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研究围绕幼儿园自主活动中的幼儿同伴互动,运用观察法、访谈法,对幼儿园自主活动中幼儿同伴互动的状况进行深入考察。研究发现,幼儿同伴互动行为在各个时间段分布的频率不均;不同时间段幼儿同伴互动行为的主题类别不同;在幼儿同伴互动频率分布低时间段,幼儿向同伴发起互动后,获得积极回应的比率不高。
关键词:自主活动 同伴互动 互动频率 积极回应
一、相关概念界定
同伴互动是指幼儿在与有相似地位的人行动间的交互影响过程,如合作、竞争、冲突等;本研究所指的同伴互动,是指在活动中,两个或多个幼儿之间所产生相互交流、应对的任何行为,此交互行为包含语言表达、情绪表情、行为动作等等,又包括正向与负向的互动关系。
二、研究对象
根据本研究主题的特殊性,本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方法来选择研究对象,即抽取能够为本研究提供最大信息量的样本,以便于研究者进行深入的研究能获取最丰富的信息。另外,考虑到研究者的研究能力和与幼儿园的熟悉程度,最终选择了研究者见习的A幼儿园,从该园抽取大班为观察对象。A幼儿园大班的33名幼儿的情况如表1所示:
三、研究方法
(1)自然观察法。本研究为了了解自主活动中同伴互动的真实情况,研究者作为观察者进入到幼儿园,对33名幼儿在自主活动中的同伴互动进行自然观察,即非参与式观察。从现场随机采样1一2组正在进行互动的幼儿,作为观察的主角,观察整组幼儿互动的资料,包括言行、举止、对话、表情、情绪表达等,并以轶事一记录的方式,记下幼儿互动的完整过程,直到该组幼儿全部结束互动为止。观察研究从2013年7月20日持续到8月10日,为期二是天。由于该园开展自主活动的时间为每天九点半点,研究者从上午九点二十进入现场,每天观察一记录的时间为一个半小时左右。兼于本研究的目的,即研究在自主活动中幼儿如何与同伴互动的,研究者采取时间、地点和事件相结合的取样法,即每天上午九点半为观察与记录的时段,观察者对这一时段内发生的同伴互动事件进行全面观察,并力图迅速地把这一时间段所发生的同伴互动事件的整个过程一记录下来。包括互动的时间、地点、人物,互动的过程。
(2)研究的伦理道德问题。为了尊重保护被研究者的隐私,本研究中所涉及的人物及园所名称均使用化名。在进行自然观察及访谈的过程中,研究者尽量不打扰互动的正常进行,尽量减少对互动造成的影响。
四、自主活动中幼儿同伴互动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1)各个时间段幼儿同伴互动行为分布频率不均。研究结果显示:幼儿同伴互动多分布在10:40-11:10,较少分布在,9:30-10:00。如表2所示,在三个时间段中,幼儿同伴互动行为事件出现次数最多的时间段是10:40-11:10,共计18次,占总量的54.5%。
(2)不同时间段幼儿同伴互动行为的主题类别不同。研究结果显示:自主活动中发生的幼儿同伴互动行为主题各不相同。从互动主题来看,索取物品居于幼儿同伴互动主题之首位,幼儿仍处在与物互动多于与人互动的阶段,以物品为中介引起的幼儿同伴互动最多。共同游戏、参与活动、关心帮助等互动主题也发生较多,而炫耀、请教、言语交流等包含复杂情感的互动主题发生较少。攻击和抢夺物品的行为在同伴互动中在所难免,但也占少数。
五、建议
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对幼儿活动负有重要责任,并对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了解了班级幼儿同伴互动的现状与影响因素后,我们发现:促进幼儿同伴互动的关键因素在于教师。因此,研究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包括:转变教师观念,认识同伴互动的价值;创设适宜活动区环境;营造平等合作氛围;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加强互动指导。
(1)转变教师观念,认识同伴互动的价值。观念是行为的先导。重视开放教育的现今,强调以幼儿为中心,教师要促进幼儿同伴互动。首先要做到观念上的转变,即充分认识和肯定幼儿同伴互动的价值,并充分认识到自身在促进自主活動中同伴良好互动的责任。首先,教师要树立全面、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充分认识幼儿的主体地位。在自主活动中,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性,让幼儿能在游戏中与同伴充分互动,发展其个性,增加其共性。其次,教师不能忽视自身在促进自主活动中同伴互动中的引导作用,不能对同伴互动采取放任、漠视的态度。教师应明确自身负有的教育责任,将自己视为幼儿游戏的观察者、引导者,在必要时给予幼儿同伴互动以帮助或指导。
(2)创设适宜活动区环境,营造平等合作氛围。环境是教育的重要资源,通过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幼儿主动探索,通过互动的环境对促进幼儿良好同伴互动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促进幼儿良好同伴互动的进行,教师应当创设适宜的活动区环境,营造有益于同伴互动的良好氛围。
