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班级合唱训练方法探究

来源 :文学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合唱是音乐的其中一种表现形式,是歌唱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它需要团队合作,共同完成。对声音、乐感、节奏的要求更高,需要孩子们有更高的艺术修养。农村小学学生音乐基础比较薄弱,合唱水平偏低。因此,从班级合唱训练入手,在教学中渗透合唱知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合唱水平,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关键词:班级合唱;训练;学生
  前言:受到国外文化的熏陶,近年来,中国的合唱水平不断提高,大家越来越重视合唱训练。我区近年来的合唱水平也不断地提高,很多学校组队参加市级的合唱比赛都能获得优异的成绩。但这紧紧是局限于生源、条件较好的学校,一般临时组队的农村学校想要做到信手拈来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在农村,家长的艺术素养培养观念比较薄弱,大多数家庭还是较为重视语数英三科教学,离开了家长的支持,要想组建合唱队就更加难上加难。这个时候,班级合唱教学就能发挥它的强大作用。班级合唱不存在合唱团中的选人用人问题,也不会排练非常有难度的曲目,相对于学校合唱团来说它各方面的要求都没有那么挑剔。我们通过日常教学,在课堂中加强合唱训练,从学生的气息、咬字、发声方法、音准等音乐技能入手,结合教材歌曲,从易到难逐步提升难度,提高学生的合唱水平,为合唱团提供人才保障。加强班级合唱的训练为农村学校解决合唱难题开辟了一条光明大道。那么,如何加强班级合唱训练呢?下面我们就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依托教材歌曲
  合唱選曲是一门极具技巧的学问。曲目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合唱的效果。小学生天生有着天籁般的声音,没有经过变声期的他们声音清脆、稚嫩。如果盲目选曲合唱曲,有可能在训练过程中损坏孩子们的声音,过于难演绎的歌曲,会增加孩子的学习负担,有可能让学生产生厌恶的情绪。而且额外选择课外歌曲也不利于按时完成教学进度。班级合唱选择曲目是首先要遵循“大众化”的原则,因为它面向的对象不是优等生。这个时候,教材歌曲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首先,教材歌曲是由专业的作曲家、音乐家和教育家组成编攥的,歌曲的编排符合不同年级的学生的特点,其难易程度更具科学性,更适合学生演唱。其次,结合教材歌曲开展班级合唱训练,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能达到训练的目的。因此对于不是合唱专业出身的教师来说,班级合唱教学的选材建议从教材歌曲开始。比如:花城版二年级教材中的《恰利利恰利》,结尾部分就有一句二声部合唱,教师可以抓住这一教学难点展开合唱教学,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轮唱的乐趣。还有《快乐的啰嗦》一课,编者选取耳熟能详的主题旋律进行二声部训练,既加强了八分节奏、四分节奏的学习,又巩固1、3、5、6四个音的音高概念。全曲既有趣又易掌握。还有《凤阳花鼓》、《春天来了》等,也是非常适合课堂合唱训练的歌曲。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所在区域用的教材,每个学期选曲一首合唱曲开展合唱训练。先帮助孩子们建立声部合作的概念,再借助歌曲旋律,训练学生的音准、节奏。从易到难,打好基础,然后再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慎重选取其它书记里的歌曲进行训练。科学地选取歌曲进行训练,事半功倍,能大大地提升合唱训练的效果。
  二、声音的统一训练
  合唱是多人合作的一种歌唱艺术。想要将美妙的歌声传送给大家,那么歌唱者和指挥的心中对不同的作品的表现首先要有一杆秤,要平衡声部之间的声音,要懂得运用发声的技巧、规律,彼此相互协调,通过嗓音传达美妙的声音,达到规定的要求和音色的统一。在班级合唱训练中,我们必须解决学生的歌唱共性问题,才能提高学生的合唱水平。
