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布局LME

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w200512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最后一个星期,伦敦金属交易所(London Metal Exchange,下称LME)迎来了一位不同寻常的亚洲客人——香港交易所总裁李小加。
  李小加此行伦敦目的明确:在一周内游说LME董事会,让挑剔的股东将LME卖给港交所。
  在期货界,LME是一间名副其实的“百年老店”。LME成立于1876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铜期货交易市场,交易品种有铜、铝、铅、锌、镍和铝合金。每年全球金属期货交易约有八成以上是在这里完成。作为全球最大的金属交易所,2011年该交易所交易量创下15.4万亿美元的新高。
  当LME2011年9月突然宣布出售股权时,市场沸腾了,因为对期货市场而言,“得LME者得天下”,竞购成功者,意味着将掌握期货市场半壁江山。
  
  竞购LME
  LME出售的消息公布后,包括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新加坡证券交易所、美国洲际交易所在内的数十家全球知名交易所就迫不及待地参与竞购LME股权的队列之中,竞购者一度有15家。
  层层PK后,目前的竞争者只剩下两家——港交所与美国洲际交易所(ICE)。后者成立于2000年5月,为全球第二大期货交易所,2012年第一季末该交易所能源业务场外交易市场(OTC)创下了平均每天佣金195万美元的交易纪录。
  毫无疑问,在接下来的几天,李小加将和ICE总裁Jeff Sprecher同台竞逐。
  Jeff Sprecher有着丰富的收购经验——2001年,也就是ICE成立的次年,Jeff Sprecher便成功拿下了位于伦敦的国际石油交易所;2007年,在Jeff Sprecher极力“撮合”下,ICE与纽约期货交易所合并;2010年,ICE又一口气吞下了芝加哥气候交易所。
  相比经验老到的Jeff Sprecher而言,李小加同样不容小觑:这是首位有着中国内地背景的港交所总裁、曾策划发起中海油竞购国际著名石油公司尤尼科事件、曾发表“万言书”支持港交所多项风险管理改革,以及极力支持港交所国际化发展。
  令Jeff Sprecher最为忌惮的,即李小加的中国背景,这无疑是李小加手中的王牌。
  知情者爆料称,港交所与ICE的出价约在11亿至13亿英镑之间,但价格不是LME董事会考虑的全部。
  若要成为真正赢家,竞购方案必须取得LME 75%以上的股东首肯、以及过半数会员支持。LME的股东数目近百,其中包括国际投行摩根大通、高盛等,当中有近70个会员身兼股东身分。
  对于一贯囤积居奇、逼高商品价格的投行贸易商来说,更换东家免不了会遭遇变更交易方式的风险,而ICE早年收购国际石油交易所继而将其拆分的做法,更令LME的股东们担忧。
  据悉,香港交易所与ICE提交的竞购方案虽然均承诺维持LME现有的业务模式,但对合并LME后的计划则大为不同。
  ICE强调将发展新产品,并辅以智能化结算系统提升LME的结算能力,争取更多交易者。而港交所则强调其与中国的联系,可为LME带来亚洲新会员、新交割仓库等。
  “从实力上来讲,ICE的竞争力较大,但港交所并非就会被LME排除在外。”摩根大通分析师Harsh Wardhan Modi对《财经国家周刊》表示。在他看来,LME选择香港交易所意味着能够坐拥更为广阔的中国市场。
  
  中国因素
  近年来,中国在全球金属市场上异军突起,一举成为了最大金属消费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金属交易平台,LME的20%交易来自于中国客户。
  “如果LME选择港交所,那么大量期货交易的交割场所、仓库便能选择在亚洲乃至香港港口,这将极大方便中国买家及外国卖家的交易。”中证期货分析师周晋对记者分析。
  另外,对于会员制的LME而言,港交所业务日成交量虽然闻名国际,但至今仍然缺乏大宗商品交易业务,“港交所收购LME后,只可能延用LME原有的交易以及管理模式。这意味着即使改换东家,LME现有的业务模式也不会有所改变,这是LME股东们乐于见到的。”周晋表示。
  LME相关人员在回复《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查询时这样提到,“我们(LME)的确考虑过用人民币作为商品交易结算的可能性,不过此议案尚未提上日程”。
  一位LME会员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在今年4月初的一次电话会晤中,LME委员会曾暗示会员“港交所在欧洲没有清算所,因此更可能将LME现有的清算制度推行下去”。
  显然,中国内地因素正在影响着港交所的此次收购。
  事实上,对于港交所本身来说,其也在和内地靠拢。目前,港交所的交易时间已与内地同步——上午9点30至中午12点,以及下午1点至4点,这一小小的改变当初曾引起香港本地股票经纪商的强烈不满。“香港人惯于晚起,股市也因此在10点后开市。去年港交所表示要将交易时间提前半小时,不少经纪行马上表示反对。”新鸿基证券股票操盘手Christophor Wu这样对记者描述。
  “延长交易时段,让香港的证券市场交易时段与内地市场同步开市,这是进一步提升香港市场在区内的竞争力。”李小加曾表示。对他来说,加强与内地市场的联系只是港交所改革内容里小小的一步。
  
