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佳透露,“中国政府正推行‘健康中国2020’宏观国家级战略。即未来的八年到十年中致力提高国民健康水平”。
经济的寒冬还没有彻底过去。
9月7日,沉迷已久、屡创新低的中国A股跳空高开,大盘以近4%的涨幅收盘,评论界一片哗然:经济见底、强势转好的意见成为主流分析中众人最愿意接受的解读。这或许是因为在经济危机中被煎熬得奄奄一息的投资者们,太需要正能量。
然而,实业投资第一线的老板们并没有这么乐观。在这个“牛头”初露的周末,一篇名为“温州老板宁愿赔钱也不招工”的报道,刺眼地挂在各大媒体财经版的首页。
实体经济的低迷,在各个行业的细枝末节依然清晰地存在着。
与绝大多数实体经济行业不同:保健品行业正在大刀阔斧地增加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2012年9月4日,安利公司在广州宣布投入6亿元人民币,用于当地增建第二生产基地和在无锡建立的植物研发中心。
被期许的黄金十年
在全球经济依然充满着不确定性、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今天,保健品企业缘何开始布局未来十年的市场?
在9月4日安利(中国)增建第二生产基地、植物研发中心新闻发布会上,安利(中国)总裁黄德荫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从行业发展的前景看,2011年底,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共同发布了《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首次将‘营养与保健食品制造业’列入国家发展规划,政府对营养保健食品产业的政策支持和方向引导,让我们信心十足。”
中国保健品市场近年的表现也可圈可点。
据艾凯咨询发布的《2012~2016年保健品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策略研究咨询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底,中国保健食品市场产值已达2000亿元以上,且仍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到2015年,人均消费将达300元,市场总容量可突破4500亿元。
2011年1~12月,中国保健品进出口额为3.83亿美元,同比上升31.01%。其中出口额1.05亿美元,同比增长26.21%;进口额2.78亿美元,同比增长38.28%。保健食品中,营养素及维生素的服用率已达到了55.7%。
中国保健品行业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经历了几次大起大落。80年代末到1995年初,是保健品行业的第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在这一阶段,由于保健品的高额利润和相对较低的政策壁垒和技术壁垒,涌现出大大小小3000多家保健品生产企业。
但仅仅建立在广告宣传和庞大营销攻势基础上的保健品行业,难以支持长久发展。1995年到1998年,保健品行业经历了一个低谷期,企业数量和销售额大面积萎缩。
1996年后,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保健品行业的制度规定。由于行业逐步规范和新一轮保健品消费热潮的兴起,1998年至今,保健品行业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无论企业数量还是年产值都达到历史最高点。
中国目前处于人均GDP从4000美元向8000美元的跃迁阶段,保健品的消费属性正逐步从可选消费品转为生活必需品。
依此估算,2011~2015年该行业的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可达21%。可以说,保健品产业的黄金十年即将来临,消费升级成就了保健品行业膨胀式发展,而大多数中国人都将成为保健品最主要的消费人群。
全球保健食品市场容量为2000亿美元,保健食品占整个食品销售的5%。目前美国有保健食品生产企业530家,每年共有1000多个品种投放市场,其销售额达750亿美元,占食品销售额的1/3。
显而易见,经济发达国家保健品消费量在整个食品消费量中所占的比例要远高于其他国家。目前国内保健品年消费量不到美国的一半,尚未占到全球市场的1/6,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市场有着成倍的增长潜力。
黄德荫表示,中国的市场容量,民众消费水准,是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忽视的。
研发是必争之地
早在2007年5月,时任中国保健协会秘书长的徐华峰在“保健食品产业政策形势与技术创新研讨会”上就已分析:虚假宣传、产品生命周期短暂等诸多问题是中国保健品现存的主要缺陷。时隔5年,这些情况并没有得到缓解。
