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育是中小学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宗旨的重要内容。美育目前是学校教育中的薄弱内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在渗透美育教育方面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因而必须加强落实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美育教育。一是明确美的不同形态,二是树立正确的审美标准,三是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四是创造高尚的美的形象。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教学 审美教育 渗透
美育是中小学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宗旨的重要内容。《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要提高认识,发挥美育在教学中的作用,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不同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美育活动。”这段论述明确地阐述了美育的目的、意义以及美育与其它各育的重要关系。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既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学科,也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简称美育)的重要学科。但事实表明,美育目前是学校教育中的薄弱内容,更是品德与社会课进行美育教育忽视遗漏的方面,在美育教育方面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学生美丑不分,标准不明,审视美、判断美、欣赏美、体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差。因而,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结合学科特点和内容,选择适当的方式方法,落实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美育教育。
一、明确美的不同形态
美是以各种具体形态呈现出来的,它大致可以分为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和科学美这四类。
自然美是客观世界中自然界事物的美,它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美千姿百态,有声有色,有形有态,是小学美育教育最直观、最常见的内容。根据自然形象美,可以归结为雄伟的自然美、秀丽的自然美和奇特的自然美三种基本类型。
社会美是指社会事物、社会现象、社会生活的美。社会美主要是由人的思想、意识、情感以及人们和自然的相互关系的体现而组成,其具体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是美育教育培养的重要任务,主要有人的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等。
艺术美是艺术家借助于一定的手段和方式对现实生活的概括反映,它来源于现实美又高于现实美,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也是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生常见的艺术美有文学作品中的美、绘画书法中的美、音乐舞蹈中的美、朗诵表演中的美等等。
科学美是指科学与美的联系以及人在科学认识活动中产生的美感,它在各门自然科学中广泛存在,是中小学生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二、树立正确的审美标准
实施美育教育,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科学审美的标准。小学生不能正确地分辨健康与腐朽、正确与错误、善良与丑恶、真与假、美与丑,关键是没有形成正确的审美标准。掌握正确的审美标准是衡量美的标尺,是欣赏美的前提,是创造美的根本,也是发展美的指针,它受客观实践和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和制约。正确的审美标准包括三方面的内涵:一是能够激发人们的美好情感;二是能够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三是能够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上述三个主要内涵是不可分割的。当然,各种类型的美或美的不同领域还有其更为具体的标准,还需要在深入审美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审美修养,去逐步了解和掌握。
三、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
良好的审美能力包括审美感受力、审美想象力、审美理解力、审美统摄力和审美创造力,它们共同构成了学生的审美能力素质。我们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艺术实践活动,采取“三结合”的教育方式,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
学校美育是培养审美能力的主阵地,学校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美育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一是注重提高教师的审美素质,帮助教师树立科学的现代教育观,丰富教师的文化内蕴,提高教育语言的感染力,来增强教师的魅力,塑造教师的“形象美”;二是通过优化教学目标,和谐教学氛围,创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实现课堂教学的“活动美”;三是通过营造和谐的人际环境,营造健康的文化环境,营造优美的自然环境,追求校园的“时空美”。
家庭美育是美育的基础,是审美能力培养的起点和摇篮,与学校美育相辅相成。家庭美育要行之有效,一是注重家长或家人的文化修养、美学趣味。家长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健康的情趣爱好、文明规范的行为习惯、良好的学识修养、审美能力,注重身教、言教,以德育德,以行导行,逐步熏陶,潜移默化地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二是注重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和谐健康的家庭风气,既要追求一个现代化、电气化、舒适化的物质生活,更要营造一个知识化、艺术化、具有教育性的家庭环境,构建一个丰富多彩、快乐民主、和谐高尚的家庭氛围,充实精神生活,提高孩子的审美层次,加深他们的美学修养。
