下,记者特别需要“定力”。有定力,才能坚守立场,坚持原则,不被表象所惑,不为干扰所动,不为风险所惧。正所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结合习总书记的要求,我觉得只要做到穆青所说堂堂正正,别无所求,记者就会有定力。
记者要有定力,首先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习近平同志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党的新闻工作者更不能“缺钙”。只有在理想信念上坚定不移,才不会在新闻观上迷失坐标,漂移、摇摆,才不会出现“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尴尬局面。
记者要有定力,就要去掉浮躁,抵御诱惑,沉下心来,凝神静气,扎根在人民群众中间;记者要有定力,就要坚守职业操守,坚持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三)“记者应当是精神美的传播者”:浸润无声的道德情操
穆青坚决反对新闻界搞有偿新闻,坚决反对“以笔谋私”“以稿谋私”的不良风气,主张新闻记者应当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所以他一直“秉笔直书”。同时,穆青也注重新闻的建设性,把新闻道德提到弘扬美的高度。他说:“我们新闻记者是美的传播者,要把生活中最美的东西传播给人民,让大家知道世界上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1]383面对当前新闻行业存在的种种问题,穆青的这种道德情操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以“郭美美事件”为例,一个道德低下、价值观极度扭曲的炫富女,居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受到媒体的高度关注,对这样一个搔首弄姿的拜金女,我们的媒体没有批判,而是以欣赏的态度去进行大幅报道,直到最近才给予起底,彻底揭露出来。我们能说媒体的这种舆论生态是健康的吗?造成这样不健康、不正常、不成熟的社会舆论环境,除了那些幕后网络推手推波助澜之外,我们这些职业媒体人又做了些什么?是被动裹挟随波逐流,还是勇于亮剑敢于发声?在社会公众审丑情趣甚于审美之时,我们这些专业媒体人又在做什么?
(四)“人民的信赖是对记者的最高奖赏”:朴实无华的职业情感
穆青曾说:“有的人把作品获奖当作最高荣誉,其实,人民的信赖才是对记者的最高奖赏。”[1]417穆青为人民塑造了一个个英雄模范人物,自然受到人民的信赖和感谢。
穆青和群众之间这种良好互信关系的建立,基点在于穆青自身对百姓关心、热爱、认同等朴实无华的情感。正是这种忠于人民的情感的力量,让人民成了他新闻工作的指挥棒。习总书记在“8·19”讲话中提出,新闻媒体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穆青对人民的这种忠诚、美好的情感就是持久温暖人心的“正能量”,也理应成为我们时代的“主旋律”。然而,有的媒体为了追求卖点,争夺受众的“眼球”,大炒花边新闻,使报纸陷入媚俗、低俗、庸俗的误区。
三、“连天接地”:一个新闻大家创新的专业精神和新闻实践
穆青新闻专业精神是创新,创新也是为了更好地报道人民,创新的立足点是“连天接地”。“掌握大局,联系群众,学会做人”[1]6是穆青教给青年记者的成才“秘诀”,也是穆青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生动体现。穆青一生心系国家、情系人民,既表现出危难时刻的大局意识和过人胆识,也表现出扎根基层、细处着眼的职业艺术和实践智慧。
其实,“连天接地”也具有双重含义,不仅指新闻实践、新闻作品,也有如何做人方面的含义,但“做人”前面已经谈过,不再赘述。我理解,掌握大局就是“连天”,就是要在政治上保持清醒,吃透中央精神,与中央保持一致,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领会党中央的意图,更加自觉主动地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联系群众就是“接地”,就是要贴近实际,紧接地气,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奋斗创造和火热生活,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多宣传报道生动鲜活的新生事物,这样才有读者,才有生命力。连天接地,就会知天高地厚,就能使天地对接,天地融合,汇聚和迸发出巨大的正能量!
