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外出务工成为我县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然而,当农民怀揣创业致富的梦想远走四方的时候,家中子女的教育的问题也就凸现出来。据初步统计,我们乡的中小学学生中,留守孩子约占三分之一以上。近期,我和几位同事每谈到此类问题时,大家都对农村留守孩子的现状表现得非常忧虑和万般的无奈。
一、农村留守孩子的教育现状
少年儿童正处在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处于人生中受教育、长身体、培养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他们不仅需要接受学校教育,还需要接受社会的关爱,更需要沐浴在父母亲情的抚育抚养之中。父母外出,留守孩子基本上都是隔代抚养,而这些孩子的委托监护人普遍年龄大,文化低,大多是文盲或半文盲,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生活。他们单纯地以为,只要负责让孩子吃饱、穿暖就够了,不去也无能力对留守孩子进行家庭学习辅导,甚至不过问孩子的学习和思想状况,普遍抱有“树大自然直”的观念。而且由于隔代抚养,祖辈们忽视与孩子们的心理沟通与交流,有的还存在不敢管,舍不得管,管不了等现象。
缺乏家庭教育和亲情滋养的幼小心灵,和其他孩子相比,普遍存在四多三难:即性格孤僻多、自由散漫多、不服管束多、辍学转学多、和沟通难、管理难、矫正难等问题。一些父母在孩子很小时候就外出务工,长期在家庭教育,亲情关爱等方面的缺失,给孩子的成长教育带来不利影响,部分孩子出现偏激、逆反、散漫、恋家、思念父母等心理倾向,难以取得较好成绩,道德行为也易失范,比其他学生更脆弱。这也严重影响了留守孩子健全人格和良好性格的形成。
家庭教育的缺失也影响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对接。孩子在学校学习五天,双休日回到家里,由于缺乏家庭教育,消弱了学校教育的力量,使学生的品行出现“反弹”和滑坡现象。许多监护人反映,留守孩子在假期更难管束。上网、打游戏、找同学逛街成了他们假期生活的主要部分。许多孩子放假在家根本不写作业,还要骗家长。家长叹到:说了不起用,打了他们还生怨恨,孩子父母回来还要埋怨他们没有管好孩子。作为长辈,自己很着急,但也没办法。
二、解决农村留守孩子教育问题的几点建议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在我们这个贫困的农业大县,关爱农村留守孩子,关系到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也是保障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和谐发展,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基础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1.健全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在关爱农村留守孩子中的积极作用。关爱农村留守孩子,学校要起积极作用。努力帮助外出务工的农民解决后顾之忧,是学校及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⑴建立留守孩子的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学校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建立留守学生的档案和联系卡,内容可包括: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住址,留守原因;家长务工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留守孩子临时监护人的详细住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在建立档案过程中,低一年级要向高一年级负责,小学要向初中负责,并及时补充、变更。以学生为中心组成关网络,时刻关注着留守孩子的成长。
⑵实施关爱留守孩子帮扶制度。学校建立教师关爱学生校务日记,让有条件的老师成为“代理家长”,教师与留守孩子经常交流,随时掌握留守孩子的思想生活状况;教师对留守孩子要定期家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孩子的情况,帮助监护人做好留守孩子的思想工作。
⑶学校定期召开留守学生会议,通过正面引导,结合《思想品德》课本中《我和父母》及相关知识内容的讲解,使学生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艰难,教育学生要认真学习,遵守纪律,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的辛劳,明白父母打工挣钱不易,从小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良好习惯。
⑷班主任、老师平时多关心留守孩子的学习,身心健康。让留守孩子深切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增强师生间的亲切感、信任感,进而成为可以信赖的朋友。
⑸加强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争对一些留守孩子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爱问题,学校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和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设立“心理咨询室”或;“倾诉信箱”,让学生“烦有所倾、苦有所诉”,为学生打开心结。同时,加强挫折教育和磨砺教育,培养留守孩子的良好心理素质,尤其是独立生活能力,以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
3.努力营造农村留守孩子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学校尽最大努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配齐配全文化、体育设施,尽可能多地开放图书馆等教育场所,以构建纯净、和谐的育人环境。另一方面,学校要积极争取文化、公安、工商等部门的配合,很抓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彻底更治精神污染对留守孩子的毒化,同时,尽力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用先进的文化占领农村阵地,为农村孩子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引导留守孩子参加有益身心的健康活动,杜绝留守孩子进入网吧及参与赌博、封建迷信等一些有害的活动。