  1、歌唱状态的训练。
  歌唱的状态是合唱中的一个重要训练部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做“上松下紧”,即绷紧腰部控制气息,打开口腔控制声音。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利用搬凳子、抬钢琴等方法让孩子们体会何为“紧”。相反,我们可以运用闻花朵打开鼻腔头腔找共鸣、打哈欠感受口腔共鸣、叹气体会胸腔共鸣等方法,让孩子们感受何为“松”。很多老师在训练学生找歌唱感觉时,会要求学生要保持积极的面部状态,把口腔、鼻腔、胸腔打开,但是这样的描述有部分学生会直接把口腔过分打开,导致下巴下压,夹紧声带,发出的声音是尖锐而刺耳的。在课堂训练中,我们可以换一种说法,比如跟学生说要把后牙根往上抬,努力保持抬后牙根的状态,也可以跟学生说要一直保持打哈欠的状态。通过同的描述,引导学生感受声音仿佛是从头顶穿出来一样的感觉,胸口仿佛是轮船鸣笛一样的共鸣震动。另外,学生歌唱时的心理状态也会影响声音的质量。当孩子们歌唱时保持积极兴奋的状态时,他们会产生歌唱的欲望,这个时候他们的腔体是主动张开的,有利于统一歌唱的位置。相反,当孩子们产生消极的情绪时,他们的感官和发声器官就会处于慵懒状态,影响声音的质量。因此,在班级合唱训练中,教师根据不同孩子的接受能力,用孩子们听得懂的语言引导学生感受歌唱的状态,要激励孩子们的自信心,让孩子们时刻以饱满的状态去演绎每一首作品。
  2、呼吸训练
  呼吸是人与生俱来的技能。人在呼吸时,腰腹部位会颤动,当你吸气时,
  会感觉腰腹部有膨胀感,呼气时感觉会有压迫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会过分关注这种习惯性的呼吸规律,但它却每时每刻都伴随着我们。小学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比较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腹部肌肉还没有得到很好地锻炼。在课堂上,如果过于重视理论讲解,那么可能会起反作用。因此,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多采用快吸慢呼的技巧训练,让学生体会歌唱中呼吸的规律。同时,我们还要关注学生呼吸的状态,比如在呼吸训练中让学生感受腰部膨胀感,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握吸气的度,那么就会导致过分吸气导致胸腔部位僵硬,下巴往下拉,这样歌唱的声音就会卡在喉咙位置。还有在吐气过程中,很多学生还没有掌握慢吐的技巧,通常会一下子把气吐出来,导致气息不够,高音上不去,低音又下不来,发出的声音会发白。另外在日常训练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实践中渗透知识和方法,通过有趣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受歌唱中的呼吸。其中,比较常用的呼吸训练有:大小声训练。通过创设北风呼呼吹的情境,引导学生用“WU”加入渐强渐弱的力度模仿北风的呼啸声,这个练习既能训练学生控制声音的能力,同时也能加强呼吸训练。另外吹气球训练也是比较常用的呼吸训练方法。通过假设,把自己看作是一个气球,往里面充气,然后发出“S”的声音,感受一下气球一点点漏气的过程。学生在这样有趣的教学活动中,学得既轻松,又能得到训练效果。   3、咬字吐字训练
  咬字吐字是否规范,会直接影响着合唱的质量。在农村,学生说话是带有地方口音的。我们学校很多的学生在“X”“S”和“C”“Z”的咬字发音上是问题最大的。比如“西瓜”,很多学生会念成“丝瓜”。还有后鼻音和“N”“L”,很多学生也会弄不懂两个声母的区别。字不正腔不圆,归韵不统一,所以是很难做到音乐统一。在课堂合唱教学中,我们可以从简单的单元音开始训练,用元音来代替汉字繁琐的咬字发音。比如上三年级的《翠鸟咕咕》一课中,“翠”和“歌”字学生容易把字咬扁,造成捏着口腔唱。这时我们可以先选取元音“a”或者“U”来代替歌词,在学生熟悉旋律,找到发声位置后再唱歌词。另外,在咬字的训练中,我们可以加入绕口令朗读训练,通过比较近似、绕口的词如:嘀哩嘀哩,哗啦哗啦,八百标兵奔北坡等,让学生快速连读,训练学生的灵活性。还有,在咬字吐字训练中,我们还要注意学生“音头”的处理。特别是在每一个句子开始的第一个字,一定要统一学生咬字的位置,发出的第一个字要圆润、清晰。加强咬字吐字训练,有助于统一学生合唱的音色,增加作品的感染力。
