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介绍了食品工厂设计精品课程建设中对课程学习考核方法进行的改革研究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平时小作业有利于及时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化难为易,分解掌握课程学习的难重点,最后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关键词]特点和要求 化难为易 三图一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4-00102-03
一、新世纪食品工厂设计课程学习考核改革的背景和意义
食品工厂设计是高等学校食品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主干课,在培养本专业面向新世纪复合型人才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具有实用性强、综合性强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因此要求学员在充分认识其重要性的前提下,高度重视、自觉学习,广泛收集资料并积极模拟练习。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该课程教学内容相对较少,教学时间较长,课程学习的考核几乎都采取闭卷考试形式,由于它既要求学员记背一些枯燥的条文,而又难以对更有实际意义的绘图能力进行考评,因此早就有人产生过改革想法。进入新世纪之后,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手工制图进一步转向电脑制图(CAD),再加上HACCP等质量新标准及环保工程等内容的增加,使得本课程学习内容越来越多,学习要求越来越高;而信息爆炸使大学生除本课程外的其他必修、选修课程内容增加,毕业论文课题的增多又使毕业生的可选内容增加;再加上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向普及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大学生就业由包分配转变为双向选择,出现了就业率降低或就业质量不高的现象,导致不少学生忙于考研和找工作。当与教学时间发生冲突时,对教学效果影响更大。这些变化使食品工厂设计的课程教学特别是考核办法改革越来越迫切。
近十几年来,随着时代的变化,我校将理论课时由上世纪的40学时减少到2003年的32学时,后来认识到新世纪工程师教育其实践性教学环节还应加强之后,则进一步将理论教学时间减少为2009年的26学时和2010年的24学时,而相应增加了1周的课程设计教学时间。在这种背景下,为探索工程类专业课程考核的适用模式,本课程自2010年以来进行了课程考核的改革研究,其中课程设计作为一个大作业涵盖在考核改革之中。
二、食品工厂设计课程教学考核改革情况及分析
(一)改革目的
通过改革,探索食品工厂设计课程形成性考核和期终考试的目标、形式、题型、题量以及难易程度等;进一步强化教学过程的落实,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把握课程的内容,引导学生实现各个学习环节,达到学习目标。
(二)2011年实施情况
1. 2011年方案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考核总成绩的30%,即安排3次小作业,每次按总成绩的10%计算。期终大作业(三图一书:即自选题目,绘制工艺流程图、车间设备平面布置图、总厂平面布置图三张图纸,编写一份设计说明书)成绩占总成绩的70%。两项分数合计为理论课程最终成绩。而3次小作业又作为大作业的基础,有机地将课程设计的难度分散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2. 2011年实施情况
表1 2011年3次小作业完成情况一览表
■
3. 2011年实施情况分析
(1)第一次形成性考核
考核内容:设计任务书。
考核形式:每个学生自己选定1个题目,并编写设计任务书(按教材第6页要求进行)。
考核时期:讲完第一章后发布,发布后1周内在课堂上即时完成。
完成情况:题目容易,大部分学员完成作业情况优秀,符合标准要求。
存在问题:
① 小部分学员拟定的题目没有具体规模;
②部分学员设计任务书内容不完整,甚至有个别学员将设计任务书理解成学习任务书,说明根本没听课。
(2)第二次形成性考核
