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里俱澄澈

来源 :出版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YA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套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汪曾祺集》装帧那么美,印制那么精良,文章那么润泽,太讓人心仪了。
  这部书的编订者李建新先生想必是在书的内容上做了很大的工作。现在的出版物编校,被画了非常仔细的准绳,但是汪曾祺先生在炼字上下了很大功夫,而汉字之美,更不是能被框进一个框里的。所以,能维持现在已经出现在文中的状态,已经是非常艰难的,因为书中的文字,味正而足。
  汪曾祺先生说自己的文字是“焦墨”“枯墨”乃至“淡墨”,不是如字画那样多姿多彩的。但这一等焦墨枯墨淡墨,却是多么难得,以至于他的故去,被时人惜为“一个时代的逝去”。
  润泽,幽静,平静托出来的文字,字字句句,都能打动人。他写出来的文句,平常,毫不奇崛,但是,就是越嚼越有味,越看越喜欢,没有另一个人能写出这样的句子了。先生生在江南,他的文字就如那里的一泓泓水,自在从容,曲线玲珑。
  他悼念恩师沈从文先生,说:“沈先生面色如生,很安详地躺着。我走近他身边,看着他,久久不能离开。这样一个人,就这样地去了。我看他一眼,又看一眼,我哭了。”第一次,是在《民国的腔调》里看到了这句,读后,久久不能忘。深情如许,都被摁在一口深井中,不轻易流露分毫,所以,实在摁不下的时候,冒出文字中的那一点点悲切和深痛,才格外令人心折。
  汪先生说:“我是个写小说的人,对于人,我只能想了解、欣赏,并对他进行描绘,我不想对任何人作出论断。像我的一位老师一样,对于这个世界,我所倾心的是现象。我不善于作抽象的思维。我对人,更多地注意的是他的审美意义。”
  汪先生写吃食、绘地貌、述风俗,都不徐不疾,得心应手,所以,他的人物往往在篇尾出现,他的人物与他的地域、氛围融为一体,这些人物的行至,如氛围中的一截声响一样,没有什么特殊。
  《大淖记事》中最惊心动魄的段落,也是平平道来。
  他的文字,就似一潭不响的深井,声色不动,明暗全收。
  而他的心那么温柔。《鸡毛》中偷了文嫂鸡,鸡贼到一块布片都不留的金昌焕,也只几笔勾勒出这样一个让常人无法理解的怪种,毫无褒贬,只最后叹一句:“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所以,他的感动和认同也是清浅而欢快的,比如对十一子,比如对王淡人。
  在他笔下,物带来的喜悦,几乎可以冲淡事的悲伤。比如他改造的《聊斋志异》系列及《瑞云》《黄英》《蝈蝈》《石清虚》等。其中的《蝈蝈》来自人选过中学语文课本的一篇《促织》,因为作为一个当代小说家的心中愿景,他修改了《促织》的“大团圆”结尾,让化身蝈蝈的儿子黑子在霜降节气死去。因为这样一来,情节才不至于断气,而悲剧才能够力量集中。他的改造文,读来也是别致的。语淡且平常,然而恰切。他选择的故事,都那样平常古旧,但是平平道来,却都是民国气,现代感十足。更难得的,是竟然不会令当下的阅读者有一点点隔膜感。想来,无论是想读故事的,想抚慰心灵的,都能从这样的文章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快速发展,数字出版产品逐步由同质化向着差异化发展。出版社对于数字出版产品的布局也越来越细化,无论是研发环节还是运维环节,出版社的参与度越来越高。  热词:数字出版 产品研发 产品运维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的数字出版产品研发完全采用自主研发,实践证明:自主研发的成本并不比外包研发高。在笔者看来,数字出版产品研发本就不应该有所谓的外包开发,因为没有出版经验渗透其中的技术开发是毁灭
期刊
工匠精神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工匠之神,即精神品质方面,充分理解工匠精神的理念精髓,抱持工匠精神的本质,建立起诚信待人、敬岗爱业、专注做事、追求卓越、精益求精之心;工匠之术,即技能方面,指精通自己的职业,掌握科学精湛的技能与方法,不断提高做事能力,将工匠精神落到实处。  工匠之神、工匠之术,二者辩证统一,缺一不可。工匠精神,首重在神,术是担当;没有“神”,练不成“术”;没有“术”,支撑不了“神”。作
期刊
自从简体字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之后,人们对繁体字的字形、字义及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越来越陌生,也使得不少青年编辑在古汉语相关编辑过程中,在编辑和运用繁体字时发生较大的偏差。随着大陆与台港澳地区交流的日益广泛,而且在古籍文献的出版工作都会接触大量的繁体字,如何把握同一简体字对应的不同繁体字的正确使用显得格外重要。  热词:万历 明朝 年号 简体字 繁体字  自1956年文字改革以后,基础文化推广取得了较快