关键词:自主活动 同伴互动 互动频率 积极回应
一、相关概念界定
同伴互动是指幼儿在与有相似地位的人行动间的交互影响过程,如合作、竞争、冲突等;本研究所指的同伴互动,是指在活动中,两个或多个幼儿之间所产生相互交流、应对的任何行为,此交互行为包含语言表达、情绪表情、行为动作等等,又包括正向与负向的互动关系。
二、研究对象
根据本研究主题的特殊性,本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方法来选择研究对象,即抽取能够为本研究提供最大信息量的样本,以便于研究者进行深入的研究能获取最丰富的信息。另外,考虑到研究者的研究能力和与幼儿园的熟悉程度,最终选择了研究者见习的A幼儿园,从该园抽取大班为观察对象。A幼儿园大班的33名幼儿的情况如表1所示:
三、研究方法
(1)自然观察法。本研究为了了解自主活动中同伴互动的真实情况,研究者作为观察者进入到幼儿园,对33名幼儿在自主活动中的同伴互动进行自然观察,即非参与式观察。从现场随机采样1一2组正在进行互动的幼儿,作为观察的主角,观察整组幼儿互动的资料,包括言行、举止、对话、表情、情绪表达等,并以轶事一记录的方式,记下幼儿互动的完整过程,直到该组幼儿全部结束互动为止。观察研究从2013年7月20日持续到8月10日,为期二是天。由于该园开展自主活动的时间为每天九点半点,研究者从上午九点二十进入现场,每天观察一记录的时间为一个半小时左右。兼于本研究的目的,即研究在自主活动中幼儿如何与同伴互动的,研究者采取时间、地点和事件相结合的取样法,即每天上午九点半为观察与记录的时段,观察者对这一时段内发生的同伴互动事件进行全面观察,并力图迅速地把这一时间段所发生的同伴互动事件的整个过程一记录下来。包括互动的时间、地点、人物,互动的过程。
(2)研究的伦理道德问题。为了尊重保护被研究者的隐私,本研究中所涉及的人物及园所名称均使用化名。在进行自然观察及访谈的过程中,研究者尽量不打扰互动的正常进行,尽量减少对互动造成的影响。
四、自主活动中幼儿同伴互动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1)各个时间段幼儿同伴互动行为分布频率不均。研究结果显示:幼儿同伴互动多分布在10:40-11:10,较少分布在,9:30-10:00。如表2所示,在三个时间段中,幼儿同伴互动行为事件出现次数最多的时间段是10:40-11:10,共计18次,占总量的54.5%。
(2)不同时间段幼儿同伴互动行为的主题类别不同。研究结果显示:自主活动中发生的幼儿同伴互动行为主题各不相同。从互动主题来看,索取物品居于幼儿同伴互动主题之首位,幼儿仍处在与物互动多于与人互动的阶段,以物品为中介引起的幼儿同伴互动最多。共同游戏、参与活动、关心帮助等互动主题也发生较多,而炫耀、请教、言语交流等包含复杂情感的互动主题发生较少。攻击和抢夺物品的行为在同伴互动中在所难免,但也占少数。
五、建议
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对幼儿活动负有重要责任,并对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了解了班级幼儿同伴互动的现状与影响因素后,我们发现:促进幼儿同伴互动的关键因素在于教师。因此,研究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包括:转变教师观念,认识同伴互动的价值;创设适宜活动区环境;营造平等合作氛围;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加强互动指导。
(1)转变教师观念,认识同伴互动的价值。观念是行为的先导。重视开放教育的现今,强调以幼儿为中心,教师要促进幼儿同伴互动。首先要做到观念上的转变,即充分认识和肯定幼儿同伴互动的价值,并充分认识到自身在促进自主活動中同伴良好互动的责任。首先,教师要树立全面、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充分认识幼儿的主体地位。在自主活动中,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性,让幼儿能在游戏中与同伴充分互动,发展其个性,增加其共性。其次,教师不能忽视自身在促进自主活动中同伴互动中的引导作用,不能对同伴互动采取放任、漠视的态度。教师应明确自身负有的教育责任,将自己视为幼儿游戏的观察者、引导者,在必要时给予幼儿同伴互动以帮助或指导。
(2)创设适宜活动区环境,营造平等合作氛围。环境是教育的重要资源,通过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幼儿主动探索,通过互动的环境对促进幼儿良好同伴互动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促进幼儿良好同伴互动的进行,教师应当创设适宜的活动区环境,营造有益于同伴互动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