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宽容是人世间最美好的品德,宽容也是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师的宽容是一种力量,是学生自信心的保护伞,是学生发展的动力。21世纪的今天,国家大力倡导“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那么宽容教育,作为对学生的真爱教育,将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宽容;关爱;信任 ;欣赏
教师的宽容是对学生的不足、缺点甚至错误的包容、理解和原谅,是对学生发展缓慢过程的一种等待、期待。学生有缺点和错误在难免的,教师与其嫉恶如仇、穷追猛打,不如和风细雨,润其心田。教师的这份宽容之美,不仅升华着孩子们的心灵,也升华着教师自身的灵魂。法国作家雨果说:“世界上最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该怀着一颗宽容之心去关爱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教师比天高比海深的宽容之爱。
首先,要营造一个宽容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关爱。
教育需要爱,也需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当学生从内心深处把班级当成一个大家庭时,我们老师的角色就是“家长”。在这个大家庭里,总是有一些学习成绩好的,也有一些不太爱学习的学生。一个注重师德的教师应该善于营造一个爱的大环境,让所有学生,包括“后进学生”都感觉到“大家庭”的温暖。在师德的字典里,没有绝对的“后进学生”,更没有“教不好”、“容不下”的学生。
在班级里倒有一些爱犯错误、调皮捣蛋的学生,他们的自控能力往往比较差,也缺少好的行为习惯,而且一旦受到批评,就会感情受挫,破罐子破摔,甚至在他们的脑海中形成“只要犯错误,就会挨批评”的思维定势。实践证明,面对犯错误的学生,宽容更能赢得学生的改变。如果我先给他们营造一个宽容的环境,就会打破他们的思维定势,提高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和主动认错、改错的主观意识。
所以,我们老师应该用爱去营造一个“大家庭”,让所有的“成员”都能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我们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应该用师德传播爱,营造和谐氛围。在课堂上具体来说就是要把学习的大环境营造好,有不正常的情形出现时要及时发现,及时解决,而且解决问题时不能表面化、简单化,而应该和风细雨,用爱去温暖学生。
其次,要积极沟通交流,耐心细致做转化工作。
教育学生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师德的教师懂得“忘记”学生曾经犯过的错误,只有这样才可以心无芥蒂地去关心学生,引导学生,把他们带进宽容的世界。在教学中,我发现,对那些行为偏执,个性倔强的学生,如果不和他们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不去忘记他们的过错,不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而是一味地进行批评,那么一定会激起他们的逆反情绪,结果他们会自以为是,我行我素,甚至变本加厉起来。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所以对于经常犯错的学生教师在做转化工作时,不能持有偏见,不能成为高高在上的说教者,要知道批评谩骂是无效的锤打,和风细雨才能润心田,应对他们充分信任,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肯定,信任他们能做得更好,使他们心理上得到满足。这就要求教师宽容一点,适时地、不断地鼓励他们把这些闪光点发扬光大,去照亮那些偏“暗”的方面,把在某一方面的激情投入到自己所欠缺的方面,追求全面发展。
最后,要坚持宽容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教师的宽容与严格要求学生并不矛盾。宽容不是纵容,宽松不是放松。纵容是对学生错误和缺点无原则的放纵,任其发展,不加约束。但严格要求学生也并不等于过分苛求学生,并不等于不容许学生犯错误。当然,宽容学生不等于不批评学生,而是理解在先,批评在后,是在理解基础上的批评,是在尊重学生基础上的批评。一切不分青红皂白的批评,都是对学生自信心的伤害,都是对学生的不尊重。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这种宽严教育实质上是一种对学生的深深的关爱。教学中应该严而有度,严而有宽,宽中有严,严中有爱。严而无度,就是苛求;宽而无严,就是纵容。大凡有卓识的教育家,优秀的老师都积极主张教师在教学中不要盛气凌人地训斥、辱骂学生,而要善于激励学生、唤醒学生、鼓舞学生,其中最重要的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一位当代的知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所有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计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这是切断后进生源的重要手段。”
总之,宽容是教师的一种优秀品质,也是一种教育力量和有效手段。教育家陶行知曾告诫教师:“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教师,我们必须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冷静平和地对待孩子们的每一个错误和不足,充分尊重孩子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以极大的耐心给他们进步的机会和信心。所以我们坚信,给学生一束阳光,学生会展现给我们一片灿烂;给学生一些欣赏,学生会让我们看到他们的自信和洒脱;给学生一些宽容,学生会创造难以想象的精彩和奇迹。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关键词】宽容;关爱;信任 ;欣赏
