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探究民族地区高血压临床治疗中现存问题及应采取的科学改进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实施科学临床治疗的高血压病患55例,将其作为研究组。与此同时,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未实施科学治疗的高血压病患55例作为常规组。对比观察两组病患的疾病防治问题的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病患的防治问题发生率要明显比常规组病患低,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高血压临床治疗中,科学的临床治疗措施可获取较好效果,改善疾病防治效果,保障病患生命安全。
【关键词】 高血压 防治 问题 对策
高血压疾病在我国临床上较为常见,民族地区尤甚。虽然现今临床医学对于高血压疾病的诊治及并发症预防工作已得到极大发展,但是依旧受到限制。为了探究高血压疾病防治中现存问题及应采取的科学改进措施,文章选取了我院2013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病患110例,对其展开观察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所选取对象为110例高血压病患,均为我院2013年2月~2015年3月收治。选取其中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55例病患为常规组,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55例病患为研究组。在55例常规组病患中,男29例,女26例,年龄范围为42~75岁,平均56.2±3.5岁。在55例研究组病患中,男32例,女23例,年龄范围为43~76岁,平均56.5±3.7岁。两组病患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和病情危急程度等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组治疗方式
对常规组病患实施单一口服药物治疗,主要目的为:选用适当药物控制患者血压值。
1.2.2 研究组防治方式
对研究组病患实施科学防治措施,主要包括:改进环境、加强健康宣教、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采用药物及非药物疗法;合理用药。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病患的防治问题发生率及防治满意度进行对比观察,分析研究其防治效果。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病患的防治问题发生率及防治满意度对比如表1所示。
通过对表格的对比分析后发现,研究组病患的高血压防治问题发生率5.45%要低于常规组的23.64%,而其护理满意度96.36%则要高于常规组的85.45%,且两组病患存在着差异极为明显化,P<0.05。
3 讨论
3.1 高血压防治存在问题
3.1.1 不良症状控制不佳
在高血压疾病防治中,对于其不良症状控制不佳现已成为影响疗效的关键所在[1]。在高血压前期治疗中,血压升高会导致病患出现眩晕、头痛等临床症状,进而使得病患血压波动,导致恶性循环状况出现。在当前疾病防治中,大部分的医护人员对于高血压的不良症状未实施有效防治,对于其失眠、精神紧张、不安等情绪也未进行合理调节,从而使得整个疾病防治效果不佳,一些合并失眠病患易出现血压波动表现。
3.1.2 并发症
一般状况之下,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出现,如脑血管意外、心绞痛、动脉硬化等。在民族地区(高原地区)并发脑血管意外的并发症的机率更高,这些并发症的出现会对病患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进而导致其出现死亡、残疾等严重后果。
在并发症出现之后,病患的日常生活会受到较为不利的影响,心情烦躁,血压升高。若在此阶段中还合并存在其余并发症,那么就需在治疗高血压基础上治疗并发症,进而加大用药量。在此种状况下,病患用药配合度较低、治疗费用高,因病致残、因病至贫的情况严重。
3.1.3 病患不配合治疗
病患在高血压治疗中需持续服用降压药物。而有些病患无法长期遵照医嘱用药,因高血压早期无明显症状、导致病患无视血压升高表现,仅仅凭借喜好服用药物或是是否用药。这些不配合用药状况的出现极易导致病患病情加重。部分病患未对日常饮食及生活习惯予以科学控制,经常高强度工作或是在饮食中摄入过多食盐、脂肪、糖分,进而使得病情加重[2]。
3.2 高血压防治对策
3.2.1 积极采用药物及非药物疗法
在对高血压病患实施治疗时发现,对其应用药物及非药物疗法的治疗效果极为显著。在疾病的防治中,医护人员应重视病患环境、饮食及患者心理、社会等因素对患者的影响,用药上尽量选用适合患者个体的药物、不能一概等同、充分体现个体差异、尽量减小降压药物副作用,改善临床症状。药物疗法的主要作用在于:稳定血压;减少并发症,而非治愈,而非药物疗法是开展综合防治的基础前提所在、是使患者接受长期用药的前提、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医护人员在疾病防治工作中对病患采取有效宣传、教育及合理的治疗,是治疗成功先决条件。非药物疗法主要包括:饮食疗法、心理调节、生活护理等,可从本质上入手提升疾病防治成功率[3],建立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
3.2.2 合理用药
为了避免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及发展,需加强对病患的合理用药。重视个体差异,对该患者有特效、不一定对其他病患也有效,应针对不同个体选用不同药物,遵循有效、经济、避免副作用等原则,合理选用降压药物。
3.2.3 加强对高血压疾病知识的宣教
加强对病患高血压疾病知识宣教的目的在于增强病患对于疾病的科学认识,提升其治疗依从性,积极配合治疗。临床医护人员需做到积极开展疾病知识健康宣教活动,向其介绍说明疾病防治知识,指导其积极养成优良生活及饮食习惯,依照高血压病患食物摄入标准科学进食,在日常运动中需确保其适量、适度,避免肥胖。另外,还需加强对病患血压的控制监测,实时掌控病患身体状况,对其实施针个体化健康教育及治疗。
参考文献
[1]黄力,盛雪,李琳.高血压临床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北京中医药,2011,30(06):436-441.
