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将畲族文化与小学美术教学有机融合,不僅扩展了学生美术表现的空间,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认同感。畲族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渗透融合的过程中,要注重精选教学内容、丰富创作手法、融合课堂内外,以期取得最佳的效果。
关键词:畲族文化;美术教学;创作手法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1-07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06-0095-01
在福安市60多万的常住人口中,就有汉、畲、回、苗等10多个民族。其中,福安畲族人口约占全市总人口的11%、闽东畲族总人口的37.4%、全国畲族总人口的10.5%。福安是全国畲族人口最多的县级市。
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畲族人民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神话、诗歌、服饰、民俗技艺等优秀民间文化。如何将畲族文化与小学美术教学有机融合,笔者做了一些思考与尝试。
一、精选教学内容
第一,应该对畲族文化中与美术相关的元素进行梳理。形式方面,最具美术特色的应该是畲族纹样、服饰、建筑;内容方面,畲族信仰、神话、山歌、诗歌等可以作为美术创作的文本依据;活动方面,唱畲歌、打枪担、包畲粽、打糍粑、制作乌米饭以及举办畲族婚礼等都可以作为创作题材。
第二,要与日常美术教学有机整合。如执教四年级“有趣的舞蹈”时,教师这样布置课堂任务:“热闹的畲乡舞会快要开始了,赶快动起手来,画一幅畲舞画吧。谁画的舞姿最美,画得又快又好,小山哈就邀请他去参加畲族篝火晚会。别忘了,作画步骤:画出动态、画出服饰、画出表情。”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记忆和感受,运用掌握的形体知识对畲舞人物进行线描表现,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又如,执教湘教版五年级上学期“家乡古建筑”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上本地网站查找畲族建筑的有关资料,学生们有的以线描写生形式,有的以版画形式,有的以色彩绘画形式,创作出了一幅幅生动美妙的作品。
二、丰富创作手法
表现畲族文化的美术创作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线描、剪纸、国画、版画、手工等。
美术教材中分布着线描装饰画的十多种技法。我们通过研究,按技法对篇目进行梳理,了解到不同技法具有的特征性要素,并探究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运用在表现畲族文化题材上。有的结合畲族纹饰,用线描的方式完成想象画;有的直接选择畲族打枪担、制作乌米饭、“三月三”歌会等场景进行创作,学生们以线描的方式,抒发着对畲族文化的热爱。
剪纸也是表现畲族文化颇具特色的一种形式。湘教版美术第二册《剪对称的鱼》、第四册《剪纸动物》等教材内容都是为了培养学生巧剪花纹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美,在创作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对我国民间艺术产生喜爱之情。学生们借用畲族传统纹样,以表现畲族生产劳动、民俗生活为主,不断进行尝试创新,服饰、银饰、团花等富含畲族文化气息的剪纸作品不断被创作出来。除此之外,学生们还通过国画的方式描绘畲村美景,通过手工模型的方式还原畲乡建筑,通过版画的方式呈现畲族节日的热闹气氛,还通过给畲歌配画这种图文结合的方式创作美术作品。
三、融合课堂内外
首先,组建学校畲族文化美术创作兴趣班。对于兴趣班的学生,教师在进一步加强他们美术基本功训练的同时,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畲族传统文化,并给予他们充分的展示机会,如举办学校展览,推荐作品参加福安市艺术节展览、各级各类的比赛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其次,在征得学校、家长的同意后,我们积极举办畲乡采风活动。学生们前往畲族文化保存得比较好的福安穆阳溪塔、穆云等地实地考察,拍摄照片,走访村民,获得了第一手资料。还拜读了福安民俗专家李健民老师所著的《长溪入海流》《乡土福安》等著作,欣赏了福建省小学美术名师陈瑞清领衔创作的福安文化系列之《畲文化》绘本。
最后,编写相关校本教材。畲族文化与美术教学的有机融入,需要一定的计划性、系统性,为此,编写相关校本教材显得至关重要。我们通过多方搜集资料,多次实地走访,汇集学生作品,编撰校本教材《畲文化艺术:美术篇》,为后续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Z].中办发〔2017〕5号.2017-01-25.