教师的宽容是对学生的不足、缺点甚至错误的包容、理解和原谅,是对学生发展缓慢过程的一种等待、期待。学生有缺点和错误在难免的,教师与其嫉恶如仇、穷追猛打,不如和风细雨,润其心田。教师的这份宽容之美,不仅升华着孩子们的心灵,也升华着教师自身的灵魂。法国作家雨果说:“世界上最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该怀着一颗宽容之心去关爱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教师比天高比海深的宽容之爱。
首先,要营造一个宽容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关爱。
教育需要爱,也需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当学生从内心深处把班级当成一个大家庭时,我们老师的角色就是“家长”。在这个大家庭里,总是有一些学习成绩好的,也有一些不太爱学习的学生。一个注重师德的教师应该善于营造一个爱的大环境,让所有学生,包括“后进学生”都感觉到“大家庭”的温暖。在师德的字典里,没有绝对的“后进学生”,更没有“教不好”、“容不下”的学生。
在班级里倒有一些爱犯错误、调皮捣蛋的学生,他们的自控能力往往比较差,也缺少好的行为习惯,而且一旦受到批评,就会感情受挫,破罐子破摔,甚至在他们的脑海中形成“只要犯错误,就会挨批评”的思维定势。实践证明,面对犯错误的学生,宽容更能赢得学生的改变。如果我先给他们营造一个宽容的环境,就会打破他们的思维定势,提高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和主动认错、改错的主观意识。
所以,我们老师应该用爱去营造一个“大家庭”,让所有的“成员”都能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我们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应该用师德传播爱,营造和谐氛围。在课堂上具体来说就是要把学习的大环境营造好,有不正常的情形出现时要及时发现,及时解决,而且解决问题时不能表面化、简单化,而应该和风细雨,用爱去温暖学生。
其次,要积极沟通交流,耐心细致做转化工作。
教育学生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师德的教师懂得“忘记”学生曾经犯过的错误,只有这样才可以心无芥蒂地去关心学生,引导学生,把他们带进宽容的世界。在教学中,我发现,对那些行为偏执,个性倔强的学生,如果不和他们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不去忘记他们的过错,不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而是一味地进行批评,那么一定会激起他们的逆反情绪,结果他们会自以为是,我行我素,甚至变本加厉起来。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所以对于经常犯错的学生教师在做转化工作时,不能持有偏见,不能成为高高在上的说教者,要知道批评谩骂是无效的锤打,和风细雨才能润心田,应对他们充分信任,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肯定,信任他们能做得更好,使他们心理上得到满足。这就要求教师宽容一点,适时地、不断地鼓励他们把这些闪光点发扬光大,去照亮那些偏“暗”的方面,把在某一方面的激情投入到自己所欠缺的方面,追求全面发展。
最后,要坚持宽容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教师的宽容与严格要求学生并不矛盾。宽容不是纵容,宽松不是放松。纵容是对学生错误和缺点无原则的放纵,任其发展,不加约束。但严格要求学生也并不等于过分苛求学生,并不等于不容许学生犯错误。当然,宽容学生不等于不批评学生,而是理解在先,批评在后,是在理解基础上的批评,是在尊重学生基础上的批评。一切不分青红皂白的批评,都是对学生自信心的伤害,都是对学生的不尊重。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这种宽严教育实质上是一种对学生的深深的关爱。教学中应该严而有度,严而有宽,宽中有严,严中有爱。严而无度,就是苛求;宽而无严,就是纵容。大凡有卓识的教育家,优秀的老师都积极主张教师在教学中不要盛气凌人地训斥、辱骂学生,而要善于激励学生、唤醒学生、鼓舞学生,其中最重要的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一位当代的知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所有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计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这是切断后进生源的重要手段。”
总之,宽容是教师的一种优秀品质,也是一种教育力量和有效手段。教育家陶行知曾告诫教师:“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教师,我们必须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冷静平和地对待孩子们的每一个错误和不足,充分尊重孩子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以极大的耐心给他们进步的机会和信心。所以我们坚信,给学生一束阳光,学生会展现给我们一片灿烂;给学生一些欣赏,学生会让我们看到他们的自信和洒脱;给学生一些宽容,学生会创造难以想象的精彩和奇迹。我们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