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课能否吸引学生,课程导入是一个关键环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形成一种内在的求知动力,调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运用课程导入法,创设有吸引力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兴趣,使他们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问题、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数学,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构建。
【关键词】数学教学 ;导入法 ;课题教学
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重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常言道,“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数学课设计一个好的开头,有事半功倍之效。开头开得好,就能先声夺人,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状态,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就如平静的湖面上投石,激起一片思维涟漪,产生急欲一听的感染力。
导入新课是数学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也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和关键.教师讲课导入得好,不仅能吸引住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能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反之学生很难马上进入角色,学习不会积极主动,教学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定重视教学伊始的导入艺术..“导入新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桥梁作用,它既能有效地组织起教学,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活跃课堂气氛、丰富教学内容.因此,掌握多种“导入新课”的方法,对于有效提高课堂质量都是不无裨益的.下面介绍几种新课导入的方法:
1. 设置悬念导入法
我们说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兴趣,即有了内驱力时,学生才能爱学、乐学、学好,相反,他们不感兴趣,你不管讲得多投入,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所以我们必须一开始就想办法如何吸引学生,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望.例如:我在教学《有理数乘方》这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出示一张纸,问学生:谁来说说这张纸大约有多厚?让他们讨论一阵子后,指名几位学生估计厚度,大致统一后,我说:刚才同学们估计它的厚度大约为0.09毫米,假如把这张纸对折再对再对折,这样经过多次对折,它的厚度能否超过你的身高?大部分学生回答:不可能!有个别学生回答说:也有可能的.不可能,可能,不可能,可能——这样学生争论了起来.然后,我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学一定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好!下面我们起到《有理数的乘方》这知识的海洋里去寻找正确的答案,这样学生为了要自己能有一个争论的结果,自然而然声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了.
2. 温固知新导入法
通过对直观教具的观察,旧知识的复习和联想,有目的,有系统地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进而引出新的问题,新的知识,形成新概念,发现新法则.
在讲“圆柱体表面积”时,上课前,让学生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模型.并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几个问题(1)展开后有哪几部分组成;(2)正方体、长方体表面积公式及推导过程;(3)试用同样方法导出圆柱体表面积公式.这样的几步引导下,学生很容易就得出了结论.此时若能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生活中各种各样圆柱体表面积的求法,不但有利于学生掌握本节的知识,而且对于学生数学分类思想的渗透有很大帮助.
3. 类比导入法
上课时把要讲的新知识,与旧的同类知识,在黑板上列出,并且有目的,有系统的提出问题,让学生边复习旧知识,边接触新知识,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出解决新问题的方法或概念.
在讲相似三角形性质时,可以从全等三角形性质为例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对应线段、对应周长等相等.那么相似三角形这几组量怎么样?这种方法使学生能从类推中促进知识的迁移,发现新知识.
4. 生活实例导入法
日常生活中包含许多数学知识,采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入新课,学生会觉得亲切具体,易于接受.尤其是对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如讲“解三角形”时可以提问学生“不过河,能否测出河面的宽?”再如,讲授“直角坐标系”时要求学生说出自己处在班级第几排第几列.或给他一张电影票,问他是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的?当学生从这些生活实例中领悟到“两个有序实数可以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时,教师再讲“直角坐标系”已是水到渠成了.
5. 设疑启思导入法
教学引入新课时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设置疑问.实践证明,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而学生的创新思维恰恰从疑问和好奇开始.教师以提问适当的问题开始讲课,能起到以石激浪的作用,刺激学生会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
如,有些教师在讲授“负数”时,他并不是象书上那样讲“零上”与“零下”,“上升”与“下降”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是先问学生“2-1=?”,“1-2=?”.这样的问题对初一学生来说,很有吸引力.对被减数小于减数的问题,学生会说:“不够减”.教师接下来会问:“欠多少才够减?欠2”.这时可引进记号“-2”表示“欠2”,并指出:除0以外的数前写上“-”(称为负号)所得的数叫负数.这样引入新课既让学生了解负数的意义,又弄清引入负数的目的.
