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学古诗文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s7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要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其中必定要有中国传统文化梦的实现。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任务。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古诗文就是其中一支优秀的文化硕果。在西方各种文化思潮渗透我国社会各个领域的情况下,弘扬与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古诗文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学古诗文教学的解读来阐释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古诗文 教学 传统文化 传承
  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守诚信、求大同的时代价值。”无疑,中学经典古诗文教学就是实现“中国梦”的有生力量,所以,我们有必要在新的形势下紧跟时代步伐、紧抓时代脉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传承与发扬我国古诗文中的优秀成果。
  一、古诗文教学现状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经典文化灿如星河。古诗文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殿堂里的瑰宝,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支奇葩,它不仅语言精练优美,而且意蕴深刻,其委婉含蓄的表情达意、意味悠远的艺术境界是值得我们深深品味的。它不仅能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而且可以陶冶情操,通过古诗文的教学,使学生接受中华古诗文的文学滋养和文化熏陶的同时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精华。但古诗文教学的现状令人堪忧。在应试教育下,教师教学一味注重知识传授,让学生反复地背诵一些考试范围之内的名言名句,忽视了学生的“口味”,致使学生对古诗文名句名篇都是囫囵吞枣,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古诗文的美感,不能让学生体会到它的深刻意蕴和艺术魅力,从而大大抑制了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
  二、改变古诗文教学现状的对策
  1.加强诵读,积累古诗词。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只有反复吟诵,才有可能体会诗人的抱负、志向以及诗中流淌着的激越、丰富的思想与感情,理解诗词要表达的中心。但“一口吃不成胖子”,它需一点一滴的积累沉淀,积小流才能成江河。要注重培养学生积累古诗词的好习惯,通过朗读比赛、背诵比赛、文学知识比赛、名句接力赛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动口、动心、动情地大声地说、大声地讲,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品味,在读中陶冶,在读中升华……体会古诗文的美感,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2.激发学生兴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诗文教学应采用多种手段、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欣赏古诗文的积极性。如让学生把古诗词改写成课本剧在班级表演,开办古典文学知识讲座,进行背诵比赛、朗读比赛、名句接力赛等;同时适当增加趣味性的故事,让课堂变得妙趣横生。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励他们主动去阅读积累。
  3.结合背景,理解古诗词。诗歌是诗人情感激流的展现,是作者经历、思想感情的外现,因此,要使学生正确理解古诗词的含义,须先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思想情感有一个较为细致的了解。如赏读杜甫的《春望》,先要弄清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八月,杜甫从鄜州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后被困居住在长安。这首诗作于次年三月。诗人正是因为与家人难通音信,家人的安危使他魂牵梦萦,于是发出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感慨。若不跟学生讲清这一背景,学生就很难明白作者的这种境遇,也就理解不了一封家书何以值万金。所以研赏古诗词课前,了解一些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人生经历,就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感情,鉴赏品味,使我们的诗歌教学如虎添翼,我们的古诗词教学一定会呈现出一派新的景象。
  4.联系生活,运用古诗词。从古到今,很多古诗词不仅描绘了祖国优美的河山,而且借描摹山水来抒情言志。我们不但要学生学习如何诵读、如何鉴赏、如何理解,更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懂得如何运用古诗词。要以诗般精美、流畅的语言,加以丰富的联想、想象,以多变的形式,把这些古诗词运用到学生的日记中、作文中,鼓励学生多留意生活中的古诗词。比如,当我们登上了高山之巅时,你就可以引导学生进入一种意境,问他们:此时你最想用杜甫的哪一句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很多学生就会想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所以,在很多时候,古诗词不仅能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而且能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三、小结
  总之,弘扬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习和吸收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就不应该忽略具有悠久历史的古代诗文,就应该从古典诗文中汲取精神营养。在社会各种文化意识形态渗透到我国的同时,我们更应该以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为依托,以此来增强青少年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培养他们对于我国优秀传统精神文明的继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蔡勤 中学古诗文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熊艳 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成才之路》,2013年。
  [3]陈力夫 我拿什么拯救你——正在失落中的传统文化.《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3年。
