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促进我省群众文艺作品创作繁荣,繁荣群众文化生活,力争在十艺节“群星奖”评奖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展现我省近年来社会文化创作的崭新成就,由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筹委会、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化厅联合主办的全省社会文化新创文艺作品调演于11月10日至18日在省城济南举行。
为筹备这次调演活动,全省各地高度重视,广泛发动,周密部署,从去年8月份召开全省创作会议以来,掀起了社会文艺作品创作的新高潮。各级文化部门都成立了专门机构和人员,加强了对创作工作的领导;按照省里的目标,制定了本地社会文化创作的详细规划,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加大了投入,出台了激励措施,调动了社会文化创作者的积极性;加大了人才培养力度,通过培训、研讨和观摩活动提高队伍素质,省里举办的四期“群星讲堂”活动培训创作骨干600多人;强化了服务群众的意识,各类作品创作完成后第一时间进基层、进农村演出,根据群众的意见进行加工提高。这次集中调演活动,就是一年多来我省社会文艺作品创作和演出的大总结、大检阅。
全省社会文化新创文艺作品调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规模宏大。这次调演活动在各级文化部门的深入组织发动下,共举办初赛120多场,全省新创作600多个节目,各地初赛报省337个优秀节目,省里选拔调演237个,共1800多名演职人员参加。这是我省近年来社会文化领域新创作作品数;量最多、演出规模最大的一次调演活动,在全国和全省引起了广泛的影响。二是主题鲜明。此次人选省里调演的237件作品,内容不仅健康向上,立意鲜明,而且展现时代,锐意创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全面反映了全省各地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就,歌颂了齐鲁儿女在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的崭新风貌。三是艺术性强。调演作品的突出特点是既注重吸收优秀传统文化,又与现代时尚文化相结合,体现地方特色、民间特色和时代特色。由于这些作品在创作后大部分聘请国家和省里的专家进行了修改加工,又在当地进行演出后根据群众反映进行了提炼完善,与一般社会文化作品相比,不管是在舞蹈语言、唱腔技法还是地方剧种挖掘、作品矛盾冲突方面都精益求精,涌现出了一大批社会文化精品。四是演评结合。为提高本次调演活动的水平,打造社会文化创作精品,在文化部支持下,调演评委全部聘请文化部“群星奖”评委,这些全国社会文化专家在为节目评奖的同时,还要对每个节目做出点评,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提炼的意见,使演出与点评结合,边演出边提高,创新了社会文艺创作和演出的方式。五是服务群众。此次调演活动的主旨是惠及群众,各地初选的600多个节目已在基层演出2500多场,观众达120多万人次,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调演中涌现出的优秀节目,还将进农村、进社区广泛进行演出,服务群众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节目的质量。
此次调演是我省进一步加强社会文化创作的阶段性工作。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繁荣群众文化生活,参加十艺节期间第十六届“群星奖”评选,全面展现山东社会文化的崭新风采,展示东道主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雄厚的文化实力,省文化厅向全省下发了进一步加强社会文化创作工作的通知。根据通知要求,全省迎接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作品类节目评选工作,分为组织发动和创作征集、排练加工、作品上报、汇演选拔、提高冲刺、集中录制阶段和推广巡演阶段。
1、组织发动和创作征集阶段(2010年9月至2011年6月)。
省直有关单位及各市大力抓好组织发动工作,认真部署,广泛组织群众文艺创作人员,深入基层开展采风活动,根据文化部要求和省里部署的任务,层层落实责任,集中进行作品创作活动。同时面向全社会,广泛征集群众文艺作品和创意设计。
2、排练加工阶段(2011年6月至2011年11月)。
省、市、县各级通过组织专家集中审看和巡回指导等方式,对各地创作的作品进行研讨、论证和指导,在此基础上对作品分析定位、制定加工提升方案。
3、作品初选阶段(2011年11月)。
省里组织参加第十六届“群星奖”节目初选活动,各市选拔本市优秀节目赴省进行统一比赛,省里从各地上报的各个门类和队伍中,4个门类各择优选出25件,加上合唱和广场舞各5支队伍,共110件作品(队伍),作为第十六届“群星奖”比赛的备选作品。
4、提高冲刺阶段(2011年11月至2012年6月)。
初选优秀作品将邀请省内外高层次专家逐一审看指导,根据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在表演、音乐、灯光、服装、舞美等方面精益求精,改进创新,全面提高,打造成为精品力作。
5、汇演提炼阶段(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
省里及各市组织初赛中初步确定的一些优秀作品进行全省性的汇演活动,进行广泛的进广场、进社区、进农村、进市场、进学校、进军营、进企业演出活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修改提高。在此基础上,根据文化部的参赛时间,省文化厅从每个门类中选拔优秀节目上报文化部,参加全国“群星奖”评选。
6、集中录制阶段(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
全省上报文化部的优秀节目确定后,省里成立专门录制工作班子,组织人选节目到省城进行集中录制,统一制作成为制式规范、符合要求的光盘上报文化部。同时,作为群众文艺优秀节目向全省发行。
7、推广巡演阶段(贯穿全过程)。
