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课堂原生态,寻找语文真味道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aixi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10月26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兴山中学举行的“宜昌市初中语文课内比教学”的观摩活动,参赛的每位老师精心准备,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对文本内容的准确把握,教学形式的灵活多样,可谓是精彩纷呈,为我们奉上了一道语文教学之盛宴!在品尝美味的同时,也带给了我们很多的启迪与思考:渴望原生态,寻求真味道,让课堂充满绿意,因为每一堂语文课都应是师生共享的生命旅程,既是儿童在斑斓想象的闪烁中,表达自我和世界,扩展自我精神边界的旅程,也是教师把语文内在的语言智慧化为儿童生命智慧的旅程。教师是“长大了的孩童”,用自己智慧的童心,以语文的方式,帮助孩童创造人心所需要的温暖、柔软和美好。用快乐的语文让孩子的精神变得纯真而富有活力,用优雅的语文让孩子的灵魂变得纯粹而富有品味,用精美的语文艺术让孩子的生命变得精致而富有魅力。那么,怎样找回语文课的真味道呢?
  一、味道中充满“爱意”,让语文课有温度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过程中进行。”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地调动学 生良好的乐学氛围。要想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我想首先要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存在、自己被重视。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地看待学生,充分地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在教学中常常看到部分尖子生独领风骚,中等学生偶露头角,而差生则是无声无息。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班中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法和练习,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体验;另外要多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使学生们在交流、合作中感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这也就让课堂充满了爱意。课堂上,师生间若充满 “爱意”,氛围就会变得轻松,教师游刃有余地教,学生自由自在地学;有了“爱意”,师生间自然会有彼此的尊重与理解,学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教师也不会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有了“爱意”,教师才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品尝充满爱意的课堂,语文课也便有了温度!
  二、味道中关注 “生成”,让语文课有广度
  教师的智慧,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对生成的把握上。教学内容的处理、导语的设计、板书的艺术、提问的时机等都是教师展示“创意”的对象。教师在课堂上体现不出“创意”,教学就不可能新颖、与众不同,整个课堂就不可能彰显出“教者的个性”,更不可能成为“艺术”。正确的信息反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尺度。为提高反馈的正确程度,使反馈起到正效应作用,教师在处理反馈信息上的导向性十分重要。面对叽叽喳喳、七嘴八舌的语言信息反馈和各种神态的表示,教师应艺术性地有意识地选择某一、两个反馈信息,为解决“症结”开出良方。如教学《社戏》这课,老师让学生考虑:题目为“社戏”,但为何还写到“乐土”中的其它三“乐”——“一是得到优惠;二是可以免念‘秩秩斯干革命幽幽南山’;三是钓虾、放牛”。顿时,教室里热闹非凡。有的学生说:“文章题为‘社戏’,这显然离题了。”有的学生说:“不离题,这正是为下文写社戏作铺垫。”学生意见不一,这时,教师抓住机会启发道:“请同学们想一想,看社戏有很大的乐趣,这三件也是乐事,那这三‘乐’跟‘社戏’有什么关系?”同学们立刻运用记忆中储存的信息,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发展了看法。再如教学《社戏》最后一段,可设计这样的探究题:其实,在船上吃的豆也是生长在田里的普通豆,去看戏,也不尽兴,但“我”却说“直到现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的好戏了”,你是如何理解的?你也有过类似的体验吗?(小组讨论。)在原定教学时间里,教师发现部分学生完成这一学习要求时还存在一定困难,或语句不通顺或语句不简练或意思表述不清,就临时增加说话时间,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并采用小组讨论、交流、学习的形式进行互帮互助。最后再一次交流时,学生能够通顺、准确、简练地回答出来了,便启发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回忆、寻找、交流同课文中的“我”类似的感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品尝这样的“原生态课堂”,语文的味道更浓了!课堂也有了广度!