(一)“新闻工作者必须在任何时候都是大局在怀”:国家至上的大局意识
穆青不断提到要“掌握大局”[1]6,“新闻工作者必须在任何时候都是大局在怀”[2]84,记者要大局在怀,就要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能够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服从大局、服务大局,就不会在风浪和雾霾中迷失方向。
胸怀决定眼界。胸怀大局,体现记者的眼力,是衡量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的问题。记者要观大势谋大事,时刻不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眼力就是一个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这个新闻能不能报,报到什么程度,要看它是否有利于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否有利于安定团结的大局,是否有利于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价值和促进社会公序良俗的建立。
(二)“新闻的主角是群众”:新闻实践的永恒主题
穆青说“为人民是新闻的永恒主题”[1]305,他也曾明确提出“新闻的主角是群众”[2]1。穆青一生塑造了许多英雄人物,如劳动模范植树英雄“老坚决”、爆破能手任羊成、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等,其主体就是普通群众、普通干部,他们构成了穆青新闻作品的主角和永恒主题。
穆青是践行“三贴近”的楷模。也正是因为穆青的新闻作品来自生活、来自最真实的人群,才具有了穿越时空的力量,今天,人们读来仍会感到回味无穷。
在最近云南鲁甸地震报道中出现的“浑水泡面”事件,其实是一些媒体为了提升影响力,把自己当作“新闻的主角”,他们不是把笔触和镜头对准灾民、对准救援官兵,而是对准了自己。这就把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搞颠倒了。 新闻的主角是群众,新闻报道为了群众,群众才会喜闻乐见,新闻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饱满而富有张力,新闻报道才能准确到位,体现报道意图。“人民群众是一切新闻报道的丰富源泉”[2]1,把目光投向人民群众、投向生活、投向基层,新闻作品才有张力,媒体才会有公信力、影响力、渗透力。
(三)“当记者一定要敢于讲真话,写实情”:求真求实的新闻品格
穆青认为“新闻要抓新和实”。[2]122唯其新,才有吸引力,唯其实,才有生命力。穆青一生都在基层行走,发现问题,发现真相,追求真理。范敬宜也曾说过:离基层越近,离真理越近。
“当记者一定要敢于讲真话,写实情”[1]231是穆青的又一名言。扎根基层,深入采访,真实写作,是穆青信奉一生的新闻理念,也成为他树立新闻界一座座丰碑的坚实土壤。这对当前新闻界尤其是年轻的新闻工作者深刻理解和践行“走转改”,无疑具有很好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讲真话,写实情”,就要深入实际、深入生活第一线,就要到新闻现场去。只有到现场,才能“抓活鱼”、有活力。“脚板底下出新闻”,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是写出鲜活新闻的决定性因素。
要彰显新闻的活力,就要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研究和掌握新形势下的传播规律,注重提高媒体的传播力、渗透力,增强影响力、生命力。中外实践证明,新闻传播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要向老一辈新闻大家学习,认识规律、掌握规律、遵循规律。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获取的渠道不断拓展,却导致了我们的一些记者,复制粘贴,作风浮漂,懒于实地、面对面采访。一些媒体为网络所裹挟,看到有什么“网络热点”,都要拿过来争相报道,以“报”为派、以“爆”为快,唯恐落于人后,从来不想想报道出来有什么实质意义。还有一些记者把在网络上“复制”“粘贴”的东西,代替自己的采访,以致闹出很多新闻“事故”来。
真正投入到火热的生产生活一线,大家会发现,我们身边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6月份,我和郑州记者站的同志到巩义回郭镇采访,看到处在转型攻坚中的企业家和基层干部,面对市场和资金、技术等诸多困难,坚韧不拔,迎难而上,用心血和汗水在一分钱一分钱地创造着财富、实现着发展。他们朴素的认知、朴实的话语、生动的故事,给了我们极大的震撼和启迪。如今,亿万中原儿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让河南更加出彩的伟大实践,为新闻报道提供了绚烂多彩的素材,河南故事讲不完,河南故事很精彩!我们也更应该把笔墨更多地对准这段值得书写的大历史。说实话,我们相信如果穆青在世,面对河南火热的发展,一定还会有名篇佳作问世。
结 语
时代呼唤穆青式的记者。今天,我们要读懂穆青、弘扬穆青精神,就要深刻把握穆青政治人文精神和新闻专业精神的宝贵价值。穆青精神对我们媒体从业人员来说,不仅不过时,而且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时代的记录者、宣传者、推动者,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不断提高传播影响力,像穆青一样,做一个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新闻工作者。
参考文献:
[1]张惠芳,王昉.人民记者穆青传记[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3.
[2]穆青.穆青论新闻.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作者为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
编校:张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