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理论与实践。生态社会主义的出现与发展丰富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其合理观点为我国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提供了启发。所以,应立足于我们国情,结合当前农业实际,吸收生态社会主义的精华,更好地推进我国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早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生态环境;农业建设;建设分析
[引言]: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我国农业生产也是国民建设的支柱性产业,但是根据對我国农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农业发展与发达国家差距甚远,其主要体现在投入、产出和污染等领域,而生态农业的发展正是要坚持:“低投入、高产出、低污染”,只要这样才能够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保证我国的农业生产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从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家园。
1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生态农业建设的意义
农业是一种自然行为,其与自然环境是融为一体的,农业作为一项古老的生产方式,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传统农业、石油农业和生态农业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石油农业对农业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影响,但是其在发展过程中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可以说石油农业过度的开发了自然界的土地和水资源,导致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所以说石油农业的发展加速了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进程。生态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新阶段,其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生产方式,生产技术和发展模式上都进行了创新,坚持利用新型的科学技术,在创造经济效的同时,实现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而这种发展正是建立在低投入、低污染、高产出的基础上的,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护自然资源,协调人类与农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推动社会的快速进步和持续发展,所以说生态农业的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开辟了新的路径。
2当前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
不可否认,在现阶段我国的生态环境面临了严峻的挑战,生态被破坏的面积与日俱增。当前,我国水土流失的面积已经超过了总面积的30%,而全国范围内每年也有超过150万平方米的土地趋向沙漠化,这些变化也导致了各种灾害频发。在农业方面,出现了资源利用不合理的情况,尽管我国农业的化肥与农药使用总量已经达到甚至反超了世界很多发达国家的水平,但在氮素的利用方面却很低,而应用的很多农药与化肥都流失,对地表地下水质构成威胁,同时大量使用化肥还使得土壤有机质减少,加速了土地的退化。另外,我国乡镇的各种企业迎来了发展的高速期,但同时加剧了外源污染,“三废”污染严重,造成的年损失量巨大。只有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3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保障对策
3.1加快农业循环经济的立法事项
进入发展的新时期以后,当下的农业循环经济已经成为了一种传统变革的活动,必须有准确的导向和行为规范准则来推动这一场活动的展开。循环经济无论是经济理论还是实行中的经济模式,都需要加以一定的道德规范进行约束,才能确保在执行过程中逐渐深入人心。但对我国当前的发展趋势而言,在国民的道德水准及知识水平方面均呈现参差不齐的状态,尤其是广大农村农民的思想与观念相对保守,这也就要求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排除种种障碍,以经济立法和普及教育等形式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2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实施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开展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试点,建立高毒农药追溯系统;种植绿肥、农家肥,增施有机肥技术,切实推进土壤有机质技术;加大农膜、秸秆回收利用。提高农膜回收率,加强农膜应用全过程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农膜回收、加工体系;因地制宜推广应用秸秆还田、秸秆成型燃料和食用菌生产等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实现区域秸秆高效综合利用,有效解决秸秆环境污染问题,使秸秆能源化;加强农业面源污染工程治理。实施农田面源污染防治工程,推进养殖业面源污染防治,抓好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提高土地载畜能力,降低环境风险;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污基本资源化利用,实现生态消纳或达标排放;通过生态拦截带、人工湿地等生态工程净化水质,有效拦截、净化种植区污染物;推进水产养殖污染减排,升级改造养殖池塘,改扩建工厂化循环水产养殖设施。
3.3强化农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大力推广生态农业技术
加强生态环境教育是我国建设农业生态文明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只有大力培育全民族的生态意识,尤其是广大农民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才能使之转化为自觉的行动,才能为生态文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养成良好的生态意识,要培养人们崇尚自然、熱爱生态的优秀品质。此外,要运用大众媒体与新媒体广泛宣传绿色农业、绿色消费的知识,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做到技术下乡。政府应鼓励支持农业专家定期到农村做科学技术指导,将生态理念逐步渗透运用到农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生态社会主义所倡导的“示范生活”的理念也给与我们重要的启示。我们可以在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选择一个或几个村庄作为试点,重点整顿,以作示范,树立榜样,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生态文明的稳步发展。
3.4强化公民的绿色生产与消费教育
这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在广大农村地区大力宣传有关农业循环经济的优势,让广大农民认识到循环经济是对传统经济的取代,也是能促进农业更好更快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渠道,积极鼓励社会上各大集团与社会大众加入到绿色消费的活动当中,团结社会广大力量,推行循环经济,并保证这一观念在人们的心中生根发芽、深入人心,以开发的高新技术推广应用,建立生态示范园,起到带动和影响的作用,最终实现少投入、低污染、高产出的发展型农业模式。
结语
综上所述,当代农业生产必须走生态农业道路,通过生态农业的发展推动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促进我国社会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在生态农业的实际发展过程中,要坚持精准式生产方式的应用,利用生物链技术保护自然环境,改善农业生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不利影响,同时通过生态旅游的发展提高国民的环保责任,促进我国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燕.论发展生态农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J].农业经济,2016(12):68-69.
