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乐”团队的组建为我园迈向理想的目标提供了支撑。然而,由近及远抵达理想之地,我们还需要一个载体。为此,着力构建协合润心的“和乐”课程成为了“和乐”蓝图里的一划重笔。我深感这是关键性的一笔,其落笔之处需要对课程内容作准确定位,其笔之所绘需要遵照国家纲要之规及符合幼儿发展之需。
由此,我不断地思考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的一句话:“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是为未来人格发展奠定最初基础的时期,这一时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将对幼儿以后一生的发展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都有着深远影响。但习惯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习惯的养成,是在条件反射基础上建立动力定型的过程,幼儿年龄越小,肌体可塑性越大,越容易建立动力定型,这一过程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以及成人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在国外,养成教育已经受到了国际教育组织的重视,生活始于习惯,良好的习惯是幼儿学会生活的开端,是幼儿健康的保障。
查阅园史,我发现我国传统养成教育为我园养成教育研究的开展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思想和实践成果。早于九十年代初年,我园就十分关注幼儿坐、立、行、吃穿睡等生活常规的建立,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幼儿养成教育“十字法”,取得了一定的教育经验。遵循教育的规律,传承本园的经验,我找到了“和乐”课程的着眼点 ,进一步了坚定了“英才始于习惯”的教育思想,寻得养成教育的理论支撑。
在我国幼儿教育课程一纲多本多元纷呈的现实背景下,我以国家课程的目标为导向,评价为杠杆,在“和乐”课程这一充满无数种可能的沃土上引领教师开启了“研耕”之旅。我们组建了“研耕工作坊”,从儿童发展需要出发,提炼关键问题。我们的研耕聚焦于研“儿童”,耕“活动”,采取“1、2、3研耕策略(“1”是选取一个内容;“2”是关注两个发展目标——幼儿与教师;“3”是通过个人自研、集体深耕,专家引领多维流动的研耕步骤,聚焦并解决课程实施的关键问题)逐项解决课程构建中的重点和难题,逐步构成以培养“和而不同,乐学乐创”的幼儿为目标,以养成教育和艺创教育为内容,以主题为线领域为索的“和乐”课程模式。
确定课程目标
我们的课程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依据,遵循幼儿园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教育理念,以幼儿在园一日活动的“生活活动、学习活动、自主游戏活动和户外活动”为基本序列,清晰梳理出小、中、大班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在该年龄段普遍应养成良好习惯的典型目标,以学年目标、学期目标、主题目标、活动目标等类级逐层分解,形成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保健与学习习惯,促进其身心和谐、和而不同地发展的目标框架。
预设课程内容
根据幼儿“和乐”发展的需要,我们的课程内容由两部分构成。
幼儿养成教育方面,以国家课程的目标为导向、评价为杠桿,以中医理论防未病、以成长档案强心智、以实践活动启创意的教育策略,构建幼儿生活习惯、保健习惯的养成教育、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内容,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
幼儿艺创教育方面,定期开展“三游”(科学游园会、角色游戏、体育自主游戏)、“三创”(创想、创画、创做)、“三讲”(讲故事、讲童谣、讲节气)、“三元”(鼓乐、围棋、形体 )、“三赏”(赏协和、赏西关、赏岭南) 等艺术及创造性活动,促进幼儿和而不同地发展。
创新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预设活动主题,明晰设计意图。以幼儿健康、快乐和安全的生活作为主题选择的价值取向,预成教学主题,根据幼儿的发展现状提出主题设计的意图,最大化地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目标,推进科学保教。
预设活动目标,预成活动计划。在确立了活动主题主线的基础上,我们以 “语言、科学、社会、健康、艺术” 五个领域为学科逻辑索引,建构主题学习的网络,通过预设活动目标、预成活动计划,让幼儿通过故事明白道理,通过科学探究感知物理,通过社会活动体验常理、通过健康、艺创等游戏活动对各主题的核心内容充分地实践和习得。同时,我们认同“预设与生成的结合才是最好的课程”,在课程中“预留”了“空白”,鼓励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与发展让课程流动与生成,使之呈现和而不同的课程样态。
创设主题环境,提供操作材料。我们遵循游戏为幼儿基本活动形式的教育原则,为增强幼儿在不同学习主题中的体验,促进习惯的养成。在幼儿活动室内,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流动的主题环境,具体分为常规区域和主题区域。其中,常规区域(阅读、美工、自然科学)的材料根据不同的主题活动需要,有针对性地更换。主题区域则是根据不同年龄级的教育主题进行设置和投放材料,如小班以“吃、穿、睡、洗”等十五字为主题学习内容,创设与主题相关的“椅子城”“美发屋”“童装城”“美食屋”“玩具城”“爱心园”等游戏区域,让幼儿在游戏中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行为习惯。中班则以春、夏、秋、冬等节气为主题,创设衣、食、住、行区域,根据节气的变换投放材料,让幼儿在区域游戏的过程中习得节气与人体保健的关系和方法,从中养成良好的保健习惯。大班室内则是以传统节日为主题创设 “听、说、读、写”区域,根据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六一节等主题内容,投放材料,让幼儿在区域游戏操作中通过听、说、读、写的渠道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等,从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电子档案记录,动态追踪评价。我珍视孩子的成长轨迹,与老师们一起研发了幼儿电子成长档案,以此为载体,运用观察、记录等方法,对幼儿在预成课程中成长进行达标性的评价。同时,我十分关注孩子在“微课程”中的发展,鼓励老师们将对幼儿在自主生成课程中的学习历程和品质的发现、识别、回应记录下来,从而形成动态的评价,思考如何为孩子的下一阶段发展提供助力。
教育的理想就是为理想的教育。我坚信,在“和乐”教育理念的特色指引下,通过明思路清的课程构建,继续躬耕前行,必能走向“和而不同”的理想高地。