考核内容:工艺流程设计及工艺流程图的绘制。
考核形式:以第一次编写的设计任务书内容为基础进行(参考教材第46-47页间附图及其他资料进行,每人手绘或CAD制图)。
考核时期:讲完工艺流程设计后发布,发布后1周内完成。
完成情况:大部分学员完成情况优良,符合要求。
存在问题:
①部分学员思想重视不够,抄袭现象严重,被要求重做;
②个别学员所绘图纸不规范,有随手画的;有缺标题栏的;还有缺箭头或标注的。
(3)第三次形成性考核
考核内容:绘制车间设备平面布置图。
考核形式:以第一、二次编写的设计任务书及工艺流程内容为基础,参考教材第3章及其他资料进行。
考核时期:第3章理论课讲完之后1周内完成。
完成情况:半数以上学员完成情况较好,不少学员态度很认真,完成作业优秀,但也有近一半学员完成情况不够好。
(4)课程设计作业
表2 2011年课程设计完成情况一览表
■
鉴于许多学员准备考研和忙于找工作,54人要54个完全不重复题或差异性大的题比较困难,大作业允许1-2人一组,但强调不同组间不允许出现互抄重复现象,因有前3次小作业为基础,图纸问题少了,但经济效益分析方面出现的问题又多起来,因此有必要增加1次平时小作业。
(5)小结
三次小作业都进行过批改讲评,有的退回重做,没退回重做的,也已指出其问题,提醒他们在课程设计大作业中注意改正。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重视不够:由于2010年发现制图是学生大作业的一个难点,故本次将其定为小作业提前让学生消化,但同样因为思想上不重视,有不少学员因制图课学得不好和投入时间较少而没能按时交作业,还有学员所绘图纸错误多;2)交来的作业有抄袭现象,均被退回重组。因此,决定从下一届起:一是要让学生更加重视工厂设计这门课;二是应将课程前移,避免考研和找工作的负面影响;三是加强学生手绘或机绘图纸的能力培养;四是课程设计前增加1次小作业。 (三)2012年实施情况
1. 2012年方案
具体方案是:将本课程的排课时间由大四第一学期提前到大三第二学期,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考核总成绩的40%,即安排4次小作业,每次按10%计算。期终大作业成绩占总成绩的60%。两项分数合计为理论课程最终成绩。同时向学生推荐CCAD绘图软件,其易装易学易用的特点有助于学生绘图能力的培养。
2. 2012年实施情况
表3 2012年4次小作业完成情况一览表
■
3. 2012年实施情况分析
(1)第一次形成性考核
考核内容:工艺流程设计及工艺流程图的绘制。
考核形式:参考教材第46-47页间附图进行,CAD制图。
考核时期:讲完工艺流程设计后发布,发布后1周内完成。
完成情况:大部分学员完成情况优良,符合要求。
存在问题:仍有部分学员因思想重视不够,所绘图纸不规范,有缺标题栏的,还有缺箭头或标注的。
(2)第二次形成性考核
考核内容:绘制设备车间平面布置图。
考核形式:以工艺流程内容为基础,参考教材第3章内容进行。
考核时期:第3章理论课讲完之后1周内完成。
完成情况:该图需按比例绘制,要求精准,难度比工艺流程图要求高,虽然多数学员完成情况优良,但仍有25%的学员完成情况不够好。
(3)第三次形成性考核
考核内容:绘制总厂平面布置图
考核形式:参考教材第2章内容进行。
考核时期:第2章理论课(实际调到第8章之后)讲完之后1周内完成。
完成情况:多数学员完成情况优良,但也有少数学员完成情况不够好。
(4)第四次形成性考核
考核内容:投资概算及经济效益分析
考核形式:在工艺流程设计、物料衡算、设备选型、人力配置、辅助设施设计、公用系统设计、安全食品与质量管理、环保设计等的基础上进行建厂总投资计算及经济效益分析。
考核时期:第9、10章理论课讲完之后1周内完成。
完成情况:绝大部分学员完成情况优良,但仍有10%的学员完成情况不够好。
(5)课程设计作业
表4 2012年课程设计完成情况一览表
■
由于2012级学员的课程在时间上避开了考研和找工作的忙碌期,以及有前4次小作业为基础,虽每人各选1题独立完成并强调不允许出现抄袭重复现象,其课程设计作业完成情况仍然比上一届学员普遍要好。
(6)小结
四次小作业和课程设计都进行了批改讲评,总体来说完成情况不错,学员们也觉得收益很大,达到了改革的预期效果,存在的问题是:普遍反应教材普适性不够,参考资料比较零散难找。
三、总结和展望
(一)总结
通过课程考核改革的试验探索,我们发现现在的理论课+课程设计的课改模式比以前的单一理论课(开、闭卷考试)模式更受学员欢迎,教学效果也更好。特别是平时上理论课时配套的小作业对课程设计的影响比较大,一是适当地分散了课程设计作业周的压力,二是能及时发现问题,通过对小作业的批改讲评能让学生掌握设计绘图等重难点。如2010年发现制图是学员的弱项,故2011-2012年的小作业安排了2-3次制图作业,结果课程设计中制图出现的问题大大减少。2011年发现经济效益分析学生掌握不好,2012年增加了一次小作业,结果在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中问题大大减少,这是课程考核改革的最主要成绩。
