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高校学生的计算机上机实验课学习效果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s2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计算机文化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等计算机类课程,在教育部针对高等院校学生所提出的“计算机文化基础”及“计算机技术基础”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从事高校计算机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就相关教学方法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总结。本文以计算机类课程的上机实验课程为立足点,针对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优化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及教学流程的方法,以期提升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计算机课程 上机实验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166-02
  进入21世纪,教育部专门针对高等院校的计算机教育,提出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三层教学课程体系[1]。《计算机文化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即隶属于这一教学课程体系,在各所高校普遍开设。
  对高校学生来讲,系统而完整地学习计算机类课程,不仅要掌握基础性理论知识,更要结合上机操作,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在高校的计算机课程设计中,均在基本的理论授课之外配以相当比例的上机实验,且实验教学的作用举足轻重。以下笔者将从高等院校计算机类课程的内容及特点出发,针对学生上机实操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方法优化,就如何提升计算机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探索论述。
  计算机类的课程特别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C语言程序设计》为例,其特点就是实践性非常强。《C语言程序设计》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程序、设计程序的能力,以及利用C语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生只有通过上机演练,将C语言源程序经由计算机系统的编译、运行、调试,并最终得到预期结果,才算真正完成任务。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让学生学会怎样设计算法、构造程序、解决实际问题。
  《C语言程序设计》如此,其他高校计算机类课程也是如此。但在实际的上机实验过程中,学生并不能充分认识实践演练的重要性,从而使他们的实验课程学习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部分学生对待计算机课程配套实验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认为可有可无,甚至是当作放松、游戏的契机,逃课现象时有发生。
  学习目的不够明确,不能提前预习实验内容并认真听取老师对实验任务的布置和讲解,对实验内容不求甚解,上机操作随大流,甚至机械、盲目。
  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
  遇到问题就停下来发呆,不会积极地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
  举一反三的能力欠缺,同类问题再次遇到时仍无法解决。
  缺省自我思考、钻研的过程,上机运行一遇阻碍即寻求他人帮助。
  实验报告的撰写过于程式化,不能很好地体现上机操作的具体过程,如源程序设计、所遇问题、如何解决、最终结果等。
  针对《计算机文化基础》一课,不少接触计算机较多的学生自以为简单,对上机操作不重视,不屑于实践练习,从而导致很多细节性的重要操作掌握不好。
  由于学生的计算机操作熟练程度不同,为合理设置实验课程的饱和性,有的教师允许学生上机练习完成后在实验室撰写实验报告;由此造成少部分同学本末倒置,以实验报告的书写为上机目的,依据教程草草“编”完后,不再认真对待上机操作。
  针对以上学生在上机实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问题,授课教师应认真究其原因、深入探讨,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障上机实验的顺利进行。如何做到这一点,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首先,要加强实验课程的教学管理,强调实验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要在实验课堂杜绝游戏。
  其次,在实验题目的设置上,需根据教学大纲及每一阶段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选取,切实做到上机实验与理论学习相同步,以便趁热打铁,使学生在第一时间实现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同时,多设置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题目,打破课本内容原有的组织顺序,从典型的程序案例入手,重组课堂教学的逻辑体系结构[2],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 “趣味”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去练习、思考和探究,在轻松自如的氛围中学习并掌握相关知识,以达到较为理想教学效果。
  再次,总体的实验课程设置思路应本着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的原则,不断以实践巩固理论、以理论支持实践,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綜合应用能力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为参照,设置必做题与选做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除此之外,为提升计算机上机实验课程的学习效果,还应注重以下几点改进措施:
  将实验预习作为作业布置,并强调其重要意义所在,有条件可在上机操作前进行简单提问、检查。
  认真对待实验报告,建立实验报告的批阅、返还、订正制度,让学生明确自己上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去修正、改进。
  “一对一”上机辅导的努力实现,切实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督促和指导。
  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都是一个精益求精的过程。高等院校的计算机课程体系囊括的均是逻辑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既讲思维方式,又讲动手能力,特别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在课程组织设计的过程中,要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需从课程、学生、自身等多个侧面进行综合考虑,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拓展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把计算机课程的基本概念、理论知识等融入到具体的操作实例中来,通过教师示范性的指导演示和学生不断的自我尝试,在切切实实的操作演练中让学生体会并领悟计算机技术的魅力,并进一步总结、探究、延伸,从而不断提升其计算机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课题研究组.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4[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6.
  [2] 何元惠,高占国,杨静.C程序设计语言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7(3):209.
  [3] 谭浩强.C程序设计(第三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 山东省教育厅.计算机文化基础(第九版)[M].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由于国民党在政治影响和组织力量方面超过中国共产党,从而使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处于劣势;再加上国民党的联共政策,是以国民党为领导、为中心的“容共”、
心理学家盖耶指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有成效的学习时刻。”特级教师华应龙老师的融错教育观指出“放弃经历错误也就意味着放弃经历复杂性,远离谬误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全面、正确地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是党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壮大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重要保证。但在改革的进程中,
以维修人员、航空器材、保障设备和技术资料等维修资源为优化对象,构造RBF神经网络,借助遗传算法优化网络参数,利用网络的非线性逼近能力和全局收敛性,达到对资源的优化配置
【摘要】兴趣是一个人不断进行学习的动力,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直接影响,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文章主要分析了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对策,为其高中数学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学过程 兴趣 激发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162-02  当前,新课程
民营高新技术企业作为中国民营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当代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要在竞争中取胜,迫切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资源。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今天,我们更应该重视教育。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几年了,从教学上看,这次课程改革所带来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的变化;二是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主要是要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怎样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孩子们的欢歌笑语声中融入琅琅的读书声,让他们在活动中健康快乐地成长,是很值得我们探究的一个问题。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165-01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这门课程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注重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但事实上这门课的很多教师对活动教学存在着一定的迷惑。《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
【摘要】新时代需要创新教育。创新是整个教育发展的灵魂。在习作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做到有创意的表达。  【关键词】作文 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165-02  作文贵在创新。内容新颖,结构精巧,语言鲜活的创新写法会引人入胜。《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时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特
通过对《爱情篇》的主题分析,将《爱情篇》的思想特点、艺术表现手法、音乐性、书信体创作进行了梳理归纳。 Through the thematic analysis of “Love articles”, the a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