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作文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当地开展一系列竞赛活动,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竞争的环境中,培养起自己的自主学习习惯,促进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竞赛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素质教育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习惯。习惯是一种持久性的心理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终生受用的。关于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因为动眼、动手、动脑能加强记忆,提高学习效率。2.经常诵读、背诵的习惯:熟读成诵是培养语感、积累感性材料的有效方法。3.善于积累、整理的习惯:通过阅读,有所感悟,进而理解,然后积累,分门别类,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运用起来就能左右逢源,呼之欲出。4.运用工具的习惯:阅读中遇到不懂的字词,就要查阅工具书;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要利用阅览室和图书馆,养成自己依靠各种工具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的习惯。5.质疑问难的习惯:阅读中善于质疑问题,就会促使学生自己去推测、分析、领悟,自然而然地他们的能力就会在“问”中培养起来。
谁都懂得,以上种种习惯的培养十分重要,但要想让每一个学生自觉行动起来是十分困难的。原因在那哪里?根本原因就是缺乏直接的动力。直接的动力在哪里?我们找到了“竞赛式教学”这部“发动机”。下面我们详细谈谈前三个习惯的培养的具体做法。
一、怎样利用竞赛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为了养成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我们主要抓住以下两个环节:(1)课文的预习。(2)周末的阅读。分三步走:
第一步:指导。也就是指导学生怎样动笔墨,譬如,要读懂文章的主旨,就要在文章的关键处进行圈点勾画。哪些是关键?有关键句、关键词等。哪些是关键句?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中心句、抒情句、议论句、有深层含义的句子等等。抓住这些关键就能较好的把握文章的主旨。当然要动笔墨的方面还很多,如摘记、评点、写心得体会等等。
第二步:激励:看哪位同学动的笔墨多,看哪位同学动的笔墨最有价值。
第三步:竞赛展览。
①将动笔墨多的与动笔墨少的同学的课文或“阅读报”进行对比展览,对动笔墨多的同学进行表扬。
②在课堂中朗读同学们有见地的评点、心得或其他感悟性文字,让同学们一起欣赏,让动了笔墨且有水平的同学得到肯定,激发同学们的创新思维。
③定期举行阅读笔记展览。
具体的做法是:教师规定学生每周的课外阅读量、课外阅读笔记量,每周检查一次(若老师时间不够,可发动语文课代表或组长),对超额完成任务、笔记卷面整洁、字迹工整的同学进行表扬,对不能完成任务且书写马虎的同学进行适度批评。每半学期以班级为单位举行课外读书笔记展览,对优秀者进行表彰。
二、怎样利用竞赛培养学生经常诵读、背诵的习惯
1.首先让学生弄清“为什么读”、“读什么”、“怎样读”。让学生弄懂读背的重大意义、读背的具体内容、读背的科学方法。读背的重大意义要让学生广泛的开展讨论,为了加深印象,使之深入人心,还可以进行专题的议论文写作训练;读背的具体内容可分课内与课外两大块,教师可分周有计划按步骤统一印发给学生;读背的方法可以在早读、晚读时分散教给学生。具体做法是:在每次早读晚读下班辅导时,在黑板上写一条或两条简短的标语或口号,如①有目的有计划高效率;②比一般同学早来一点、多读一点、多记一点;③今天早读你读什么?记多少?④一边读,一边写等等。如课文较长,比较难懂,还要给学生理清背诵思路,分步背诵。如《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背诵比较难,可先帮学生理清背诵思路如下:梦因——入梦——梦游——梦醒——梦感,然后分步背诵,重点是“梦游”部分对梦境的描写。
2.建立背诵积累记录,将要求背诵的东西归纳整理到一个本子上。
3.在古典诗词或比较精短的文言文、现代散文的教学中可采用“分层次朗读教学法”。可引入竞赛式朗读,让学生在多层次、多角度、多方式的朗读中层层递进地把握课文,陶冶情操。
4.以班级为单位,定期举行背诵比赛。
5.以班级为单位,定期举行默写比赛。
6.月考的默写范围要让学生预先知道,如第一次月考默写第一册的背诵内容,第二次月考默写第二册的背诵内容,依次类推,再进行循环。这样做既便于学生对各册背诵内容各个击破,也让读背积极的学生找到一种立竿见影的成就感,改变“语文学不学一个样”的错误观念,激发学生读背课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怎样利用竞赛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的习惯
