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1 《莫愁》杂志初创时定名《当代妇女》,名字不错,有“当代”性,但是接触社会后,人们普遍认为这本刊物是内部的工作指导性期刊。与社会碰撞后才知道,刊名是多么重要,它实际上是读者最初的认同点,你以什么面目与读者见面,首先看你的刊名。 那时,人们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愈发旺盛,随之的文化市场也正蓬勃生长。而要想进入群众的阅读生活,杂志首先要解决读者的“选择障碍”。 更改刊名便排到议程上了。 得到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莫愁》杂志初创时定名《当代妇女》,名字不错,有“当代”性,但是接触社会后,人们普遍认为这本刊物是内部的工作指导性期刊。与社会碰撞后才知道,刊名是多么重要,它实际上是读者最初的认同点,你以什么面目与读者见面,首先看你的刊名。
那时,人们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愈发旺盛,随之的文化市场也正蓬勃生长。而要想进入群众的阅读生活,杂志首先要解决读者的“选择障碍”。
更改刊名便排到议程上了。
得到主管主办单位江苏省妇联的认可后,编辑部广泛征求意见,从人们提供的几十个刊名中初步选择了六个,趁全国各省市报刊零售公司经理在南京开会,请他们选择,最终大家选定了《莫愁》。第一,《莫愁》有南京地方特色,又沒有狭隘的地域限制;第二,刊名没有排斥性,避免了选择障碍;第三,虽说《莫愁》没有“恋爱、婚姻”一类的刊名惹眼,但是内涵丰厚,有开拓空间;第四,这样的刊名有长久生命力,做得好,还有累积效应,有做成品牌的潜在性。
刊物改名后,内容也加以调整,生活实感、民生增强了,发行量迅速上升,很快就受到了普遍好评,连许多男性读者也选择阅读《莫愁》,东北某军的官兵还把《莫愁》评为全国最受读者喜爱的16种期刊之一。
在各方面的支持下,《莫愁》基本上立住了脚跟。
2
任何事物都不免遭遇挫折,《莫愁》也不例外。一个时期,《莫愁》也遇到了重大波折,在波折中,全体工作人员仍然努力坚持着,努力工作着,《莫愁》还是活了下来。
只要活下来就有希望。《莫愁》赢得了进一步深层次开拓的机会。
这时候大家考虑得最多的问题是,《莫愁》的名字是叫出去了,但是我们有没有一种东西能成为《莫愁》编辑思维的中心?或者说能成为大家在编辑过程中的意识中心?如果一个刊物,没有这样的思维,这样的意识,可能就是一种根本性的缺乏,可能会经不起时间的淘洗,难以“做出来”。思前想后,觉得编辑意识是有的,但是能成为编辑思维中心的并不明朗,有时候好像有,有时候好像没有。
《莫愁》,面临着深度思考,面临着精度思维和开掘的任务。
那么,哪里是思维的聚焦点?哪里是开掘点?