期刊
书稿中偶有谬误可能避免不了,但谬误连连就极不正常了,如不能及时进行处理就会误人子弟的。就其能存留下来而言,作者认为既有作者方面的,更有编校者的原因,如何面对它们就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一部书稿中的此种情况谈了作者的感受。  热词:书稿 编校 谬误  书稿中存有的谬误有些能够让人理解,比如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可有些就让人匪夷所思,比如常识性的东西本不该错,可不但错的不贴边儿,写的还煞有介事。一
期刊
梅兰芳是中国现当代最重要的表演艺术家,同时他又有诸多著述存世,有关他的研究,却与他的艺术成就和地位极不相称,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至今尚未有人把他留下的著述完整系统地编印出版。  学术研究呼唤一部全新的《梅兰芳全集》  对梅兰芳个人文献进行大规模的搜集、整理与出版,集中在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950年代末到1960年代初,第二个时期是世纪之交的2000年。  在第一个时期,梅兰芳及其秘书许
期刊
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出版产业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数字时代背景下的一系列发展问题是出版社亟待解决的重要命题,作为教育出版社,大象出版社更加关注在互联网背景下的数字教育与传统出版的融合发展。  数字教育市场发展迅猛,产业运营问题突出  与传统教育机构的教育方式相比,数字教育具有效率高、便捷(打破了时空限制,可碎片化学习)、教学资源丰富等特点。基于上述特点,再加上“互联网+”的推波助澜,各
期刊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申请书》是体现项目学术价值、出版价值、作者团队学术水平、申报机构执行能力、项目实施方案可行性等核心内容的重要依据,更是衡量经费预算合理性的核心材料。本文作者结合多年组织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申报的经验,探讨了筹划和编写高质量申报材料的相关细节和策略,对顺利通过评审并获得理想资助费用非常重要。  热词:出版基金项目 申请 筹划 编写策略  按照《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管理办法》和《国家出版
期刊
随着数字出版技术、通讯和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出版的介质更加多样,由于新媒体获取知识和信息更加方便快捷,越来越多的读者选择了新兴媒体阅读,专业出版单位纷纷试水新媒体,加快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但是新媒体门槛低,无需书号限制等因素,资源量庞大的非出版单位凭借专业领域的竞争优势加入了专业出版的行列,专业出版单位的传统出版与新兴媒体融合过程中面临外部互联网企业及专业领域内企业的激烈竞争,传统专业出
期刊
本文通过对“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陕北匠艺丹青纪胜》的编辑策划出版过程的回顾,阐释了此书的出版对于揭示陕北匠艺丹青的核心价值,以及保护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我国东汉时代的辞赋家王延寿曾经写过一篇有名的《鲁灵光殿赋》,生动地描绘了灵光殿当时的建筑及其内部壁画的真实面貌。其中说道:“图画天地,品类群生。杂物奇怪,山海神灵。写载其状,托之丹青。千变万化,事各缪形。随色象类,曲得
期刊
年轻时在大学念中文系的时候,我只喜欢文学不喜欢语言学,总觉得语言学枯燥、刻板,特别是文字、音韵、训诂那一类的学问,艰涩深奥,更是不敢问津。但随着年岁增长,我越来越认识到语言文字学的重要。中国文化之所以绵延四五千年,汉字居功至伟。汉字对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伦理观念、审美习性等,都有着难以估量的作用。我们今天读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唱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看着“好事好事!此等事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