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该文重点分析了当前大学生道德品质发生的成因,从社会、学校、个人三个方面提出了帮助改进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道德品质;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 自我教育
中图分类号:G461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9-8283(2009)02-0086- 01
道德品质,亦称品德或德性。它是一定社会或一定阶段的道德原则、规范在个人身上的体现和凝结,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关系一系列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1]美好的道德品质表现为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和睦、立志勤学、谦虚礼让、律己宽人、诚实守信、见义勇为、公正无私等。
大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他们的道德品质对其自身处世和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状况总体上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缺乏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坚定信念,难以恒定的价值观处世;缺乏一定的道德自律,对不良行为有一定的宽容;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相脱节。[2]
1 大学生道德品质成因分析
1.1 社会道德环境的影响
学校是社会有机体的构成部分,大学生与社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是整个社会思想道德状况的缩影,且较直接地受到社会道德环境的影响。表现在如下几方面:(1)市场经济负效应的影响。市场经济利益的内在驱动力推动大学生不断创造、进取,培养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开拓进取精神、创造性,但又使其过分追求物质利益,忽视贬低其它生活价值,导致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的产生。(2)西方腐朽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西方在创造先进科技、巨大财富神话的同时,也演绎了实用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这些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借助大众传媒,吹进各个角落,影响了思维敏捷,具有创造精神,且容易产生超前需要的大学生的生活方式。(3)社会不良道德风尚的影响。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蓬勃发展并取得瞩目成就的同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还相对滞后。不良的社会的道德风气,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也产生不良影响。(4)大众传媒导向有失偏颇。大众传媒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是最直接深刻的。报刊、电影和电视等媒体,片面报道应该高消费和及时享受,给大学生做出了错误的生活行为导向。
1.2 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弱点
大学生思想道德有不容忽视的客观原因,也有不可推卸的主观责任。大学生群体面对的道德生活环境是相同的,不同的价值观、境界只能是自我选择的结果。亚里士多德早就说过:“德性依乎我自己,过恶也依乎我自己。” 当代大学生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定型的时期,他们的思想行为往往是充满矛盾的统一体。他们的独立意识很强,但从众性也很明显;他们对社会很关注,但社会责任感较差;他们崇尚现代生活方式,却缺乏现代文明意识;加之今天许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一直生活在的优越环境下,养成了娇生惯养的习惯,不愿吃亏,吃不了苦头,受不了委屈,遇到轻微的挫折就心灰意冷,经不起考验。
1.3 学校教育与社会大环境不相协调,不统一
学校的教育和理论上的倡导与现实的错位导致大学生行为失范。丰富的学校道德知识在社会现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从而造成了学生头脑中道德认识标准的模糊。
2 改进大学生不良道德品质的对策
2.1 优化社会道德环境
社会教育是社会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广阔社会大背景下展开的,因此它比学校教育复杂得多,内容也丰富得多。因此更应该重视社会教育对培养、提高大学生道德品质的意义。社会教育要从优化社会环境着手进行:(1)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消除市场经济的负效应,从根本上铲除不道德现象滋生的土壤。(2)寻求道德建设的政治、法律、经济制度保障。道德行为具有非独立性,本身又是政治行为、法律行为、经济行为。道德建设不应该孤立进行,而应该依托于政治、法律、经济建设,规范其他环境,能够为道德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3)规范大众传媒的舆论导向。
2.2 强化自我教育