从回想办刊过程中找,从发行过程中找,从读者的反馈中找,寻找一切有用的思维材料。
大家说起了这样的事情,这几年在与邮局和报刊零售公司的人交往过程中,经常听到他们这样开玩笑:《莫愁》来了,我们就不愁了。这玩笑话为何不对别的杂志的人随便说?说明,《莫愁》的名称本身有一种暗指,隐含着一种特别的指向,这种指向别的杂志是不具备的,这里可能有《莫愁》独具的宝贝,要开发出来。于是,《莫愁》开始聚焦自己的编辑思想,终于确定了把《莫愁》办成智慧型期刊的努力方向。在征求方方面面的看法时,反应出乎意料地好。画家韩美林异常高兴。他说,智慧型,太好了,人的一生都需要智慧的导引。随后,他和许多作者都寄来了一系列的表现人生智慧价值的稿件,许多稿件也跳动着闪光的智慧思维。《莫愁》编辑部下定决心,要把《莫愁》办成智慧型期刊。经过了一个时期的努力,《莫愁》有了明显的改观。
3
自始至终,《莫愁》都是在上级领导的引导和激励下发展的,也可以说,得到了上级领导特有的引导,特有的激励。
引导是导向,激励也是导向。
引导,是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激励,是告诉我们怎么做才更好。
省委宣传部关注着《莫愁》的努力,只要《莫愁》有了变化便及时鼓励。省委宣传部在2001年6月28日的“新闻出版专刊”中赞扬了《莫愁》“探索特色,稳健发展”的路子,肯定了“《莫愁》矢志不移锻造品牌期刊”,并把此专刊抄送中宣部、省委、省政府,以及省出版局、省妇联。在长达四页的专刊中,详细分析了《莫愁》从办出特色到决心创出品牌的过程和做法,特别指出,“成功的期刊,无不以鲜明的特色著称。期刊要持续发展,必须是品牌期刊,是特色期刊。”
《莫愁》以上级的关怀为动力,加倍努力,不仅在编辑思想,还在发展的步骤上,都取得了新的成绩,这才有了由《莫愁·智慧女性》、《莫愁·天下男人》(2018年更名为《莫愁·时代人物》)、《莫愁·家教与成才》(2019年更名为《莫愁·家庭教育》)组成的旬刊(2019年9月创刊《莫愁·小作家》,由此改成周刊),获得了更开阔的生存空间。
4
定位,衡量的是编辑思想和编辑行为的精确度,一本杂志精彩也罢,平庸也罢,都在定位的把握上。《莫愁》没有仅仅把办刊宗旨当作定位,更没有把一般性想法当作定位,而是精确思维,落实如何实践宗旨的要求,如何以特有的思维和努力切入读者阅读行为中。《莫愁》已经初具智慧型期刊的特征。人们谈起《莫愁》,自然就想到她的智慧型期刊的努力,这样,《莫愁》就有了一种“不可替代性”,获得了自己的生存价值。
毋庸讳言,《莫愁》也有不足之处。《莫愁》刊登若干精彩的文章,但还缺乏一个能成为杂志与读者心灵通道的专栏,一个具有“精密思维”“精密技巧”的专栏,这样的专栏从文化力学的角度看,也是必不可少的。
打造更多的名牌栏目,走融媒体发展之路,可能是《莫愁》新的课题了。
(作者系江苏《莫愁》杂志前社长、总编)
编辑 陆艾涢
其他文献
“下一期分享环节可以再延长15分钟,引导孩子们敞开心扉、多多交流……”日前,在连云港市赣榆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由赣榆区妇联牵头组织的“榆你寻梦”成长守护活动正在进行第7期简要小结,讨论下一期活动如何更好开展。 为了让每期“榆你寻梦”成长守护活动都能收到预期效果,让参与活动的困境儿童真正得到守护,每期活动结束后,赣榆区妇联都要进行“回头看”,查漏补缺,总结提高。 精心组织,织密“寻梦守护网”
编辑手记: 时间是最好的答案。面对采访,江苏连云港赣榆区黑林镇党委书记马秀云说,要带领百姓脱贫致富,就要扎扎实实去做。数年前,马秀云告诉《莫愁》记者,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流转土地发展种植业,为农民增收的同时也解放了劳动力。而现在,她有了更大的目标:发展休闲农业特色小镇,完善产业链,为当地百姓带来更多就业机会。要生态也要经济 马秀云1993年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她怀着为家乡做点实事的朴素理
将奋斗定格成纸上印迹,将陪伴镌刻成字里温度。这是属于你的《莫愁》。 从1985年7月到此时,我们相伴相守35年、1.27余万个日夜。从创刊时的月刊到双月刊、旬刊、周刊,再到现在的融媒体发展,我们在你的陪伴下,在时代关照下,不断成熟、日益自信。 这是一颗春天的种子、一枚盛夏的果实,伴随着改革开放坚实的步伐,呼应着时代的精神文化需求,回应着女性的成长发展热望。我们陪伴着你,关注着你,讲述着你,见证