1.要求学生建立阅读积累记录
真正的阅读应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阅读——思考——感悟——积累。如果只象小学生认字一样把文章看完,缺少思考,这样的阅读是做无用功。如果有了阅读也有了思考,但没有感悟,这样的阅读也是毫无意义的。如果有了阅读,有了思考,也有了感悟,但不积累,那也象猴子摘苞米,最终两手空空。所以,中学生的阅读,应该朝着“阅读——思考——感悟——积累”的方向发展,缺少任何一环,都不成其为真正的阅读。
为了督促、培养学生养成好的阅读习惯,我们要求学生建立阅读积累记录。每周规定阅读量,印发阅读报,也鼓励学生自选文章进行课外阅读,并作如下阅读积累:文章篇目、摘抄或剪贴、或写心得体会,或写评点鉴赏性文字等等。
2.要求学生建立写作积累记录
阅读了,思考了,感悟了,积累了,完成了这四步,还不是真正的阅读。积累了几大本,如果不会运用,还是起个“吊书袋”的作用。要在阅读与积累的基础上,不断尝试写作训练,才能达到阅读的终点。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建立写作积累记录。我们只规定学生每周的写作量,不定题目,不限文体、不限篇幅,让学生自由写作,日记、周记、评点、随笔等均可。
3.要求学生建立背诵积累记录
规定每周的背诵量,学生将自己能背的诗词歌赋、精美短文或文段归纳整理在专门的本子上。
4.建立应试积累记录
我们要求学生建立的应试积累本,主要涵盖以下内容:①自己易读错的字音;②自己易写错的字形;③自己易用错的同义词;④自己易用错的成语;⑤病句的6大类28小类,每小类选一个自己能理解的经典病例;⑥写作素材(50则左右);⑦各类主观表述题的答题方法与答题步骤;⑧错题重做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建立应试积累本并不是应试教育的做法,相反,它可以帮助学生确定复习的重点与难点,避免机械重复劳动,走出题海战术,树立科学的应试观与方法论。
四、“积累竞赛”的操作步骤
1.制定“积累竞赛”表格。
2.学生每周自查后,组长核查。
3.以班为单位评出单项积累的周冠军、月冠军、期冠军,给予奖励。
4.以班为单位每期评出三项全能十佳,给予奖励。
事实证明:这种竞赛式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根本上改变中学生语文课堂教学老师在课堂上挥汗如雨对课文作繁琐地分析、学生昏昏欲睡作被动地接受的尴尬局面,使中学语文教学走出少慢差费的怪圈。
★作者简介:张鹏程,湖南省耒阳一中教师,语文教研组长;贺继嶝,湖南省耒阳一中教师。
【关键词】竞赛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素质教育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习惯。习惯是一种持久性的心理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终生受用的。关于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因为动眼、动手、动脑能加强记忆,提高学习效率。2.经常诵读、背诵的习惯:熟读成诵是培养语感、积累感性材料的有效方法。3.善于积累、整理的习惯:通过阅读,有所感悟,进而理解,然后积累,分门别类,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运用起来就能左右逢源,呼之欲出。4.运用工具的习惯:阅读中遇到不懂的字词,就要查阅工具书;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要利用阅览室和图书馆,养成自己依靠各种工具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的习惯。5.质疑问难的习惯:阅读中善于质疑问题,就会促使学生自己去推测、分析、领悟,自然而然地他们的能力就会在“问”中培养起来。
谁都懂得,以上种种习惯的培养十分重要,但要想让每一个学生自觉行动起来是十分困难的。原因在那哪里?根本原因就是缺乏直接的动力。直接的动力在哪里?我们找到了“竞赛式教学”这部“发动机”。下面我们详细谈谈前三个习惯的培养的具体做法。
一、怎样利用竞赛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为了养成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我们主要抓住以下两个环节:(1)课文的预习。(2)周末的阅读。分三步走:
第一步:指导。也就是指导学生怎样动笔墨,譬如,要读懂文章的主旨,就要在文章的关键处进行圈点勾画。哪些是关键?有关键句、关键词等。哪些是关键句?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中心句、抒情句、议论句、有深层含义的句子等等。抓住这些关键就能较好的把握文章的主旨。当然要动笔墨的方面还很多,如摘记、评点、写心得体会等等。