[2]李健民.品读福安 [M].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
关键词:畲族文化;美术教学;创作手法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1-07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06-0095-01
在福安市60多万的常住人口中,就有汉、畲、回、苗等10多个民族。其中,福安畲族人口约占全市总人口的11%、闽东畲族总人口的37.4%、全国畲族总人口的10.5%。福安是全国畲族人口最多的县级市。
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畲族人民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神话、诗歌、服饰、民俗技艺等优秀民间文化。如何将畲族文化与小学美术教学有机融合,笔者做了一些思考与尝试。
一、精选教学内容
第一,应该对畲族文化中与美术相关的元素进行梳理。形式方面,最具美术特色的应该是畲族纹样、服饰、建筑;内容方面,畲族信仰、神话、山歌、诗歌等可以作为美术创作的文本依据;活动方面,唱畲歌、打枪担、包畲粽、打糍粑、制作乌米饭以及举办畲族婚礼等都可以作为创作题材。
第二,要与日常美术教学有机整合。如执教四年级“有趣的舞蹈”时,教师这样布置课堂任务:“热闹的畲乡舞会快要开始了,赶快动起手来,画一幅畲舞画吧。谁画的舞姿最美,画得又快又好,小山哈就邀请他去参加畲族篝火晚会。别忘了,作画步骤:画出动态、画出服饰、画出表情。”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记忆和感受,运用掌握的形体知识对畲舞人物进行线描表现,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又如,执教湘教版五年级上学期“家乡古建筑”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上本地网站查找畲族建筑的有关资料,学生们有的以线描写生形式,有的以版画形式,有的以色彩绘画形式,创作出了一幅幅生动美妙的作品。
二、丰富创作手法
表现畲族文化的美术创作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线描、剪纸、国画、版画、手工等。
美术教材中分布着线描装饰画的十多种技法。我们通过研究,按技法对篇目进行梳理,了解到不同技法具有的特征性要素,并探究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运用在表现畲族文化题材上。有的结合畲族纹饰,用线描的方式完成想象画;有的直接选择畲族打枪担、制作乌米饭、“三月三”歌会等场景进行创作,学生们以线描的方式,抒发着对畲族文化的热爱。
剪纸也是表现畲族文化颇具特色的一种形式。湘教版美术第二册《剪对称的鱼》、第四册《剪纸动物》等教材内容都是为了培养学生巧剪花纹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美,在创作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对我国民间艺术产生喜爱之情。学生们借用畲族传统纹样,以表现畲族生产劳动、民俗生活为主,不断进行尝试创新,服饰、银饰、团花等富含畲族文化气息的剪纸作品不断被创作出来。除此之外,学生们还通过国画的方式描绘畲村美景,通过手工模型的方式还原畲乡建筑,通过版画的方式呈现畲族节日的热闹气氛,还通过给畲歌配画这种图文结合的方式创作美术作品。
三、融合课堂内外
首先,组建学校畲族文化美术创作兴趣班。对于兴趣班的学生,教师在进一步加强他们美术基本功训练的同时,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畲族传统文化,并给予他们充分的展示机会,如举办学校展览,推荐作品参加福安市艺术节展览、各级各类的比赛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其次,在征得学校、家长的同意后,我们积极举办畲乡采风活动。学生们前往畲族文化保存得比较好的福安穆阳溪塔、穆云等地实地考察,拍摄照片,走访村民,获得了第一手资料。还拜读了福安民俗专家李健民老师所著的《长溪入海流》《乡土福安》等著作,欣赏了福建省小学美术名师陈瑞清领衔创作的福安文化系列之《畲文化》绘本。
最后,编写相关校本教材。畲族文化与美术教学的有机融入,需要一定的计划性、系统性,为此,编写相关校本教材显得至关重要。我们通过多方搜集资料,多次实地走访,汇集学生作品,编撰校本教材《畲文化艺术:美术篇》,为后续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Z].中办发〔2017〕5号.2017-01-25.
[2]李健民.品读福安 [M].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