大学阶段是青年成长阶段的关键时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显得极为重要,纵观我国历史,凡成大器者,大抵经历过自我道德的磨练。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加强和改善大学生自我教育应从以下几点做起:(1)存在不良道德品质的大学生,应敢于正视现实,面对自我,要积极进取,乐观向上,顽强奋斗,积极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用辩证的思想分析事物,判断事物,增强自信。加强学习,自觉地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立超越自然性和自身的道德价值——即价值主体超越对他人和社会的索取,使自己的贡献大于索取,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2)在学校活动中,培养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确定新的人生目标,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远大理想。不断地完善自我,使自己的生理、心理、思维、意志、行为取向与社会发展基本相一致,从而使之道德成熟。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把自己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3)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是做人的最基本的道德品质。大学生们应该在行为上做到体贴、关心、热爱父母,尊敬自己的老师;与同学们团结和睦,要关心人、团结人,遇事要为他人着想;要同情人、帮助人,对学习、生活有困难的人,要主动给予帮助;要尊重人、信任人;要容忍人、原谅人;要与人有合作的精神。(4)建立健康、文明的友情观、爱情观。(5)要树立健康的消费意识。要根据家庭的经济情况、发扬勤俭节约的美德,批判抵制享乐主义的思想影响,不搞不符合大学生身份、给家庭和自己进步带来困难的奢侈性消费。大学生群体主体意识强,理解力、判断力、意志力都较同龄人深刻成熟,在各种诱惑、多元价值趋向、多种可能生活的相对主义道德环境中,可能有过困惑、无所适从、他人价值导向,但完全有能力并且应该做出自我意志抉择,保有自己的独立人格,既不能把责任归咎于外部环境,开脱自己,又不能步人后尘,丧失自我。
2.3 改善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培养人良好道德品质的基本途径,高等学校广大教育工作者应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视为自己义不容辞的崇高职责。充分利用社会主义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优势,强化思想教育力度和深度。改变多年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凭刻板、抽象的工作方法和重理论轻实践的工作内容,创造一种良好、宽松、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强调教育人就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仅靠学校是不行的,必须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才能具有统一的目标,统一的行动,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运用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以及群众监督的手段努力倡导和形成人人讲道德的良好氛围,大力的改善和优化社会大环境,使青年学生在这个优良环境中受到熏陶,受到教育。
参考文献:
[1]田安政:大学生不良道德品质分析及对策,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9)3
[2]邱 玲,龚春明: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调查报告,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9)39
(责任编辑:谢景龙)
【关键词】 道德品质;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 自我教育
中图分类号:G461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9-8283(2009)02-0086- 01
道德品质,亦称品德或德性。它是一定社会或一定阶段的道德原则、规范在个人身上的体现和凝结,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关系一系列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1]美好的道德品质表现为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和睦、立志勤学、谦虚礼让、律己宽人、诚实守信、见义勇为、公正无私等。
大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他们的道德品质对其自身处世和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状况总体上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缺乏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坚定信念,难以恒定的价值观处世;缺乏一定的道德自律,对不良行为有一定的宽容;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相脱节。[2]
1 大学生道德品质成因分析
1.1 社会道德环境的影响
学校是社会有机体的构成部分,大学生与社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是整个社会思想道德状况的缩影,且较直接地受到社会道德环境的影响。表现在如下几方面:(1)市场经济负效应的影响。市场经济利益的内在驱动力推动大学生不断创造、进取,培养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开拓进取精神、创造性,但又使其过分追求物质利益,忽视贬低其它生活价值,导致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的产生。(2)西方腐朽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西方在创造先进科技、巨大财富神话的同时,也演绎了实用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这些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借助大众传媒,吹进各个角落,影响了思维敏捷,具有创造精神,且容易产生超前需要的大学生的生活方式。(3)社会不良道德风尚的影响。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蓬勃发展并取得瞩目成就的同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还相对滞后。不良的社会的道德风气,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也产生不良影响。(4)大众传媒导向有失偏颇。大众传媒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是最直接深刻的。报刊、电影和电视等媒体,片面报道应该高消费和及时享受,给大学生做出了错误的生活行为导向。
