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成巷32号:米兰花开的小楼

来源 :闽南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y3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振成巷不长,振成巷也不宽。
  从古城的西门入口进来,振成巷就敞亮地展现在你面前。这条巷在民国时期叫振民巷,20世纪70年代曾被改名红旗路。如果你是个对老建筑感兴趣的游客,又不喜热闹,你来振成巷就对了。
  走过游客广场,你便看到了一条幽静的小巷。巷口的老屋门沿低矮,有老者在半掩的门扉后泡茶。巷的尽头就是振成巷32号。这是一座再普通不过的民居,烟炙砖砌成的门边挂着一竖形木牌,黑底上写金色大字“中共福建临时省委旧址”。进入小院,便见一座白墙红瓦的二层小楼,还有便是那株见证过辉煌历史的枝繁叶茂的米兰树。米兰,因夏秋时节盛开那如满天星般的黄色小花蕊,本地花农常叫它“花米”,常被当作香料论斤卖。如今这株米兰树长得绿伞如盖,当然还有树荫下那口老井,这口井和许多闽南的小院井台一样,井沿用都是泥土烧成的浑然一体的红砖井栏。
  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精神,1927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为了把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下去,加快福建全省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进程,当时曾致信闽南,闽北两临委,要求组建福建临时省委,12月1日,再次致信闽南闽北临委,要求在年内建立福建临时省委,统一全省党的领导。
  闽南、闽北临委于11月21日在厦门碰头,筹备召开党内各县负责人的联席会议,并在这次会上产生福建临时省委。漳州是座闲逸的生活小城,这里的百姓有着宽容待人的处世态度,这些都是极适合隐蔽开会的先决条件,因而被确定为联席会议的召开地。曾是省立第三高级中学(由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并入)学生会主席的王德(后曾任广东省委书记),当时他的名字还叫曾宗乾,当年也与刘谦初被委于前期在漳州物色隐蔽开会场所的任务,当年这个漳州城内率领学生与民众开展示威游行的学生运动领袖,此时已经是中共党员了,这时的曾宗乾已经可以专心从事革命斗争了,因为也就在同年的九月即新学年开学时,他与王占春等十五名学生刚刚被学方开除。了解漳州地形的曾宗乾和来到闽南也近半年时间的山东汉子刘谦初,他们走街串巷,物色可能出租的房屋。他们思量着为秘密会址而租赁的房屋几个必需的选项,一是不能是人员复杂的地段,二是要便于人员疏散,三要考虑出租人的身份或政治倾向。当他们来到这被漳州人称为“枕头巷”的振成巷时,而此时台湾人李火山的闲置二层小楼刚好有意出租,振成巷正好处于闹市的城市边缘一隅,租下房屋的理由其实也很正常,就是一个叫翁泽生的已婚台湾人要居住,翁泽生是曾宗乾的秘密入团介绍人,他的正式身份是汀漳龙政治监察署指导员,可以公开从事学生和青年运动。说起翁泽生的贡献,还得谈及1927年的年初,罗明曾把一张台湾出版的日文报纸交翁泽生翻译,从中得悉蒋介石可能发动反共政变的消息。当时的中共闽南特委还曾在翁泽生的临時住处开会讨论应变措施,因此“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时,漳州并未受到重大损失。“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翁泽生按漳州特委安排离漳赴上海避险了有段时间。
  在20世纪初,一批不愿当亡国奴的台湾有志士相约逃出台湾来到祖籍地漳州,他们的一部分在振成巷修建了自己临时安家之所,因此100多米的巷子,竟还保留着5处涉台文物点,如距振成巷32号数十米之距的——汪春源故居。
  在这里聚居的台湾人,他们有着同情革命的进步思想。也因为是城市的边缘地段,这是条人员往来较少、闹中取静的小街巷。而李家这幢小楼刚好有个特点,就是二楼的房间四周窗户密布,非常适宜观察周围情况,另外小楼的后面遍植着龙眼、香蕉和茂密的竹林。万一需要紧急撤退时,只要打开后门再向西多跑几步就是茅草丛生的西姑池了(今为华侨新村),西姑池当年人迹罕至、极适隐藏,不像现在品茗休闲,俨然已成漳州市民的“城市会客厅”。当时刘谦初和王德同意以每个月40大洋包租下来。而那时上海巡警月薪只有13元,大上海卫生局的一名科长,月薪也不过 30大元。
  当时的这幢小楼,门前一小株米兰,一口公用的水井,上下两层面积加起来也就百来平方米,外加屋后一个小院,40大洋这样的价格显然高于当时的市场行情,说不定眼前这一脸稚气的这个学生娃,还被认为是个富得流油的“谢能舍”(闽南语:败家仔)。但这并不妨害这幢独门独院的闽南小楼将来要以“福建临时省委旧址”光荣史命而永载史册。
