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呢?作者主要从建立课堂氛围、提高教师魅力、巧设台阶降低难度等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 课堂效率 提高方法
经过几轮的高中物理教学,我体会颇多。学生常常抱怨:“物理太难了,物理太枯燥了,物理太抽象了。”老师们也常常感叹:“现在教书越来越不好教了,学生越来越不好管了,厌学的学生越来越多了……”加之新课标的实施,新教材的推广,对物理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对自己和学生的角色变化和迁移都感到很难适应,一堂课下来,要么感觉很累而且教学效果不好,要么感觉教材处理得很浮,没有达到应有的深度。我作为一名一线的物理教师,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总结了一些经验,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在教学中的所思所感谈谈体会。
一、营造民主、对等的课堂氛围,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课堂效果出发,通过精心设计,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中。课堂上我们要注意广泛收集物理学科最新成果,多去寻找一些能够引起大家思考欲望的切入点,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开展教学。在做总结课的时候,老师尤其要注意发散思维的培养,因为目前高考物理非常注重把学过的知识应用起来,所以要注意引导学生把物理知识与日常生产、生活相联系,这样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法、谈话法、调查法、文献法等学习方法,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先进的教学媒体走进了课堂,为我们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供了帮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投影仪、计算机等先进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就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要一视同仁,坚信每位学生都是可以塑造的,每位学生都是可以进步的。不能带着个人感情,戴着有色眼镜对待学生,这对提高后进生的兴趣而言尤其重要。物理课堂上老师要树立民主意识、平等意识、尊重意识。其实师生之间的尊重是双向的,播种尊重才能收获尊重,多一些民主对话,多一些换位思考,对后进生的进步是非常关键的。
二、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业务学习,提高教师自身魅力。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要有一桶水。”教师应把第一堂物理课导演得很精彩,使学生听得或参与得很投入,认为听老师上物理课是一种享受,从而感到高兴和愉快,并认为物理不难学,由此产生一种想要学好物理的信心,这样就初步建立起了学好物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然这是建立在教师对物理教学有浓厚兴趣基础上的,因此教师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不断加强专业学习,随时补充新的教学理念,还要不断地补充和学习其他知识,比如你很精通电脑,而且在上课时能穿插一些课本上没有的东西,再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一些智能电器进行分析。这样一来,学生觉得新鲜,很好奇,对老师很钦佩,就增强了对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运用通俗化的教学艺术,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物理就像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他们会不感觉到物理是抽象的,而是比较容易的。这样学生就主动地愿意去学习物理。当然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前下一番苦功。
三、巧设台阶,降低梯度,突破难点。
泰山虽高,但一般人都可以翻越;悬崖峭壁虽不是很高,但一般人如没有特殊的工具和一定的训练是翻不过去的,也就是说,只有不可逾越的台阶,没有不可翻越的高山,所以搭好台阶,降低梯度,在教学中显得很重要。比如在《电动势》一节课教学中,我就针对电动势这一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设计了多个问题,层层深入,最终得出电动势的定义,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降低梯度关键在于教师应当切实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同化。为此,要求备课时细心捉摸高中教材所研究的问题跟初中教材曾研究的问题在言语、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类比,找出存在的差别和内在的联系,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确定课堂教学中如何启发与指导,使学生顺利地利用新知识同化旧知识。如讲弹力,在初中阶段只提弹簧伸长与外力的关系,也讲了压力的大小,但都没有涉及产生弹力的原因。高中教材讲弹力,不仅要分析产生的原因,而且要讨论弹力的大小及它的方向。这就比初中学习的知识抽象,难度也大。那么如何促使知识的同化呢?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在课堂上再现弹簧伸长与压缩的形式,分析弹力产生的弹力原因和方向,然后演示其他物体产生形变而产生弹力的现象,目的是利用旧知识巩固新知识。最后做微小的形变的试验,最终得出物体之间产生弹力的条件。这样的教学方法及过程跟初中教学衔接起来,又满足了高中教学的要求。再如讲示波管原理,可设计多个问题进行讨论,从而减低难度,促进理解。
