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通过总结在教学过程中对高职物理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和尝试,说明如何发挥物理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培养具备一定物理学基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摆在我们每一位高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而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也为物理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有力的契机。
关键词:高职物理 教学改革 教学实践 探索创新
物理学是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文化素质课,它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也是技术的主要源泉。物理教学的目的是不仅要学生掌握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接受物理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如何发挥物理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培养具备一定物理学基础知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摆在我们每一位高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而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也为物理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有力的契机。我们近几年探索了在高职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这一重要课题,探索高职物理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和方法。
1、课程体系改革。高职物理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全面体现对学生知识结构的优化及能力、素质的培养,更新教育观念,使物理知识与工程技术应用相结合,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体现素质教育。为了更好地适应高职特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些实践探索。
1.1 强化应用性。过去由于过分强调教学体系的完整性,而忽视了物理学与工程实际的联系,一些学生看不到物理学在现代技术中所起的作用,在他们心目中觉得物理学无用。事实上,物理学与工程技术的关系十分密切,物理学的许多发现和重要效应常常是技术发展的先导,迄今为止的大多数工程技术都是从物理实验室中发展起来的。我们的做法是在讲清物理概念和基本原理、教授物理学思维方法后,结合专业特点,适当介绍所学知识在技术上的应用,例如动量守恒定律在火箭中的应用、压电效应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等。改革高职物理教学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教师不应是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而应当是物理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事业的探索者。
1.2 增强针对性。由于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因此在物理教学上力求体现以应用为日的,以讲清概念、掌握规律、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应用作为教学重点,以便更好地为专业服务。目前,我院工科已经开设高职物理课程的专业有9个。我们根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分大类制定课程标准。例如,电子、计算机类专业,加强电磁学、振动和波等内容;机械、机电类专业,由于后续专业课涉及刚体力学内容,我们加强这部分内容的教学。
1.3 加强科学素养教育。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高技能人才,不仅要进行专业知识的教育,也要重视其他方面的素质教育与培养。而物理课的开设正是培养高职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这正是由物理课程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决定的。物理教学一方面要把知识性内容传授出来,另一方面就是把其内容背后所蕴含着的创造性思维方法揭示出来,以启迪学生,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对物理学中所蕴含的思维方法,教师应该尽量诠释给学生,启迪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一点在今天以创新教育为先导,推行素质教育的时代,显得尤为重要。
2、教学内容改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物理学内容不断补充和完善,向学生全面讲述教材中物理内容已经不可能,必需压缩物理课程学时。因此对物理教学内容必须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变化彻底改革。我们参考其他高职院校的做法,采用“经典+现代”的模式。
2.1 删减经典物理内容。通过比较高中物理和高职大学物理可以看出,高中物理和大学物理的结构大致相同。这种情况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理论课和实验课分家,造成部分内容重叠。为此,我们把理论课和实验课整合为一门课程,压缩了部分内容,又根据我院专业设置特点,删减了热力学和波动光学等内容。同时更新教材,使用最新版本的高职物理教材,构建了较好的教与学的教学内容体系,强调了讲清物理概念和物理结论,帮助学生建立形象的物理图像的同时,重视物理学原理在生产技术中的应用,并适当融入近代物理学的观点,作为了解近代物理和其技术应用的窗口,充分体现了高职物理教学的基本特点。
2.2 增加现代信息。我们把教材中和中学重复的内容,及一些与专业课关系不大的内容删除或改为学生选学,而课堂上主要讲授与专业课有关的内容,适当补充现代物理和一些与现代热门技术关系密切的物理知识,即在物理学与新技术方面给学生开一个“窗口”,装一个“接口”,使学生对物理学现状、前沿有所了解,对物理学内容的前后交叉、相互渗透、演变过程有所认识。在对教学内容改革时,我们本着“以必须、够用为度,强化应用”的原则,使“学以致用”深入到每一个教学内容。
3、教学方法改革。我们根据“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这一原则,努力探索在物理教学中怎样全面实施启发式教学,把“按部就班,严谨认真”的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方法结合起来。
