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实施学生评价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okenDo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精神,是一种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课程。课程的有效实施,必然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那么,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进行评价?
  为此,我实施了“设计与制作”主题活动。首先,选择不同的评价项目及相应的评价标准;其次,提炼出哪些项目适用于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哪些适用于学生自评或互评,哪些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关注的。通过“设计与制作”主题活动,我总结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评价的原则和标准、形式和内容。
  评价的原则和标准
  1.参与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亲身参与,强调对课时活动量的参与情况和参与态度的考核,即学生是否参与了活动的某些环节,是否主动、积极参与。
  2.主体性原则。强调学生的自我评价,突出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使评价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改进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
  3.过程性原则。评价的内容集中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态度、参与程度、投入程度和能力养成,而不是仅仅针对得出的结论,即注重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和发展程度。
  4.多元性原则。包括评价主体的多元、评价标准的多元和评价形式的多元。评价的主体可以是教师、学生、家长,也可以是校外辅导员和旁观者。评价的形式有口头评价和量表评价。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允许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有不同的方案,表现形式也可以丰富多样。
  5.激励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评价重在发现和肯定学生身上蕴藏的潜能和闪光点,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造和实践,激发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6. 发展性原则。学生的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也应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一个标准,重视学生在活动中取得的一点一滴的进步。
  评价的形式和内容
  通过制定评价表来细化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项表现。该评价表包括三个层次的套表,分别为:贯穿于主题活动的总体评价表、在各个活动阶段的教师用评价表及学生用评价表。这三个层次的表格从活动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主要围绕以下两个方面。
  活动过程中的各个要素。例如,在活动主题或活动项目的选择上,要评价学生选择的主题或活动项目的意义、学生在主题或项目选择和确定中的作用;在活动方案的制定方面,要评价学生制定活动方案的能力、活动方案本身的合理性程度、活动方案的具体化程度等;在活动的执行方面,要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具体的操作方式、参与实际情境的深度、资料搜集情况等;在活动的总结方面,要评价学生的活动报告、成果或产品等。
  活动过程中学生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状况。例如,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精神;学生思想意识方面,如环境保护意识、社会责任感、服务意识、安全意识等。
  该评价体系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评价理念:重过程、评价主体多元化、淡化量化评定。评价方式有教师口头评价、量表评价和学生口头评价、量表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体现在评价操作中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综合评价的有机结合。淡化量化评定则主要体现在摒弃百分制的量化甄别法上,采用优、良、合格、再努力不同表现层次的评定法。该评价体系既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更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关注活动过程的思想。
  我将上述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贯彻到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使其为课堂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产生了很好的效果。教师应该不断完善学生评价体系,使评价方式更灵活、多元,促进课程的实施和教师、学生的共同成长。
  编辑
其他文献
北京市灯市口小学始建于1864年,由美国基督教公理会出资,最初定名为“男蒙馆”。1900年更名为“私立育英学校”,设小学、初中和高中部。1952年回归国有,小学部更名为灯市口小学。学校是北京市命名的第一批百年老校,已成立151年,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积淀。  灯市口小学在百余年的办学历史中,一直秉承着“育英文化”的传统,倡导“民主、平等、自由、博爱、科学、进步”的人文精神,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及
当前我们的教育以分科课程为主,它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容易导致轻视学生的需要、经验和生活,忽略当代社会生活的现实需要,将学科与学科彼此之间割裂,从而限制了学生的视野,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广度。  如何巩固分科课程的优势,弥补分科课程的不足,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创设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建立“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形成由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构成的学习共同体,把若干相邻学科的内容加以筛选,较
课程是现代学校实施教育的载体,也是国家教育主权的载体。因此,学校课程必须体现对国家教育方针的落实,体现学校办学理念的表达。进入新世纪,伴随着我国第八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学校课程建设有了更大的自主权。从校本课程开发到课程体系建构,学校课程发展经历了课程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文化建设三个发展阶段。随着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多样化发展,如何更加有效地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如何更加完善地体现不同学段课程的价值,如
项目研究背景  1.发展的需要  转变评价学生的视角,是当前推进“减负”工作的需要。北京市教委出台的《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提出要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减负”是学生身心健康、快乐成长的现实需要,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家长及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探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合理途径,已然成为切实落实“减负”工作的重要阵地,也是进一步深化新
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我曾在海外教授四年中文课程。新加坡的辅华中学以完善人格为主的教学理念、因材施教的课程设置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培养完善人格为主的教学理念  初到学校,我对学生的基本印象就是:衣着整洁,彬彬有礼。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会在胸前佩戴一个工作牌,学生只要在楼道遇到挂着工作牌的老师都会鞠躬问好。  有人说新加坡的学生很“老实”,我觉得这是因为学校乃至国家都注重
北京市东城区崇文少年宫追求“兴趣培养、个性发展、快乐成长、终身受益”的价值观和“绿色生命”教育思想,围绕“活动中心、指导中心、服务中心、研究中心”的功能定位,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公益性原则,探索校内外融合发展,为中小学生、学校和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教育。  随着东城区素质教育“学区制”“学院制”改革的不断推进,2013年9月,崇文少年宫成为“东城区青少年文化艺术学院”执行基地,成为东城区学生开展文化
近年来,在蓬勃兴起的学校文化建设运动中,北京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长及师生遵循领导与管理齐抓、思考与行动同在、事实与概念同构的文化领导原则,在文化建设上走出了一条价值驱动、特色引领、学生中心、教师发展和成果外化的文化建设路径,充分体现了“立德树人”的学生发展要求。  价值驱动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的、为学校各个群体所认同的价值追求、行为准则、交往方式和观念仪轨的综合,它
武汉市某小学因“班干部”问题受到各方关注——班里共42个小学生,却有近50个班干部职位,除了大家熟悉的班长、组长、课代表,还有关长、门长、领读员……而同样因“班干部”问题备受关注的是武汉市另一所小学——学校少先队里98个大队长、中队长和队委被要求取下臂上代表身份的“二道杠”“三道杠”,代之以统一的志愿者标识,没有差别。两所学校,在“班干部”问题上截然不同的做法,在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那么,作为一线
北工商附小原名良乡中心校,2016年与北京工商大学合作办学,更名为北工商附小。北京工商大学强调的是实业兴国、实干兴校,工为实、商为诚。原良乡中心校的办学特色是体验教育。学校认为,每个学生都是一颗充满希望、蓬勃生长的种子,要让体验成就每一颗种子的梦想,努力为每一颗种子创造无限生长、充分体验的可能。体验教育强调的是实实在在的参与、实践和行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在体验中成长。  通过分析,北京工商大学
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社团工作,近些年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下不断丰富社团工作的内涵,充分利用学校小初高一体化育人模式的优势,让学生自主发展社团课程,在实践体验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  为学生搭建平台,充分利用学校小初高一体化育人模式的优势,发挥学生自主发展社团在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调动学生参与学校各种活动、主动承担学校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等方面的作用,让全体学生在自主社团体验中获得感悟,在担当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