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带着觉知爱孩子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了解孩子的内在需求,读懂孩子内在需求的结构和路径,让孩子最终成为尊重秩序、自发自律、绽放天赋的人,这是所有父母的期望,但这也需要我们带着觉知去爱孩子,才能做到。
  那么,什么是觉知?什么又是孩子的内在需求?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采访了《觉知的爱》的作者、教育与实践探索者王樹。
  Q:作为父母,我们该如何认识孩子的内在需求,如何满足这种需求?
  A:每一个新生命,都需要建构完整的自己。孩子拥有完整健康的内在,才能更好地认识和面对外在的世界。但今天,很多父母并不了解孩子的内在需求,认为一个孩子的成长,就是学习、考试、竞争、结婚生子……实际上,父母理解到的这种成长方式太过单一。若要帮助孩子更为立体地成长,需要考虑的不仅是生理方面的发展,更要考虑到他们的心理方面的发展需求。当他们能够全方位成长的时候,你就能够看到这个生命活得非常鲜活、立体和富足。
  父母在帮助儿童立体成长的过程中,除了要照顾好他的生理需要,让他发育出一个聪明的大脑之外,还需要考虑他从生命降临初期就该有的内在需求,尽可能地帮助这个孩子实现立体成长,不要用单一的价值体系去评判他。当然,这并不是说要过度地去满足孩子的每一个需求,而应该是一种平衡状态,既不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同时也不能让孩子在内在需求层面极度匮乏。
  当一个孩子进入青春期的时候,他可能会暂时将自己的心门封闭起来。但是,你是否想过,为什么有些孩子会过早地将心门关闭起来,形成防御来保护自己呢?如果能回放这些孩子6岁之前的影像,我们能看到,当他们敞开心扉的时候,原本应该收获到爱、友善、尊重、欣赏等滋养,却可能因为一件成人眼中所谓的“错事”变成了指责、批判、讽刺……渐渐地,这些会使孩子失去对成人乃至对世界的信任。
  Q:为什么您觉得养育的过程更需要“觉知”?
  A:作为人类,我们共有的特征就是有感受,只是有些人知道他的感受是什么,有些人则遗忘或者压抑、忽略了自己的感受。而孩子却天然靠近感受,是使用感官和体验认识世界的。因此,想要与孩子连结,父母必须打开自己的感受,这就是一种“觉知”。
  还有更重要的一种“觉知”是父母要探索自己与自己的关系。我们经常会迷失在“我是谁”的困惑中。比如小时候,你向父母提出了一些你认为重要的要求,而他们不是回避就是拒绝。这样的经历反复多次,你就会认为那个处处碰壁、不被人接受的你是你。当你发现通过讨好能得到父母或外人的认同,但自己又不喜欢这样的方式的时候,你又会认为那个一直在讨好别人但懦弱的你是你。其实,这都不是真正的你,因为你没有察觉到,在讨好的背后,你有一颗充满关爱的心,你是在用自我牺牲的方式爱着父母和他人。带着这样的觉知,我们会重新发现自己,会逐渐形成自己与内在自我的一致性。一致性能帮助我们有能力察觉孩子,接纳孩子,并且调动自己的内在智慧与孩子相处,这就是在用觉知爱孩子。
  Q:对于新手父母来说,您觉得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哪几点很重要?
  A:我想这5点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清晰地知道孩子不是为他的祖父母所生,养育完全是自己需要承担的责任。
  第二,把养育孩子的知识学在孩子成长之前,而非之后。
  第三,孩子的到来,刚好是你可以发现和看见自己的机会,不要错过。
  第四,不要用你成长的方式去养育你的孩子,毕竟他是你的升级版而非同等版。
  第五,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切记不要情绪化。少讲大道理,用心去对待你的孩子,正如你也渴望别人用心对待你。
  孩子和父母是彼此的一面镜子,你可以透过孩子看见自己,重新认识自己,进而去调整自己养育孩子的方式。
  推荐书目
  《觉知的爱》
  作者简介
  王树,教育实践与传播者。
  编辑点评
  孩子的需求已经改变了,父母还要站在原地吗?
  如何看见和满足孩子的内在需求,支持孩子的精神成长?