“刚开始经常有人问我同样的问题:现在的年轻人多以在城市扎根为追求,你为什么要回到农村?为什么要选择从事农业?我的回答是:为什么不!”近日,在溧阳举办的“她说:后疫情时代新农人发展论坛”上,溧阳市益丰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娜谈及她创业之初的心路历程,回答铿锵有力。 陈娜是一名80后新农民,2016年,在县城担任幼教老师的她辞职返乡,与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在溧阳市上兴镇建起养殖基地,专注从
“我儿子3岁了,本来一年前他就会上洗手间了,现在却开始尿裤子……”在苏州工业园区妇工委举办的一场“0-6岁儿童性健康教育”主题讲座上,一位家长无奈地向主讲老师姚峰诉说道。“这是孩子进入肛欲期的表现,父母不用担心。一般来讲,这种表现最多半年就会消失,但如果父母在这段时间对孩子进行严格的排便训练,批评指责孩子尿裤子的行为,会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心理压力,就可能延长孩子憋尿的时间。”姚峰耐心地向家长解释。“
康同薇幼时,父亲康有为刚刚接触西方文化,读书和游历令他眼界大开,维新思想开始萌芽。他提倡“男女平等,天赋人权”,开明的思想使得康同薇免受缠足之苦。 “妇女事业汝经营”,父亲的教导,令康同薇对追求独立自强、妇女解放产生坚定信念。她从小熟读国学典籍,自学日文、英文,15岁时就作为助手为父亲翻译日文书籍,并依据二十四史编著了《各国风俗制度考》,成为父亲从事维新变法的参考。 不仅“天资颇颖,勤学强记”
编辑手记: 《莫愁》曾于2001年、2007年两度采访陆琴。从特级修脚大师、江苏省劳动模范,到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人大代表,及至如今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近20年时间,我们见证了“陆琴脚艺”逐渐成为行业里的“金字招牌”。再次对话陆琴,我们丝毫未见所谓成功者的光环,她依旧保有恬淡的笑容与真诚的表达。骨子里的刚与柔 儿时的陆琴不会说扬州话,却对乡音有种天生的眷恋,每每大人们用方言聊起家
《莫愁》是一本有故事的杂志。 35年来,《莫愁》给我们讲了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记录了国人奋发图强的业绩,传播了生生不息的中国精神,提供了凝心聚力的正能量。读者从故事中受到教育鼓舞,得到人生启迪。 《莫愁》的办刊实践,也是一个具有浓厚励志色彩的创新故事。 在我与《莫愁》的接触、交往中,有些事在我记忆的屏幕上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抹去的。 2007年,我们接受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下达
周汪融是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是方言,总有亲友问:“你研究方言有什么用?”她笑笑说:“存在即合理,研究方言自然有它的用处。”被嘲笑的梦想 周汪融确定自己通过了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博士研究生考试后,兴奋地向父母报喜。父母也和她一样高兴,但是听说她的专业方向是方言,父母的脸色顿时晴转多云。母亲小心翼翼地问:“你学方言有什么用啊?”“学方言是……”她本想说这是她的梦想,
马荣 将第五套人民币的钞票在放大镜下观察,会发现毛泽东肖像处有一道特殊反光,宛如浮雕,手指轻触,还有凹凸感,这就是在世界钞票原版雕刻领域闻名遐迩的雕刻凹印技术。马荣就是这套人民币毛泽东肖像的原版雕刻者,她雕刻的那块钢板,被作为国宝进行特级保护。师从名家学刻板 1978年,因为对绘画和雕塑有着浓厚的兴趣,16岁的马荣被作为后备力量,送进了北京印钞厂技校美术班。三年的基础学习后,马荣正式跟我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