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tian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提出了较多的要求,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需要积极摒弃传统教学理念中的不足,采取一切有效的措施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实现教与学的共同发展。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对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一、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追求更高的教学价值,使学生真正牢固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就需要扮演好新的角色。其中关键的一点就是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要具备深厚的知识和文化底蕴、广阔的视野;备课时要深钻教材,灵活掌控教学的尺度;同时在课堂中要投入十足的热情,用热情感染学生,从而为课堂增添一份活力。总之,教师需要不断地进行专业知识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同时还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这样才能真正转变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二、注重课堂提问的艺术,促进学生的有效参与课堂教学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非常重要的环節和内容,它是一种以引导学生的思维而进行的有目的的设疑,更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与教师形成互动的重要途径。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提问的艺术,充分利用有效的提问方式,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1)考查式提问。考查式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提问方式,内容随机性比较强,可以在课堂的任意一个环节使用,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体现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能够为课堂教学的不断改进提供一定的参考。但是,这种方式不利于对课堂上大多数学生进行集体教育,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反应不全面;特别是对于那些比较内向或者有一定心理障碍的学生来讲,容易导致其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出现焦虑、畏惧的不良情绪,基于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适度地使用考查式提问的方式。
  (2)激励式提问。激励式提问,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提问的过程中,能够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给予及时地评价,如得到了学生正确的回答,要给予及时地表扬和鼓励;当从学生的回答中看到学生的进步时,也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对于那些学习成绩较落后的同学,在提问时刚开始要尽可能地设计一些较为容易的、符合学生知识情况的问题,使之顺利地解答问题,此后便慢慢上升到有一定难度的问题,通过不断地引导及给予积极地鼓励,使其敢于回答各种问题。
  (3)启发—探讨式提问。启发—探讨式提问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要求,提出相应的问题,并组织学生各抒已见,展开有效的争论,相互补充,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得以有效强化的一种提问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开动脑筋,互相启发学习,进行自由讨论、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及时作出总结,这样就真正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同时有助于增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激发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解《插秧》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一个问题“农民把秧苗插在哪里呢?”,学生们都开始积极的回答“插在青山上、插在绿树上、插在蓝天上、插在白云上”,此时为打开学生的思路,教师可以边问边用手指指着土中的青山、绿树、蓝天、白云的倒影,通过这样的引导,更能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而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不能让每个学生都回答问题,为保护每个学生的发言积极性和表现欲望,教师则微笑着说“请大家都来当小诗人,把你的创作讲给小组的同学听”,这样让学生在小组中各抒已见。
  三、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质疑和创新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设置了许多诸如上课身子要坐正、双手放桌上等之类针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这给学生造成了较大的拘束和压抑,更不能体现师生平等的关系,为此,就要解开这些束缚,增进课堂上师生之间情感的有效沟通,要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的质疑和创新,使学生在课堂上敢问、敢说、敢辩,真正为学生创造一个无拘无束的课堂学习环境,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插秧》一文的课堂教学中,在学生回答“水田还像什么”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创新性的回答,有学生回答“像我们教室的窗户”等这样的问题时,可竖起大拇指对其进行表扬和鼓励,学生就能进行更加大胆的联想,进而促进思维的不断活跃;与此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不理解的词语,并给予及时的点拨、启发和讲解。此外,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为更好的自主学习提供必要的准备,这就需要教师在一节课结束的时候将下节课的学习任务交代给学生,以便学生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预习。
  四、注重课堂上的合作学习与互动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可以通过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将班内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首先由各小组内部针对问题进行讨论,使学生通过合作获得问题的讨论结果,之后由各个小组发表其对问题的观点,进行小组之间的有效交流,再由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对观点正确的小组或有进步、有创新的小组给予及时表扬,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合作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对所有小组都要积极鼓励,增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交流合作的信心,这能为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提供重要的保障,同时在交流中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以提高。
  五、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小学生是关系到祖国发展的重要力量,而语文教育是指上就是对人的个性、品格的培养和塑造。因此,必须要充分重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尤其是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完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郭秀丽.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的课堂教学[J]
  [2]梁生英.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J]
  [3]赵雪莹,那秋研.新课程背景下创新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索[J]
其他文献
近年来,全球“汉语热”不断升温,“孔子学院”越办越多,中华文明在世界各地传承。学习汉语拼音,进而学习汉字成为风气与时尚。而小学语文教学起步就是拼音教学。刚离开幼儿园,跨进小学,孩子还没有完全断学前班的“乳”,故孩子感觉拼音难学,教师觉得拼音难教。我觉得只要有创新意识,敢于尝试,勇于实践,拼音教学就不再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作为拼音发源地的中国,作为拼音教学一线的教师们,更应该营造出喜闻乐见的
期刊
【摘 要】:阅读是一项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方面主要的能力之一,是学习、吸收知识必须具备的不可缺少的能力,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朗读 教学 指导 阅读 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困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
【摘要】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部分教师对于阅读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轻视。本文通过分析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明确了阅读在语文教学当中的地位,希望能供广大教师参考。  【关键词】阅读 小学语文 重要性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到,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作为当前语文教学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教学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个阶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作为小学语文
摘要: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先决条件,在实际教学中不但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还能使其高度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敢问、勤问、会问、乐问。  关键词:问题意识 创新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人类的发展源于创新,而创新的起点是从问题开始的,质疑是人类智慧的钥匙,没有问题意识,创新精神
为了寻找可能替代蓝宝石作为氮化镓外延的新型衬底,通过48 h的气相传输平衡,分别在1000℃、1030℃、1050℃、1070℃和1100℃制备了一层单相多晶的γ铝酸锂膜。X射线衍射和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