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杭州陆游纪念馆王其伟馆长的一次访问

来源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sq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杭州市孩儿巷一个普通的墙门洞里,居然有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别样天地。那里藏有一栋清代古宅,藏有南宋陆游这样一位大诗人的过去。虽然孩儿巷98号这栋民居在老杭州人看来就是一栋非常普通的老房子,但是它白墙黑瓦,“飞檐走壁”,确实充满了江南水乡的韵味,据说这是至今发现的最接近历史风貌的孩儿巷建筑。
  整个展馆分上下两层,一层为陈列室,包括陆游展区和文史展区;二层为文化展馆,做学术研讨和资料保存用。作为住在附近的杭州男孩,我对这栋民居一直是充满好奇,不止一次地进出参观,所以对于今天的采访,我信心满满;但是要独立采访这位从来没接触过的王馆长,心中还是有些不安。
  今天我和杨乐添同学兴致勃勃地跨进孩儿巷98号民居的墙门槛,迎面而来的依然是爱国诗人陆游的熟悉塑像,他微笑地欢迎着慕名而来的八方客人,矜持而有内涵。天井里绿意悠悠,似乎和墙外翩然满地的银杏叶生活在两个季节里,依然是“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故我情形。我俩踏着青石板台阶,仔细地再读陆游,“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豪迈,壮怀激烈,意气风发。
  我们今天的采访对象——王其伟馆长的办公室在大门右侧的一个小房里,大约4平方米。房间里最大的特点是当门的质朴书柜,整齐地陈列着许多古版线装书籍;白墙上装裱着几首陆游的经典诗词,清净风雅。我们进门时王馆长正在研究古籍,这位戴眼镜的七旬老人,红光满面,很是和蔼;他一直以来对陆游颇有研究,他爱陆游,爱陆游的诗词,爱陆游的精神。
  王馆长问明来意之后,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安抚了我们惴惴不安的心理。当我们询问到这栋民居的来历时,王馆长抬头望着高高的屋顶,又看看四周的墙壁,眼里流露出爱惜的目光。他说,这栋民居是一栋有150多年历史的真正的老房子,以前与陆游并没有什么关系,但是陆游曾经多次在杭州孩儿巷居住,这是孩儿巷中保存完好的清代古建筑,也最适合用来纪念陆游,纪念高尚的爱国情操,所以他现在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注意消防问题,保护好这栋老民居,这也是他此生最大的心愿。在采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王馆长以前和我妈妈一样,也是一名教师,他研究文史,精通国学,长期从事国学教育。他十分重视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认为陆游纪念馆的开放很有必要、很有意义。他年轻时就喜欢陆游诗词,敬佩陆游的品格。现在他的主要工作之一就要整理陆游的资料,撰写研究成果,编辑文选。王馆长深情地说,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他退休之后依然保持着满腔的热情来到这里工作,不计报酬,担任陆游纪念馆馆长职务,开展许多宣传陆游爱国情操的活动,承担起保护文化遗产的职责。我们在谈到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时,他激动起来,眼睛里放出光来,他认为学校应该开展多样活动,深入了解我们祖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加强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当然今后他也准备多开展一些宣传活动,引领周边居民和青少年投身于文保事业。
  采访之余,王馆长教育我们学无止境,人生要有追求,正所谓“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他说今后要把纪念馆管理得更好,让更多的人来参观、了解陆游的生平事迹,理解陆游的爱国情怀。
  访问结束,跟王馆长告别后,我们轻手轻脚地离开了98号民居,唯恐惊扰了陆游的英灵。回望这栋默默屹立在小巷边150年的民居,回想刚才王馆长语重心长的话语,不由得感觉到身上担子的沉重: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对她的钻研应该是永无止境,对她的传承是责无旁贷的。这次访问对我来说,不是一个任务,而是一次特殊的体验。这次访问拓宽了我的学习视野,让我不只学习到陆游诗词以及蕴含在诗词中的爱国情怀,也学到了各种历史方面的知识,获益匪浅,正如陆游曾作的诗:“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张老师评】]
  这是小作者对一位并不熟悉的长者的一次采访活动,刚开始他并没有自信去完成这次活动,思忖再三,他邀请同学一同前往。事先他们查找资料,仔细研究,列好采访提纲,做到有备而往,心中有底,然后才自信满满地去和一位资深研究者对话。我们可以从采访记录的相关项目中一目了然。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分访问前、访问中、访问后三个环节。当两位同学来到陆游纪念馆的时候,面对“飞檐走壁”的清代古宅,面对和蔼肃穆的陆游雕像,内心的赞叹敬仰虽未明说,却早已蕴含在对陆游诗词的引用当中,足见小作者的用心。
  随着采访活动的深入,除了对陆游的生平为人更加了解、对他的高风亮节更为崇敬之外,对馆长王其伟的精神品质也越来越了解,我们可以从小作者和王馆长的对话中充分地感觉到。王馆长和蔼的笑容、热情的态度、渊博的知识、执着的精神,以及传承传统文化的强烈责任心,让小作者肃然起敬。我们从文章对王馆长的外貌、表情、眼神、情绪等的描写中,看到他对自己事业的无比热爱之情,从而更激发起了对他由衷的敬佩。
