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在体育教学中,始终以运动技术和运动竞赛为中心,并形成了一系列的运动竞技性的教学与管理文件,如教学大纲、教材、课本、教学计划、锻炼标准以及考试评估体系等。体育课和课外辅导也形成了一种运动竞技专业化的教练模式,教师以传授运动技术为己任,学生以掌握各项技术动作为目的,体育与运动之间,确实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它们分属于不同的学科和文化,即学校体育与竞技运动二类。学校体育应不同于体校运动,体育教师也不是运动教练。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是进行强健并完善学生体质的。
1、教师的教学内容、教法和组织措施
教师安排体育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是否合适,教学方法是否恰当,组织措施是否得当,讲解示范是否正确形象、生动规范等都会较大程度地影响运动负荷。如教学中分组太少而导致学生长时间的等待,从而使运动负荷过小;如练习的间歇时间大少,又使运动负荷过大。教师在体育课前的备课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安排教材内容时,应合理搭配不同性质、不同强度、适宜密度的教材。因为不同年级、不同教材、不同类型的体育课,其运动负荷是不同的。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可以运动负荷大和运动负荷小的练习交替安排,如强度较小的走、投与强度较大的跑、跳等内容的组合。 2、安排体育课的生理负荷的策略
总的来说,应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和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循序渐进,逐渐加大运动负荷。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随着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根据学生对运动负荷的适应过程和机能恢复过程的生理规律,可有节奏地逐步加大运动负荷。在课前的备课中周密的安排运动负荷,要重视并且设计合理的运动负荷,针对不同的教材要设计不同的运动负荷。例如,跑步项目和投掷项目的运动负荷不同,那么教师就要深入研究教材,在练习密度上加以调整,不能100米跑两次,掷实心球也掷两次。确定任务时,新授的知识、技能不宜太多太难。
体育课必须有适宜的运动负荷,要注意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它是指学生的身体机能水平的个别差异。在体育课上,往往相同的练习对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过分关注学生的生理效应而忽略心理效应是有失偏颇的,而不再关注学生的生理效应却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体育课堂教学中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是锻炼身体和掌握运动技能的需求,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3、体育课准备活动的生理负荷
一般一节课的运动负荷模式有标准型、双峰型、前高后低型、前低后高型等模式。标准型指运动负荷由小到大逐渐上升到一定水平,持续一定时间后再逐渐下降。双峰型指一节课学生承受两种运动负荷较高的练习。前高后低型,主要指课的基本部分的前半部分运动负荷较大,后半部分较小。前低后高型则与前高后低型正好相反,运动负荷由小变大。通常把正常学生取得最佳健身效果的心率区间确定为120—140次/分之间,而一节课上,将此心率的保持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上,并以中等强度和中等量结合的运动负荷为主,兼顾学生的课后恢复。
在课堂教学中最常用到的运动负荷测量方法除了脉搏测量外,还有询问法和观察法。据瑞典生理学家研究,当询问学生锻炼后的自我感受,学生回答“累极了、很累、有点累、还行、很轻松、非常轻松”时都有不同的心率,而这些心率和回答之间有着极明显的对应关系。这样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回答来判断学生承受运动负荷的情况。采用观察法可以直接简便地知道学生的运动负荷情况,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脸色、表情、喘气、出汗量、反应速度等表现来判断所承受运动负荷的大小。比如,当学生承受较小负荷时,额头微汗、脸色稍红;承受中等负荷时,脸色绯红,脸部有汗下滴;承受过大的运动负荷时,脸色发白,满头大汗,动作失控等。所以针对本文研究的方向,体育课准备活动部分主要采用测量学生的脉搏、询问法和观察法相结合的办法。
4、体育课准备活动生理负荷的结构
体育课准备活动的生理负荷由运动强度、运动密度和运动时间构成。综合为负荷量和负荷强度。负荷量是指有效练习总的时间、总的次数、总的距离、总的重量等。负荷强度是指练习对机体刺激的程度,或者做练习时用力的大小或者做练习时机体的紧张程度。在运动中,负荷强度对机体的刺激敏感性更强,在安排与调节负荷时,既应注意负荷量,更要注意负荷强度。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它们共同构成生理负荷的总体,就一般来说应成反比关系,即负荷量很大时,负荷强度应减小;反之,负荷强度较大时,负荷量应减小,其中运动时间长短是一个重要因素。
学生在上体育课准备活动时,机体不仅由于参加身体练习和接受各种刺激而承受负荷,而对机体产生影响;而且休息的量和恢复的强度则从另一个方面对机体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也不容忽视,对机体的影响有良性的,也有恶性的。
5、结论
体育课准备活动练习从编排的指导思想到具体的内容与形式,都是围绕基本部分的教学内容来设计的,是为基本部分教学服务的。因此体育课准备部分主要是组织学生,明确体育课的任务和基本部分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从心理、生理上进入工作状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准备活动永远扮演着配角的角色,只是为基本部分的教学服务。所以在很多体育课中,准备活动时间很少、不注重或没有。因此,体育课准备活动应得到所有体育教师重视。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暨阳实验小学