  此后参加会议的中共福建各县负责同志陆陆续续以各种装扮悄悄进入这座位于古城一隅的闽南小楼。12月4日至5日,福建全省各县党组织的负责同志20人在这里召开了联席会议。在这幢楼二楼的东边较大房间,与会人员听取了陈昭礼、罗明、孟谦等所做政治、党务、共青团等10个报告。全省的党代表们认真总结了过去运动中出现错误的原因,审慎地研讨了下一阶段的政治任务、组织、宣传等12个问题。会议期间大门紧闭,只有王德(曾宗乾)等几个学生模样的进进出出为大会做着各项后勤保障工作。
  陈明在会上做了《目前形势与政治任务》的报告,确定了福建党组织当前的斗争任务与策略,提出“在广大农村进行抗捐抗税、武装暴动、夺取政权、建立苏维埃”的方针任务。经过两天的热烈讨论,选举产生了中共福建临时省委。陈明当选为第一任福建临时省委书记。大会选举陈明、罗明等9人为临时省委执行委员,陈明、陈昭礼等5人为常务委员。陈明宣布:为统一党的全省领导,撤销闽南、闽北临时特委。
  福建临时省委成立后,下辖的县委、特委共有25个。临时省委成立后,陈明在半个多月时间里就做了两件大事:一是恢复和建立了福州、厦门两地共产党的市委;二是建立了龙岩、永定、漳州等5个县委和武平、德化、南靖等4个特别支部,在凶险恶劣的白色恐怖下全省发展党员近200人,壮大了党在福建的政治军事力量。
  在参加会议的20个代表里面还产生了三位中共六大代表,他们分别是罗明、许土淼、孟谦。福建临时省委机关就秘密设于此楼。此后翁泽生(台湾早期共产主义运动领导者、中共漳州支部首任书记)则居住在二层会场边靠南边的小房间里,所以这里也是当年中共漳州支部所在地。在此后的半年时间里,临时省委更换了四位书记。首位书记陈明不久后到苏联东方大学学习,由罗明接任书记,1928年4月后罗明前往莫斯科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由陈祖康代理临委书记,代理到6月,陈祖康发表脱党宣言,后由刘谦初接任为书记。   临时省委成立以后,平和暴动、程溪暴动、后田暴动……革命斗争如点燃后的鞭炮串,声声震撼着八闽大地。
  ……
  对于1927年那场注定要用革命的武装反抗反革命的武装斗争来说,振成巷32号已经完成了它的任务布署。但作为一幢并不典型的闽南小楼,从你一脚踏入深巷中的小院起,除了这幢貌不惊人的小楼,你应该注意到与它发生了历史关联的那些抹不去的人物。
  第一个应该被提及的人物应是这幢房子的真正主人李火山,如今在这幢小楼里也专门有他的介绍,他是台湾的实业活动家,民国初期来漳州投资兴办圆山农场。他是个同情革命并具有正义感的人士,1929年与蔡孝乾(台共,1950年1月在台湾叛變)、张炳煌等人召集台湾学生,在漳州组建救援台湾反日的团体,1930年在漳州影艺大戏院举办为台湾反日牺牲者募捐义演活动,支持台湾的反日运动。
  第二个不能回避的人物便是这幢小楼的实际租住人翁泽生,民国十三年夏,翁泽生在集美中学毕业后,又进厦门大学学习。翌年转学到在与国共联办的上海大学念书,在学校期间深受该校社会科学部瞿秋白同志的好评,1925年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1926年12月成立中共漳州支部并担任首任书记。并在1928年4月在上海参与成立台湾共产党。
  第三个应引起游客关注的,就是曾参与寻租这幢小楼的刘谦初,他1922年考入北京燕京大学,在大学期间他与李大钊领导的学生组织建立了秘密联系,五卅惨案发生后,首倡成立“燕大沪案后援会”,被选为燕京大学学生运动负责人之一,并在192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曾任过中共福建临时省委书记。还值得一谈的是,他是毛泽东的亲家,毛岸英之妻刘思齐的父亲。
  离32号小白楼数十米外还有汪春源故居,汪春源为清代台湾最后一位进士,当年得知李鸿章在日本马关春帆楼签订了《马关条约》时,联合的京台籍人士上书,其中的一句“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强烈震撼了维新派领袖康有为。后被史界称为“公车上书第一人”。
  这是机缘或是巧合,或是某种使命情怀的驱动,让台湾的实业家李火山,让台湾早期共产主义运动领导者翁泽生,让“公车上书第一人”台湾人汪春源在这短短百余米的振成巷里相遇交织。在历史长河的错爱中,振成巷已经把自己与海峡东岸的前世宿命悄无声息地联系在了一起。
  振成巷,虽是条不长也不宽的巷,但注定了是一条有文化和历史厚度的巷。
其他文献
党的97岁诞辰前夕,在举国上下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浓烈气氛中,我再次走进东山岛谷文昌纪念园,瞻仰被习总书记多次评价和赞扬的谷文昌。坐上小车,从东山岛县城沿西陈公路,约摸15分钟,就到了所在地赤山林场。沿途两侧,触目皆是绿树鲜花,就连昔年风沙弥漫,仿佛千顷白晒埕的“白埕村”,也是一派绿树森森、绿色茵茵的田园风光。在将近8公里处的山只村,车子向左开进了一个绿色世界,浓郁苍翠的木麻黄树,遮天
期刊
