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育作为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教学内容,在传统教学的影响下,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在有些地区并没有落实德育教育。作为一个学习生涯的起始,小学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小学生作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开展良好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小学教育的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创造良好的受教环境,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堂才能让孩子们更好的接受知识教育。本文深入分析现今教育状况,对此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对当前的教育模式有所裨益。
关键词:小学教育 道德与法治 课堂教学 德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8-095
德育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小学阶段,要通过小学生道德与法制课的学习,着力提高小学生道德与法制教育的实效性。笔者在分析、总结和研究道德与法制教育教学经验和成功做法后认为,将渗透教育、体验教育和养成教育融为一体,可以大大增强小学道德与法制教育的实效性,推进小学道德与法制教育上一新台阶。
1 着眼课堂教育,与生活相结合,多种形式融入德育
1.1 课前准备
首先,道德与法制教育要渗透到班级制度的落实中去。让小学生认识到规章制度的正确性、合理性和必要性,熟悉和掌握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真正遵守规章制度,按规章制度办事,为今后能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奠定良好的基础。将道德与法制教育渗透到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中其实非常简单和实在,例如,平时对遵纪守法学生进行表扬,或在平时教师的一种赞许的表情示意,一个充满鼓励的眼神,一次看似随意的表扬,都能够起到激励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暗示效果。
其次,道德与法制教育要渗透到各门学科的教学中去。学校应将道德与法制教育有意识渗透到各门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去,各科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涵的道德与法制教育素材,通过分析政治历史事件、剖析文学作品,从而积极引导学生掌握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例如,在组织体育课时,可以将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防范、自我保护教育等内容渗透进去;在讲授历史课时,可以将国防法律、毒品预防等内容渗透进去;法制教育渗透到各门学科中去,切忌形式主义,不能牵强附会,要自然结合、启发引导,选择好教育的切入口,要引发学生学法用法的兴奋点,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对法律知识有所了解,法制意识得到加强。
教师要在课前充分做好准备,将德育教育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尽可能的寻找小学生能够轻易理解的,发生在身边的例子以便小学生们能够更好的理解和代入。提前了解孩子们的个体差异和每个孩子所具有的不同的特点,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并且在日常备课中,应该多和其他的老师探讨,吸收其他老师优秀的教学方法;应该多和孩子们沟通交流,了解每个孩子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应该和孩子的父母多沟通接触,了解孩子的生活环境和家庭教育氛围。
1.2 课堂教学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讲述一些生动有趣易理解的事例,或是寓教于乐,在课堂中做一些简单易懂的小游戏,用游戏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使他们能够参与其中,激发孩子们学习的热情。
1.3 回归课本
孩子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接触的最多的除了老师就是课本,在日常的德育教学中,尽量将德育教学与小学的教育课本相结合起来,寻找两者之间的共性,在知识教育、教学课本和德育课程之间建立好沟通的桥梁。
2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注重德育,塑造健康人格
2.1 小组讨论形式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鼓励孩子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发散孩子的惯性思维,在课堂中做到合作学习,在课堂后做到团结合作。人都是群居动物,一个人的行为会影响到另一个人,无论是在上课中吸引大家共同的探讨还是在课后用自身的言行影响他人作为德育表率,都是小组或团体协作的功劳。小组讨论没有老师的参与,也会让一些平时比较惧怕老师的同学能够勇于发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2 师生共同讨论
师生共同讨论无论是在传统教学还是新课程教学中都是主要的教授方法,老师在课程中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者主题关键词等,引导孩子们自己思考,对于孩子一知半解的部分及时补充,在孩子对老师的讲解或者其他同学的发言有疑问的地方及时解释,加强同学们对德育的学习和理解。
2.3 德育体验活动
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知识教育是主要的教授方式,但是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并不是什么知识点都能良好的吸收到,特别是德育教育这种比较虚无缥缈的无固定答案的教育。老师不仅可以在课堂中提供一些情景片段给孩子们看便于讲解德育的主要表现形式,学校也可以组织一些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们能够亲身参与到德育的教育中来,从活动中感受到德育的魅力。实践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们对于德育教育的学习更加的深刻,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激发孩子们的积极性,并且在活动的同时加深同学们之间的相互协作。
3 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注重养成教育
小学是孩子在学习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是孩子思维活动和思想认知逐渐形成的一个必经阶段。从小学开始培养孩子们的德育养成,可以矫正孩子的坏习惯,引领孩子走向遵纪守法的道路。将德育教育穿插进入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为孩子以后的人生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的,德育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德育的教学中应该深知孩子的各种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有针对性的制定出不同的教授方案,对于已经有不良习惯的孩子给予重点关注,对于习惯好的孩子可以树立典型,引导班级和学校的同学向优秀学生学习。
结语
孩子就是一张白纸,我们想把变成什么样子我们就要在纸上书写怎样的字,孩子的行为规范不是纯粹靠家长的引领就可以做到的,更加需要学校和老师的支持,老师和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事相辅相成的。德育教育事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培养祖国的花朵的重要手段。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坚持德育教育加入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程中,为小学的新课程教育注入新的血液、新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潘新意.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198-199.
