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第一号美术邮封及其作者

来源 :鉴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dg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段时间,互联网上一则消息引人注目,内容是新中国第一套美术邮资信封卖出了18万元天价,其中第一号邮封的美术原图《婆媳上冬学》的作者是汤文选。据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寓居京城的汤文选先生。
  
  记者:汤老,据《收藏》和《上海集邮》杂志介绍:1957年,我国邮政部首次发行美术邮资信封,全套28枚,其美术原图均系当时的名家大师,如徐悲鸿的《喜鹊登梅》为第5号邮封,齐白石的《虾趣》为第11号邮封,而您创作的《婆媳上冬学》却是第1号,可见这幅作品当时影响之大,请你谈谈这幅作品的情况。
  汤文选先生(以下简称汤老):这是50年前的事了。1954年我创作了《婆媳上冬学》,这幅作品反映当时农村打倒地主分田地后,当家作主人的农民也希望在文化上翻身,农民冬闲时去学习班学文化,婆媳二人互相搀扶着不畏风雪上冬学,这也反映了新社会的新型婆媳关系。这幅作品参加第一届全国美展获一等奖。把我的作品定为第1号,也许是政治上的原因吧。我当时也不知排在前面,所以也没有刻意保管这种信封。前不久,听说嘉德邮品拍卖卖了18万,可当时每张邮资封是人民币8分钱,全套也只2元多,我都觉得好笑。
  记者:你这幅作品还上了《世界美术全集》。
  汤老:是的,是日文版的《世界美术全集》。当时苏联要收藏这幅作品,文化部让我重作一幅赠苏联美术馆收藏。国家用英、苏、法、日等多国文字发表和宣传过这幅作品。
  记者:汤先生,我们还看到您的另一幅人物画作品《说什么我也要入社》刊登在1957年创刊的大开本《中国画》刊物中。我们注意到其中刊登的大部分作品是宋元明清的古代名画,而当代的三幅作品中就有您的这幅作品。
  汤老:《说什么我也要入社》和我创作的另外两幅现代人物画《喂鸡》、《送粮路上》参加1955年的中国第一届国画展,都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了,有些刊物也发表过这幅作品。
  记者:第一届全国美展一等奖,第一号邮封,《中国画》第一期,三幅作品入选第一届国画展,这众多的第一,说明了您当时在中国画坛的突出的艺术成就和重要影响,您后来似乎放弃了人物画而改画花鸟、山水画。
  汤老:1957年反右我受到了冲击,不敢轻易画人物画了。1962年我右派帽子摘了,当时毛主席说农村广阔天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有可为。我创作了一幅《天空任鸟飞》,构图是一个知识青年站在高山之巅,环山眺望,意气风发,身边是一卷行李和草帽。这幅作品参加1964年第三届全国美展后,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但仍遭到了批判,说我是阶级敌人,《天空任鸟飞》是想飞往台湾,当时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记者:反右斗争、文化革命对您老的冲击太大,你内心的重压可想而知,你没有想到过放弃画画吗?
  汤老:我一直把画画当作是我的生命,我把它当作生命的寄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政治上我平反了,我在学校也恢复了正常的地位,并让我带毕业班的创作,各方面状态放松些,但内心对再次来运动的顾虑仍然有。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学校分成两块:有一部分留校继续任教,一些水平较高的被分到湖北美术院专门搞创作研究,我也在其中。我画了一幅《春晓》:早上的空气非常清新,几只鸟儿迎着阳光向竹林外飞去。完全是表现了自己政治上解放后非常愉快的心情,这幅作品参加1978年第五届全国美展后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了。这以后就全心画花鸟画了。
  记者:大家都知道,齐白石水墨画虾,李可染水墨画牛,而您的水墨老虎都是前无古人,独树一帜,虎成为您后期的代表性题材之一。我们注意到不少艺评家对您大写意画中的拟人化手法有很高的评价,认为你在这方面超过前辈大师。请您就这一点做一比较,对前辈大师的艺术有哪些发展?
  汤老:很早就画过虎,80年代后,更深入系统地去研究。一般人画虎,喜欢表现它华丽外表和凶残的一面,而我想到的是它人性化的一面,它不只是自然界中的虎,更是人心中的虎。虎的凶残只表现于生存的需要,但在它的生活中也有平静,也有嬉闹,也有父爱,母爱的情感,我突出了它人格化的特点。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太需要关爱与和谐了。我把虎当人画,寄托我的情感,物我两忘,天人合一。另外,我以水墨画虎意在去浊留清,去俗存雅,以大刀阔斧的意笔写意抒发笔墨激情。
  记者:随着艺术市场的发展,我们应该怎样去看待艺术的价值观?
  汤老:这个我们可以不管它。真正的艺术需要经得住历史的筛选。有的画家在世时无人闻问,经过历史的陶冶,他愈来愈放光芒。有的人在世时,如雷贯耳,死后却无人问津。作为艺术家应把艺术放在追求的首位。
  记者:中国画发展至今,你认为最值得保留的是什么?