在以上六个阶段的工作中,进行扎扎实实的推广巡演工作。对“群星奖”各类节目的初选、比赛中人围的作品制定长期演出计划,纳入各地重大文化活动当中。加大推广宣传和演出力度,深入基层进行巡演,确保完成或超过文化部规定的演出100场的最低要求。在演出过程中认真听取基层群众的意见,边演出边改进提高,使参加“群星奖”评选的节目真正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
为筹备这次调演活动,全省各地高度重视,广泛发动,周密部署,从去年8月份召开全省创作会议以来,掀起了社会文艺作品创作的新高潮。各级文化部门都成立了专门机构和人员,加强了对创作工作的领导;按照省里的目标,制定了本地社会文化创作的详细规划,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加大了投入,出台了激励措施,调动了社会文化创作者的积极性;加大了人才培养力度,通过培训、研讨和观摩活动提高队伍素质,省里举办的四期“群星讲堂”活动培训创作骨干600多人;强化了服务群众的意识,各类作品创作完成后第一时间进基层、进农村演出,根据群众的意见进行加工提高。这次集中调演活动,就是一年多来我省社会文艺作品创作和演出的大总结、大检阅。
全省社会文化新创文艺作品调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规模宏大。这次调演活动在各级文化部门的深入组织发动下,共举办初赛120多场,全省新创作600多个节目,各地初赛报省337个优秀节目,省里选拔调演237个,共1800多名演职人员参加。这是我省近年来社会文化领域新创作作品数;量最多、演出规模最大的一次调演活动,在全国和全省引起了广泛的影响。二是主题鲜明。此次人选省里调演的237件作品,内容不仅健康向上,立意鲜明,而且展现时代,锐意创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全面反映了全省各地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就,歌颂了齐鲁儿女在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的崭新风貌。三是艺术性强。调演作品的突出特点是既注重吸收优秀传统文化,又与现代时尚文化相结合,体现地方特色、民间特色和时代特色。由于这些作品在创作后大部分聘请国家和省里的专家进行了修改加工,又在当地进行演出后根据群众反映进行了提炼完善,与一般社会文化作品相比,不管是在舞蹈语言、唱腔技法还是地方剧种挖掘、作品矛盾冲突方面都精益求精,涌现出了一大批社会文化精品。四是演评结合。为提高本次调演活动的水平,打造社会文化创作精品,在文化部支持下,调演评委全部聘请文化部“群星奖”评委,这些全国社会文化专家在为节目评奖的同时,还要对每个节目做出点评,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提炼的意见,使演出与点评结合,边演出边提高,创新了社会文艺创作和演出的方式。五是服务群众。此次调演活动的主旨是惠及群众,各地初选的600多个节目已在基层演出2500多场,观众达120多万人次,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调演中涌现出的优秀节目,还将进农村、进社区广泛进行演出,服务群众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节目的质量。
此次调演是我省进一步加强社会文化创作的阶段性工作。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繁荣群众文化生活,参加十艺节期间第十六届“群星奖”评选,全面展现山东社会文化的崭新风采,展示东道主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雄厚的文化实力,省文化厅向全省下发了进一步加强社会文化创作工作的通知。根据通知要求,全省迎接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作品类节目评选工作,分为组织发动和创作征集、排练加工、作品上报、汇演选拔、提高冲刺、集中录制阶段和推广巡演阶段。
1、组织发动和创作征集阶段(2010年9月至2011年6月)。
省直有关单位及各市大力抓好组织发动工作,认真部署,广泛组织群众文艺创作人员,深入基层开展采风活动,根据文化部要求和省里部署的任务,层层落实责任,集中进行作品创作活动。同时面向全社会,广泛征集群众文艺作品和创意设计。
2、排练加工阶段(2011年6月至2011年11月)。
省、市、县各级通过组织专家集中审看和巡回指导等方式,对各地创作的作品进行研讨、论证和指导,在此基础上对作品分析定位、制定加工提升方案。
3、作品初选阶段(2011年11月)。
省里组织参加第十六届“群星奖”节目初选活动,各市选拔本市优秀节目赴省进行统一比赛,省里从各地上报的各个门类和队伍中,4个门类各择优选出25件,加上合唱和广场舞各5支队伍,共110件作品(队伍),作为第十六届“群星奖”比赛的备选作品。
4、提高冲刺阶段(2011年11月至2012年6月)。
初选优秀作品将邀请省内外高层次专家逐一审看指导,根据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在表演、音乐、灯光、服装、舞美等方面精益求精,改进创新,全面提高,打造成为精品力作。
5、汇演提炼阶段(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
省里及各市组织初赛中初步确定的一些优秀作品进行全省性的汇演活动,进行广泛的进广场、进社区、进农村、进市场、进学校、进军营、进企业演出活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修改提高。在此基础上,根据文化部的参赛时间,省文化厅从每个门类中选拔优秀节目上报文化部,参加全国“群星奖”评选。
6、集中录制阶段(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
全省上报文化部的优秀节目确定后,省里成立专门录制工作班子,组织人选节目到省城进行集中录制,统一制作成为制式规范、符合要求的光盘上报文化部。同时,作为群众文艺优秀节目向全省发行。
7、推广巡演阶段(贯穿全过程)。
在以上六个阶段的工作中,进行扎扎实实的推广巡演工作。对“群星奖”各类节目的初选、比赛中人围的作品制定长期演出计划,纳入各地重大文化活动当中。加大推广宣传和演出力度,深入基层进行巡演,确保完成或超过文化部规定的演出100场的最低要求。在演出过程中认真听取基层群众的意见,边演出边改进提高,使参加“群星奖”评选的节目真正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