  三、音准的训练
  音准训练是农村学校合唱训练中的一个重点训练内容,也是相对比较有难度的内容之一。以我校学生为例,一年级能在听辨中够區分音的高低的只有50%左右的人,在歌唱中能够基本按照音高准确歌唱的每个班平均6个人左右。到了4年级,能视唱歌谱的人数每个班大概一半人左右。鉴于以上的数据,在课堂合唱教学和日常的歌唱训练中,是非常有必要加强学生的音准训练的。结合柯达伊教学法,小学阶段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从简单的课堂问好歌入手,用最简单的旋律,从单音开始训练学生的歌唱。然后每个学期增加一个音,将问好歌编创成一首简单的合唱曲,逐渐增加难度。如:一年级第一学期用问好歌训练学生轻声歌唱,培养学生的音准概念。(师)。第二学期我们可以加入简单的二声部,训练学生1、3这个大三度音程的音准:
  到了二年级,我们还可以加进“5”音进去进行三声部合唱训练。另外,我们还可以在课堂中设计课前5分钟练习,每天反复唱音阶,然后再分声部,进行反向唱音阶练习。如:
  待学生的音色、音准达到一定水平后,我们再进行其它的音准练习,帮助学生建立内心听觉,建立音高概念,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和合唱水平。
  总之,合唱训练是一项综合性比较高的艺术,在农村小学,必须利用好40分钟的时间和班级合唱的特色,合理安排教学,通过不同的方法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合唱水平。
  参考文献:
  【1】张骞文.《关于有效提升合唱中音准的策略研究》.[J].《贵州教育》,2021年第6期;
  【2】滕灵静.《低段班级合唱教学策略研究》.[J].《音乐天地》,2021年第5期;
  【3】黄陈婷.《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1年第8期;
  【4】张宏波.《校园童声合唱训练体系的建立与探索 http://qikan.cqvip.com/Qikan/Article/javascript:void(0)》.[J].《音乐天地》,2021年第6期。
  作者简介:姓名:简捷娜,性别:女,民族:汉族 学历:本科;职称: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音乐;单位:广州市从化区江埔街锦联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蔡国强是当今世界上最活跃的,最受关注的当代艺术家之一,其作品《与未知相遇》是从故宫博物院巡回到上海的展览“蔡国强:远行与归来”,于2021年7月在上海对观者开放。本文从材料运用、空间运用、艺术家的个人经历、这件装置与以往的《与外星人对话》系列作品的比较等方面着手分析。  关键词:蔡国强 与未知相遇 与外星人对话 材料 空间 个人经历  蔡国强于1957年生于福建泉州,1981年考上上海戏剧学
期刊
摘要:《到灯塔去》是一部探讨人生意义的杰作,本文通过对《到灯塔去》的研读,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所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指出小说作者伍尔夫对情感世界、理性世界和艺术世界的既否定又追求的曲折心路。  关键词:意识流 情感之路 理性之路 艺术之路  之所以把《到灯塔去》作为本学期我班同学的课外共同阅读书目,原因有三。一是本学期上的《外国小说欣赏》中有一篇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作者说“我们的思绪是多么容
期刊
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当你回首往事时,碌碌无为或砥砺进取似乎都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享受每时每刻的都让你自己觉得没有荒废。生命的命题很大,也难诠释生命的意义,而让生命飘出幽香,仿佛更让人觉得是那么的隐约虚幻,蒙蒙的看到一点影子,又看不清到底什么才是生命的幽香。  如果枫叶的飘落是为了迎接冬天、桂花的凋零是为了暗示春天的盎然、生命的消逝是为了绽放属于它的光彩;我们的人生因自己而变得丰富多彩,充
期刊