6. 故事导入法
根据中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所要实现教学目标,创设吸引人的故事情景,通过设置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情景,将抽象的数学理念融入到充满生活气息的故事中,能使学生有所感悟、有所体验,也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指数函数”时,可讲这样一个故事:有这样一个古代国王,爱上了一种称为“象棋”的游戏,决定嘉奖此项游戏的发明者。他把发明者召入宫中,并且当众宣布要满足发明者的一个愿望。“陛下,我深感荣幸,”发明者谦卑地说:“我希望陛下赏我几粒米。”“只是几粒米?”国王问道。发明者说:“是的,只要在棋盘的第一格放上一粒米”,“在第二格加倍至2粒,在第三格加倍至4粒…依此类推,每一格均是前一格的双倍,直到放满整个棋盘为止。这就是我的愿望。”国王很高兴。“如此廉价便可以换得这么好的游戏,”“好的!”国王大声说,“把棋盘拿出来,让在座的各位目睹我们的协定。”你认为国王能兑现自己的承诺吗?国库里有这么多米粒吗?教师告诉学生:如果满足大臣的要求,国王的国库里应该有米粒,以100米粒/克计算,约为1844.67亿吨。那么这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通过这种讲故事的方式将“等比数列求和公式”这节课题进行的导入,不但对下面知识的学习起着桥梁的作用,而且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但需要提出得是:所提得问题难度要适当,既要学生面对适当的困难,以达到引起探索的兴趣.又要不能太难,要使大多数学生能够入手,不然,就达不到引入新课的目的. 数学教学如何导入新课,也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几种方法,比如:开门见山法,游戏导入法,音乐导入法,热点导入法,图片导入法等等各种方法也可以相互融合、交叉使用,不必拘泥于某种模式.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课堂的导入形式是千变万化的,多姿多彩的,无论用哪种方法导入,必须使问题情境结构、数学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结构三者和谐的统一。以创设良好的导入技能为教学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创新意识的目的。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去把握它、运用它,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样才能把数学课讲深、讲透、讲活.以此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如果教师“导”得有方,学生就会学得有趣,也就乐于学.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并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情感上升到最佳学习状态,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收稿日期:2011-10-29
【关键词】数学教学 ;导入法 ;课题教学
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重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常言道,“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数学课设计一个好的开头,有事半功倍之效。开头开得好,就能先声夺人,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状态,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就如平静的湖面上投石,激起一片思维涟漪,产生急欲一听的感染力。
导入新课是数学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也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和关键.教师讲课导入得好,不仅能吸引住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能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反之学生很难马上进入角色,学习不会积极主动,教学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定重视教学伊始的导入艺术..“导入新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桥梁作用,它既能有效地组织起教学,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活跃课堂气氛、丰富教学内容.因此,掌握多种“导入新课”的方法,对于有效提高课堂质量都是不无裨益的.下面介绍几种新课导入的方法:
1. 设置悬念导入法
我们说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兴趣,即有了内驱力时,学生才能爱学、乐学、学好,相反,他们不感兴趣,你不管讲得多投入,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所以我们必须一开始就想办法如何吸引学生,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望.例如:我在教学《有理数乘方》这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出示一张纸,问学生:谁来说说这张纸大约有多厚?让他们讨论一阵子后,指名几位学生估计厚度,大致统一后,我说:刚才同学们估计它的厚度大约为0.09毫米,假如把这张纸对折再对再对折,这样经过多次对折,它的厚度能否超过你的身高?大部分学生回答:不可能!有个别学生回答说:也有可能的.不可能,可能,不可能,可能——这样学生争论了起来.然后,我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学一定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好!下面我们起到《有理数的乘方》这知识的海洋里去寻找正确的答案,这样学生为了要自己能有一个争论的结果,自然而然声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了.
2. 温固知新导入法
通过对直观教具的观察,旧知识的复习和联想,有目的,有系统地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进而引出新的问题,新的知识,形成新概念,发现新法则.
