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年全国统一考试化学试卷注重基础、体现能力,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对于测试考生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严谨性和批判性等思维品质都有较高的要求和考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同时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1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在基础知识教学中,采用有序设疑,使学生思维由表及里。如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学生掌握较难。我把它分解成两个反应:
2Al+6H2O=2A1(OH)3+3H2↑
①
AI(OH)3+NaOH=NaAlO2+2H2O ②
a 哪一个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①为氧化还原反应)
b 在反应①中,还原剂、氧化剂分别是哪种物质?反应②中NaOH的作用是什么?(A1为还原剂。H2O为氧化剂)
c 电子转移情况怎样?(A1失去6e-,H2O得6e-)
d 如何把反应①、②写成总反应方程式?(②×2+①)
2Al+2H2O+2NaOH=2NaAlO2+3H2↑
e 由上述反应分析NaOH并未参与氧化还原反应。而由总方程式2个A1失去6个电子,2个H2O中只有4个H,如何处理?(前后各加4个H2O)
这样会使学生从本质上掌握该反应中Al、H2O、NaOH的作用。再遇到标明电子转移类型题,也不会标错电子。这种方式注重提高学生思维的层次,使思维过程呈链锁式、延伸性。
在习题教学中,注重一题多解。如cu与Cu(NO3)2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灼烧,若混合物总质量反应前后不变,求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此题学生多数按设xmol Cu、yrnol Cu(SO3)2,求得物质的量后,再求质量分数。在分析中,我们又按在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总物质的量不变、或设“1”(只有lmol cu即64g)等方法逐一列式。使学生找出最佳方法。这种方式注重提高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发散性,使学生思维结构呈辐射状。
2 提高学生敏捷思维能力
高考是在有限时间里解答数量较多的试题,因而要注重思维敏捷性,能快速、准确判断题目特征,通过巧解、速解来解题。如:有一根据镁条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MgO和Mg3N2,将燃烧后的产物溶解在60mL浓度为2.0mol/L的盐酸中,以20mL0.5mol/L的NaOH溶液恰好中和多余盐酸,然后在此溶液中加入过量烧碱溶液,使氨气全部逸出并用稀盐酸吸收,稀盐酸增重0.17克,求镁条质量。 此题涉及8个化学反应,若依化学反应分步计算,相当繁琐且易出错,若用框图理顺关系,根据氯元素和氮元素守恒,问题将得到解决。
3 提高学生批判思维能力
对一些重要选择题,教学中不应只满足能使学生选出正确选项,还要鼓励学生对错项认真剖析,弄清错误根源,引导学生纠正错解。如:在常温常压下,10mL某气态烃A与50mL过量O2混合,完全燃烧,冷却至原状态,残余气体体积为35mL,则A的分子式为——。由题可推出氢原子数是6,学生得出答案C2H6、C3H6、C2H6、C6H6。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前两个正确,后两个为何不可以?原来。题中A与O2(过量)为1:5,而C4H6与O2要1:5.5,O2不足,与题不符。至于C6H6常态为液体。不符合题意,因而使学生对这一类题有了更明确的思路。
4 提高学生变通思维能力
学生都习惯于顺向思维和直觉思维,不习惯逆向思维和变通思维,导致他们分析问题时或无从下手,或方向不对。对分析困难的题,如换一个角度,或逆向思维,可能会十分简单。已知丙烷的二氯代物有4种同分异构体,则其六氯代物有——种同分异构体。学生往往把六个氯翻来倒去,结果很不理想。若换一个角度,丙烷的两个氢被两个氯代替有四种同分异构体,被六个氯代替,余两个氢,调动两个氢位置即可得出丙烷的六氯代物有4种同分异构体。
5 提高学生整体思维能力
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易受题中干扰因素的迷惑,有的学生则对一些基本概念以偏概全,有的则对题目中的问题分析不透,因而漏选答案。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全方位分析问题,选择要点解决问题。如:AICl3溶液加入等体积的NaOH溶液,反应完毕后,测得沉淀物和溶液中铝元素的量。则AlCl3溶液与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___。学生分析中,只考虑溶液中可能有Al3+而忽略了AlO-2,因而只得2:3,漏掉2:7。
6 促进思维迁移
所谓迁移就是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以及方法态度与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之间发生的相互影响。简而言之,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从心理学理论讲,迁移就是人脑中已有认知结构所储存的信息的复活,在新信息作用下,参与同化或顺应,从而获得高一级新的认知结构的心理过程。例如:Fe3O4可写成FeO·Fe23形成,也可写成Fc(FcO2)2形式,题目是把Pb3O4改写成上述两种形式。学生会照抄为PbO·Pb2O3、Pb(PbO2)2,这就忽略了Fe与Pb的化合价差异,Fe为+2、+3,而Pb为+2、+4,因而写成Pb2O2是错误的,应写为2PbO或Pb2PbO4。
7 破除思维定势
所谓思维定势是人们倾向于用建立在已有经验基础上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思维定势对解决同类问题时产生正迁移,但在解决不同类问题时产生负迁移。所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双基的同时给学生讲清双基中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指导学生进行多向思维,以克服学习迁移中的负迁移。又如,PH=3的盐酸溶液加水稀释至100倍。PH=____。根据已学内容,学生自然得出PH=5。若再加水稀释至1000倍,学生顺其自然得出PH=8。其实只要略加分析,酸无论怎样稀释不能成为碱,因而PH不可能大于7,只能接近于7。 总之,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我只是在教学中刻意努力有所提高,使学生领悟化学思维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自觉意识,最终能采取最佳的途径,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地解答高考题。
