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高端数学素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与视角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仅停留在生硬的教材与僵化的预设是不够的。文章旨在通过调动非智力因素、剖析学生错误资源、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等方式进一步拓展开掘能够为教学所服务的教学资源,为实现高效数学课堂奠定基础。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错误资源;思维差异;资源开发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要想充分达到这一要求,仅靠教材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在备课、执教、批改等一切教学环节中善于挖掘与开发课程教学资源,将数学的一切延伸至学生生活学习的每一点中,充分开掘一切能够为数学教学提供支撑的资源元素。
一、调动非智力因素,拓展教学资源
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所在。每一个人尤其是未成年的孩子在学习上,非常期待成人的肯定与表扬。也曾有不少学者通过实验证明,教师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并不在于教师的专业技能,而在于与学生沟通的技巧与艺术。其中沟通的技巧则更指向于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学习信心的激发、学习效果的评价等。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欣赏的目光、一个正面的评价等看似不经意的举动,都可能从一个维度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与兴趣。所以,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沟通的艺术,将自己的心交给孩子,将孩子的心包裹在自身的爱中,运用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与评价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尤其是在数学学习的课堂中,教师更应该多角度考察孩子,发现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优点,使其更加自信。有经验的数学教师,都知道每个学生都有好表现的心理,所以在课堂中,教师应搭建各种平台,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并配之以积极而真诚的表扬,以此来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二、剖析错误信息,珍视教学资源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因为学生的错误而大伤脑筋,甚至暴跳如雷。但如果换一种视角,学生的错误同样也是极具价值的教学资源。课堂中呈现出来的学生错误信息,既显露出学生理解中思维的偏向,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及时反馈,有利于教师进一步调整自身的教学设计,从而将教学引向正确的道路上来。
在一次练习题的评讲过程中有一道题:一个圆锥形,高3分米,底面半径4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一个学生这样解答:3.14×42=131.88(立方分米)。学生从固有的圆锥体积公式衡量,对此种解法不屑一顾。而作者并没有急于对这个学生进行终极性评价,而是示意这位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他说,圆锥的高是3分米,而计算体积时用底面积×高×1/3,高是3分米,可以互相抵消,实际上就是求底面圆的面积。多清晰的思维,多精彩的发言,取而代之的是自信和投入。
正是教师调整自身的心态与包容学生的智慧,勇于正视学生可能存在的错误,将原本陷入僵局的课堂通过自身的不着痕迹的引导,拨乱反正引向了康庄大道。试想,如果教师也随学生一般一棍子打死,甚至肆意嘲讽,就失去了演绎这次精彩的教学机遇,更对这位思维迅速而独特的学生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耐下性子,倾听学生思维的真正意图,在失误或者错误中重拾自信,让课堂重新散发应有的精彩。
三、尊重个体差异,开掘教学资源
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教师如何看待,这都是不容置疑的事实。是否承认学生之间能力水平差异的存在,是否尊重、接受学生之间的差异,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尊重学生的重要标尺。从资源角度考量,学生之间存在的这种差异,也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极具价值的资源。
例如,一篮桃子连筐共重40千克,卖出一半后,剩下的桃子连筐共重20千克,原来有桃子多少千克?通过学生们的认真思考,呈现出不同的解题方式:方法一:(40-20)×2=40(千克);方法二:40-(20×2-40)=40(千克);方法三:40×2-20×2=40(千克);方法四:40-(20-40÷2)×2;方法五:(40-20)÷1/2。
不同的解题方式彰显了不同的思维过程。众多解题思路演绎了课堂教学的精彩,课堂就这样在学生不限于雷同与统一模式中走向了无法预知的精彩中。这些不同的解题思路,体现了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在各自解释自己的解题思路中,形成了对数学问题的丰富认识,成为学生之间实现互相启发的重要资源。
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各种必要情境,营造各种氛围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思路解决数学问题。这样不仅是尊重学生思维个体差异的需要,更有助于在交流过程中将学生不同的思维和盘托出,成就不一样的课堂精彩。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教学资源非常丰富,只要教师精心预设,留心观察,丰富的教学资源将为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增添必要的润滑剂,让课堂圆润通融,实现高效。