在讲“圆柱体表面积”时,上课前,让学生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模型.并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几个问题(1)展开后有哪几部分组成;(2)正方体、长方体表面积公式及推导过程;(3)试用同样方法导出圆柱体表面积公式.这样的几步引导下,学生很容易就得出了结论.此时若能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生活中各种各样圆柱体表面积的求法,不但有利于学生掌握本节的知识,而且对于学生数学分类思想的渗透有很大帮助.
3. 类比导入法
上课时把要讲的新知识,与旧的同类知识,在黑板上列出,并且有目的,有系统的提出问题,让学生边复习旧知识,边接触新知识,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出解决新问题的方法或概念.
在讲相似三角形性质时,可以从全等三角形性质为例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对应线段、对应周长等相等.那么相似三角形这几组量怎么样?这种方法使学生能从类推中促进知识的迁移,发现新知识.
4. 生活实例导入法
日常生活中包含许多数学知识,采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入新课,学生会觉得亲切具体,易于接受.尤其是对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如讲“解三角形”时可以提问学生“不过河,能否测出河面的宽?”再如,讲授“直角坐标系”时要求学生说出自己处在班级第几排第几列.或给他一张电影票,问他是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的?当学生从这些生活实例中领悟到“两个有序实数可以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时,教师再讲“直角坐标系”已是水到渠成了.
5. 设疑启思导入法
教学引入新课时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设置疑问.实践证明,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而学生的创新思维恰恰从疑问和好奇开始.教师以提问适当的问题开始讲课,能起到以石激浪的作用,刺激学生会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
如,有些教师在讲授“负数”时,他并不是象书上那样讲“零上”与“零下”,“上升”与“下降”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是先问学生“2-1=?”,“1-2=?”.这样的问题对初一学生来说,很有吸引力.对被减数小于减数的问题,学生会说:“不够减”.教师接下来会问:“欠多少才够减?欠2”.这时可引进记号“-2”表示“欠2”,并指出:除0以外的数前写上“-”(称为负号)所得的数叫负数.这样引入新课既让学生了解负数的意义,又弄清引入负数的目的.
6. 故事导入法
根据中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所要实现教学目标,创设吸引人的故事情景,通过设置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情景,将抽象的数学理念融入到充满生活气息的故事中,能使学生有所感悟、有所体验,也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指数函数”时,可讲这样一个故事:有这样一个古代国王,爱上了一种称为“象棋”的游戏,决定嘉奖此项游戏的发明者。他把发明者召入宫中,并且当众宣布要满足发明者的一个愿望。“陛下,我深感荣幸,”发明者谦卑地说:“我希望陛下赏我几粒米。”“只是几粒米?”国王问道。发明者说:“是的,只要在棋盘的第一格放上一粒米”,“在第二格加倍至2粒,在第三格加倍至4粒…依此类推,每一格均是前一格的双倍,直到放满整个棋盘为止。这就是我的愿望。”国王很高兴。“如此廉价便可以换得这么好的游戏,”“好的!”国王大声说,“把棋盘拿出来,让在座的各位目睹我们的协定。”你认为国王能兑现自己的承诺吗?国库里有这么多米粒吗?教师告诉学生:如果满足大臣的要求,国王的国库里应该有米粒,以100米粒/克计算,约为1844.67亿吨。那么这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通过这种讲故事的方式将“等比数列求和公式”这节课题进行的导入,不但对下面知识的学习起着桥梁的作用,而且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但需要提出得是:所提得问题难度要适当,既要学生面对适当的困难,以达到引起探索的兴趣.又要不能太难,要使大多数学生能够入手,不然,就达不到引入新课的目的. 数学教学如何导入新课,也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几种方法,比如:开门见山法,游戏导入法,音乐导入法,热点导入法,图片导入法等等各种方法也可以相互融合、交叉使用,不必拘泥于某种模式.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课堂的导入形式是千变万化的,多姿多彩的,无论用哪种方法导入,必须使问题情境结构、数学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结构三者和谐的统一。以创设良好的导入技能为教学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创新意识的目的。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去把握它、运用它,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样才能把数学课讲深、讲透、讲活.以此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如果教师“导”得有方,学生就会学得有趣,也就乐于学.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并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情感上升到最佳学习状态,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收稿日期:2011-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