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学中我们要精心设计问题的呈现方式,以丰富的形式来引出问题,这样更能带给学生新奇之感,才能激起学生对问题的关注,引导学生展开主动的认知活动。要把握好问题的难度,使得既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深度,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生感受到智力角逐的乐趣,看到自己的成功,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这样才能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关键词:设计多样;故事情境;生活情境
提问是一项综合性的教学艺术,也是一个创设问题、激发兴趣、引发思考的综合性过程。提问是数学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中,能否创设有效的提问,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课堂提问的技巧,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
一、设计多样的呈现情境
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小学生,他们注意力不集中、自主学习意识差,如果只是一味直接地抛出问题,教学枯燥无味,学生会觉得数学学习索然无味,而没有对数学学科浓厚的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而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精心设计问题的呈现方式,以丰富的形式来引出问题,这样更能带给学生新奇之感,才能激起学生对问题的关注,引导学生展开主动的认知活动。
1、创设故事情境。 将问题设计于生动故事之中,更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天性,更能够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如在学习“分数”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所喜爱的动画人物来创设分西瓜的趣味故事,四分之一、八分之二,三分之一,哪个大,哪个小呢?这样学生自然就可以展开主动学习,以帮助故事中的人物来解决困惑。
2、创设游戏情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游戏就是学习,将游戏机制引入数学教学之中,可以用游戏的趣味性来化解数学知识的枯燥性与抽象性,能够真正实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游戏中主动学习。 为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好动爱玩的天性,将问题设计于游戏活动之中,这样更能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关注, 调动学生参与问题探究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如“能被 3 整除的数”的特征,就可以在师生之间展开一场对决, 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判断出这个数能否被 3 整除,结果学生一个个败下阵来。 此时告诉学生,教师之所以获胜,是因为掌握了一种技能,能被 3 整除的数具有一定的特征,那么具有什么特征呢?这正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而因势导入新知的学习中来。
3、创设操作情境 。 数学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数学真理的发现都是数学家在无数次实验操作的基础上总结而来的。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亲自动手, 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
4、创设生活情境。生活是数学存在与发展的沃土, 新课改明确提出要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物与现象入手, 让学生从中提取和抽象出问题, 这样既可以激起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中来提取数学问题、分析问题,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真正实现新课标所倡导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教学理念。
5、创设多媒体情境。 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具有直观性、形象性与动态性的特点,用多媒体来展现问题,更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从而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二、把握好问题的“度”
1、掌握好问题的难度。 问题过于简单 ,学生不屑一顾,问题过于复杂,学生丧失信心,都无法取得应有的效果。要把握好问题的难度,使得既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深度,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学生才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在教师的启发与引导下通过自身的独立思考与积极思维来成功地解决这些问题, 让学生感受到智力角逐的乐趣,看到自己的成功,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这样才能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学情,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够在新知与旧知之间的联结处提出问题, 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展开有效的探究活动。
2、安排好问题的梯度。 学生的认知活动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 学生对于一些难度较高的问题难于理解, 这就需要教师为之设计一系列富有梯度性的问题, 以这些渐进的小问题做铺垫,以降低问题的难度,引导学生由已知入手,拓宽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指明思考的方向,这样学生才能运用已知展开主动探究,逐个解决小问题,以此为基础从而顺利地解决问题。
3、调节好问题的密度。提问是教师最常运用的教学手段,但提问并非越多越好。 只有在最恰當的时机提出问题,才能起到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探究,激活学生思维的效果。相反过于频繁的提问会让学生疲于应付、怠于思考,而无法发挥提问的功效。 为此,教师要调节好提问的密度,不可过多也不可过少,而是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实情找准最佳的时机,适时适度的提问,这样才能在学生注意力分散时集中注意力,兴趣低下时再燃求知的火焰,思维受阻时找准思路,从而使学生以问题为主线来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
总之,提问是一种艺术、一种技巧。 要想问的高效,就必须要重视创设丰富的问题呈现情境,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要重视把握好提问的“度”,这样的问题才能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够启发学生的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展开有效探究,在探究中习得知识,提高技能。
参考文献
[1] 王锁方.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初步探究[J].考试周刊.2015(73).