摘要:为了能够进一步推进船木家具的传承与发展,加强其审美特征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以文献综述法、例证法,从审美为研究切入点,对船木家具的审美特征进行分析,分别从材料、结构、内涵三个方面对船木家具的审美特征进行分析,最终总结出,船木家具能够为人们带来一种静态感官的审美体验,是一种过程性的、动态的审美体验认同。  关键词:船木家具;艺术审美特征;审美体验  引言  船木家具这种新型家具的出现,为废旧木
期刊
杨柳青在当时被誉为“绘画之乡”,迄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杨柳青年画之所以是我国著名的三大民间年画之一。它具有十分特别的特色――后期制作。杨柳青年画大多数工序都用手工绘彩,十分巧妙地把版画中的刀味与笔触色调融合为一体。在某些用色上近似“工笔重彩”的表现手法,对采用暖色系的色调,画面均用淡色渲染,色彩淡雅清新,干净明快,显著地提高了色彩的明度,具有装饰性趣味。本文试图从杨柳青年画工笔重彩的艺术特色方面
期刊
我是一个市区普通家庭的男生,从小生活在一个闹中取静的市中心环境里,周边鱼龙混杂,社区三教九流。都说孟母三迁,我从未对这种环境有什么挣扎感,因为我是家中的小小男子汉。父母并未对我有什么要求,但我有个胞妹,我是家中的顶梁柱,我从小对自己的要求是要像个钢蹦一样的男生,是个小硬汉,又精明灵敏。我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文理双全,我是同学中的带头大哥,文艺体育样样不落。别人的难题在我手里,经常是脑筋转个弯就解出
期刊
摘要:在日本画家葛饰北斋的浮世绘创作中,除体现当地本土风土民情以外,也有中国山水画意趣蕴藏其中。本文主要以葛饰北斋名作《富岳三十六景》(46图)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为例,分析其中所体现的中国绘画的创作技法,以及蕴含其中的中国古典绘画思想。希望通过这样的梳理和探究,可以看到中国绘画技巧和理念被日本画家所吸收,以及中国绘画以浮世绘为桥梁进一步影响世界。  关键词:葛饰北斋 浮世绘 中国绘画  从“八景”
期刊
中山地区咸水歌又名“白话渔歌”、“咸水叹”,是伴随着南方疍民而衍生的一种民间歌谣。咸水歌的起源众说纷纭,最早可以追溯到初唐甚至更早,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曾经在《广州寺碑》里提到:“六朝以来,谣俗讴歌播于乐府,炎方盛事自是偏闻四海。然方言犹操蛮音,以邑里犹杂午疍夷故也。”[1]其中的“疍夷”正是指疍家人,其“谣俗讴歌”就是咸水歌的前身,可见咸水歌的历史底蕴之浓厚。  一、分类特色  “咸水歌是水乡民歌
期刊
摘要: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日趋发展,传统的艺术形式已无法适应当下的审美需要。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变革,使得传统绘画的社会功能逐渐发生了转变。研究其因,有助于推动新的艺术观念的发展,把握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规律,重塑中国当代绘画的功能品质。  关键词:现代艺术;绘画;社会功能  绘画是反映人类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载体,从艺术的起源来看,人类在面对大自然时总有一种模仿和记录的心态。作为创作主体,艺
期刊
摘要: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课程,语文整本书阅读是构成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文化、开阔视野、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由于小学生缺乏生活实际经验,因此有效的阅读可以让学生感受外面世界的精彩。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可以自主阅读、自主学习,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基于此,本文章对要读就读整本书——引导学生进行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