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三全育人指的是全员育人、全程育人与全方位育人,其直接关系着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在新时代各种外国文化入侵的关键阶段,要求高校能够担负其本身的责任与义务,强化大学文化自信培育,这关系着大学生精神家园的建设,亦是实现国家伟大复兴必不可少的关键一步。文章首先分析了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意义,其后就各项培育措施展开研究与论述。
【关键词】新时代三全育人;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研究
引言: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核心力量,关系着祖国的伟大复兴,但就當前阶段的发展现状来说,文化入侵情况比较严重,各种韩流、日漫、好莱坞大片以及外国文学的入侵,使得很多大学生失去了其本身的文化自信,这对于其本身以及国家的未来发展来说有着一定的阻碍作用。基于此,要求高校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理念,发挥出各教育主体的协同作用,整合教育资源实现对大学生全方位的文化教育,通过各种创新型的文化活动来实现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提升,从而使得中国的大学生在未来世界范围内竞争时处于有利位置。
一、新时代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意义
新时代三全育人视域下进行必要的自信培育,利于弘扬正面的价值核心价值观,使得高校可进一步把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同时,拓展大学生的发展道路。以下从两个方面细致分析其具体意义:
1.利于高校把握意识形态话语权
高校处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前线,随着全球化与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国际意识形态争斗逐渐白热化,中国敌对势力借助网络等来渗透其力量,对国家意识形态进行各种方式的围堵与渗透,对大学生的思想进行侵蚀。且互联网科技的发展与传播,使得网络环境中充斥着各种复杂内容,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充斥于网络大大小小的角落,更有一些反对分子制造舆论以混淆大学生视听,意图通过煽动与误导的形式来腐蚀大学生。大学生正是睁眼看世界的关键时期,但是又因为未接受社会的洗礼,意志较为薄弱,易受各种外界因素的不良影响。为应对这种状况,高校应占据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通过意识形态工作来规范舆论导向,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其能够规范自身、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与文化选择,从而在文化自信得到培育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1]。
2.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思想极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在价值选择时陷入困境。高校思政教育应重点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并学习与研究习近平思想与言语,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传统文化中涵盖了较为完善的道德思想与人文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核心的价值体系,其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其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树立与发展起着一定的支撑作用。因此要求高校在传播文化知识的同时,提升文化自信培育比例,提升大学生对文化知识的辨别能力,使得大学生能够把握到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从而逐渐具备不同程度的家国情怀,理想信念得以坚定的同时,文化自信可深深植根于大学生的日后发展之中。
二、新时代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路径
新时代三全育人视域下探索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具体路径,需教师能够把握当前文化自信教育中的问题,解决教学内容刻板与教育形式单一等问题,充分发挥出教育主体的作用,进一步整合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从而实现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不断提升。
1.调动教育主体以构建协同育人体系
充分尊重学校党委的额领导作用,完善当前的育人体系,使得各个教育主体间既能做到分工明确,又能实现紧密联系。进一步发挥出思政课堂的功效,向学生传导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内容,让学生能够把握正确的文化理论。其他学科教师应当在课程教育中有意识的渗透各种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实现隐性教育。高校团委、基层党组织以及辅导员间的关系应进一步密切,共同开展系列的实践活动、党委活动与主题教育,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联动机制,最后还需还需高校各职能部门教师、管理人员等切实履行其岗位责任,实现学生的全方位教育[2]。
2.整合教育内容以提升大学生文化认知
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需提升其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让其认知到现代的社会主义文化来源于中国丰富的文化底蕴,是不弱于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形式的先进文化,以此来提升大学生对于自身所处文化氛围的理解,亦能同步提升其本身的额文化认知。此外需高校整合当前的文化教学资源,形成较为完善的育人体系,实现理论、实践、历史教学的统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的实现各种文化资源融入,从而协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及其蕴含的人文精神,使得学生具备较高兴趣的同时,可通过自我探索以实现文化自信的提升。
3.创新教育形式以进一步丰富文化育人活动
高校应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制定对应的文化教学目标,并在此目标引领下,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健康的文化活动。辅导员可通过班级活动、主题晚会与班会等形式来进行各种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团委学生会可在对应的时间进行主题演讲比赛、朗诵比赛、文化交流会以及文化节的形式以实现学生的文化实训,让其在具体的活动中提升自身的文化自信。此外还需加强对学校网络环境的监管与维护,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空间,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文化情感以及体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3]。
结语:综述,探索以及实现新时代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需高校给与其充足的重视,从而使得学生在其后的全球化进程中,在文化自信的加持下占据有利的竞争地位。
参考文献:
[1]李希.“三全育人”理念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研究[J].环球市场,2018,(19):58.
[2]杨柳青,王建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历史逻辑[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15.