其他文献
摘 要:中考是对九年制义务教育成果的检验,语文作为国人的第一语言在中考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其所占的分值很大。特别是在提倡“大阅读”的教育考核背景下,语文所占的分值大,难度高,成为教师和考生最为关注的学科。本文研究了近年来广东梅州市中考语文的变化规律,总结出了科学合理的备考方案,力求为复习备考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复习策略。  关键词:语文科 中考 题型 备考策略  在全国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广东省梅州
期刊
转化后进生是教育教学工作特别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一环,因而我们在这方面也付出了几分汗水,取得了微薄的收获。我认为,对于后进生的转化应寻根求源,对症下药,深疾浅医,潜移默化。  经常与学生们在一起交流、谈心,我察觉由于失误积累过多造成了学生后进,究其失误出现的根源,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1.兴趣缺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产生动力,学习的良好动力和根本动力来源于兴趣,不管是头脑聪明的还是笨拙的,如果
期刊
摘 要:探讨思想品德课的设计问题既是改善教学、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也是教师专业发展所必需的理论与实践准备。教学设计过程是教师的准备过程,但其价值与功能又远远超出了单一的教学准备、教学设计。  关键词:初中 思想品德课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课题,是教师对课程实施的设想、策略、方案,是教师将教育理论付诸实践的起点,是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的界面,是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并成为各学科教
期刊
一、运用好两个效应  1.木桶效应。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研究指出:一只木桶盛水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就要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提倡团队精神,要讲求科学规范。在班级管理中,要积极实行目标管理、制度管理和民主管理,强化导向、约束和监督作用,积极创设以德育德、以能育能、以才育才的机制,认真抓好班干部、优秀生两支队伍建设,切实锻造出好的班风、学风。  2
期刊
摘 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手段。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泼的心理成份,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源泉。因此,学习兴趣的培养是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兴趣,是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我们广大英语教师值得广泛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课堂导入、多媒体创设情境、游戏教学、开展交际活动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学生 英语学习 兴趣 培养
期刊
摘 要:英语是国际交往的工具,所以重视英语教学是十分必要的。而学好英语的关键在于“兴趣”,学生如果对所学的学科产生了兴趣,就会激发起他们内在的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当中。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促使他们主动地学习,是让他们掌握英语这门语言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英语教学 培养 兴趣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指师生之间
期刊
“传统文化”犹如一朵圣地奇葩,散发着迷人的芬芳;恰似璀璨的群星,驱散了夜空的黑暗;又像甘甜的乳汁,滋养着祖祖辈辈华夏子孙;她是我们的根,撑起了今天及日后的嫩绿与繁华!  在初中学段,如何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提高其文言阅读能力,成了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于是教师们会在每学期四处搜罗各类文言文,让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不知教师们是否意识到,山东地方课程——《传统文化》就是很好的文言阅读材料。它是专家
期刊
摘 要: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是在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受教学模式、教学习惯以及对教学质量过分担忧的影响,我们的教师还难以真正迈出传统教学结构的束缚,几乎仍是如出一辙的环节:复习——新授——训练——小结——作业。灌输知识仍是课堂所要达到的目标,还难以体会到课改的气息。  关键词:合作 兴趣 氛围 能力   一、创设民主气氛,构建师生和谐关系   教学的实质,就是师生
期刊
摘 要:在有效教学实践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就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对思想品德课程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等方面进行了反思。要从小事做起,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实施有效课堂教学。  关键词:思想品德 有效教学 教学反思  自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广大中小学教师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在此基础上取
期刊
摘 要:美育是中小学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宗旨的重要内容。美育目前是学校教育中的薄弱内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在渗透美育教育方面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因而必须加强落实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美育教育。一是明确美的不同形态,二是树立正确的审美标准,三是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四是创造高尚的美的形象。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教学 审美教育 渗透  美育是中小学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宗旨的重要内容。《中国教育改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