一、农村留守孩子的教育现状
少年儿童正处在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处于人生中受教育、长身体、培养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他们不仅需要接受学校教育,还需要接受社会的关爱,更需要沐浴在父母亲情的抚育抚养之中。父母外出,留守孩子基本上都是隔代抚养,而这些孩子的委托监护人普遍年龄大,文化低,大多是文盲或半文盲,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生活。他们单纯地以为,只要负责让孩子吃饱、穿暖就够了,不去也无能力对留守孩子进行家庭学习辅导,甚至不过问孩子的学习和思想状况,普遍抱有“树大自然直”的观念。而且由于隔代抚养,祖辈们忽视与孩子们的心理沟通与交流,有的还存在不敢管,舍不得管,管不了等现象。
缺乏家庭教育和亲情滋养的幼小心灵,和其他孩子相比,普遍存在四多三难:即性格孤僻多、自由散漫多、不服管束多、辍学转学多、和沟通难、管理难、矫正难等问题。一些父母在孩子很小时候就外出务工,长期在家庭教育,亲情关爱等方面的缺失,给孩子的成长教育带来不利影响,部分孩子出现偏激、逆反、散漫、恋家、思念父母等心理倾向,难以取得较好成绩,道德行为也易失范,比其他学生更脆弱。这也严重影响了留守孩子健全人格和良好性格的形成。
家庭教育的缺失也影响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对接。孩子在学校学习五天,双休日回到家里,由于缺乏家庭教育,消弱了学校教育的力量,使学生的品行出现“反弹”和滑坡现象。许多监护人反映,留守孩子在假期更难管束。上网、打游戏、找同学逛街成了他们假期生活的主要部分。许多孩子放假在家根本不写作业,还要骗家长。家长叹到:说了不起用,打了他们还生怨恨,孩子父母回来还要埋怨他们没有管好孩子。作为长辈,自己很着急,但也没办法。
二、解决农村留守孩子教育问题的几点建议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在我们这个贫困的农业大县,关爱农村留守孩子,关系到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也是保障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和谐发展,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基础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1.健全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在关爱农村留守孩子中的积极作用。关爱农村留守孩子,学校要起积极作用。努力帮助外出务工的农民解决后顾之忧,是学校及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⑴建立留守孩子的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学校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建立留守学生的档案和联系卡,内容可包括: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住址,留守原因;家长务工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留守孩子临时监护人的详细住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在建立档案过程中,低一年级要向高一年级负责,小学要向初中负责,并及时补充、变更。以学生为中心组成关网络,时刻关注着留守孩子的成长。
⑵实施关爱留守孩子帮扶制度。学校建立教师关爱学生校务日记,让有条件的老师成为“代理家长”,教师与留守孩子经常交流,随时掌握留守孩子的思想生活状况;教师对留守孩子要定期家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孩子的情况,帮助监护人做好留守孩子的思想工作。
⑶学校定期召开留守学生会议,通过正面引导,结合《思想品德》课本中《我和父母》及相关知识内容的讲解,使学生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艰难,教育学生要认真学习,遵守纪律,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的辛劳,明白父母打工挣钱不易,从小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良好习惯。
⑷班主任、老师平时多关心留守孩子的学习,身心健康。让留守孩子深切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增强师生间的亲切感、信任感,进而成为可以信赖的朋友。
⑸加强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争对一些留守孩子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爱问题,学校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和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设立“心理咨询室”或;“倾诉信箱”,让学生“烦有所倾、苦有所诉”,为学生打开心结。同时,加强挫折教育和磨砺教育,培养留守孩子的良好心理素质,尤其是独立生活能力,以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
3.努力营造农村留守孩子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学校尽最大努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配齐配全文化、体育设施,尽可能多地开放图书馆等教育场所,以构建纯净、和谐的育人环境。另一方面,学校要积极争取文化、公安、工商等部门的配合,很抓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彻底更治精神污染对留守孩子的毒化,同时,尽力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用先进的文化占领农村阵地,为农村孩子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引导留守孩子参加有益身心的健康活动,杜绝留守孩子进入网吧及参与赌博、封建迷信等一些有害的活动。