(二)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1.由于只有1周时间进行课程设计,因此,不少学生反映时间有些紧,尤其是考研的学生压力明显,因此应将本课程适当前移,避开考研复习及找工作忙碌期,也可以考虑增加0.5-1周课程设计时间。
2.食品工业范围很广,食品工厂类型其实差异很大,复杂的如大米加工厂、小麦制粉厂,其工艺流程复杂,设备繁多,生产车间多达6-7层;简单的如面包、饼干厂,几台设备、一条生产线,一层楼即可布置下来。参考资料除谷鸣、程凌敏等编的少数几种书外,现有教材和参考书基本上没有明显的偏向和特点,因此学员在作业时普遍反应教材、参考资料零散,适用性不够。期盼业内有更多偏向性教材或参考书出现。
[ 参 考 文 献 ]
[1] 黄亮,钟海雁,任国谱.《食品工厂设计》课程体系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信息,2009,(28):24-26.
[2] 王丽华.中国食品安全的道德审视[J].大学教育,2012,(10):90-91.
[3] 张海红,刘贵珊.食品工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大学教育,2012,(5):82-83.
[4] 何东平.食品工厂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5] 张国农.食品工厂设计与环境保护[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6] 谷鸣.乳品工程师实用技术手册[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7] 程凌敏.面糖食品厂工艺设计[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8.
[8] 许占林.中国食品与包装工程装备手册[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9] 曾庆孝.GMP与现代食品工厂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2006.
[责任编辑:左 芸]
[关键词]特点和要求 化难为易 三图一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4-00102-03
一、新世纪食品工厂设计课程学习考核改革的背景和意义
食品工厂设计是高等学校食品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主干课,在培养本专业面向新世纪复合型人才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具有实用性强、综合性强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因此要求学员在充分认识其重要性的前提下,高度重视、自觉学习,广泛收集资料并积极模拟练习。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该课程教学内容相对较少,教学时间较长,课程学习的考核几乎都采取闭卷考试形式,由于它既要求学员记背一些枯燥的条文,而又难以对更有实际意义的绘图能力进行考评,因此早就有人产生过改革想法。进入新世纪之后,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手工制图进一步转向电脑制图(CAD),再加上HACCP等质量新标准及环保工程等内容的增加,使得本课程学习内容越来越多,学习要求越来越高;而信息爆炸使大学生除本课程外的其他必修、选修课程内容增加,毕业论文课题的增多又使毕业生的可选内容增加;再加上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向普及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大学生就业由包分配转变为双向选择,出现了就业率降低或就业质量不高的现象,导致不少学生忙于考研和找工作。当与教学时间发生冲突时,对教学效果影响更大。这些变化使食品工厂设计的课程教学特别是考核办法改革越来越迫切。