  文章重点放在采访活动的进行过程,特别是对王馆长的语言、动作、神态更为侧重,这对塑造人物很有帮助。而采访之后的感想则写得极为朴素,除了强调了传承文化的责任感,更多的是第一次独立完成采访活动的欣慰与自豪,最后再用陆游的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结束,全文前后呼应。
其他文献
作者:[德]雷马克/著  李清华/译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小说篇幅不长,情节简单。主人公保罗·博伊默尔用第一人称叙述了八个士兵在西线战场的生活,包括他们的衣食住行、思想感情、生生死死、精神上的痛苦和肉体上的折磨。他们的一切都与这场卑鄙、残酷和罪恶的战争密不可分。  然而,在赶赴西线以前,保罗·博伊默尔和所有与他一同参军入伍的同学们,都认为,这是一场为上帝、为国王、为祖国的战争,是一场高贵的、神
期刊
作者:[白俄罗斯]S.A.阿 列克谢耶维奇/著  高莽/译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当时我太相信了,所以现在也改变不了自己的看法。”  这是《我感到羞耻》这一篇文章的开头部分。讲述人是阿富汗战争期间的一名苏联司务长。他坦言,在毕业实习期间,他完全接受了如下观念,即苏联进驻阿富汗“是一场基于国际主义人道援助的战争”。他向军事委员会申请:“派我到阿富汗去吧……”可是,真正到了战场以后,他才逐渐认识到
期刊
一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  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  我怕得有理。  二  今天全没月光,我知道不妙。早上小心出门,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还有七八个人,交头接耳的议论我,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跟,晓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了。  ……  三  晚上总是睡不着
期刊
我迈出人行道,朝后退几步,抬起头,然后,在街中央,双手放在嘴上作喇叭状,对着这一街区的最高建筑物喊:“特丽莎!”  我的影子受了月亮的惊吓,蜷缩在我的两脚之间。  有人走过。我又叫了一声:“特丽莎!”那人走近我,问:“你不叫得响一点,她是听不到的。让我们一起来吧。这样,数一二三,数到三时我们一起叫。”于是他数:“一,二,三。”然后我们一齐吼:“特丽丽丽莎莎!”  一小撮从电影院或咖啡馆里出来的人走
期刊
导演:丹尼斯·甘塞尔  国家/地区:德国  片长:107分钟  上映时间:2008年  长年生活在和平时代的我们,总以为战争和硝烟离我们是那样遥远。从教科书上、从历史读物上、从电影电视中,我们间接地对暴动、起义、集会和游行示威有着肤浅的感性认知。“二战”是怎么发生的,法西斯是怎么变成一个巨大到无法遏制的毒瘤的,这一切本应令我们深思。可是,我们总是习惯于用简单的思维、简单的结论,为我们艰苦地求索真理
期刊
“砰!”一匹拥有着赫赫战功的无言战友倒地了。众人凝视着,凝视着,等最后一片鲜血染红草原。影片《走过雪山草地》在音乐声中结束了。  伴随着影片中名字与命运一样苦难的苦妹子,伴随着憨厚老实舍己为人的老马,伴随着刚加入红军就丧生雪山的十岁红,伴随着天真的彤儿,伴随着为团体着想却误会他人的龙海……伴随着这支红军队伍,我踏上了心中的长征。  我无法想象红军在生死抉择面前做出的选择,我无法明白他们为什么这么做
期刊
那是一片净土,浪漫的星空,无忧的风。在那里有一个天真的孩子,他的名字叫小王子。  清澈的眼眸,银铃般的笑声,令人难以理解的童言稚语。他就这样与作者在地球相遇,也偶然地闯入了我的生活。  他是个爱冒险的孩子,但他生活在离我们很远的寂寞星球,B-612号星球。那可是一个很小的星球,是一个猴面包树可以凿穿的星球,是一个把椅子移几步就可以再次看到日落的星球。小王子就是在这寂寞的星球上生活,看日落,清理猴面
期刊
书本是香的,书页是香的,书页里的字和图画都是香的,这是我一年级拿到书本后的感受。  四年级的暑假,我在学校里发现了一个大矿藏。好奇的我进了一个窗户破了一角的房间,发现自己掉在一个巨大的书堆上。随手拿起一本,都是我从前没读过的,很多书都吸引着我。于是每隔一天,我就去无人的小学“借阅”一两本,看完了就回去换新的书来读。自从发现了那“宝藏”,我哪里都不去,就躲在自己楼上,废寝忘食地看书。每次吃饭的时候,
期刊
作者:[法]古斯塔夫·勒庞  戴光年 译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异是什么?有人说,是财富;有人说,是情商;有人说,是地位。我则认为是智力。《圣经》载,耶和华问所罗门想要什么,答曰:“请赐我智慧。为要判断您的子民。”  但《乌合之众》却警示我们,尽管人们的智力差异悬殊,但“大凡事情一旦涉及情感领域,差距就消失了。尤其是在涉及信仰、政治观点、道德评价、个人爱憎这些近乎纯粹感性表达
期刊
采访由来:研究杭州孩儿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采访目的:了解陆游和他的诗词;了解陆游纪念馆的来历;了解陆游纪念馆馆长王其伟其人。  采访地点:杭州陆游纪念馆(孩儿巷98号民居)  采访时间:2016年10月19日 14:00—16:00  采访准备:  1.查找陆游的生平资料;  2.学习陆游的诗词创作;  3.了解杭州陆游故居的由来。  采访提纲:  1.陆游生活的时代是什么样的?  2.从陆游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