[2] 胡永红.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问技巧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04).
关键词:设计多样;故事情境;生活情境
提问是一项综合性的教学艺术,也是一个创设问题、激发兴趣、引发思考的综合性过程。提问是数学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中,能否创设有效的提问,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课堂提问的技巧,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
一、设计多样的呈现情境
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小学生,他们注意力不集中、自主学习意识差,如果只是一味直接地抛出问题,教学枯燥无味,学生会觉得数学学习索然无味,而没有对数学学科浓厚的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而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精心设计问题的呈现方式,以丰富的形式来引出问题,这样更能带给学生新奇之感,才能激起学生对问题的关注,引导学生展开主动的认知活动。
1、创设故事情境。 将问题设计于生动故事之中,更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天性,更能够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如在学习“分数”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所喜爱的动画人物来创设分西瓜的趣味故事,四分之一、八分之二,三分之一,哪个大,哪个小呢?这样学生自然就可以展开主动学习,以帮助故事中的人物来解决困惑。
2、创设游戏情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游戏就是学习,将游戏机制引入数学教学之中,可以用游戏的趣味性来化解数学知识的枯燥性与抽象性,能够真正实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游戏中主动学习。 为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好动爱玩的天性,将问题设计于游戏活动之中,这样更能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关注, 调动学生参与问题探究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如“能被 3 整除的数”的特征,就可以在师生之间展开一场对决, 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判断出这个数能否被 3 整除,结果学生一个个败下阵来。 此时告诉学生,教师之所以获胜,是因为掌握了一种技能,能被 3 整除的数具有一定的特征,那么具有什么特征呢?这正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而因势导入新知的学习中来。
3、创设操作情境 。 数学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数学真理的发现都是数学家在无数次实验操作的基础上总结而来的。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亲自动手, 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
4、创设生活情境。生活是数学存在与发展的沃土, 新课改明确提出要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物与现象入手, 让学生从中提取和抽象出问题, 这样既可以激起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中来提取数学问题、分析问题,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真正实现新课标所倡导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教学理念。
5、创设多媒体情境。 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具有直观性、形象性与动态性的特点,用多媒体来展现问题,更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从而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二、把握好问题的“度”
1、掌握好问题的难度。 问题过于简单 ,学生不屑一顾,问题过于复杂,学生丧失信心,都无法取得应有的效果。要把握好问题的难度,使得既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深度,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学生才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在教师的启发与引导下通过自身的独立思考与积极思维来成功地解决这些问题, 让学生感受到智力角逐的乐趣,看到自己的成功,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这样才能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学情,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够在新知与旧知之间的联结处提出问题, 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展开有效的探究活动。
2、安排好问题的梯度。 学生的认知活动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 学生对于一些难度较高的问题难于理解, 这就需要教师为之设计一系列富有梯度性的问题, 以这些渐进的小问题做铺垫,以降低问题的难度,引导学生由已知入手,拓宽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指明思考的方向,这样学生才能运用已知展开主动探究,逐个解决小问题,以此为基础从而顺利地解决问题。
3、调节好问题的密度。提问是教师最常运用的教学手段,但提问并非越多越好。 只有在最恰當的时机提出问题,才能起到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探究,激活学生思维的效果。相反过于频繁的提问会让学生疲于应付、怠于思考,而无法发挥提问的功效。 为此,教师要调节好提问的密度,不可过多也不可过少,而是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实情找准最佳的时机,适时适度的提问,这样才能在学生注意力分散时集中注意力,兴趣低下时再燃求知的火焰,思维受阻时找准思路,从而使学生以问题为主线来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
总之,提问是一种艺术、一种技巧。 要想问的高效,就必须要重视创设丰富的问题呈现情境,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要重视把握好提问的“度”,这样的问题才能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够启发学生的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展开有效探究,在探究中习得知识,提高技能。
参考文献
[1] 王锁方.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初步探究[J].考试周刊.2015(73).
[2] 胡永红.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问技巧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