1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在基础知识教学中,采用有序设疑,使学生思维由表及里。如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学生掌握较难。我把它分解成两个反应:
2Al+6H2O=2A1(OH)3+3H2↑
①
AI(OH)3+NaOH=NaAlO2+2H2O ②
a 哪一个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①为氧化还原反应)
b 在反应①中,还原剂、氧化剂分别是哪种物质?反应②中NaOH的作用是什么?(A1为还原剂。H2O为氧化剂)
c 电子转移情况怎样?(A1失去6e-,H2O得6e-)
d 如何把反应①、②写成总反应方程式?(②×2+①)
2Al+2H2O+2NaOH=2NaAlO2+3H2↑
e 由上述反应分析NaOH并未参与氧化还原反应。而由总方程式2个A1失去6个电子,2个H2O中只有4个H,如何处理?(前后各加4个H2O)
这样会使学生从本质上掌握该反应中Al、H2O、NaOH的作用。再遇到标明电子转移类型题,也不会标错电子。这种方式注重提高学生思维的层次,使思维过程呈链锁式、延伸性。
在习题教学中,注重一题多解。如cu与Cu(NO3)2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灼烧,若混合物总质量反应前后不变,求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此题学生多数按设xmol Cu、yrnol Cu(SO3)2,求得物质的量后,再求质量分数。在分析中,我们又按在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总物质的量不变、或设“1”(只有lmol cu即64g)等方法逐一列式。使学生找出最佳方法。这种方式注重提高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发散性,使学生思维结构呈辐射状。
2 提高学生敏捷思维能力
高考是在有限时间里解答数量较多的试题,因而要注重思维敏捷性,能快速、准确判断题目特征,通过巧解、速解来解题。如:有一根据镁条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MgO和Mg3N2,将燃烧后的产物溶解在60mL浓度为2.0mol/L的盐酸中,以20mL0.5mol/L的NaOH溶液恰好中和多余盐酸,然后在此溶液中加入过量烧碱溶液,使氨气全部逸出并用稀盐酸吸收,稀盐酸增重0.17克,求镁条质量。 此题涉及8个化学反应,若依化学反应分步计算,相当繁琐且易出错,若用框图理顺关系,根据氯元素和氮元素守恒,问题将得到解决。
3 提高学生批判思维能力
对一些重要选择题,教学中不应只满足能使学生选出正确选项,还要鼓励学生对错项认真剖析,弄清错误根源,引导学生纠正错解。如:在常温常压下,10mL某气态烃A与50mL过量O2混合,完全燃烧,冷却至原状态,残余气体体积为35mL,则A的分子式为——。由题可推出氢原子数是6,学生得出答案C2H6、C3H6、C2H6、C6H6。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前两个正确,后两个为何不可以?原来。题中A与O2(过量)为1:5,而C4H6与O2要1:5.5,O2不足,与题不符。至于C6H6常态为液体。不符合题意,因而使学生对这一类题有了更明确的思路。
4 提高学生变通思维能力
学生都习惯于顺向思维和直觉思维,不习惯逆向思维和变通思维,导致他们分析问题时或无从下手,或方向不对。对分析困难的题,如换一个角度,或逆向思维,可能会十分简单。已知丙烷的二氯代物有4种同分异构体,则其六氯代物有——种同分异构体。学生往往把六个氯翻来倒去,结果很不理想。若换一个角度,丙烷的两个氢被两个氯代替有四种同分异构体,被六个氯代替,余两个氢,调动两个氢位置即可得出丙烷的六氯代物有4种同分异构体。
5 提高学生整体思维能力
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易受题中干扰因素的迷惑,有的学生则对一些基本概念以偏概全,有的则对题目中的问题分析不透,因而漏选答案。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全方位分析问题,选择要点解决问题。如:AICl3溶液加入等体积的NaOH溶液,反应完毕后,测得沉淀物和溶液中铝元素的量。则AlCl3溶液与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___。学生分析中,只考虑溶液中可能有Al3+而忽略了AlO-2,因而只得2:3,漏掉2:7。
6 促进思维迁移
所谓迁移就是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以及方法态度与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之间发生的相互影响。简而言之,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从心理学理论讲,迁移就是人脑中已有认知结构所储存的信息的复活,在新信息作用下,参与同化或顺应,从而获得高一级新的认知结构的心理过程。例如:Fe3O4可写成FeO·Fe23形成,也可写成Fc(FcO2)2形式,题目是把Pb3O4改写成上述两种形式。学生会照抄为PbO·Pb2O3、Pb(PbO2)2,这就忽略了Fe与Pb的化合价差异,Fe为+2、+3,而Pb为+2、+4,因而写成Pb2O2是错误的,应写为2PbO或Pb2PbO4。
7 破除思维定势
所谓思维定势是人们倾向于用建立在已有经验基础上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思维定势对解决同类问题时产生正迁移,但在解决不同类问题时产生负迁移。所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双基的同时给学生讲清双基中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指导学生进行多向思维,以克服学习迁移中的负迁移。又如,PH=3的盐酸溶液加水稀释至100倍。PH=____。根据已学内容,学生自然得出PH=5。若再加水稀释至1000倍,学生顺其自然得出PH=8。其实只要略加分析,酸无论怎样稀释不能成为碱,因而PH不可能大于7,只能接近于7。 总之,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我只是在教学中刻意努力有所提高,使学生领悟化学思维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自觉意识,最终能采取最佳的途径,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地解答高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