四、多做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多观察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及提出问题的能力,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是极其关键的一个环节,做好实验直接关系到一堂课教学的成功。因此学生要真正掌握比较抽象的物理理论,光靠老师口述讲评还不行,这样很抽象,学生想象不到具体的物理情景,理解起来就非常困难。如果我们把理论回归现实,用实验来展示给同学们看,这样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理解起来就很容易了。除此之外,物理教师还应自己动手,制造一些简单的物理教具,特别是学生难以理解或容易产生错误概念的地方,应反复琢磨,想方设法制造简单的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在这方面,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科学家爱因斯坦有一段话:“实验的教学价值时常与仪器的复杂性成反比,对学生而言,那种自己做的,常引起错误的实验仪器,比仔细调整过,因而他易于相信它而不敢弄坏的仪器,学到的更多。”这对物理教师和学生都是很好的启发,慢慢地,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形成了对物理学习的强大动力,想要进一步学好它。让同学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这样比老师纯粹讲解,学生更容易理解。学生自己得出结论,非常深刻且知识不容易遗忘,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这样不但掌握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同学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五、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现代的孩子在家都是在父母手中捧着长大的,老师的一句话、一个表情都有可能伤其自尊,甚至导致学生有不良的心理倾向。在讲台上是老师,课后做学生的朋友,让学生有话对你说,不管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都要认真听学生对你说的每一句话,要知道这就是他对你的信任,他也把你当成了朋友。有了相互的信任之后,学习就不再是负担,而是相互支持,相互帮助。所以一定要使学生信任老师,教师多用鼓励的言语与学生交谈,用适合年龄特点的语言表扬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得当,就会消除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厌学情绪,使学生转变对老师和物理学科的看法,从内心对物理学科产生积极的态度,所以思想教育是物理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对学生学好物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认为,物理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从教学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关键要博采众长,综合运用,合理组织,并在教学全过程中贯彻启发式,让物理教学过程始终处于一定的问题情境之中,使之成为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利于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在把握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做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真正地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 课堂效率 提高方法
经过几轮的高中物理教学,我体会颇多。学生常常抱怨:“物理太难了,物理太枯燥了,物理太抽象了。”老师们也常常感叹:“现在教书越来越不好教了,学生越来越不好管了,厌学的学生越来越多了……”加之新课标的实施,新教材的推广,对物理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对自己和学生的角色变化和迁移都感到很难适应,一堂课下来,要么感觉很累而且教学效果不好,要么感觉教材处理得很浮,没有达到应有的深度。我作为一名一线的物理教师,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总结了一些经验,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在教学中的所思所感谈谈体会。
一、营造民主、对等的课堂氛围,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课堂效果出发,通过精心设计,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中。课堂上我们要注意广泛收集物理学科最新成果,多去寻找一些能够引起大家思考欲望的切入点,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开展教学。在做总结课的时候,老师尤其要注意发散思维的培养,因为目前高考物理非常注重把学过的知识应用起来,所以要注意引导学生把物理知识与日常生产、生活相联系,这样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法、谈话法、调查法、文献法等学习方法,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先进的教学媒体走进了课堂,为我们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供了帮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投影仪、计算机等先进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就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要一视同仁,坚信每位学生都是可以塑造的,每位学生都是可以进步的。不能带着个人感情,戴着有色眼镜对待学生,这对提高后进生的兴趣而言尤其重要。物理课堂上老师要树立民主意识、平等意识、尊重意识。其实师生之间的尊重是双向的,播种尊重才能收获尊重,多一些民主对话,多一些换位思考,对后进生的进步是非常关键的。