3.1 教学方法现代化。我们的做法是教学方法改革要突出“现代化”特征,体现现代教育理论的观点,大力提倡“启发式”教学,贯彻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原则。并加强课堂讨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打破原来僵化的你教我学的局面,把学生当成知识的主动参与者,而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者,注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学生智能的培养与素质的训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获得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不断提高。
3.2 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要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应在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指导下,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使各种教学方式相互配合,发挥教学方法的整体功能,优化教学过程。其次,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学手段也日益丰富,目前由过去的幻灯、投影、录像教学,已进入多媒体辅助教学时代。为此,我们借助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制作了《大学物理》电子教案,适度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教学。如在讲授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过程时,通过动态模拟,使学生感到印象深刻,容易理解,逼真系统地再现事物变化的全过程,使学生了解到理论与科技、生产的结合,受到学生的一致欢迎,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4、考核方法改革。在考核过程中,我们遵循三个原则:全过程考核的原则,公开考核的原则,重能力和素质的原则,改变了过去仅由课程期终考试决定课程成绩的做法,完善了课程考核方法。具体做法为:
课程总评成绩分理论和实验两部分,其中理论成绩占60%,实验成绩占40%。
4.1 理论成绩又分为平时成绩(占25%)和期终闭卷考试成绩(占75%)。考试内容包括概念、规律和简单的应用;题型分为填空、选择、判断和解答;题量适度,知识覆盖面较广,难度较小。
4.2 实验成绩又分为出勤(占10%)、试验具体操作(占45%)、实验报告(占45%)。
通过考核方法的改革,使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平时的努力学习,看中平时学习本身,而不是期末考试分数,使学生既重结果更注重过程,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之,经过近几年教学改革和实践探索,说明只要我们变革教学思想,更新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法,正视存在的问题,开拓新思路,探究新方法,就能发挥物理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
2.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办发[2005]35号
3.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问题,教高[2006]16号
4.周明星,教师工作创新[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0
5.宋士贤,物理学(第二版)[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6.李逦伯,物理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关键词:高职物理 教学改革 教学实践 探索创新
物理学是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文化素质课,它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也是技术的主要源泉。物理教学的目的是不仅要学生掌握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接受物理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如何发挥物理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培养具备一定物理学基础知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摆在我们每一位高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而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也为物理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有力的契机。我们近几年探索了在高职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这一重要课题,探索高职物理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和方法。
1、课程体系改革。高职物理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全面体现对学生知识结构的优化及能力、素质的培养,更新教育观念,使物理知识与工程技术应用相结合,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体现素质教育。为了更好地适应高职特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些实践探索。
1.1 强化应用性。过去由于过分强调教学体系的完整性,而忽视了物理学与工程实际的联系,一些学生看不到物理学在现代技术中所起的作用,在他们心目中觉得物理学无用。事实上,物理学与工程技术的关系十分密切,物理学的许多发现和重要效应常常是技术发展的先导,迄今为止的大多数工程技术都是从物理实验室中发展起来的。我们的做法是在讲清物理概念和基本原理、教授物理学思维方法后,结合专业特点,适当介绍所学知识在技术上的应用,例如动量守恒定律在火箭中的应用、压电效应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等。改革高职物理教学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教师不应是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而应当是物理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事业的探索者。