[2]王婷婷,蒋知栋,杨耀淇,余洋,乔志勇,林杉.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环境污染问题与治理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13(10):203-208.
[关键词]:生态环境;农业建设;建设分析
[引言]: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我国农业生产也是国民建设的支柱性产业,但是根据對我国农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农业发展与发达国家差距甚远,其主要体现在投入、产出和污染等领域,而生态农业的发展正是要坚持:“低投入、高产出、低污染”,只要这样才能够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保证我国的农业生产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从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家园。
1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生态农业建设的意义
农业是一种自然行为,其与自然环境是融为一体的,农业作为一项古老的生产方式,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传统农业、石油农业和生态农业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石油农业对农业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影响,但是其在发展过程中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可以说石油农业过度的开发了自然界的土地和水资源,导致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所以说石油农业的发展加速了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进程。生态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新阶段,其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生产方式,生产技术和发展模式上都进行了创新,坚持利用新型的科学技术,在创造经济效的同时,实现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而这种发展正是建立在低投入、低污染、高产出的基础上的,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护自然资源,协调人类与农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推动社会的快速进步和持续发展,所以说生态农业的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开辟了新的路径。
2当前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
不可否认,在现阶段我国的生态环境面临了严峻的挑战,生态被破坏的面积与日俱增。当前,我国水土流失的面积已经超过了总面积的30%,而全国范围内每年也有超过150万平方米的土地趋向沙漠化,这些变化也导致了各种灾害频发。在农业方面,出现了资源利用不合理的情况,尽管我国农业的化肥与农药使用总量已经达到甚至反超了世界很多发达国家的水平,但在氮素的利用方面却很低,而应用的很多农药与化肥都流失,对地表地下水质构成威胁,同时大量使用化肥还使得土壤有机质减少,加速了土地的退化。另外,我国乡镇的各种企业迎来了发展的高速期,但同时加剧了外源污染,“三废”污染严重,造成的年损失量巨大。只有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3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保障对策
3.1加快农业循环经济的立法事项
进入发展的新时期以后,当下的农业循环经济已经成为了一种传统变革的活动,必须有准确的导向和行为规范准则来推动这一场活动的展开。循环经济无论是经济理论还是实行中的经济模式,都需要加以一定的道德规范进行约束,才能确保在执行过程中逐渐深入人心。但对我国当前的发展趋势而言,在国民的道德水准及知识水平方面均呈现参差不齐的状态,尤其是广大农村农民的思想与观念相对保守,这也就要求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排除种种障碍,以经济立法和普及教育等形式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2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实施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开展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试点,建立高毒农药追溯系统;种植绿肥、农家肥,增施有机肥技术,切实推进土壤有机质技术;加大农膜、秸秆回收利用。提高农膜回收率,加强农膜应用全过程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农膜回收、加工体系;因地制宜推广应用秸秆还田、秸秆成型燃料和食用菌生产等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实现区域秸秆高效综合利用,有效解决秸秆环境污染问题,使秸秆能源化;加强农业面源污染工程治理。实施农田面源污染防治工程,推进养殖业面源污染防治,抓好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提高土地载畜能力,降低环境风险;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污基本资源化利用,实现生态消纳或达标排放;通过生态拦截带、人工湿地等生态工程净化水质,有效拦截、净化种植区污染物;推进水产养殖污染减排,升级改造养殖池塘,改扩建工厂化循环水产养殖设施。
3.3强化农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大力推广生态农业技术
加强生态环境教育是我国建设农业生态文明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只有大力培育全民族的生态意识,尤其是广大农民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才能使之转化为自觉的行动,才能为生态文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养成良好的生态意识,要培养人们崇尚自然、熱爱生态的优秀品质。此外,要运用大众媒体与新媒体广泛宣传绿色农业、绿色消费的知识,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做到技术下乡。政府应鼓励支持农业专家定期到农村做科学技术指导,将生态理念逐步渗透运用到农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生态社会主义所倡导的“示范生活”的理念也给与我们重要的启示。我们可以在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选择一个或几个村庄作为试点,重点整顿,以作示范,树立榜样,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生态文明的稳步发展。
3.4强化公民的绿色生产与消费教育
这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在广大农村地区大力宣传有关农业循环经济的优势,让广大农民认识到循环经济是对传统经济的取代,也是能促进农业更好更快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渠道,积极鼓励社会上各大集团与社会大众加入到绿色消费的活动当中,团结社会广大力量,推行循环经济,并保证这一观念在人们的心中生根发芽、深入人心,以开发的高新技术推广应用,建立生态示范园,起到带动和影响的作用,最终实现少投入、低污染、高产出的发展型农业模式。
结语
综上所述,当代农业生产必须走生态农业道路,通过生态农业的发展推动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促进我国社会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在生态农业的实际发展过程中,要坚持精准式生产方式的应用,利用生物链技术保护自然环境,改善农业生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不利影响,同时通过生态旅游的发展提高国民的环保责任,促进我国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燕.论发展生态农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J].农业经济,2016(12):68-69.
[2]王婷婷,蒋知栋,杨耀淇,余洋,乔志勇,林杉.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环境污染问题与治理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13(10):203-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