第二步:激励:看哪位同学动的笔墨多,看哪位同学动的笔墨最有价值。
第三步:竞赛展览。
①将动笔墨多的与动笔墨少的同学的课文或“阅读报”进行对比展览,对动笔墨多的同学进行表扬。
②在课堂中朗读同学们有见地的评点、心得或其他感悟性文字,让同学们一起欣赏,让动了笔墨且有水平的同学得到肯定,激发同学们的创新思维。
③定期举行阅读笔记展览。
具体的做法是:教师规定学生每周的课外阅读量、课外阅读笔记量,每周检查一次(若老师时间不够,可发动语文课代表或组长),对超额完成任务、笔记卷面整洁、字迹工整的同学进行表扬,对不能完成任务且书写马虎的同学进行适度批评。每半学期以班级为单位举行课外读书笔记展览,对优秀者进行表彰。
二、怎样利用竞赛培养学生经常诵读、背诵的习惯
1.首先让学生弄清“为什么读”、“读什么”、“怎样读”。让学生弄懂读背的重大意义、读背的具体内容、读背的科学方法。读背的重大意义要让学生广泛的开展讨论,为了加深印象,使之深入人心,还可以进行专题的议论文写作训练;读背的具体内容可分课内与课外两大块,教师可分周有计划按步骤统一印发给学生;读背的方法可以在早读、晚读时分散教给学生。具体做法是:在每次早读晚读下班辅导时,在黑板上写一条或两条简短的标语或口号,如①有目的有计划高效率;②比一般同学早来一点、多读一点、多记一点;③今天早读你读什么?记多少?④一边读,一边写等等。如课文较长,比较难懂,还要给学生理清背诵思路,分步背诵。如《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背诵比较难,可先帮学生理清背诵思路如下:梦因——入梦——梦游——梦醒——梦感,然后分步背诵,重点是“梦游”部分对梦境的描写。
2.建立背诵积累记录,将要求背诵的东西归纳整理到一个本子上。
3.在古典诗词或比较精短的文言文、现代散文的教学中可采用“分层次朗读教学法”。可引入竞赛式朗读,让学生在多层次、多角度、多方式的朗读中层层递进地把握课文,陶冶情操。
4.以班级为单位,定期举行背诵比赛。
5.以班级为单位,定期举行默写比赛。
6.月考的默写范围要让学生预先知道,如第一次月考默写第一册的背诵内容,第二次月考默写第二册的背诵内容,依次类推,再进行循环。这样做既便于学生对各册背诵内容各个击破,也让读背积极的学生找到一种立竿见影的成就感,改变“语文学不学一个样”的错误观念,激发学生读背课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怎样利用竞赛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的习惯
1.要求学生建立阅读积累记录
真正的阅读应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阅读——思考——感悟——积累。如果只象小学生认字一样把文章看完,缺少思考,这样的阅读是做无用功。如果有了阅读也有了思考,但没有感悟,这样的阅读也是毫无意义的。如果有了阅读,有了思考,也有了感悟,但不积累,那也象猴子摘苞米,最终两手空空。所以,中学生的阅读,应该朝着“阅读——思考——感悟——积累”的方向发展,缺少任何一环,都不成其为真正的阅读。
为了督促、培养学生养成好的阅读习惯,我们要求学生建立阅读积累记录。每周规定阅读量,印发阅读报,也鼓励学生自选文章进行课外阅读,并作如下阅读积累:文章篇目、摘抄或剪贴、或写心得体会,或写评点鉴赏性文字等等。
2.要求学生建立写作积累记录
阅读了,思考了,感悟了,积累了,完成了这四步,还不是真正的阅读。积累了几大本,如果不会运用,还是起个“吊书袋”的作用。要在阅读与积累的基础上,不断尝试写作训练,才能达到阅读的终点。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建立写作积累记录。我们只规定学生每周的写作量,不定题目,不限文体、不限篇幅,让学生自由写作,日记、周记、评点、随笔等均可。
3.要求学生建立背诵积累记录
规定每周的背诵量,学生将自己能背的诗词歌赋、精美短文或文段归纳整理在专门的本子上。
4.建立应试积累记录
我们要求学生建立的应试积累本,主要涵盖以下内容:①自己易读错的字音;②自己易写错的字形;③自己易用错的同义词;④自己易用错的成语;⑤病句的6大类28小类,每小类选一个自己能理解的经典病例;⑥写作素材(50则左右);⑦各类主观表述题的答题方法与答题步骤;⑧错题重做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建立应试积累本并不是应试教育的做法,相反,它可以帮助学生确定复习的重点与难点,避免机械重复劳动,走出题海战术,树立科学的应试观与方法论。
四、“积累竞赛”的操作步骤
1.制定“积累竞赛”表格。
2.学生每周自查后,组长核查。
3.以班为单位评出单项积累的周冠军、月冠军、期冠军,给予奖励。
4.以班为单位每期评出三项全能十佳,给予奖励。
事实证明:这种竞赛式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根本上改变中学生语文课堂教学老师在课堂上挥汗如雨对课文作繁琐地分析、学生昏昏欲睡作被动地接受的尴尬局面,使中学语文教学走出少慢差费的怪圈。
★作者简介:张鹏程,湖南省耒阳一中教师,语文教研组长;贺继嶝,湖南省耒阳一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