徐华峰认为,出现这些问题的最根本原因是在于保健食品的技术研发投入不足,产品创新力度不强,“创新是保健行业健康发展的主旋律和必然趋势,是企业快速发展的核心动力,是企业的发动机,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表现。”
就研发上的大手笔,安利的确为众多国内企业做出成功且积极的表率。安利大中华总裁颜志荣向本刊记者强调了公司的研发能力:2011年在美国专利学会颁发的关于研发的力度的奖项上,安利取得第二名。
“无锡将建立的植物研发中心是安利首家植物研发中心,以后的研究方向为有机种植,首期用地500亩。该中心定位服务于纽崔莱系列产品,仅选址安利就用了快3年的时间。”安利(中国)研发副总裁陈佳对本刊记者说。
从植物品种来看,全世界种类最丰富的地区是在巴西的亚马逊河流域;次之是印度尼西亚,那里岛屿众多给植物提供了多样的生活环境;第三是中国,有记载的植物种类达到3万种。
陈佳说:“将植物研发中心选在中国,不仅因为得天独厚的天然资源,更由于我们对植物种类有系统而悠久的研究历史,还有着对草本植物与生俱来的认可。这些对研发植物与人类的健康之间的联系至关重要。”
在中国有记录的植物研究就有1万种,而印度尼西亚和亚马逊河流域虽天然资源占优,却缺乏记录,临床经验非常少。
2009年,安利开始在全国选择了40多块地作为植物研发中心的考察范围,涉及广东、四川、云南等省份。选择标准中最重要的就是土地要很“干净”——没有农药残留,没有重金属污染。不仅土地要干净,水源和空气也要干净。
在陈佳看来,作为研发中心,选址应毗邻大城市,因为需要大城市的科研资源。所以对最后的5个备选地址,安利都进行了土地清洁度和营养度的测试,最后无锡胜出。中国的国家实验室和美国实验室的分析结果证实,无锡土地的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都远低于检测线。
行业细则需再规范
目前全国保健食品行业的困惑在于:法律法规不明确,保健食品监管条例迟迟未出台。2009年《食品安全法》就正式实施。但三年过去了,“保健食品条例”却一直没出台。
其实,2011年是保健产品的使用消费情况的分水岭,前后可谓是冰火两重天。
据中消协的年度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2011年,保健用品、保健食品投诉量有大幅下降。位列所有投诉项目中下降幅度前十位,平均降幅达29.4%。尤其是保健用品,相比2010年的6785件投诉量,下降了33.9%。
而2009年,保健食品投诉量同比上升22.6%,位居投诉增幅第四位;2010年,中消协的投诉名单中,保健类产品仍属于重灾区,投诉量同比上升25.2%,其中:保健用品同比上升27.0%,保健食品投诉量同比上升23.8%。
显然,《食品安全法》的实施对行业规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保健品条例”出台,行业将得到更为健康的发展空间。
陈佳透露:“中国政府正推行‘健康中国2020’宏观国家级战略,即未来的八年到十年中致力提高国民健康水平。”
该战略共包含10个健康指标,其中“到2020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岁,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到13‰”是陈佳印象最深刻的指标。
整个“健康中国2020”大规划中,“关口”前提是关键点。所谓“关口”前提,是指保健重心从治疗向预防转移,这是一个很关键的新精神。
《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首次将营养保健品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由此探析,国家对国民健康水准的重视程度已达到一个新台阶。
整个保健品产业将面临调整,这对所有的相关企业都是一个难得的历史发展和战略机遇。
经济的寒冬还没有彻底过去。
9月7日,沉迷已久、屡创新低的中国A股跳空高开,大盘以近4%的涨幅收盘,评论界一片哗然:经济见底、强势转好的意见成为主流分析中众人最愿意接受的解读。这或许是因为在经济危机中被煎熬得奄奄一息的投资者们,太需要正能量。
然而,实业投资第一线的老板们并没有这么乐观。在这个“牛头”初露的周末,一篇名为“温州老板宁愿赔钱也不招工”的报道,刺眼地挂在各大媒体财经版的首页。
实体经济的低迷,在各个行业的细枝末节依然清晰地存在着。
与绝大多数实体经济行业不同:保健品行业正在大刀阔斧地增加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2012年9月4日,安利公司在广州宣布投入6亿元人民币,用于当地增建第二生产基地和在无锡建立的植物研发中心。
被期许的黄金十年
在全球经济依然充满着不确定性、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今天,保健品企业缘何开始布局未来十年的市场?