[2]黃慧玲.“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适性课堂”构建[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9(04):129-130+140.
[3] 董小明.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融入德育[J].甘肃教育,2019(10):122.
关键词:小学教育 道德与法治 课堂教学 德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8-095
德育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小学阶段,要通过小学生道德与法制课的学习,着力提高小学生道德与法制教育的实效性。笔者在分析、总结和研究道德与法制教育教学经验和成功做法后认为,将渗透教育、体验教育和养成教育融为一体,可以大大增强小学道德与法制教育的实效性,推进小学道德与法制教育上一新台阶。
1 着眼课堂教育,与生活相结合,多种形式融入德育
1.1 课前准备
首先,道德与法制教育要渗透到班级制度的落实中去。让小学生认识到规章制度的正确性、合理性和必要性,熟悉和掌握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真正遵守规章制度,按规章制度办事,为今后能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奠定良好的基础。将道德与法制教育渗透到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中其实非常简单和实在,例如,平时对遵纪守法学生进行表扬,或在平时教师的一种赞许的表情示意,一个充满鼓励的眼神,一次看似随意的表扬,都能够起到激励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暗示效果。
其次,道德与法制教育要渗透到各门学科的教学中去。学校应将道德与法制教育有意识渗透到各门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去,各科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涵的道德与法制教育素材,通过分析政治历史事件、剖析文学作品,从而积极引导学生掌握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例如,在组织体育课时,可以将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防范、自我保护教育等内容渗透进去;在讲授历史课时,可以将国防法律、毒品预防等内容渗透进去;法制教育渗透到各门学科中去,切忌形式主义,不能牵强附会,要自然结合、启发引导,选择好教育的切入口,要引发学生学法用法的兴奋点,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对法律知识有所了解,法制意识得到加强。
教师要在课前充分做好准备,将德育教育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尽可能的寻找小学生能够轻易理解的,发生在身边的例子以便小学生们能够更好的理解和代入。提前了解孩子们的个体差异和每个孩子所具有的不同的特点,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并且在日常备课中,应该多和其他的老师探讨,吸收其他老师优秀的教学方法;应该多和孩子们沟通交流,了解每个孩子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应该和孩子的父母多沟通接触,了解孩子的生活环境和家庭教育氛围。
1.2 课堂教学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讲述一些生动有趣易理解的事例,或是寓教于乐,在课堂中做一些简单易懂的小游戏,用游戏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使他们能够参与其中,激发孩子们学习的热情。
1.3 回归课本
孩子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接触的最多的除了老师就是课本,在日常的德育教学中,尽量将德育教学与小学的教育课本相结合起来,寻找两者之间的共性,在知识教育、教学课本和德育课程之间建立好沟通的桥梁。
2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注重德育,塑造健康人格
2.1 小组讨论形式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鼓励孩子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发散孩子的惯性思维,在课堂中做到合作学习,在课堂后做到团结合作。人都是群居动物,一个人的行为会影响到另一个人,无论是在上课中吸引大家共同的探讨还是在课后用自身的言行影响他人作为德育表率,都是小组或团体协作的功劳。小组讨论没有老师的参与,也会让一些平时比较惧怕老师的同学能够勇于发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2 师生共同讨论
师生共同讨论无论是在传统教学还是新课程教学中都是主要的教授方法,老师在课程中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者主题关键词等,引导孩子们自己思考,对于孩子一知半解的部分及时补充,在孩子对老师的讲解或者其他同学的发言有疑问的地方及时解释,加强同学们对德育的学习和理解。
2.3 德育体验活动
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知识教育是主要的教授方式,但是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并不是什么知识点都能良好的吸收到,特别是德育教育这种比较虚无缥缈的无固定答案的教育。老师不仅可以在课堂中提供一些情景片段给孩子们看便于讲解德育的主要表现形式,学校也可以组织一些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们能够亲身参与到德育的教育中来,从活动中感受到德育的魅力。实践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们对于德育教育的学习更加的深刻,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激发孩子们的积极性,并且在活动的同时加深同学们之间的相互协作。
3 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注重养成教育
小学是孩子在学习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是孩子思维活动和思想认知逐渐形成的一个必经阶段。从小学开始培养孩子们的德育养成,可以矫正孩子的坏习惯,引领孩子走向遵纪守法的道路。将德育教育穿插进入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为孩子以后的人生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的,德育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德育的教学中应该深知孩子的各种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有针对性的制定出不同的教授方案,对于已经有不良习惯的孩子给予重点关注,对于习惯好的孩子可以树立典型,引导班级和学校的同学向优秀学生学习。
结语
孩子就是一张白纸,我们想把变成什么样子我们就要在纸上书写怎样的字,孩子的行为规范不是纯粹靠家长的引领就可以做到的,更加需要学校和老师的支持,老师和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事相辅相成的。德育教育事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培养祖国的花朵的重要手段。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坚持德育教育加入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程中,为小学的新课程教育注入新的血液、新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潘新意.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198-199.
[2]黃慧玲.“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适性课堂”构建[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9(04):129-130+140.
[3] 董小明.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融入德育[J].甘肃教育,2019(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