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发展的源动力

来源 :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lina15832583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要真正独立自强,必须要有创新精神。但是技术上的创新不仅仅是科学家的事情,经济学家理论的创新也绝不仅仅是经济学家的事情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从我们的历史文化中去汲取丰厚的养分,那才是我们进一步发展的源动力。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惜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事业,我以为,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的自强和自立:走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也是为了自强和独立。在这一点上,毛泽东也好,邓小平也好,可以说是一以贯之。这也是近代以来所有有爱国心的知识分子的共同心声。正因为如此,我们的革命事业才会有如此多的同盟军。改革开放已经快30年了,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离开我们的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在中国以很快的速度融入国际化的今天,我们重提自强和独立,不为别的,只为我们的民族能够真正迎来伟大复兴。
  袁志刚教授说得好: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要真正独立自强,必须要有创新精神。但是技术上的创新绝不仅仅是科学家的事情,经济学理论的创新也绝不仅仅是经济学家的事情。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从我们的历史文化中去汲取丰厚的养分,那才是我们进一步发展的源动力。
  现在我们处于和平发展的年代,知识分子不需要为之抛头颅,洒热血。我们需要呼唤的,是知识分子的责任心。“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心。我们的发展需要创新,这就是科学的发展观。创新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还有制度上的,观念上的,文化上的,思想上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观念上、文化上的创新,尤其必须引起全社会全民族的重视。因为没有思想的解放,很难想象技术上或经济理论上的创新和飞跃。我们就是要想前人之所不敢想,为前人之所不敢为,才能开出发展的新生面。
  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建设和谐社会,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十国共产党人的全部努力,无非是为了最广大的人民谋福祉。但是建设和谐社会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消除不和谐的因素的过程,而不是掩盖不和谐的因素的过程。为了消除这些不和谐的因素,我们需要指出我们的问题所在。责之深是由于爱之切。一味地把问题推给明天和别人不是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正如一味地把以前的过错完全推给林彪、“四人帮”也不是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没有反省的勇气,使得很多人对过去的错误心安理得,在未来的错误面前就会无能为力。秦人之失使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复使后人而又哀后人也。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正是体现在我们能够直面各种困难和矛盾。一说问题就认为我们在给党的事业抹黑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某些为此而挥舞大棒的人不是爱党,而是害党。他们以为那样做维护·了党的利益,以为全党、全国只有一个声音才是大团结,其可笑之处无异于掩耳而盗铃。
  袁志刚教授呼吁的思想界的活跃气氛,其实也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历来主张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胡耀邦同志在20年前曾经提出过对说真话的人“不打棍子,不抓辫子,不扣帽子”。在20多年后的今天,如果我们还要一再强调这些话,何以看出历史在进步?胡耀邦同志留给我们的最大的政治遗产,就是实事求是的精神,就是讲真话的勇气。万马齐喑才是我们真正的悲哀所在。难道“焦点访谈”节目说了一些问题就意味着中国一片黑暗?难道不可以认为我们发现这些问题是为了解决它们?!难道要让那些贪官和那些违法乱纪的人在“安定团结”的幌子底下逍遥法外才是党的利益所在?
  在这里,作为媒体的一分子,我们不得不提到媒体的责任。我们既然是党的喉舌,当然也是最广大的人民利益的喉舌。媒体是属于党的,属于人民的。真正对党的事业负责的态度,就是必须起到扬善抑恶、弘扬正气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讲,“抑恶”比“扬善”更能体现媒体的作用。因为任何权力离不开媒体的监督,我们走过的弯路完全可以证明这一点。