1.2 增强针对性。由于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因此在物理教学上力求体现以应用为日的,以讲清概念、掌握规律、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应用作为教学重点,以便更好地为专业服务。目前,我院工科已经开设高职物理课程的专业有9个。我们根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分大类制定课程标准。例如,电子、计算机类专业,加强电磁学、振动和波等内容;机械、机电类专业,由于后续专业课涉及刚体力学内容,我们加强这部分内容的教学。
1.3 加强科学素养教育。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高技能人才,不仅要进行专业知识的教育,也要重视其他方面的素质教育与培养。而物理课的开设正是培养高职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这正是由物理课程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决定的。物理教学一方面要把知识性内容传授出来,另一方面就是把其内容背后所蕴含着的创造性思维方法揭示出来,以启迪学生,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对物理学中所蕴含的思维方法,教师应该尽量诠释给学生,启迪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一点在今天以创新教育为先导,推行素质教育的时代,显得尤为重要。
2、教学内容改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物理学内容不断补充和完善,向学生全面讲述教材中物理内容已经不可能,必需压缩物理课程学时。因此对物理教学内容必须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变化彻底改革。我们参考其他高职院校的做法,采用“经典+现代”的模式。
2.1 删减经典物理内容。通过比较高中物理和高职大学物理可以看出,高中物理和大学物理的结构大致相同。这种情况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理论课和实验课分家,造成部分内容重叠。为此,我们把理论课和实验课整合为一门课程,压缩了部分内容,又根据我院专业设置特点,删减了热力学和波动光学等内容。同时更新教材,使用最新版本的高职物理教材,构建了较好的教与学的教学内容体系,强调了讲清物理概念和物理结论,帮助学生建立形象的物理图像的同时,重视物理学原理在生产技术中的应用,并适当融入近代物理学的观点,作为了解近代物理和其技术应用的窗口,充分体现了高职物理教学的基本特点。
2.2 增加现代信息。我们把教材中和中学重复的内容,及一些与专业课关系不大的内容删除或改为学生选学,而课堂上主要讲授与专业课有关的内容,适当补充现代物理和一些与现代热门技术关系密切的物理知识,即在物理学与新技术方面给学生开一个“窗口”,装一个“接口”,使学生对物理学现状、前沿有所了解,对物理学内容的前后交叉、相互渗透、演变过程有所认识。在对教学内容改革时,我们本着“以必须、够用为度,强化应用”的原则,使“学以致用”深入到每一个教学内容。
3、教学方法改革。我们根据“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这一原则,努力探索在物理教学中怎样全面实施启发式教学,把“按部就班,严谨认真”的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方法结合起来。
3.1 教学方法现代化。我们的做法是教学方法改革要突出“现代化”特征,体现现代教育理论的观点,大力提倡“启发式”教学,贯彻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原则。并加强课堂讨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打破原来僵化的你教我学的局面,把学生当成知识的主动参与者,而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者,注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学生智能的培养与素质的训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获得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不断提高。
3.2 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要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应在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指导下,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使各种教学方式相互配合,发挥教学方法的整体功能,优化教学过程。其次,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学手段也日益丰富,目前由过去的幻灯、投影、录像教学,已进入多媒体辅助教学时代。为此,我们借助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制作了《大学物理》电子教案,适度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教学。如在讲授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过程时,通过动态模拟,使学生感到印象深刻,容易理解,逼真系统地再现事物变化的全过程,使学生了解到理论与科技、生产的结合,受到学生的一致欢迎,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4、考核方法改革。在考核过程中,我们遵循三个原则:全过程考核的原则,公开考核的原则,重能力和素质的原则,改变了过去仅由课程期终考试决定课程成绩的做法,完善了课程考核方法。具体做法为:
课程总评成绩分理论和实验两部分,其中理论成绩占60%,实验成绩占40%。
4.1 理论成绩又分为平时成绩(占25%)和期终闭卷考试成绩(占75%)。考试内容包括概念、规律和简单的应用;题型分为填空、选择、判断和解答;题量适度,知识覆盖面较广,难度较小。
4.2 实验成绩又分为出勤(占10%)、试验具体操作(占45%)、实验报告(占45%)。
通过考核方法的改革,使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平时的努力学习,看中平时学习本身,而不是期末考试分数,使学生既重结果更注重过程,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之,经过近几年教学改革和实践探索,说明只要我们变革教学思想,更新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法,正视存在的问题,开拓新思路,探究新方法,就能发挥物理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
2.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办发[2005]35号
3.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问题,教高[2006]16号
4.周明星,教师工作创新[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0
5.宋士贤,物理学(第二版)[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6.李逦伯,物理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