二、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业务学习,提高教师自身魅力。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要有一桶水。”教师应把第一堂物理课导演得很精彩,使学生听得或参与得很投入,认为听老师上物理课是一种享受,从而感到高兴和愉快,并认为物理不难学,由此产生一种想要学好物理的信心,这样就初步建立起了学好物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然这是建立在教师对物理教学有浓厚兴趣基础上的,因此教师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不断加强专业学习,随时补充新的教学理念,还要不断地补充和学习其他知识,比如你很精通电脑,而且在上课时能穿插一些课本上没有的东西,再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一些智能电器进行分析。这样一来,学生觉得新鲜,很好奇,对老师很钦佩,就增强了对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运用通俗化的教学艺术,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物理就像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他们会不感觉到物理是抽象的,而是比较容易的。这样学生就主动地愿意去学习物理。当然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前下一番苦功。
三、巧设台阶,降低梯度,突破难点。
泰山虽高,但一般人都可以翻越;悬崖峭壁虽不是很高,但一般人如没有特殊的工具和一定的训练是翻不过去的,也就是说,只有不可逾越的台阶,没有不可翻越的高山,所以搭好台阶,降低梯度,在教学中显得很重要。比如在《电动势》一节课教学中,我就针对电动势这一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设计了多个问题,层层深入,最终得出电动势的定义,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降低梯度关键在于教师应当切实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同化。为此,要求备课时细心捉摸高中教材所研究的问题跟初中教材曾研究的问题在言语、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类比,找出存在的差别和内在的联系,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确定课堂教学中如何启发与指导,使学生顺利地利用新知识同化旧知识。如讲弹力,在初中阶段只提弹簧伸长与外力的关系,也讲了压力的大小,但都没有涉及产生弹力的原因。高中教材讲弹力,不仅要分析产生的原因,而且要讨论弹力的大小及它的方向。这就比初中学习的知识抽象,难度也大。那么如何促使知识的同化呢?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在课堂上再现弹簧伸长与压缩的形式,分析弹力产生的弹力原因和方向,然后演示其他物体产生形变而产生弹力的现象,目的是利用旧知识巩固新知识。最后做微小的形变的试验,最终得出物体之间产生弹力的条件。这样的教学方法及过程跟初中教学衔接起来,又满足了高中教学的要求。再如讲示波管原理,可设计多个问题进行讨论,从而减低难度,促进理解。
四、多做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多观察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及提出问题的能力,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是极其关键的一个环节,做好实验直接关系到一堂课教学的成功。因此学生要真正掌握比较抽象的物理理论,光靠老师口述讲评还不行,这样很抽象,学生想象不到具体的物理情景,理解起来就非常困难。如果我们把理论回归现实,用实验来展示给同学们看,这样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理解起来就很容易了。除此之外,物理教师还应自己动手,制造一些简单的物理教具,特别是学生难以理解或容易产生错误概念的地方,应反复琢磨,想方设法制造简单的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在这方面,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科学家爱因斯坦有一段话:“实验的教学价值时常与仪器的复杂性成反比,对学生而言,那种自己做的,常引起错误的实验仪器,比仔细调整过,因而他易于相信它而不敢弄坏的仪器,学到的更多。”这对物理教师和学生都是很好的启发,慢慢地,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形成了对物理学习的强大动力,想要进一步学好它。让同学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这样比老师纯粹讲解,学生更容易理解。学生自己得出结论,非常深刻且知识不容易遗忘,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这样不但掌握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同学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五、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现代的孩子在家都是在父母手中捧着长大的,老师的一句话、一个表情都有可能伤其自尊,甚至导致学生有不良的心理倾向。在讲台上是老师,课后做学生的朋友,让学生有话对你说,不管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都要认真听学生对你说的每一句话,要知道这就是他对你的信任,他也把你当成了朋友。有了相互的信任之后,学习就不再是负担,而是相互支持,相互帮助。所以一定要使学生信任老师,教师多用鼓励的言语与学生交谈,用适合年龄特点的语言表扬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得当,就会消除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厌学情绪,使学生转变对老师和物理学科的看法,从内心对物理学科产生积极的态度,所以思想教育是物理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对学生学好物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认为,物理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从教学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关键要博采众长,综合运用,合理组织,并在教学全过程中贯彻启发式,让物理教学过程始终处于一定的问题情境之中,使之成为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利于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在把握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做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真正地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