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中护理效果

来源 :医学食疗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ewmyse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阑尾炎患者中护理效果。方法:选取于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94例,采用奇偶分组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为4.25%,低于对照组发生几率,P<0.05。结论:急性阑尾炎患者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护理,能够使手术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效果良好。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急性阑尾炎;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8)04-203-02
  急性阑尾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此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多发于青少年人群,急性阑尾炎患者会出现下腹痛、阑尾压痛、反跳痛等临床症状,且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白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长,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现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同时会给予患者合理的护理干预,以提高治疗效果[2]。本文主要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阑尾炎患者中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于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94例,采用奇偶分组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47例患者。
  实验组患者中,年龄处于13-59岁之间,年龄均值为(35.58±3.26)岁;男女比例27/20。
  对照组患者中,年龄处于14-60岁之间,年龄均值为(36.74±3.31)岁;男女比例25/22。
  本次研究经过我院伦理研究委员会批准同意,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下签订知情同意书,自愿接受相关护理和研究,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方法为:给予患者积极的手术治疗,术后给予患者合理的用药指导。
  实验组患者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方法为:①入院护理:当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积极主动的帮助患者办理入院手续,并向患者介绍医院的基本情况、医疗设施等,消除患者对医院的陌生感。②术前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在手术前,护理人员要积极的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治疗方法,使患者有足够的准备接受治疗;护理人员在和患者交流期间,要及时的发现患者的负面心理,然后给予患者合理的心理辅导,帮转患者消除负面心理,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③术前准备:在术前,护理人员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对于存在严重疼痛感的患者,可以遵医嘱给予其相应的镇痛药物;术前,了解患者的病例和手术方案;在术前1h,护理人员要将手术室的空调系统打开,并将手术室的温度控制在25℃左右;护理人员要将手术所能用到的器械设备、保温毯、缝线和止血纱布等物品准备齐全。④术中护理: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要积极的配合手术医师的工作,并在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指标,保证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⑤术后护理:在手术后,护理人员要及时将患者送至病房内,待患者苏醒后,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讲解手术的结果,使患者能有较轻松的心态接受康复治疗;术后护理人员要观察患者切口处的变化,防止切口处敷料的外泄,并防止手术切口发生感染;术后要经常询问患者的疼痛感,并采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对于疼痛感较为强烈的患者,可以给予其合理的止痛药物;术后,护理人员要定期的帮助患者变换体位,促进患者肢体的血液循环,减少压疮的出现;术后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恢复状况,给予患者合理的饮食指导,嘱咐患者多摄取流质食物,减少对生冷、刺激性食物的摄取,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
  1.3 观察指标 对2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和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对比。
  1.4 数据处理 对2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和并发症情况使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中,手术指标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并发症情况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若两组数据之间p值小于0.05,则代表两组患者在以上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指标 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1:
  2.2 并发症发生几率 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为4.25%,低于对照组发生几率,P<0.05。如表2:
  3 讨论
  急性阑尾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随着人们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3]。急性阑尾炎患者会出现转移性右下腹痛、阑尾点压痛、反跳痛等临床表现,若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此病会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发热、腹肌紧张、皮肤感觉过敏等临床症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4]。现临床上主要采用阑尾切除术的方式对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治疗,通过切除病灶,可以有效阻碍疾病的进一步发展,进而改善患者的病情。但是部分急性阑尾炎患者对疾病和手术治疗缺乏相应的了解,患者在接受手术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抵触心理,不利于手术的开展,因此在对患者治疗过程中,需要给予患者合理的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5]。
  本文对选取的47例实验组患者實施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在术前,给予患者合理的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对疾病和手术具有足够的认知,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在术中给予患者合理的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提高手术效果;术后给予患者护理干预,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产生,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
  经过本文研究得出,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为4.25%(2/47),低于对照组发生几率17.02%(8/47),P<0.05。
  综上所述,急性阑尾炎患者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明楠.研究急性阑尾炎通过手术治疗之后的临床护理方式[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7):178-179.
  [2]董楠男.普外科临床中急性阑尾炎临床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1):224-225.
  [3]吴春华.急性阑尾炎开腹手术切除治疗的临床护理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9):1668-1669.
  [4]李丽君.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临床护理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7,4(27):164,166.
  [5]方翠.急性阑尾炎并发肠梗阻手术的临床护理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185-186.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论述了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和总结反思,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 探究过程  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A-0105-01  数学教学不仅是数学知识的教学,更是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的自主探究与发现。学生的动手
目前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大公司持续深化发展,中小型企业茁壮成长,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无论何种规模的企业,筹资都是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本文在分析融资结构
[摘要]目的:探讨在妊娠期高曲压综合征寡者中应用细节化护理的价值。方法:对产科80例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2017年1月到2018年10月间)进行观察。按随帆数表法分组:常规组(n=40)和细节化组(n=40)。对常规组运用常规护理。对细节化组运用细节化护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细节化组剖宮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旺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中应用细节化护
目的评价可吸收髓内钉治疗肋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38例患者具有剖胸探查指征,处理胸内脏器损伤后,关胸前用可吸收髓内钉行肋骨内固定,术后呼吸功能维护,不定期行胸部X线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