  汤老:有人提出“笔墨是底线”。像那些著名的大师也往往在七八十岁才能达到笔墨与艺术精神的高峰,所以笔墨也是来之不易的。像潘天寿,他的精华就是他的线条,不是谁都能学来的,因为笔墨的背后凝聚的是民族的文化精华。
其他文献
什么叫“五劳七伤”?“五劳七伤往后瞧”中为什么要强调往后瞧?《灵枢·终始》说:“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腰者取之。”为什么上病可以下取,下病可以上取,头病可以取足,腰病可以取?认识、了解这些问题对学好健身气功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拟从中医学角度对经络知识和“五劳七伤往后瞧”的功法动作进行深入研究,阐述其作用原理和功法要领,为健身气功的学习和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一、
期刊
《诸病源候论·腰痛候》养生方导引法记载::“两手抱[一]两乳[二],急努[三],前后[四]振摇[五],极势[六],二七[七]。手不动摇[八],两肘头[九]上下[十]来去[十一],三七[十二]。去[十三]两肘内劳损[十四],散[十五]心[十六]向下。众[十七]血脉[十八]遍身流布[十九],无有壅滞[二十]。”  校注:  [一]抱:动词,用两手抱住,抱紧。  [二]两乳:指两乳房,人体器官之一,位于
期刊
宗治夫人和友人多次通话,约我去家里喝茶。因近日琐事甚多,一直没能赴约,心中很是愧疚。  秋深露重了,香山红叶被风卷落时,才得暇到恩馀堂来。  一见面,彭先生就说,一直打电话约你,是想请你来看红枫,可惜现在都落完了。余听此言,看已经落完叶仅留枯枝的枫桩,甚感遗憾,只能对主人表示最真挚的谢意和抱歉。  今年北京出奇的冷。我本是不怕冷的,但是北京的寒风吹得我总感觉彻骨的寒。反倒是那些在寒风中正待聚蕾含苞
期刊
享受孤独  孤独是人生的难题,寂寞是人生的常客。人之所以会寂寞,会孤独,是因为过分专注自己,心灵与外界隔绝,渐渐脱离了团体,脱离了他人,才使自己陷入孤独的境地。只要我们关心别人,关心身边的一切,经常抬头看看蓝天和阳光,就会拥有一份广阔的胸怀,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  其实,孤独正是很多高人隐士所追求的,当功成名就或天下太平时,这时他把孤独作为一种享受,因为这时才能找到已经隐形多年的自我。孤独的最高境
期刊
公元2005年10月22日,农历乙酉年九月二十,星期六。  我今天醒的很早,五点多时就睡不踏实了,数日前小手术,击碎结石的部位还在隐隐的痛。索性起身,拿了床侧的书斜靠着翻看。几本书翻过,时间接近八点。起身喝下一大杯水后,洗漱出门,晨风拂面,甚是清冷,几十分钟的车程,到了书肆。有阳光的地方暖洋洋的,没有阳光的地方多了丝丝寒意。售书的小贩也离开墙跟,站到太阳地里,边晒暖,边吆喝生意。腰腹痛,人就缩,所
期刊
2003年“非典”期间,筹划多年的《何涵宇花鸟画精品集》终于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开始实施出版。到6月底,一切案头工作基本完成,只缺一篇序文。经认真考虑拟请资深美评家刘龙庭先生写篇评论小文代序。至于书名也不准备麻烦哪位名家锦上添花,排个黑体字即可。后来责编看到1998年出版的《何涵宇画集》是启功先生题写的,就提议采用启先生的题签更好。我说那是为那本书题的字,如果想用启先生的题字,不妨求启先生为此书再题一
期刊
健身气功功法特点和动作要领中都讲到了形松意充、松柔舒缓、松静自然。可见,松柔在健身气功习练中的重要性。  松柔首先是要讲松开,然后是松散(sàn),再往下是松沉、松静(是练功的基本要领也是最根本法则),最后才是松化。这些都是健身气功松柔的不同层次,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松柔体会,不是一步登天,也不是一悟即得,而是一层功夫一层体会的事,要加强基本功的修炼,并在健身气功功法习练中加以应用。  一、节节松开
期刊
颜梅华,号雪庵,江苏苏州人,1927年生。早年追随颜文樑西画之精微,后师承吴湖帆。颜梅华的书画艺术早在50年代初期便驰誉画坛,其时他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人物画家。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文史馆馆员,上海诗词学会会员。著有《荣宝斋画谱(人物部分)》、《历代名家名将画谱》、《怎样画马》、《颜梅华历史人物画册》、《颜梅华写意花卉》、《马与猴》、《画猴技法资料》、《颜梅华教兰》等。    初次听到颜梅
期刊
温永波 苏秀珍:耄耋之年的健身气功指导员  温永波离休前曾任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统计局局长,老伴苏秀珍也是离休干部,他们俩以年过八旬的年纪,居然双双担任一级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裁判员,这在全国来说实在少见。  早在2003年,老俩口就办起了盘锦市第一个老年人习练八段锦辅导站。2005年8月,经县体育局批准正式成立大洼县四新社区健身气功活动站。从此,两位老人就把站点当作自己的家,每天起早贪黑,言传
期刊
马新林,男,1956年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祖籍山东省莱西市。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文学硕士。指导教师尚涛。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办公室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荣宝斋画院特聘专家。    作画用的是心力而非体力。画画到后来就是画学问了。  画家可以性格各异,风格百出:或粗眉大眼,雄浑壮阔;或小家碧玉,精到秀逸;但是读书攒学问,既是对画家一致的要求,也是终生的要求。有史以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