在9月4日安利(中国)增建第二生产基地、植物研发中心新闻发布会上,安利(中国)总裁黄德荫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从行业发展的前景看,2011年底,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共同发布了《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首次将‘营养与保健食品制造业’列入国家发展规划,政府对营养保健食品产业的政策支持和方向引导,让我们信心十足。”
中国保健品市场近年的表现也可圈可点。
据艾凯咨询发布的《2012~2016年保健品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策略研究咨询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底,中国保健食品市场产值已达2000亿元以上,且仍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到2015年,人均消费将达300元,市场总容量可突破4500亿元。
2011年1~12月,中国保健品进出口额为3.83亿美元,同比上升31.01%。其中出口额1.05亿美元,同比增长26.21%;进口额2.78亿美元,同比增长38.28%。保健食品中,营养素及维生素的服用率已达到了55.7%。
中国保健品行业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经历了几次大起大落。80年代末到1995年初,是保健品行业的第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在这一阶段,由于保健品的高额利润和相对较低的政策壁垒和技术壁垒,涌现出大大小小3000多家保健品生产企业。
但仅仅建立在广告宣传和庞大营销攻势基础上的保健品行业,难以支持长久发展。1995年到1998年,保健品行业经历了一个低谷期,企业数量和销售额大面积萎缩。
1996年后,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保健品行业的制度规定。由于行业逐步规范和新一轮保健品消费热潮的兴起,1998年至今,保健品行业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无论企业数量还是年产值都达到历史最高点。
中国目前处于人均GDP从4000美元向8000美元的跃迁阶段,保健品的消费属性正逐步从可选消费品转为生活必需品。
依此估算,2011~2015年该行业的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可达21%。可以说,保健品产业的黄金十年即将来临,消费升级成就了保健品行业膨胀式发展,而大多数中国人都将成为保健品最主要的消费人群。
全球保健食品市场容量为2000亿美元,保健食品占整个食品销售的5%。目前美国有保健食品生产企业530家,每年共有1000多个品种投放市场,其销售额达750亿美元,占食品销售额的1/3。
显而易见,经济发达国家保健品消费量在整个食品消费量中所占的比例要远高于其他国家。目前国内保健品年消费量不到美国的一半,尚未占到全球市场的1/6,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市场有着成倍的增长潜力。
黄德荫表示,中国的市场容量,民众消费水准,是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忽视的。
研发是必争之地
早在2007年5月,时任中国保健协会秘书长的徐华峰在“保健食品产业政策形势与技术创新研讨会”上就已分析:虚假宣传、产品生命周期短暂等诸多问题是中国保健品现存的主要缺陷。时隔5年,这些情况并没有得到缓解。
徐华峰认为,出现这些问题的最根本原因是在于保健食品的技术研发投入不足,产品创新力度不强,“创新是保健行业健康发展的主旋律和必然趋势,是企业快速发展的核心动力,是企业的发动机,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表现。”
就研发上的大手笔,安利的确为众多国内企业做出成功且积极的表率。安利大中华总裁颜志荣向本刊记者强调了公司的研发能力:2011年在美国专利学会颁发的关于研发的力度的奖项上,安利取得第二名。
“无锡将建立的植物研发中心是安利首家植物研发中心,以后的研究方向为有机种植,首期用地500亩。该中心定位服务于纽崔莱系列产品,仅选址安利就用了快3年的时间。”安利(中国)研发副总裁陈佳对本刊记者说。
从植物品种来看,全世界种类最丰富的地区是在巴西的亚马逊河流域;次之是印度尼西亚,那里岛屿众多给植物提供了多样的生活环境;第三是中国,有记载的植物种类达到3万种。
陈佳说:“将植物研发中心选在中国,不仅因为得天独厚的天然资源,更由于我们对植物种类有系统而悠久的研究历史,还有着对草本植物与生俱来的认可。这些对研发植物与人类的健康之间的联系至关重要。”
在中国有记录的植物研究就有1万种,而印度尼西亚和亚马逊河流域虽天然资源占优,却缺乏记录,临床经验非常少。
2009年,安利开始在全国选择了40多块地作为植物研发中心的考察范围,涉及广东、四川、云南等省份。选择标准中最重要的就是土地要很“干净”——没有农药残留,没有重金属污染。不仅土地要干净,水源和空气也要干净。
在陈佳看来,作为研发中心,选址应毗邻大城市,因为需要大城市的科研资源。所以对最后的5个备选地址,安利都进行了土地清洁度和营养度的测试,最后无锡胜出。中国的国家实验室和美国实验室的分析结果证实,无锡土地的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都远低于检测线。
行业细则需再规范
目前全国保健食品行业的困惑在于:法律法规不明确,保健食品监管条例迟迟未出台。2009年《食品安全法》就正式实施。但三年过去了,“保健食品条例”却一直没出台。
其实,2011年是保健产品的使用消费情况的分水岭,前后可谓是冰火两重天。
据中消协的年度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2011年,保健用品、保健食品投诉量有大幅下降。位列所有投诉项目中下降幅度前十位,平均降幅达29.4%。尤其是保健用品,相比2010年的6785件投诉量,下降了33.9%。
而2009年,保健食品投诉量同比上升22.6%,位居投诉增幅第四位;2010年,中消协的投诉名单中,保健类产品仍属于重灾区,投诉量同比上升25.2%,其中:保健用品同比上升27.0%,保健食品投诉量同比上升23.8%。
显然,《食品安全法》的实施对行业规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保健品条例”出台,行业将得到更为健康的发展空间。
陈佳透露:“中国政府正推行‘健康中国2020’宏观国家级战略,即未来的八年到十年中致力提高国民健康水平。”
该战略共包含10个健康指标,其中“到2020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岁,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到13‰”是陈佳印象最深刻的指标。
整个“健康中国2020”大规划中,“关口”前提是关键点。所谓“关口”前提,是指保健重心从治疗向预防转移,这是一个很关键的新精神。
《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首次将营养保健品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由此探析,国家对国民健康水准的重视程度已达到一个新台阶。
整个保健品产业将面临调整,这对所有的相关企业都是一个难得的历史发展和战略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