近十几年来,随着时代的变化,我校将理论课时由上世纪的40学时减少到2003年的32学时,后来认识到新世纪工程师教育其实践性教学环节还应加强之后,则进一步将理论教学时间减少为2009年的26学时和2010年的24学时,而相应增加了1周的课程设计教学时间。在这种背景下,为探索工程类专业课程考核的适用模式,本课程自2010年以来进行了课程考核的改革研究,其中课程设计作为一个大作业涵盖在考核改革之中。
二、食品工厂设计课程教学考核改革情况及分析
(一)改革目的
通过改革,探索食品工厂设计课程形成性考核和期终考试的目标、形式、题型、题量以及难易程度等;进一步强化教学过程的落实,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把握课程的内容,引导学生实现各个学习环节,达到学习目标。
(二)2011年实施情况
1. 2011年方案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考核总成绩的30%,即安排3次小作业,每次按总成绩的10%计算。期终大作业(三图一书:即自选题目,绘制工艺流程图、车间设备平面布置图、总厂平面布置图三张图纸,编写一份设计说明书)成绩占总成绩的70%。两项分数合计为理论课程最终成绩。而3次小作业又作为大作业的基础,有机地将课程设计的难度分散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2. 2011年实施情况
表1 2011年3次小作业完成情况一览表
■
3. 2011年实施情况分析
(1)第一次形成性考核
考核内容:设计任务书。
考核形式:每个学生自己选定1个题目,并编写设计任务书(按教材第6页要求进行)。
考核时期:讲完第一章后发布,发布后1周内在课堂上即时完成。
完成情况:题目容易,大部分学员完成作业情况优秀,符合标准要求。
存在问题:
① 小部分学员拟定的题目没有具体规模;
②部分学员设计任务书内容不完整,甚至有个别学员将设计任务书理解成学习任务书,说明根本没听课。
(2)第二次形成性考核
考核内容:工艺流程设计及工艺流程图的绘制。
考核形式:以第一次编写的设计任务书内容为基础进行(参考教材第46-47页间附图及其他资料进行,每人手绘或CAD制图)。
考核时期:讲完工艺流程设计后发布,发布后1周内完成。
完成情况:大部分学员完成情况优良,符合要求。
存在问题:
①部分学员思想重视不够,抄袭现象严重,被要求重做;
②个别学员所绘图纸不规范,有随手画的;有缺标题栏的;还有缺箭头或标注的。
(3)第三次形成性考核
考核内容:绘制车间设备平面布置图。
考核形式:以第一、二次编写的设计任务书及工艺流程内容为基础,参考教材第3章及其他资料进行。
考核时期:第3章理论课讲完之后1周内完成。
完成情况:半数以上学员完成情况较好,不少学员态度很认真,完成作业优秀,但也有近一半学员完成情况不够好。
(4)课程设计作业
表2 2011年课程设计完成情况一览表
■
鉴于许多学员准备考研和忙于找工作,54人要54个完全不重复题或差异性大的题比较困难,大作业允许1-2人一组,但强调不同组间不允许出现互抄重复现象,因有前3次小作业为基础,图纸问题少了,但经济效益分析方面出现的问题又多起来,因此有必要增加1次平时小作业。
(5)小结
三次小作业都进行过批改讲评,有的退回重做,没退回重做的,也已指出其问题,提醒他们在课程设计大作业中注意改正。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重视不够:由于2010年发现制图是学生大作业的一个难点,故本次将其定为小作业提前让学生消化,但同样因为思想上不重视,有不少学员因制图课学得不好和投入时间较少而没能按时交作业,还有学员所绘图纸错误多;2)交来的作业有抄袭现象,均被退回重组。因此,决定从下一届起:一是要让学生更加重视工厂设计这门课;二是应将课程前移,避免考研和找工作的负面影响;三是加强学生手绘或机绘图纸的能力培养;四是课程设计前增加1次小作业。 (三)2012年实施情况
1. 2012年方案
具体方案是:将本课程的排课时间由大四第一学期提前到大三第二学期,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考核总成绩的40%,即安排4次小作业,每次按10%计算。期终大作业成绩占总成绩的60%。两项分数合计为理论课程最终成绩。同时向学生推荐CCAD绘图软件,其易装易学易用的特点有助于学生绘图能力的培养。
2. 2012年实施情况
表3 2012年4次小作业完成情况一览表
■
3. 2012年实施情况分析
(1)第一次形成性考核
考核内容:工艺流程设计及工艺流程图的绘制。
考核形式:参考教材第46-47页间附图进行,CAD制图。
考核时期:讲完工艺流程设计后发布,发布后1周内完成。
完成情况:大部分学员完成情况优良,符合要求。