美育教育所淘冶的高尚情操,是道德、人格完美的必备条件;所激发的创造热情,是探索科学奥秘的巨大动力;所造就的智力完善,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必要一环。让我们在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中更加注重和落实学生的美育教育吧。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教学 审美教育 渗透
美育是中小学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宗旨的重要内容。《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要提高认识,发挥美育在教学中的作用,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不同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美育活动。”这段论述明确地阐述了美育的目的、意义以及美育与其它各育的重要关系。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既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学科,也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简称美育)的重要学科。但事实表明,美育目前是学校教育中的薄弱内容,更是品德与社会课进行美育教育忽视遗漏的方面,在美育教育方面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学生美丑不分,标准不明,审视美、判断美、欣赏美、体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差。因而,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结合学科特点和内容,选择适当的方式方法,落实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美育教育。
一、明确美的不同形态
美是以各种具体形态呈现出来的,它大致可以分为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和科学美这四类。
自然美是客观世界中自然界事物的美,它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美千姿百态,有声有色,有形有态,是小学美育教育最直观、最常见的内容。根据自然形象美,可以归结为雄伟的自然美、秀丽的自然美和奇特的自然美三种基本类型。
社会美是指社会事物、社会现象、社会生活的美。社会美主要是由人的思想、意识、情感以及人们和自然的相互关系的体现而组成,其具体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是美育教育培养的重要任务,主要有人的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等。
艺术美是艺术家借助于一定的手段和方式对现实生活的概括反映,它来源于现实美又高于现实美,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也是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生常见的艺术美有文学作品中的美、绘画书法中的美、音乐舞蹈中的美、朗诵表演中的美等等。
科学美是指科学与美的联系以及人在科学认识活动中产生的美感,它在各门自然科学中广泛存在,是中小学生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二、树立正确的审美标准
实施美育教育,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科学审美的标准。小学生不能正确地分辨健康与腐朽、正确与错误、善良与丑恶、真与假、美与丑,关键是没有形成正确的审美标准。掌握正确的审美标准是衡量美的标尺,是欣赏美的前提,是创造美的根本,也是发展美的指针,它受客观实践和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和制约。正确的审美标准包括三方面的内涵:一是能够激发人们的美好情感;二是能够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三是能够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上述三个主要内涵是不可分割的。当然,各种类型的美或美的不同领域还有其更为具体的标准,还需要在深入审美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审美修养,去逐步了解和掌握。
三、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
良好的审美能力包括审美感受力、审美想象力、审美理解力、审美统摄力和审美创造力,它们共同构成了学生的审美能力素质。我们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艺术实践活动,采取“三结合”的教育方式,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
学校美育是培养审美能力的主阵地,学校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美育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一是注重提高教师的审美素质,帮助教师树立科学的现代教育观,丰富教师的文化内蕴,提高教育语言的感染力,来增强教师的魅力,塑造教师的“形象美”;二是通过优化教学目标,和谐教学氛围,创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实现课堂教学的“活动美”;三是通过营造和谐的人际环境,营造健康的文化环境,营造优美的自然环境,追求校园的“时空美”。
家庭美育是美育的基础,是审美能力培养的起点和摇篮,与学校美育相辅相成。家庭美育要行之有效,一是注重家长或家人的文化修养、美学趣味。家长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健康的情趣爱好、文明规范的行为习惯、良好的学识修养、审美能力,注重身教、言教,以德育德,以行导行,逐步熏陶,潜移默化地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二是注重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和谐健康的家庭风气,既要追求一个现代化、电气化、舒适化的物质生活,更要营造一个知识化、艺术化、具有教育性的家庭环境,构建一个丰富多彩、快乐民主、和谐高尚的家庭氛围,充实精神生活,提高孩子的审美层次,加深他们的美学修养。
美育教育所淘冶的高尚情操,是道德、人格完美的必备条件;所激发的创造热情,是探索科学奥秘的巨大动力;所造就的智力完善,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必要一环。让我们在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中更加注重和落实学生的美育教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