  三步走
  “港交所的愿景,是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优势,使我们成为全球领先的金融交易所。”港交所《战略规划2010-2012》如此写道。
  李小加在今年年初与媒体的一次晚宴上表示:“港交所未来发展有两大基石,一是促进以人民币业务为主的核心业务增长,二是搭建更大的交易平台及市场架构。”
  据其介绍,2010年至2011年,是港交所孕育构思未来发展方向、促进项目发展的时期;而2012年,则是港交所建立新一代数据中心、落实提升资讯技术项目的关键一年。
  “香港交易所可带领香港进军新的资产类别市场。”李小加称。香港此次如能成功竞购LME,无疑是对李小加这句话的一大落实。
  香港交易所一位高级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港交所将以“三步走”的形式,尽力打造香港成为一个中国综合国际金融中心。
  港交所的发展分为三大步骤:第一步,成为中国的融资中心。自1990年起,香港便已形成了包括H股公司、红筹公司、内地民企为核心的中国企业的融资上市中心;
  第二步,自2011年起,香港开始打造其中国离岸人民币中心的角色,推出了包括汇贤产业信托、恒生人民币黄金ETF、人民币点心债券等一系列的人民币产品;
  第三步,香港将打造中国的综合国际金融中心。在这个阶段,香港金融产品种类将由现在偏重股票以及相关产品扩大至定息、货币以及大宗商品等相关产品;
  “等内地可投资境外产品的一天到来时,香港能够有能力为其服务。”上述这位官员表示,港交所现有的人民币产品包括债券、房地产信托基金(REITs),以及交易所买卖基金(ETF)。交易所的证券以及衍生交易系统、结算系统均能支持多种货币,市场基建准备就绪,人民币证券和衍生产品可根据需要随时上市买卖。
  “香港交易所希望可以运用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机遇,为旗下市场发展一系列可持续的人民币产品,为内地投资者提供一个可利用人民币作为投资的离岸投资环境,更借此机会强化香港的地位,令其成为中国全面性的国际金融中心。”上述官员进一步透露。
  当前,香港正处在关键性的第二阶段——打造人民币离岸中心,港交所无疑扮演着举足重轻的作用。
  
