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教育家皮亚杰有句名言说:“教育的目的是造就创造人。”由此可见,我们幼儿教育担负着造就具有创造力的一代新人的重任,即能培养出创造型人才的教育就是优质教育。而当提起创造力,我们很多人就觉得神秘,其实并非如此。有人把铅笔和橡皮粘在一起,是创造;也有人把铅笔刀和小刷子连在一起,是创造;还有人把打火机和验钞机组合起来,更有人在皮鞋上装上轮子发明了冰鞋,还是创造。而这些创造很多事出自孩子之手。只要我们幼教工作者在平时给孩子一个创造的天空,教育出来的孩子无疑使充满创造力的一代人,
创造的天空应该是以下这样的。
一、解放孩子的空间,走进自然,锻炼敏锐的观察力
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解放了空间,才能收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之创造力。他同时又指出要解放儿童的空间,主张幼儿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以及日、月、星辰,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使自然界成为幼儿想象的资源。敏锐的观察力是产生创造力的第一步。幼儿对这个陌生的世界和丰富多彩的生活充满好奇,教师们要带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帮助他们睁大好奇的眼睛仔细观察,使他们处处都有发现,这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好途径。春暖花开,带孩子去看看树枝上的嫩芽,田野上的新绿、去踏青、去寻找;夏天带孩子去聆听知了的鸣叫;秋风咋起,和孩子们一起去收集落叶,制作标本;白雪皑皑的冬日和孩子们一起堆雪人,了解小动物怎么样过冬……从万事万物的变化中,只要教师注意引导,孩子的观察力和求知欲一定会得到发展。比如,在找春天的游戏中,走在路上,小朋友会问:“春天在哪儿呢?”我指着一棵树说:“在树上呀!”顺着我的手指,孩子们看清楚可树枝上已钻出的新绿。“小朋友们,这个小绿芽在春天才会长出来,你看它多么绿啊,冬天的时候,这树是什么样子的?”“光秃秃的,什么也没有。”我还会告诉孩子们小嫩芽会慢慢长成嫩叶。我进一步启发:“春天到处都有,我们还能在小朋友的头上和脚上找到呢?”“脚上不用穿棉鞋?”还有的小朋友告诉我:“天上也能找到春天,因为春天可以放风筝”。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新东西”,这就是“创造”。
二、解放孩子的大脑,鼓励探索,激发强烈的好奇心
生活中孩子的破坏行为很多,拆、毁物品屡见不鲜,大多数情况下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好奇心的表现,孩子头脑中充满了好奇的念头,就会毫不犹豫地付诸行动。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治学以兴趣为主,兴趣愈多,则从事弥力;从事弥力,则成效愈著。教师不要轻率的将孩子的某些违规,定性为“破坏”,而应真诚的相信每个孩子都怀有良好的愿望,同时设法了解孩子真实的需求和动机,肯定和鼓励孩子的探索行为,并与之讲清道理。
孩子也许对什么都感兴趣,一个小洞他也许会看很久,可大人往往觉得不可思议,进而阻止孩子去观察,可就是这样,你打乱了他的世界。孩子天生就是创造者,他可能构思一个家庭,可能在思考一种动物,或者奥特曼等。可由于大人的介入,让孩子失去了一个创造的机会。古人云:“多思多思,多多思,思中智来。”让孩子大胆的去想象、去创造、对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大有益处。
三、解放孩子的手,大胆尝试, 发展创造的潜能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太多的禁令会扼杀幼儿的创造力,特别是在做游戏的时候,幼儿的思维特别灵敏,很多老师往往会按照常规指导幼儿,这样就限制了幼儿的活动,也限制了其思维。如果让孩子自己玩,效果会大不一样。
有一次,我带幼儿去大型玩具室玩,我只交代了应注意安全的有关事项就让孩子们自己玩,过了一会儿,一个小孩跑过来说:“小姐,你理发吗?”我一愣,终于发现,原来孩子们在玩具室里开了个“理发室”,里面摆好了孩子认为理发需要的工具:大船是座椅,保龄球是电吹风,长方形小玩具是梳子,小船是推剪,几个理发师正忙着给顾客理发呢!一切都是那么井然有序。在这样的环境中,由幼儿自由组合,用他们的小手去创设一个空间,其中就有了角色游戏、结构游戏等,这种自发的创造型游戏的开展,使幼儿多方面都得到发展。
四、解放孩子的嘴,自由发问,引发探究的动力
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教师要解放孩子的嘴巴,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应当给孩子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让孩子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孩子说。
在回答孩子的“为什么”时,教师要常说一句话:“你真聪明,能想出那么多问题。”让孩子的每一次提问题都获得表扬,得到心灵的满足感。教师千万不可把孩子的种种“幻想”斥为“胡思乱想”或“怪念头”,这些异想天开的念头其实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谁能说几年、几十年后不会变为可能呢?不要将孩子的创新思维扼杀在摇篮里。有时对孩子的提问,教师并不直接告之答案,进一步突出一个疑问或者悬念,之后再反问孩子,给孩子独立思考的余地,激起他更强的好奇心,未尝不是好的教育方法。
在科学探索活动“认识光和影子”中,教师带领幼儿寻找能发光的东西,了解是什么给我们带来了光亮,探索光的传播,理解光和影子的关系,师生一起玩“踩影子”“皮影戏”的游戏。在活动中,教师做小实验让孩子发现问题:太阳光为什么能折射到墙上?镜子为什么能聚光?孩子们一经激发就会很惊奇,叽叽喳喳问个不停。教师应在其中分享幼儿实验的成功与失败,在倾听中了解幼儿实验的所思所想,在鼓励中营造幼儿之间的交流互动,在追问中引发幼儿深入探究的动力,在“意犹未尽”中构想下次实验与探索的计划。