存在问题:仍有部分学员因思想重视不够,所绘图纸不规范,有缺标题栏的,还有缺箭头或标注的。
(2)第二次形成性考核
考核内容:绘制设备车间平面布置图。
考核形式:以工艺流程内容为基础,参考教材第3章内容进行。
考核时期:第3章理论课讲完之后1周内完成。
完成情况:该图需按比例绘制,要求精准,难度比工艺流程图要求高,虽然多数学员完成情况优良,但仍有25%的学员完成情况不够好。
(3)第三次形成性考核
考核内容:绘制总厂平面布置图
考核形式:参考教材第2章内容进行。
考核时期:第2章理论课(实际调到第8章之后)讲完之后1周内完成。
完成情况:多数学员完成情况优良,但也有少数学员完成情况不够好。
(4)第四次形成性考核
考核内容:投资概算及经济效益分析
考核形式:在工艺流程设计、物料衡算、设备选型、人力配置、辅助设施设计、公用系统设计、安全食品与质量管理、环保设计等的基础上进行建厂总投资计算及经济效益分析。
考核时期:第9、10章理论课讲完之后1周内完成。
完成情况:绝大部分学员完成情况优良,但仍有10%的学员完成情况不够好。
(5)课程设计作业
表4 2012年课程设计完成情况一览表
■
由于2012级学员的课程在时间上避开了考研和找工作的忙碌期,以及有前4次小作业为基础,虽每人各选1题独立完成并强调不允许出现抄袭重复现象,其课程设计作业完成情况仍然比上一届学员普遍要好。
(6)小结
四次小作业和课程设计都进行了批改讲评,总体来说完成情况不错,学员们也觉得收益很大,达到了改革的预期效果,存在的问题是:普遍反应教材普适性不够,参考资料比较零散难找。
三、总结和展望
(一)总结
通过课程考核改革的试验探索,我们发现现在的理论课+课程设计的课改模式比以前的单一理论课(开、闭卷考试)模式更受学员欢迎,教学效果也更好。特别是平时上理论课时配套的小作业对课程设计的影响比较大,一是适当地分散了课程设计作业周的压力,二是能及时发现问题,通过对小作业的批改讲评能让学生掌握设计绘图等重难点。如2010年发现制图是学员的弱项,故2011-2012年的小作业安排了2-3次制图作业,结果课程设计中制图出现的问题大大减少。2011年发现经济效益分析学生掌握不好,2012年增加了一次小作业,结果在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中问题大大减少,这是课程考核改革的最主要成绩。
(二)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1.由于只有1周时间进行课程设计,因此,不少学生反映时间有些紧,尤其是考研的学生压力明显,因此应将本课程适当前移,避开考研复习及找工作忙碌期,也可以考虑增加0.5-1周课程设计时间。
2.食品工业范围很广,食品工厂类型其实差异很大,复杂的如大米加工厂、小麦制粉厂,其工艺流程复杂,设备繁多,生产车间多达6-7层;简单的如面包、饼干厂,几台设备、一条生产线,一层楼即可布置下来。参考资料除谷鸣、程凌敏等编的少数几种书外,现有教材和参考书基本上没有明显的偏向和特点,因此学员在作业时普遍反应教材、参考资料零散,适用性不够。期盼业内有更多偏向性教材或参考书出现。
[ 参 考 文 献 ]
[1] 黄亮,钟海雁,任国谱.《食品工厂设计》课程体系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信息,2009,(28):24-26.
[2] 王丽华.中国食品安全的道德审视[J].大学教育,2012,(10):90-91.
[3] 张海红,刘贵珊.食品工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大学教育,2012,(5):82-83.
[4] 何东平.食品工厂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5] 张国农.食品工厂设计与环境保护[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6] 谷鸣.乳品工程师实用技术手册[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7] 程凌敏.面糖食品厂工艺设计[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8.
[8] 许占林.中国食品与包装工程装备手册[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9] 曾庆孝.GMP与现代食品工厂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2006.
[责任编辑:左 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