(溧阳市后周中心小学)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错误资源;思维差异;资源开发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要想充分达到这一要求,仅靠教材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在备课、执教、批改等一切教学环节中善于挖掘与开发课程教学资源,将数学的一切延伸至学生生活学习的每一点中,充分开掘一切能够为数学教学提供支撑的资源元素。
一、调动非智力因素,拓展教学资源
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所在。每一个人尤其是未成年的孩子在学习上,非常期待成人的肯定与表扬。也曾有不少学者通过实验证明,教师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并不在于教师的专业技能,而在于与学生沟通的技巧与艺术。其中沟通的技巧则更指向于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学习信心的激发、学习效果的评价等。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欣赏的目光、一个正面的评价等看似不经意的举动,都可能从一个维度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与兴趣。所以,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沟通的艺术,将自己的心交给孩子,将孩子的心包裹在自身的爱中,运用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与评价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尤其是在数学学习的课堂中,教师更应该多角度考察孩子,发现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优点,使其更加自信。有经验的数学教师,都知道每个学生都有好表现的心理,所以在课堂中,教师应搭建各种平台,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并配之以积极而真诚的表扬,以此来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二、剖析错误信息,珍视教学资源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因为学生的错误而大伤脑筋,甚至暴跳如雷。但如果换一种视角,学生的错误同样也是极具价值的教学资源。课堂中呈现出来的学生错误信息,既显露出学生理解中思维的偏向,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及时反馈,有利于教师进一步调整自身的教学设计,从而将教学引向正确的道路上来。
在一次练习题的评讲过程中有一道题:一个圆锥形,高3分米,底面半径4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一个学生这样解答:3.14×42=131.88(立方分米)。学生从固有的圆锥体积公式衡量,对此种解法不屑一顾。而作者并没有急于对这个学生进行终极性评价,而是示意这位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他说,圆锥的高是3分米,而计算体积时用底面积×高×1/3,高是3分米,可以互相抵消,实际上就是求底面圆的面积。多清晰的思维,多精彩的发言,取而代之的是自信和投入。
正是教师调整自身的心态与包容学生的智慧,勇于正视学生可能存在的错误,将原本陷入僵局的课堂通过自身的不着痕迹的引导,拨乱反正引向了康庄大道。试想,如果教师也随学生一般一棍子打死,甚至肆意嘲讽,就失去了演绎这次精彩的教学机遇,更对这位思维迅速而独特的学生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耐下性子,倾听学生思维的真正意图,在失误或者错误中重拾自信,让课堂重新散发应有的精彩。
三、尊重个体差异,开掘教学资源
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教师如何看待,这都是不容置疑的事实。是否承认学生之间能力水平差异的存在,是否尊重、接受学生之间的差异,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尊重学生的重要标尺。从资源角度考量,学生之间存在的这种差异,也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极具价值的资源。
例如,一篮桃子连筐共重40千克,卖出一半后,剩下的桃子连筐共重20千克,原来有桃子多少千克?通过学生们的认真思考,呈现出不同的解题方式:方法一:(40-20)×2=40(千克);方法二:40-(20×2-40)=40(千克);方法三:40×2-20×2=40(千克);方法四:40-(20-40÷2)×2;方法五:(40-20)÷1/2。
不同的解题方式彰显了不同的思维过程。众多解题思路演绎了课堂教学的精彩,课堂就这样在学生不限于雷同与统一模式中走向了无法预知的精彩中。这些不同的解题思路,体现了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在各自解释自己的解题思路中,形成了对数学问题的丰富认识,成为学生之间实现互相启发的重要资源。
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各种必要情境,营造各种氛围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思路解决数学问题。这样不仅是尊重学生思维个体差异的需要,更有助于在交流过程中将学生不同的思维和盘托出,成就不一样的课堂精彩。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教学资源非常丰富,只要教师精心预设,留心观察,丰富的教学资源将为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增添必要的润滑剂,让课堂圆润通融,实现高效。
(溧阳市后周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