(作者系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协和幼儿园园长)
由此,我不断地思考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的一句话:“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是为未来人格发展奠定最初基础的时期,这一时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将对幼儿以后一生的发展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都有着深远影响。但习惯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习惯的养成,是在条件反射基础上建立动力定型的过程,幼儿年龄越小,肌体可塑性越大,越容易建立动力定型,这一过程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以及成人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在国外,养成教育已经受到了国际教育组织的重视,生活始于习惯,良好的习惯是幼儿学会生活的开端,是幼儿健康的保障。
查阅园史,我发现我国传统养成教育为我园养成教育研究的开展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思想和实践成果。早于九十年代初年,我园就十分关注幼儿坐、立、行、吃穿睡等生活常规的建立,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幼儿养成教育“十字法”,取得了一定的教育经验。遵循教育的规律,传承本园的经验,我找到了“和乐”课程的着眼点 ,进一步了坚定了“英才始于习惯”的教育思想,寻得养成教育的理论支撑。
在我国幼儿教育课程一纲多本多元纷呈的现实背景下,我以国家课程的目标为导向,评价为杠杆,在“和乐”课程这一充满无数种可能的沃土上引领教师开启了“研耕”之旅。我们组建了“研耕工作坊”,从儿童发展需要出发,提炼关键问题。我们的研耕聚焦于研“儿童”,耕“活动”,采取“1、2、3研耕策略(“1”是选取一个内容;“2”是关注两个发展目标——幼儿与教师;“3”是通过个人自研、集体深耕,专家引领多维流动的研耕步骤,聚焦并解决课程实施的关键问题)逐项解决课程构建中的重点和难题,逐步构成以培养“和而不同,乐学乐创”的幼儿为目标,以养成教育和艺创教育为内容,以主题为线领域为索的“和乐”课程模式。
确定课程目标
我们的课程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依据,遵循幼儿园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教育理念,以幼儿在园一日活动的“生活活动、学习活动、自主游戏活动和户外活动”为基本序列,清晰梳理出小、中、大班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在该年龄段普遍应养成良好习惯的典型目标,以学年目标、学期目标、主题目标、活动目标等类级逐层分解,形成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保健与学习习惯,促进其身心和谐、和而不同地发展的目标框架。
预设课程内容
根据幼儿“和乐”发展的需要,我们的课程内容由两部分构成。
幼儿养成教育方面,以国家课程的目标为导向、评价为杠桿,以中医理论防未病、以成长档案强心智、以实践活动启创意的教育策略,构建幼儿生活习惯、保健习惯的养成教育、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内容,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
幼儿艺创教育方面,定期开展“三游”(科学游园会、角色游戏、体育自主游戏)、“三创”(创想、创画、创做)、“三讲”(讲故事、讲童谣、讲节气)、“三元”(鼓乐、围棋、形体 )、“三赏”(赏协和、赏西关、赏岭南) 等艺术及创造性活动,促进幼儿和而不同地发展。
创新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预设活动主题,明晰设计意图。以幼儿健康、快乐和安全的生活作为主题选择的价值取向,预成教学主题,根据幼儿的发展现状提出主题设计的意图,最大化地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目标,推进科学保教。
预设活动目标,预成活动计划。在确立了活动主题主线的基础上,我们以 “语言、科学、社会、健康、艺术” 五个领域为学科逻辑索引,建构主题学习的网络,通过预设活动目标、预成活动计划,让幼儿通过故事明白道理,通过科学探究感知物理,通过社会活动体验常理、通过健康、艺创等游戏活动对各主题的核心内容充分地实践和习得。同时,我们认同“预设与生成的结合才是最好的课程”,在课程中“预留”了“空白”,鼓励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与发展让课程流动与生成,使之呈现和而不同的课程样态。
创设主题环境,提供操作材料。我们遵循游戏为幼儿基本活动形式的教育原则,为增强幼儿在不同学习主题中的体验,促进习惯的养成。在幼儿活动室内,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流动的主题环境,具体分为常规区域和主题区域。其中,常规区域(阅读、美工、自然科学)的材料根据不同的主题活动需要,有针对性地更换。主题区域则是根据不同年龄级的教育主题进行设置和投放材料,如小班以“吃、穿、睡、洗”等十五字为主题学习内容,创设与主题相关的“椅子城”“美发屋”“童装城”“美食屋”“玩具城”“爱心园”等游戏区域,让幼儿在游戏中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行为习惯。中班则以春、夏、秋、冬等节气为主题,创设衣、食、住、行区域,根据节气的变换投放材料,让幼儿在区域游戏的过程中习得节气与人体保健的关系和方法,从中养成良好的保健习惯。大班室内则是以传统节日为主题创设 “听、说、读、写”区域,根据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六一节等主题内容,投放材料,让幼儿在区域游戏操作中通过听、说、读、写的渠道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等,从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电子档案记录,动态追踪评价。我珍视孩子的成长轨迹,与老师们一起研发了幼儿电子成长档案,以此为载体,运用观察、记录等方法,对幼儿在预成课程中成长进行达标性的评价。同时,我十分关注孩子在“微课程”中的发展,鼓励老师们将对幼儿在自主生成课程中的学习历程和品质的发现、识别、回应记录下来,从而形成动态的评价,思考如何为孩子的下一阶段发展提供助力。
教育的理想就是为理想的教育。我坚信,在“和乐”教育理念的特色指引下,通过明思路清的课程构建,继续躬耕前行,必能走向“和而不同”的理想高地。
(作者系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协和幼儿园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