  布局场外市场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从香港金管局处得知,截至今年3月底,香港人民币存款以及存款证达到6724亿元人民币,相对2010年与2011年底分别增长109%与1.6%。
  其中,去年全年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通过发行人民币点心债券汇集的人民币存量达到1080亿元,今年前4个月则新增367亿元。
  “香港交易所产品越丰富,离岸金融市场就越发达;香港的离岸人民币市场进一步发展,香港金融机构能为客户提供更加广泛的投资产品就更多;这样就促进了国际投资者进一步将美元转换为人民币来投资这些产品。”澳新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刘利刚分析。
  相比其他的交易所,港交所的交易品种、平台略显单一,人民币产品太少。记者查阅资料了解到,2011年4月下旬上市的汇贤产业信托是至今唯一以人民币公开发售的房地产信托基金;2010年10月至今交易的人民币债券,也仅能供机构投资者买卖。
  如此一来,竞购LME则显得尤为重要。“香港的场外市场远不如其股票市场发达,收购一家成熟的交易所则是利用外来优势补充香港自身的欠缺。对港交所而言,买下LME无疑为发展香港的场外市场提供一条捷径。”刘利刚这样认为。
  事实上,香港早就在为发展衍生品市场而布局。
  香港金管局发言人对记者表示,目前金管局和香港证监会已经就场外衍生品市场的监管完成初步调研,并将计划在今年第四季度向香港立法会提交有关草案,其草案内容将包括强制性结算与汇报的规定。
  此外,金管局发言人还表示,香港监管当局现正积极参与讨论和制定国际间场外衍生品市场的标准,监管当局也将就落实相关措施作出配合,以维持金融稳定。
  招商证券(香港)投资银行业务董事总经理温天纳指出,随着人民币跨境交易越来越多,香港场外衍生工具交易的规模会大幅度增长。“如果未来香港成为中国大陆的第三大交易所,现货、期货、ETF市场都能产生巨大的利润空间”。
  一位供职于中国工商银行(香港)的专业人士向记者透露,“在2010年,ICBC便有做衍生品的计划,只是香港这个市场还不够大,现在是时候了。”多家香港本土股票经纪行也表示,今年以来,香港衍生工具市场成交量相比往年更加活跃。
  显而易见,香港开始为港交所谋篇布局,收购LME不仅弥补港交所场外交易短板,也使得港交所国际化更进一步。
  据悉,LME将在6月8日举行股东大会,竞购结果最快可能在六月上旬公布。至发稿前,港交所与ICE新闻发言人在回应《财经国家周刊》查询时均表示,将在竞购结果出来后发布公告,现阶段不便置评。
其他文献
在连续12年的高速发展后,中移动走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  如何带领这只大象继续快跑,对接棒中移动董事长的奚国华来说,将是一场大考。  在2G时代,中移动曾占据了中国无线通信市场的绝对主动权,其拥有覆盖最深、最广的2G网络、超过2/3的手机用户。然而,随着市场格局与竞争形势的变化,中移动多年积累的优势已逐渐弱化,并面临更加激烈、严峻的全方位挑战。从2009年开始,中移动无论营业额还是净利润,增长幅
期刊
当蒋介石弃守大陆撤往台湾,银行家陈光甫、李铭、张家璈、钱新之、宋汉章、周作民等民国时期最知名的银行家,要么滞留香港,要么浪迹欧美,要么干脆北归。  他们为何不愿跟随蒋介石前往台湾?他们与蒋家父子有着怎样的恩怨?  三种选择  1948年底,一向沉着稳健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董事长陈光甫,显得颇为彷徨与焦虑。政局的快速演变,中国再次来到历史的十字路口,迫使陈光甫必须为个人及上海银行早作打算。陈光甫对国民
期刊
铁道部原部长刘志军被开除党籍,涉嫌犯罪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原因是严重违纪和对铁路系统出现的严重腐败负有主要领导责任。铁道部运输局的多个局级领导干部也因为腐败被处理。  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首先是没有进行政企分开、企业重组的改革;其次是仍然沿用行政手段管制铁路运价,导致了各方面的扭曲,腐败只是其副产品。由此可以得出铁路改革的两个重要启示。  其一,铁路不需要全路集中统一调度指挥。  长期以来,阻碍铁路
期刊
5月下旬,中国最知名的空调制造企业—格力电器曝出重大新闻:由于中小股东反对,格力集团总裁周少强以36.6%的得票率,落选格力电器董事会董事。  这在中国股市极为少见。而此例,也已得到证监会内部意见的认可与肯定。  刚从珠海市国资委副主任位置上履新格力集团总裁的周少强,被认为是年富力强,格力集团又是格力电器的最大股东,进入董事会应该是顺理成章。可是,由于周少强只有在银行及政府部门的工作背景,无家电行
期刊
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这个被英国人管治了150多年的地区,开始在“一国两制”的全新构想下“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当时,的确曾有不少人担忧:“香港能否保持已往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香港作为亚洲自由港和国际商业、金融及物流中心的地位能否保持?香港引以为豪的自由、法治能否持续?”  15年后的今天,香港在世界银行对183个经济体的营商环境排名中高居次席,并连续第二年以满分荣登全
期刊
去年夏季,美国驴象两党“超级委员会”谈判破裂,导致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遭标普调降。在这之后的一次华盛顿研讨会上,债务专家、美联储前副主席艾丽斯·里夫林面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关于“2013年会削减多少政府开支?”的问题,回答让人诧异:“我没有留意这个数字。”  里夫林是美国国会预算局的创始局长,是足以影响华盛顿债务等经济议题谈判进程的权威专家。她与前参议员彼得·多梅尼奇共同提出的里夫林-多梅尼奇削
期刊
今年5月以来,欧洲经济不断拉响警报,希腊是否退出欧元区,西班牙银行危机是否爆发,成了悬在欧洲乃至世界经济头上的两颗重磅炸弹。  积重难返的高福利制度可以说是欧债危机的最根本病因之一。可以说,如果欧洲不勇敢地面对这一问题,大力改革相关体制,不管是紧缩财政也好,促进增长也好,科教兴盟也好,迎接第三次工业革命也好,欧盟都将缺乏深层制度保障,这些措施都将是空谈。  欧债危机实质上是发展模式的危机和一体化不
期刊
编者按:  继希腊后,西班牙银行申请巨额政府救助,成为欧债危机的又一焦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今年两次对西班牙银行业进行压力测试,《财经国家周刊》择要翻译了IMF评估报告,其中房地产泡沫和银行业结构性问题,都可以为中国提供镜鉴,标题为编者所加。  过去四年中,西班牙金融部门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尽管外部因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国内房地产暴跌仍然暴露了西班牙储蓄银行的弱点、政策体系的软肋,以及对传统
期刊
6月的南海,台风季即将到来。此前,围绕着南海局势,一系列重要的区域会议先后召开,似乎掀起了一股亚太“外交旋风”。  6月3日,亚洲安全会议在新加坡闭幕,亚太地区的防长齐聚一堂,进行一年一度的“香格里拉对话”;会后美国国防部长利昂·帕内塔访问印度和越南;此前的5月26日,南太平洋的岛国首脑在日本冲绳参加了“太平洋岛国峰会”,美国首次参会;5月29日,第六届东盟国防部长会议在柬埔寨金边开幕;7月份东盟
期刊
历时3年,《证券投资基金法》的修改工作已近尾声。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及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了解到,《证券投资基金法》修订草案向国务院及相关部门征求意见工作已经完成,将提交至今年6月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进行审议。  “具体日期是安排在6月25日做修订说明。但此次只是一审,需等待三审通过后方可正式出台。”权威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透露,“与2011年1月中旬下发至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