1.2 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弱点
大学生思想道德有不容忽视的客观原因,也有不可推卸的主观责任。大学生群体面对的道德生活环境是相同的,不同的价值观、境界只能是自我选择的结果。亚里士多德早就说过:“德性依乎我自己,过恶也依乎我自己。” 当代大学生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定型的时期,他们的思想行为往往是充满矛盾的统一体。他们的独立意识很强,但从众性也很明显;他们对社会很关注,但社会责任感较差;他们崇尚现代生活方式,却缺乏现代文明意识;加之今天许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一直生活在的优越环境下,养成了娇生惯养的习惯,不愿吃亏,吃不了苦头,受不了委屈,遇到轻微的挫折就心灰意冷,经不起考验。
1.3 学校教育与社会大环境不相协调,不统一
学校的教育和理论上的倡导与现实的错位导致大学生行为失范。丰富的学校道德知识在社会现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从而造成了学生头脑中道德认识标准的模糊。
2 改进大学生不良道德品质的对策
2.1 优化社会道德环境
社会教育是社会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广阔社会大背景下展开的,因此它比学校教育复杂得多,内容也丰富得多。因此更应该重视社会教育对培养、提高大学生道德品质的意义。社会教育要从优化社会环境着手进行:(1)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消除市场经济的负效应,从根本上铲除不道德现象滋生的土壤。(2)寻求道德建设的政治、法律、经济制度保障。道德行为具有非独立性,本身又是政治行为、法律行为、经济行为。道德建设不应该孤立进行,而应该依托于政治、法律、经济建设,规范其他环境,能够为道德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3)规范大众传媒的舆论导向。
2.2 强化自我教育
大学阶段是青年成长阶段的关键时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显得极为重要,纵观我国历史,凡成大器者,大抵经历过自我道德的磨练。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加强和改善大学生自我教育应从以下几点做起:(1)存在不良道德品质的大学生,应敢于正视现实,面对自我,要积极进取,乐观向上,顽强奋斗,积极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用辩证的思想分析事物,判断事物,增强自信。加强学习,自觉地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立超越自然性和自身的道德价值——即价值主体超越对他人和社会的索取,使自己的贡献大于索取,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2)在学校活动中,培养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确定新的人生目标,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远大理想。不断地完善自我,使自己的生理、心理、思维、意志、行为取向与社会发展基本相一致,从而使之道德成熟。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把自己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3)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是做人的最基本的道德品质。大学生们应该在行为上做到体贴、关心、热爱父母,尊敬自己的老师;与同学们团结和睦,要关心人、团结人,遇事要为他人着想;要同情人、帮助人,对学习、生活有困难的人,要主动给予帮助;要尊重人、信任人;要容忍人、原谅人;要与人有合作的精神。(4)建立健康、文明的友情观、爱情观。(5)要树立健康的消费意识。要根据家庭的经济情况、发扬勤俭节约的美德,批判抵制享乐主义的思想影响,不搞不符合大学生身份、给家庭和自己进步带来困难的奢侈性消费。大学生群体主体意识强,理解力、判断力、意志力都较同龄人深刻成熟,在各种诱惑、多元价值趋向、多种可能生活的相对主义道德环境中,可能有过困惑、无所适从、他人价值导向,但完全有能力并且应该做出自我意志抉择,保有自己的独立人格,既不能把责任归咎于外部环境,开脱自己,又不能步人后尘,丧失自我。
2.3 改善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培养人良好道德品质的基本途径,高等学校广大教育工作者应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视为自己义不容辞的崇高职责。充分利用社会主义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优势,强化思想教育力度和深度。改变多年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凭刻板、抽象的工作方法和重理论轻实践的工作内容,创造一种良好、宽松、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强调教育人就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仅靠学校是不行的,必须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才能具有统一的目标,统一的行动,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运用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以及群众监督的手段努力倡导和形成人人讲道德的良好氛围,大力的改善和优化社会大环境,使青年学生在这个优良环境中受到熏陶,受到教育。
参考文献:
[1]田安政:大学生不良道德品质分析及对策,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9)3
[2]邱 玲,龚春明: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调查报告,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9)39
(责任编辑:谢景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