幼儿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自由、创造的天空,这个幼儿天空的创造者就是我们幼儿教师,所以,我们幼儿教师任重而道远。让我们为孩子打造一个坚实的平台、培养出充满时代感和创造力的新一代而努力吧。
创造的天空应该是以下这样的。
一、解放孩子的空间,走进自然,锻炼敏锐的观察力
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解放了空间,才能收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之创造力。他同时又指出要解放儿童的空间,主张幼儿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以及日、月、星辰,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使自然界成为幼儿想象的资源。敏锐的观察力是产生创造力的第一步。幼儿对这个陌生的世界和丰富多彩的生活充满好奇,教师们要带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帮助他们睁大好奇的眼睛仔细观察,使他们处处都有发现,这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好途径。春暖花开,带孩子去看看树枝上的嫩芽,田野上的新绿、去踏青、去寻找;夏天带孩子去聆听知了的鸣叫;秋风咋起,和孩子们一起去收集落叶,制作标本;白雪皑皑的冬日和孩子们一起堆雪人,了解小动物怎么样过冬……从万事万物的变化中,只要教师注意引导,孩子的观察力和求知欲一定会得到发展。比如,在找春天的游戏中,走在路上,小朋友会问:“春天在哪儿呢?”我指着一棵树说:“在树上呀!”顺着我的手指,孩子们看清楚可树枝上已钻出的新绿。“小朋友们,这个小绿芽在春天才会长出来,你看它多么绿啊,冬天的时候,这树是什么样子的?”“光秃秃的,什么也没有。”我还会告诉孩子们小嫩芽会慢慢长成嫩叶。我进一步启发:“春天到处都有,我们还能在小朋友的头上和脚上找到呢?”“脚上不用穿棉鞋?”还有的小朋友告诉我:“天上也能找到春天,因为春天可以放风筝”。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新东西”,这就是“创造”。
二、解放孩子的大脑,鼓励探索,激发强烈的好奇心
生活中孩子的破坏行为很多,拆、毁物品屡见不鲜,大多数情况下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好奇心的表现,孩子头脑中充满了好奇的念头,就会毫不犹豫地付诸行动。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治学以兴趣为主,兴趣愈多,则从事弥力;从事弥力,则成效愈著。教师不要轻率的将孩子的某些违规,定性为“破坏”,而应真诚的相信每个孩子都怀有良好的愿望,同时设法了解孩子真实的需求和动机,肯定和鼓励孩子的探索行为,并与之讲清道理。
孩子也许对什么都感兴趣,一个小洞他也许会看很久,可大人往往觉得不可思议,进而阻止孩子去观察,可就是这样,你打乱了他的世界。孩子天生就是创造者,他可能构思一个家庭,可能在思考一种动物,或者奥特曼等。可由于大人的介入,让孩子失去了一个创造的机会。古人云:“多思多思,多多思,思中智来。”让孩子大胆的去想象、去创造、对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大有益处。
三、解放孩子的手,大胆尝试, 发展创造的潜能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太多的禁令会扼杀幼儿的创造力,特别是在做游戏的时候,幼儿的思维特别灵敏,很多老师往往会按照常规指导幼儿,这样就限制了幼儿的活动,也限制了其思维。如果让孩子自己玩,效果会大不一样。
有一次,我带幼儿去大型玩具室玩,我只交代了应注意安全的有关事项就让孩子们自己玩,过了一会儿,一个小孩跑过来说:“小姐,你理发吗?”我一愣,终于发现,原来孩子们在玩具室里开了个“理发室”,里面摆好了孩子认为理发需要的工具:大船是座椅,保龄球是电吹风,长方形小玩具是梳子,小船是推剪,几个理发师正忙着给顾客理发呢!一切都是那么井然有序。在这样的环境中,由幼儿自由组合,用他们的小手去创设一个空间,其中就有了角色游戏、结构游戏等,这种自发的创造型游戏的开展,使幼儿多方面都得到发展。
四、解放孩子的嘴,自由发问,引发探究的动力
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教师要解放孩子的嘴巴,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应当给孩子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让孩子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孩子说。
在回答孩子的“为什么”时,教师要常说一句话:“你真聪明,能想出那么多问题。”让孩子的每一次提问题都获得表扬,得到心灵的满足感。教师千万不可把孩子的种种“幻想”斥为“胡思乱想”或“怪念头”,这些异想天开的念头其实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谁能说几年、几十年后不会变为可能呢?不要将孩子的创新思维扼杀在摇篮里。有时对孩子的提问,教师并不直接告之答案,进一步突出一个疑问或者悬念,之后再反问孩子,给孩子独立思考的余地,激起他更强的好奇心,未尝不是好的教育方法。
在科学探索活动“认识光和影子”中,教师带领幼儿寻找能发光的东西,了解是什么给我们带来了光亮,探索光的传播,理解光和影子的关系,师生一起玩“踩影子”“皮影戏”的游戏。在活动中,教师做小实验让孩子发现问题:太阳光为什么能折射到墙上?镜子为什么能聚光?孩子们一经激发就会很惊奇,叽叽喳喳问个不停。教师应在其中分享幼儿实验的成功与失败,在倾听中了解幼儿实验的所思所想,在鼓励中营造幼儿之间的交流互动,在追问中引发幼儿深入探究的动力,在“意犹未尽”中构想下次实验与探索的计划。
幼儿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自由、创造的天空,这个幼儿天空的创造者就是我们幼儿教师,所以,我们幼儿教师任重而道远。让我们为孩子打造一个坚实的平台、培养出充满时代感和创造力的新一代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