[3]杨晓慧.高等教育“三全育人”:理论意蕴、现实难题与实现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8,(18):44.
项目基金:2020年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项目《新时代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研究》(课题编号:20F44)。
【关键词】新时代三全育人;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研究
引言: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核心力量,关系着祖国的伟大复兴,但就當前阶段的发展现状来说,文化入侵情况比较严重,各种韩流、日漫、好莱坞大片以及外国文学的入侵,使得很多大学生失去了其本身的文化自信,这对于其本身以及国家的未来发展来说有着一定的阻碍作用。基于此,要求高校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理念,发挥出各教育主体的协同作用,整合教育资源实现对大学生全方位的文化教育,通过各种创新型的文化活动来实现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提升,从而使得中国的大学生在未来世界范围内竞争时处于有利位置。
一、新时代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意义
新时代三全育人视域下进行必要的自信培育,利于弘扬正面的价值核心价值观,使得高校可进一步把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同时,拓展大学生的发展道路。以下从两个方面细致分析其具体意义:
1.利于高校把握意识形态话语权
高校处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前线,随着全球化与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国际意识形态争斗逐渐白热化,中国敌对势力借助网络等来渗透其力量,对国家意识形态进行各种方式的围堵与渗透,对大学生的思想进行侵蚀。且互联网科技的发展与传播,使得网络环境中充斥着各种复杂内容,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充斥于网络大大小小的角落,更有一些反对分子制造舆论以混淆大学生视听,意图通过煽动与误导的形式来腐蚀大学生。大学生正是睁眼看世界的关键时期,但是又因为未接受社会的洗礼,意志较为薄弱,易受各种外界因素的不良影响。为应对这种状况,高校应占据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通过意识形态工作来规范舆论导向,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其能够规范自身、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与文化选择,从而在文化自信得到培育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1]。
2.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思想极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在价值选择时陷入困境。高校思政教育应重点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并学习与研究习近平思想与言语,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传统文化中涵盖了较为完善的道德思想与人文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核心的价值体系,其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其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树立与发展起着一定的支撑作用。因此要求高校在传播文化知识的同时,提升文化自信培育比例,提升大学生对文化知识的辨别能力,使得大学生能够把握到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从而逐渐具备不同程度的家国情怀,理想信念得以坚定的同时,文化自信可深深植根于大学生的日后发展之中。
二、新时代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路径
新时代三全育人视域下探索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具体路径,需教师能够把握当前文化自信教育中的问题,解决教学内容刻板与教育形式单一等问题,充分发挥出教育主体的作用,进一步整合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从而实现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不断提升。
1.调动教育主体以构建协同育人体系
充分尊重学校党委的额领导作用,完善当前的育人体系,使得各个教育主体间既能做到分工明确,又能实现紧密联系。进一步发挥出思政课堂的功效,向学生传导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内容,让学生能够把握正确的文化理论。其他学科教师应当在课程教育中有意识的渗透各种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实现隐性教育。高校团委、基层党组织以及辅导员间的关系应进一步密切,共同开展系列的实践活动、党委活动与主题教育,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联动机制,最后还需还需高校各职能部门教师、管理人员等切实履行其岗位责任,实现学生的全方位教育[2]。
2.整合教育内容以提升大学生文化认知
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需提升其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让其认知到现代的社会主义文化来源于中国丰富的文化底蕴,是不弱于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形式的先进文化,以此来提升大学生对于自身所处文化氛围的理解,亦能同步提升其本身的额文化认知。此外需高校整合当前的文化教学资源,形成较为完善的育人体系,实现理论、实践、历史教学的统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的实现各种文化资源融入,从而协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及其蕴含的人文精神,使得学生具备较高兴趣的同时,可通过自我探索以实现文化自信的提升。
3.创新教育形式以进一步丰富文化育人活动
高校应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制定对应的文化教学目标,并在此目标引领下,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健康的文化活动。辅导员可通过班级活动、主题晚会与班会等形式来进行各种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团委学生会可在对应的时间进行主题演讲比赛、朗诵比赛、文化交流会以及文化节的形式以实现学生的文化实训,让其在具体的活动中提升自身的文化自信。此外还需加强对学校网络环境的监管与维护,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空间,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文化情感以及体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3]。
结语:综述,探索以及实现新时代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需高校给与其充足的重视,从而使得学生在其后的全球化进程中,在文化自信的加持下占据有利的竞争地位。
参考文献:
[1]李希.“三全育人”理念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研究[J].环球市场,2018,(19):58.
[2]杨柳青,王建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历史逻辑[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15.
[3]杨晓慧.高等教育“三全育人”:理论意蕴、现实难题与实现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8,(18):44.
项目基金:2020年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项目《新时代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研究》(课题编号:20F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