[2]李建艇.社区防治高血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5,35(02):176-177.
[3]艾则孜·艾比.关于高血压的治疗临床分析[J].生物技术世界,2015,5(10):91.
【关键词】 高血压 防治 问题 对策
高血压疾病在我国临床上较为常见,民族地区尤甚。虽然现今临床医学对于高血压疾病的诊治及并发症预防工作已得到极大发展,但是依旧受到限制。为了探究高血压疾病防治中现存问题及应采取的科学改进措施,文章选取了我院2013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病患110例,对其展开观察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所选取对象为110例高血压病患,均为我院2013年2月~2015年3月收治。选取其中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55例病患为常规组,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55例病患为研究组。在55例常规组病患中,男29例,女26例,年龄范围为42~75岁,平均56.2±3.5岁。在55例研究组病患中,男32例,女23例,年龄范围为43~76岁,平均56.5±3.7岁。两组病患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和病情危急程度等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组治疗方式
对常规组病患实施单一口服药物治疗,主要目的为:选用适当药物控制患者血压值。
1.2.2 研究组防治方式
对研究组病患实施科学防治措施,主要包括:改进环境、加强健康宣教、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采用药物及非药物疗法;合理用药。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病患的防治问题发生率及防治满意度进行对比观察,分析研究其防治效果。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病患的防治问题发生率及防治满意度对比如表1所示。
通过对表格的对比分析后发现,研究组病患的高血压防治问题发生率5.45%要低于常规组的23.64%,而其护理满意度96.36%则要高于常规组的85.45%,且两组病患存在着差异极为明显化,P<0.05。
3 讨论
3.1 高血压防治存在问题
3.1.1 不良症状控制不佳
在高血压疾病防治中,对于其不良症状控制不佳现已成为影响疗效的关键所在[1]。在高血压前期治疗中,血压升高会导致病患出现眩晕、头痛等临床症状,进而使得病患血压波动,导致恶性循环状况出现。在当前疾病防治中,大部分的医护人员对于高血压的不良症状未实施有效防治,对于其失眠、精神紧张、不安等情绪也未进行合理调节,从而使得整个疾病防治效果不佳,一些合并失眠病患易出现血压波动表现。
3.1.2 并发症
一般状况之下,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出现,如脑血管意外、心绞痛、动脉硬化等。在民族地区(高原地区)并发脑血管意外的并发症的机率更高,这些并发症的出现会对病患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进而导致其出现死亡、残疾等严重后果。
在并发症出现之后,病患的日常生活会受到较为不利的影响,心情烦躁,血压升高。若在此阶段中还合并存在其余并发症,那么就需在治疗高血压基础上治疗并发症,进而加大用药量。在此种状况下,病患用药配合度较低、治疗费用高,因病致残、因病至贫的情况严重。
3.1.3 病患不配合治疗
病患在高血压治疗中需持续服用降压药物。而有些病患无法长期遵照医嘱用药,因高血压早期无明显症状、导致病患无视血压升高表现,仅仅凭借喜好服用药物或是是否用药。这些不配合用药状况的出现极易导致病患病情加重。部分病患未对日常饮食及生活习惯予以科学控制,经常高强度工作或是在饮食中摄入过多食盐、脂肪、糖分,进而使得病情加重[2]。
3.2 高血压防治对策
3.2.1 积极采用药物及非药物疗法
在对高血压病患实施治疗时发现,对其应用药物及非药物疗法的治疗效果极为显著。在疾病的防治中,医护人员应重视病患环境、饮食及患者心理、社会等因素对患者的影响,用药上尽量选用适合患者个体的药物、不能一概等同、充分体现个体差异、尽量减小降压药物副作用,改善临床症状。药物疗法的主要作用在于:稳定血压;减少并发症,而非治愈,而非药物疗法是开展综合防治的基础前提所在、是使患者接受长期用药的前提、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医护人员在疾病防治工作中对病患采取有效宣传、教育及合理的治疗,是治疗成功先决条件。非药物疗法主要包括:饮食疗法、心理调节、生活护理等,可从本质上入手提升疾病防治成功率[3],建立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
3.2.2 合理用药
为了避免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及发展,需加强对病患的合理用药。重视个体差异,对该患者有特效、不一定对其他病患也有效,应针对不同个体选用不同药物,遵循有效、经济、避免副作用等原则,合理选用降压药物。
3.2.3 加强对高血压疾病知识的宣教
加强对病患高血压疾病知识宣教的目的在于增强病患对于疾病的科学认识,提升其治疗依从性,积极配合治疗。临床医护人员需做到积极开展疾病知识健康宣教活动,向其介绍说明疾病防治知识,指导其积极养成优良生活及饮食习惯,依照高血压病患食物摄入标准科学进食,在日常运动中需确保其适量、适度,避免肥胖。另外,还需加强对病患血压的控制监测,实时掌控病患身体状况,对其实施针个体化健康教育及治疗。
参考文献
[1]黄力,盛雪,李琳.高血压临床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北京中医药,2011,30(06):436-441.
[2]李建艇.社区防治高血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5,35(02):176-177.
[3]艾则孜·艾比.关于高血压的治疗临床分析[J].生物技术世界,2015,5(1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