  本书依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基本理论,梳理了孩子内在需求的发展脉络,旨在唤醒父母关注孩子的内在需求,从而帮助孩子建构更加完整的自我。
  父母必读书架:看见孩子的内在需求,真正读懂孩子
  《儿童成长心理学: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
其他文献
过敏可以说是21世纪最具流行性的疾病之一。现在,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什么是过敏,常见的过敏原以及孩子最容易过敏的8类食物。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如何做才能让孩子真正脱离过敏原。  现在过敏的孩子越来越多,但对于过敏,大家总有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感觉:不知道孩子怎么就过敏了,也不知道他对什么过敏,要怎么躲?要了解过敏,必须要提到免疫系统,因为过敏反应需要过敏原和免疫系统同时参与才可能发生。  免疫系统与过敏
《父母必读》杂志编辑部的办公室里常年堆积着成山的图画书。  有时候,我们会感叹:怎么能有这么多好看的图画书?!  有的让人不自觉地傻笑,有的能瞬间戳中泪点,让人泪流满面……  新寄来的书,我们总是习惯先不看作者,但是有时候看完后再去看名字时  会惊呼:啊!这居然是他的作品!真没想到。  有时候,同事们会来借书:因为孩子最近挑食了,因为孩子要做入园准备,  因为孩子怕黑,因为孩子正疯狂迷恋和鸟有关的
如果不能成为传说中的完美爸爸,那不如学点心理学吧!这事对当爸爸的帮助,可能会超乎我们的想象,不仅是管好孩子那么简单,还可能会成为殿堂级的大师,或者培养出一个、两个科学家!  “小张老师,是什么让你鼓起勇气,生第二个孩子的?”自从我当了两个孩子的爹之后,经常有上我课的学生这么问我。  问这个问题的一般都是女性,不是结了婚犹豫要不要孩子的,就是生了一胎犹豫要不要二胎的。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关注点首先
2016年1月8日,中国历史冒险儿童文学“汤小团”之两汉传奇卷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图书订货会隆重举行。著名出版家海飞先生,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佘江涛先生,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出版部主任吴迪,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社长、总编辑葛庆文先生,著名编剧、作家、“汤小团”系列作品作者谷清平女士等嘉宾以及十余家媒体出席了活动。2015年,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推出了“汤小团”第一卷—东周列国(8册),在上
为了让鑫鑫上个好小学,爸爸妈妈千辛万苦终于换了套学区房,可孩子根本不领情:自从搬家后,鑫鑫睡不好,经常闷闷不乐,脾气还变大了,嚷嚷着要回老房子住。爸爸妈妈一时间不知道如何是好。  搬家不适,原来是秩序感在作怪  年龄越小的孩子,对新环境的适应困难越明显,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还处在秩序敏感期里,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运转,往往会根据出生后的生命体验渐渐内化出一套属于自己的规则,比如,这个凳子是爸爸的,妈妈
雷区  扫雷妙招  喂药间隔太短  看到被疾病折磨的孩子,家长会变得十分不淡定,总想着让孩子快一些好,比如孩子发烧,对乙酰氨基酚应该是每4个小时服用一次。有的家长因为担心孩子再烧起来,间隔两三个小时就给孩子喂药,这就容易造成孩子药物过量。  喂药剂量不对  家长普遍认为只需要把大人的剂量减半就可以给孩子服用。这种错误的认识和做法经常会使孩子用药过量。儿童的剂量选择是基于孩子的年龄和体重,不是成人剂
一提起要生一个弟弟或者妹妹,宝宝就暴露出“自私”本色,大声喊“我不要”,甚至威胁妈妈,如果有了弟弟,他就离家出走。为什么孩子会拒绝拥有一个很好的童年玩伴,究竟是因为独苗苗天生自私,还是另有隐情?拒绝弟弟或妹妹,错在大人!  父母犹豫不定,尤其母亲 有些妈妈经常当着女儿的面,诉说自己生二胎的纠结,比如身材又要变形一次,经济压力太大,房子不够住,女儿现在跟她睡,有了弟弟以后怎么办,总不能带两个孩子一起
寶宝出生时使用了奶瓶喝奶,想母乳喂养时却不肯吸吮,妈妈要重回职场,宝宝却坚决不用奶瓶喝奶……小家伙给我们出的喂养难题还真不少呢!  宝提给我们的喂养难题各种各样,当然也不可能使用一种方法就能全部解决。别着急,让我们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早准备,多尝试,相信能尽快让喂养顺利起来。  宝宝拒绝奶瓶  如果纯母乳喂养的宝宝从未用过奶瓶,可在妈妈准备上班前1~2周就开始给宝宝试用奶瓶喂水、喂母乳或配方奶。大多
第一位是五味太郎笔下的《鳄鱼怕怕 牙医怕怕》里的牙医,他谢顶、蓄着胡子,似乎和我们印象中那些长得帅帅的牙医形象不太吻合,但他是一位可爱的大叔,一直战战兢兢地等着鳄鱼病人的到来,给自己鼓劲:“我一定要勇敢。”检查出鳄鱼患了龋齿之后,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做好补牙准备,然后鼓足勇气把手伸到了鳄鱼的嘴里……当然,结局皆大欢喜(不然小朋友们恐怕更害怕去看牙了),大叔牙医和鳄鱼对着鞠躬致谢,然后各自说:“我明年真
百姓读好报,好报百姓评,由百姓投票评选出的最喜爱报刊结果在福州揭晓啦!《父母必读》被评为百姓最喜爱的报刊。  本次活动由福建省邮政报刊发行局联合省出版物发行业协会、省全民阅读促进会发起,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发动百姓参与,深入校园、社区、商场开展精彩纷呈的阅读文化推广活动,进一步营造“书香社会、全民阅读”的氛围,深受八闽百姓欢迎。活动历时3个多月,投票量达61.4万次,公平、公正地评选出50种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