故乡,犹如一根多愁善感的丝线,牵扯着我魂牵梦萦;故乡,仿佛一盘无绪的麻苎搅得我心慌意乱;故乡,酷似一坛陈年醪醴,把我醉得稀里糊涂。  多少年过去了,那条潮落潮起的海港,那艘橹声欸乃的舢舨船、那箱飘动在海湾里的渔排、那条摇头摆尾的黄瓜鱼、那个富有爱情传奇故事的后舍滩、那口源远流长的古井,还有祖母、舅舅、表叔,我的童年伙伴、同学和朋友,这些,仿佛罗源湾里澎湃而起的一浪高过一浪的漩涡,让我难以走出对故乡
期刊
赞歌  不管是路过,还是寻踪,在龙海市榜山镇洋西村口,目光总会被硕大岩石上鲜红的字吸引:“龙江颂歌”。  好奇心很容易就爆棚了:这是怎样史无前例的赞歌呢?居然被高调唱红大江南北,被几十个剧种争相演绎!被周恩来总理指定来招待外宾!让毛泽东主席说出充分肯定的金句:  “这个戏很好,让水,不争水!龙江精神,这是共产主义风格!你们为五亿贫下中农演了一个好戏。我们国家将近六亿人口,反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戏还只
期刊
窗外的树木不断向后隐去,十里之外,汽车开始上坡并持续在山谷间盘旋。左侧是深不见底的山谷,它们或长或短,或宽或窄,或大或小,呈条块状把山脉切割成无数峰峦,并随着汽车的移动变换着它们的样貌。  山路又弯又窄,汽车像蜗牛在爬行,缓慢而费力。道路弯转处,师傅总是不停地按着喇叭,以免与迎面扑下的车辆发生亲密的接触。每次交汇都是精彩的太极表演。“山区的雾说来就来,如果遇上云雾,那真是伸手不见五指,你看不到山,
期刊
中国人的红色情结与生俱来,“红色文化”流动在民族的血脉里,传承在民族基因中。追寻红色记忆,回顾红色历史,长泰县坂里乡“知青缘”无疑是绝佳去处。  万绿丛中一抹红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地方,相看不厌,久之想念,坂里乡就是其中一个。它是“藏”在长泰县域西北部的“全国环境优美乡”,与华安县、安溪县交界,面积123平方公里,人口1.37万人。这个出尘安逸的小镇,森林覆盖率76%,拥有一望无际干净纯粹的山
期刊
漳浦县石榴镇有一座两进廊式带天井的老宅见证了闽南革命,在这里中央红军打响了创建靖和浦苏区的第一枪,红色烽火熊熊燃起,开始出现新的革命局面,建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靖和浦苏区革命根据地。这座老宅,也成为闽南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的承载者,成为人们瞻仰革命前辈的地方。  1932年4月20日,毛泽东率中央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同一天毛泽东在漳州芝山红楼接见邓子恢、王占春,听取关于闽南革命斗争情况汇报。毛泽东强调
期刊
羅曼·罗兰的名句:“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的确,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一颗善于感受美的心灵,你就能发现美就在身边、美就在眼前,美,无处不在。  小城南靖就是个美丽的地方,生于斯长于斯,对这里的一史一迹、一景一区、一山一水、一花一树都生出无限爱意来。我以为我所居住的小城是人间的四月天,她举世闻名,坐拥世遗景点土楼、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云水谣、有古韵悠悠的东溪窑、有太极水乡塔
期刊
一  一大片绿地广场,一排排挺拔苍劲的树木,青青的草地上有许多星星点点的小花,在草丛中轻舞飞扬,一片绿意盎然的春天景致就这样展现在人们眼前。漳州市中山公园,山水交融的布局风格,融合时代发展背景,一直是人们休闲散步的绝佳去处。园内景致独特,植被茂密,是芗城区重要的生态绿化公园。作为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一个象征点,时光已远,而它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一同经历了风雨岁月,见证了一段段沧桑。  中山公园
期刊
周末的时候,我又一个人到办公室坐着,打开电脑,想着能写点什么。  这是最近常有的生活模式。  现在,我在当地县级报社做一份编辑、记者的工作。每周一、周二负责编排两个A3大小的历史文化版面,周二晚上加班,对报纸所有8个版面的文字进行最后的总校对、定稿,完成每周一期的出版任务。周三到周五,则是不定时的新闻采访,回来要马上写完稿件,在新闻网站、微信公众号传播。有时,周末值班采访,从早上到晚上,直到深夜加
期刊
在盛夏,去参观红军三平会师纪念馆,天气炎热,内心也是热烈的,澎湃着一种激情。尽管来了多次,但有些历史值得一再重温,而不是仅仅满足于曾经来过。  从仰圣山庄大门口右转,行走数十米后左转,红军三平会师纪念馆就以小巧别致的姿态出现在眼前,其实纪念馆就在仰圣山庄后面。这是一幢两层的建筑,不大,只有一个门厅两个展室。没有什么花样,纪念馆朴素地存在,布展也是图片、文字和为数不多的一些当年实物,但就是这些东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