  媒体同时还肩负上通下达的作用。“上通”和“下达”同等重要。所以媒体要做时代的风向标,做社会的晴雨表。胆小怕事不是共产党人的作风。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尤其如此。学人在呼唤思想界的活跃,媒体应该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份责任。因为媒体同样负担着释放社会思想的职责。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如果我们不主动去承担这个历史使命,那么这个阵地将被别人占领。我们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那么首先必须形成我们的舆论,绝不能把我们党的宣传事业变成自娱自乐的事业。只有我们放开胸怀,才能让知识分子畅所欲言,才能期待思想解放的真正到来,才能迎来全社会活跃生动的局面,各种创新,不管是技术上的,理论上的,制度上的,才能纷至沓来。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我们的时代,正在迎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2006年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个新的拐点。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完全可以期待一个思想解放、媒体活跃的新局面。
其他文献
新年伊始,头顶着美国纳斯达克股市“中国传媒第一股”帽子的分众传媒公布消息,收购聚众传媒100%的资产。分众传媒为此支付9400万美元现金和价值2.31亿美元的7700万股分众传媒原始股票,并最终一举成为中国最大的户外电视广告网络运营商。全球最大的市场调查公司AC尼尔森的调查显示,完成收购后的分众传媒在国内楼宇电视广告市场占有率达到96.5%—98%,拥有绝对的市场话语权。  此前,分众传媒于200
期刊
英超联赛无疑是世界上最成功、利益最大的职业足球联赛。在2004年度著名的德勤金融公司提供的《足球金融报告》中,英超联赛在2002/03赛季总共创造了将近12亿英镑的营业额,故此被美誉为“十亿英镑联赛”。这也使得英超联赛在国际足坛的成功达到了顶峰。  英超联赛成立于1992年2月20日,从92793赛季开始成为了英国最高级别的联赛,正式从当时已有104年历史的英国“足球联赛”中独立出来。其成立并不是
期刊
建筑,通常被称为“凝固的音乐”。一个城市的规划、一栋住宅建设、一个建筑细部,都能体现出当时的社会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实力,以及文化与宗教。  天津的近代和现代建筑在中国最具代表性,历史的痕迹在建筑中显露无遗,人类的文明和发展在建筑中留下了痕迹。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后,天津被迫开埠,天津的城市规划、住宅建设,逐渐偏离了中国传统城市发展的轨迹,到1902年,天津已是有九国(英、法、德、意
期刊
走了整整一个世纪,终于要歇脚了。那个叫巴金的老人,走了。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取名字有很多的讲究,巴金的本名和字,应该和《诗经·召南》——《甘棠》里的诗句“蔽芾甘棠”有关,所以他的字应该念fiè甘“蔽芾甘棠,勿剪勿伐”,陈子展先生把这两句诗直解为“小枝叶遮盖的甘棠,不要剪去,不要斫伤”。世界上最锋利的刀剪,是时光。整整一个世纪的光照在叫这个名字的老人身上,他被修剪,被斫伤
期刊
凡是接触过巴金的人都知道,他是个非常谦虚的长者,一向主张作家的名字应和作品一起出现,而不喜欢在其他场合抛头露面。因此,他很少接受记者采访。  但是,由于我做新闻记者的“磨功”比别人持久,所以从1977年开始,巴老家的大门向我敞开了。但是巴老在同意我为他拍摄电视资料和生活照片的同时与我达成了一条“君子协定”,巴老说:“你拍可以,但我活着的时候不准用。”我也向巴老保证:“好,保证:您不点头,我不用!”
期刊
10月10日,德国社会民主党与联盟党的总理宝座之争在经过3个星期的激烈斗争之后初见分晓,社民党与联盟党将组成“大联合政府”,总理将来自联盟党。联盟党的安格拉·默克尔取代现任总理施罗德出任总理已成定局。笼罩在德国上空多日的政治迷雾终于消散。这样,默克尔将不仅是第一位女总理,也是统一以来第一位来自前民主德国的总理。  默克尔原名安格拉·多罗特娅·卡斯纳,1954年7月出生在汉堡。出生6周后,她随父亲迁
期刊
眼下,中国作为一个不断崛起的强势发展经济体令世界瞩目。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的拓业过程,就是中国经济崛起过程的一个镜像。  李东生现在是“地球名人”,这话不虚——2004年2月,李东生赢得了《财富》杂志“亚洲年度经济人物”称号,他是中国大陆获此称号的第一位企业家;他还是美国《时代周刊》(TIME)和全美有线新闻网(CNN)评定的“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之一,与通用电气首席执行官、花旗银行首席执
期刊
“东方有伏羲、女娲;西方有亚当、夏娃”。有关他们的故事,是地球人类“创世神话”中最为美丽动人的故事传说。  在希伯来人的创世神话《创世纪》书中,“亚当”是上帝用“红土”创造的第一位人类祖先,随后,上帝觉得“亚当”一个人过于孤独,又用“亚当”身上的一条肋骨造成了一个女人——“夏娃”。并让他们住在鲜花盛开、果实累累的“伊甸园”中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后来,他们违背上帝的告诫,偷吃了“伊甸园”里的禁果,引
期刊
鲁迅: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1936年)冰心:巴金有点忧郁的时候,就是他最自然的时候。  王蒙:我见过不少作家了,但最本色、最谦虚、最关怀青年人爱护青年人的就是巴金。他常常显得有点忧郁,他不算太幽默,他的文章也像是与你喁喁谈心,而每一个字都燃烧着热烈,都流露着真情。他提倡说真话,提倡文学要上去,作家要上去,提倡多写一点,再多写一点,尊崇俄罗斯民间传说里
期刊
走进苏童为我们营造的文学世界,看见他笔下的各色男女,除了看到他对被命运玩弄的女人们的哀挽之外,我们还能看到的一个显著之点就是:“男人没一个是好东西!”这句话多次由他笔下的女人口中说出来。  让我们来看几个“不是好东西”的男人,为了让这些男人们有代表性,苏童分别把他们安排在中国的不同时代。    《妻妾成群》里的陈佐千    这是个旧时代的财主,家大业大,娶有四个妻妾。这个旧时代的人物已经和他所处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