在体育教学中,始终以运动技术和运动竞赛为中心,并形成了一系列的运动竞技性的教学与管理文件,如教学大纲、教材、课本、教学计划、锻炼标准以及考试评估体系等。体育课和课外辅导也形成了一种运动竞技专业化的教练模式,教师以传授运动技术为己任,学生以掌握各项技术动作为目的,体育与运动之间,确实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它们分属于不同的学科和文化,即学校体育与竞技运动二类。学校体育应不同于体校运动,体育教师也不是运动教练。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是进行强健并完善学生体质的。
1、教师的教学内容、教法和组织措施
教师安排体育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是否合适,教学方法是否恰当,组织措施是否得当,讲解示范是否正确形象、生动规范等都会较大程度地影响运动负荷。如教学中分组太少而导致学生长时间的等待,从而使运动负荷过小;如练习的间歇时间大少,又使运动负荷过大。教师在体育课前的备课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安排教材内容时,应合理搭配不同性质、不同强度、适宜密度的教材。因为不同年级、不同教材、不同类型的体育课,其运动负荷是不同的。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可以运动负荷大和运动负荷小的练习交替安排,如强度较小的走、投与强度较大的跑、跳等内容的组合。 2、安排体育课的生理负荷的策略
总的来说,应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和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循序渐进,逐渐加大运动负荷。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随着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根据学生对运动负荷的适应过程和机能恢复过程的生理规律,可有节奏地逐步加大运动负荷。在课前的备课中周密的安排运动负荷,要重视并且设计合理的运动负荷,针对不同的教材要设计不同的运动负荷。例如,跑步项目和投掷项目的运动负荷不同,那么教师就要深入研究教材,在练习密度上加以调整,不能100米跑两次,掷实心球也掷两次。确定任务时,新授的知识、技能不宜太多太难。
体育课必须有适宜的运动负荷,要注意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它是指学生的身体机能水平的个别差异。在体育课上,往往相同的练习对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过分关注学生的生理效应而忽略心理效应是有失偏颇的,而不再关注学生的生理效应却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体育课堂教学中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是锻炼身体和掌握运动技能的需求,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3、体育课准备活动的生理负荷
一般一节课的运动负荷模式有标准型、双峰型、前高后低型、前低后高型等模式。标准型指运动负荷由小到大逐渐上升到一定水平,持续一定时间后再逐渐下降。双峰型指一节课学生承受两种运动负荷较高的练习。前高后低型,主要指课的基本部分的前半部分运动负荷较大,后半部分较小。前低后高型则与前高后低型正好相反,运动负荷由小变大。通常把正常学生取得最佳健身效果的心率区间确定为120—140次/分之间,而一节课上,将此心率的保持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上,并以中等强度和中等量结合的运动负荷为主,兼顾学生的课后恢复。
在课堂教学中最常用到的运动负荷测量方法除了脉搏测量外,还有询问法和观察法。据瑞典生理学家研究,当询问学生锻炼后的自我感受,学生回答“累极了、很累、有点累、还行、很轻松、非常轻松”时都有不同的心率,而这些心率和回答之间有着极明显的对应关系。这样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回答来判断学生承受运动负荷的情况。采用观察法可以直接简便地知道学生的运动负荷情况,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脸色、表情、喘气、出汗量、反应速度等表现来判断所承受运动负荷的大小。比如,当学生承受较小负荷时,额头微汗、脸色稍红;承受中等负荷时,脸色绯红,脸部有汗下滴;承受过大的运动负荷时,脸色发白,满头大汗,动作失控等。所以针对本文研究的方向,体育课准备活动部分主要采用测量学生的脉搏、询问法和观察法相结合的办法。
4、体育课准备活动生理负荷的结构
体育课准备活动的生理负荷由运动强度、运动密度和运动时间构成。综合为负荷量和负荷强度。负荷量是指有效练习总的时间、总的次数、总的距离、总的重量等。负荷强度是指练习对机体刺激的程度,或者做练习时用力的大小或者做练习时机体的紧张程度。在运动中,负荷强度对机体的刺激敏感性更强,在安排与调节负荷时,既应注意负荷量,更要注意负荷强度。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它们共同构成生理负荷的总体,就一般来说应成反比关系,即负荷量很大时,负荷强度应减小;反之,负荷强度较大时,负荷量应减小,其中运动时间长短是一个重要因素。
学生在上体育课准备活动时,机体不仅由于参加身体练习和接受各种刺激而承受负荷,而对机体产生影响;而且休息的量和恢复的强度则从另一个方面对机体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也不容忽视,对机体的影响有良性的,也有恶性的。
5、结论
体育课准备活动练习从编排的指导思想到具体的内容与形式,都是围绕基本部分的教学内容来设计的,是为基本部分教学服务的。因此体育课准备部分主要是组织学生,明确体育课的任务和基本部分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从心理、生理上进入工作状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准备活动永远扮演着配角的角色,只是为基本部分的教学服务。所以在很多体育课中,准备活动时间很少、不注重或没有。因此,体育课准备活动应得到所有体育教师重视。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暨阳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