  三、味道中保持“清淡”,让语文课有深度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必面面俱到,而应给学生的思维留有足够空间,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悟,去以大观小、由小窥大,进而掌握所学的精髓,领略所学的美妙。此外,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将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延伸,为学生进一步探究留下空间。重视学法指导,架构知识学习桥梁,使学生会“动”。 语言学家吕叔湘说得好:“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这些话启迪我们:教学的本质是教学生“会学”,自学能力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必要条件。语文课堂教学过程除了传授知识外,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架好“桥”,备好“船”,提供“钥匙”,解放儿童的大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儿童的嘴巴,使他们能说;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会观察;解放儿童的时空,使他们能到大社会之中去扩大眼界,各学所需、各尽所能。倘若语文教师能真实地转变自己的角色,真切地倾听学生开的声音,想方设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还语文课堂教学以“真实、扎实、朴实”,那么,在语文课上,我们听到的将是琅琅的读书声,看到的将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喜人景象,感受到的将是充满旺盛的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留点空白,保持“清淡”,让学生去品味!这样的语文课,也有了它应有的深度!
  关注课堂原生态,寻找语文真味道,在课堂中聆听孩子们生命拔节的噼噼啪啪声,是我们作为语文人的一件快事!让我们还原自由、灵动,崇尚自然与质朴的课堂,为理想的语文教学踩出一条充满生机的新路!
其他文献
一、刘徽割圆术  刘徽是我国古代数学家,他在数学上的重大贡献是对《九章算术》的详细整理,从此之后,这本书才有了实本。 他在《九章算术》中求圆周率是由圆内接六边形起算,用语言概括就是:“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我们把它称为刘徽割圆术。 他的思想后来得到祖冲之父子的推广,从而使得中国古代数学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把刘徽割圆术用现代数学语言来表达,就是:有一
期刊
语文教学质量、效率普遍偏低,语文课常常让孩子们黯然伤神,是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公认的弊病。写作教学占据着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作文最能体现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自然也就成了解决语文教学问题的“瓶颈”。传统意义上的作文教学,其存在的严重缺陷是:过分强调思想的政治化,情感的单一化,意象的固定化,忽视了学生鲜活的个性需求,束缚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和创造力。为此,提倡学生在作文中进行独立的思考
期刊
中国语文教育自1904年算起,其百年间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小学习作教学作为语文教育的一个小分支,伴随着中国教育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教学。小学习作作为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教育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如何合理开发和利用小学习作教学资源是小学习作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对小学习作教学改革的背景浅析、小学习作教学改革的三个基础、小学习作教学改革的资源开发与利用、小学习作教学改
期刊
生物新课标在理念上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些都是在吸纳了传统课程中的优点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在一定程度上给现有的生物教师提出了挑战。  一、引导  在个人的发展过程中,教师是其引导者而不是搀扶者,学习的主体应是学生自己。因此,,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和探究活动中去。  (一)引导学生自己
期刊
在推进素质教育,呼唤学生全面发展的今天,如何让学生成功应试已不再是评价高效课堂的依据。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何树立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已逐步成为“高效课堂”的评价方向和发展趋势。  话虽如此,可现状仍让人堪忧。  当然,课堂多元目标的实现情况不佳,是由多种原因造成。在此,我们借助高一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现象,分析
期刊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到:化学不仅与公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也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是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了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又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
期刊
“十一五”期间,我校全体教职工群策群力,奋发有为,在全区首取了多项全国级、市级社区教育、成人教育、文明单位创建、学习型社区建设的殊荣。“十二五”怎么办?成人教育将如何办?学校将如何持续发展?新的问题摆在了学校领导班子的面前,通过进一步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上海市终身教育条例、上海市关于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开展了讨论争论,理清了思路,形成了共识:坚持走合作办学之路,汇聚各类优质教育资源
期刊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一切富有成效的教学都离不开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因此,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各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实施的前提。可在学习中,有的学生有明显的畏学、厌学情绪和逃避学习的行为,久而久之,造成学习困难,成为学习困难学生。那么,如何激发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也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呢?  一、热爱学困生,及时发现他们的优点  “爱是教育的基点,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于学困生,我们更
期刊
四川省大邑县是5.12汶川地震的重灾区之一,也是4.20芦山地震的震中芦山县的邻县之一。大邑,地处川西平原,全县建有幼儿园66所,在园幼儿人数约11000人。近年来,面对农村学前教育投入不足、资金缺乏等问题,专家反复呼吁:创设低成本高质量的幼儿园环境,让农村幼儿享受到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发展中国的学前教育,重点、难点在农村。《国务院关
期刊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表现性评价作为对学生评价的一种重要的评价方式,既能够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能够兼顾学生的表现过程。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教育评价体系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